APP下载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策略探析

2024-04-01陈旸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空间观念教学策略

陈旸

【摘 要】“观察物体”是指为了形成完整的表象,从不同的方向对物体进行观察,并将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的数学活动。它是“图形与几何”板块新增的课程内容,对于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价值。各版本数学教材中,关于“观察物体”的内容和编排方式虽有不同,但都能体现新课标中不同学段要达到的课程内容要求。“观察物体”的教学应该关注过程目标,精心组织活动,丰富评价维度,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空间观念 教学价值 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的内涵包含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观察物体”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在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形式,进而发展空间观念。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和开发好现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教学呢?笔者通过对新课标和各版本数学教材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和比对,分析该内容的教学价值,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观察物体”的教学提供思考和指引。

一、“观察物体”的教学价值分析

(一)课标内容的变化分析

“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领域。新课标中对“观察物体”相关的内容在学段和要求上均进行了调整,要求“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对于简单物体,能辨认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的形状图”。笔者认为,这样的安排非常合理,既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科学性,也从小学生的学习生长点出发,积累认知经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教材内容的对比分析

在对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数学教材进行对比后,笔者认为尽管教材不同,选取的内容和编排方式都有差异,但是编排的思路都是相似的,都体现了课标中对学生在空间观念上的要求,不同学段所要达到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明确指出观察的对象是简单物体,因此各版本数学教材都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特征非常明显的实物。通过活动,学生初步体会观察的基本方法,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实物进行观察。新课标在第二学段强调物体的相对位置,因此各版本数学教材中都是引导学生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若干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的几何体,并描述和辨认观察结果,进而根据观察结果拼摆出相应的几何体。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全面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价值的分析

新课标指出,空间观念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空间观念作为学生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在形成过程中,既包含了三维与二维的转换,也包含了实际生活与数学图形的转换。因此,在小学阶段学习了“观察物体”的相关内容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推理等活动,进行三维物体和二维图形的转换,从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因此,小学阶段观察物体的学习符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

在之后的初高中学习中,学生将会从理性推理的角度学习投影和视图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在小学阶段先让学生有一些直观的经验积累,学会辨认和描述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组合体的不同情况,可以给学生后期的学习提供帮助。因此,在小学阶段增加“观察物体”的相关课程内容,也是中小衔接学习的需要。

二、“观察物体”的教学策略探析

在大部分的教学中,教师提供了观察活动的操作提示,但是对观察方法的指导不够,易出现教师过于关注知识目标、教学活动组织混乱、评价反馈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上述这些教学现状,笔者就“观察物体”的教学目标、学习方式和评价反馈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策略探析。

(一)关注过程目标,促進多感官学习

在“观察物体”的学习中,三维目标的实现都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局限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想象、推理,习得知识目标。表面上看,学生知识掌握得很好,可以顺利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经历多次完整的观察、操作,并未进一步强化对物体和图形的直观形象感知。

在“观察物体”的教学准备中,教师要充分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学生的参与是落实教学三维目标的必要过程。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为例,教参中不管是二年级还是四年级关于“观察物体”的相关单元目标,都是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全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习得知识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多方位参与学习,发展空间观念,从而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渗透。学生可以通过多角度视频拍摄、观察、讨论、想象等方式,亲身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二)精心准备教学具,有序组织观察活动

观察物体的学习,离不开多次完整的观察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才能完整地建立对物体的直观感知,教具和学具的选取就非常重要。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准备大小合适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教具和学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事实上,精心准备的教具和学具可能只有在公开课上才会出现。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只有一个教具或学生需自行准备学具,也可能就是用多媒体课件来替代实物。学生自备的学具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不利于进行有效的观察活动。多媒体课件替代实物,就更不能让学生经历真正的观察活动了,学生只是在依靠观察二维的图形进行推理和想象,没有准确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因此,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教具和学具,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还可对此类物品进行统一采购,方便教学。

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多次观察活动,如何有序地组织好活动,也是教学的难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用集体观察替代小组观察或者简化观察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看上去课堂开展得很顺利,但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并未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为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活动,都需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需求进行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效度,通过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去观察物体,体验活动过程,再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进行了大单元教学。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了五次活动:第一次,借助课件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体会生活中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都是确定的。第二次,集体观察长方体,明确长方体正对着自己的一面是前面,进而确定右面和上面。第三次,分组观察长方体,体会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不一样。第四次,学生独立从不同角度观察由3个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并抽象出几何图形。第五次,分组观察由多个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通过想象,推理后再观察,体会观察结果相同时,正方体的多种不同组合。通过这五次活动,让学生积累观察经验,并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空间想象和数学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丰富评价维度,发展空间观念

观察物体的学习,是学生形成初步空间观念中重要的一环。学习经验,是空间观念发展的基础。新课标指出,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在学习反馈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设计综合性评价,考查学生的素养提升情况。以“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辨认和判断不同角度下拼成物体的图形;能够根据其中的一或两个面的图形,拼摆出物体。因此在设计评价时,教师要紧扣目标,逐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经验。(见表1)

“观察物体”是小学阶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精心准备观察活动,设计适合的评价反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空间观念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