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优化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2024-04-01杨梦蝶
杨梦蝶
【摘 要】文章基于小学数学复习课现状,通过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复习课效率,提出具体的策略:“先学后教”——安排知识整理;“变教为学”——设计多层练习;“寓教于思”——培养学习习惯。通过策略的实施,帮助教师建立数学复习课的新模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复习课 自主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复习课的主旨是:在课堂上“复现”已经学过的旧知,学生能从旧知中习得“新技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和再认识。因此,一节好的复习课,不在于学生完成了多少机械性练习,而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归纳与整理,从而建构学生更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归纳整理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点的沟通,促进彼此的思维进一步成长,进一步体现复习课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当结束一个单元的教学,教师就要开始考虑如何上复习课。复习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知识,接着做练习题。这样的复习课,学生就会感觉很乏味,教的全会,学生更多的是进入做题模式,大量的练习题成了复习课的重点。然而,这样的复习课对学生是不利的,学生被动地沉浸在题海中,知识体系无法建立、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常有这样的苦恼:公认的复习课上不好,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因此,文章旨在探究核心素养下的复习课堂新样态。核心素养下的复习课应是学生能独立自主将碎片化知识进行结构化整理的过程,笔者尝试研究小学数学复习教学,探究突破传统复习教学模式的新方法,转换师生课堂角色,将复习课赋予新的乐趣,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先学后教”——安排知识整理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实质是学习的一种反馈方式,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学生反馈的有效信息,教师才能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而有效改进教学。而复习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自主复习时检验自身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小学数学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理清知识点,教师在复习课上可以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时,既要避免知识点的机械罗列,也要避免提出“假、大、空”的复习要求,要以具体的任务推动复习。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复习任务前置
教师需要在复习课前安排学生整理知识,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完成复习课上需要回答的题目。
问题1: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有哪些?
问题2: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什么?你认为它重要在哪里?
问题3:你认为本单元中学习的难点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些易错的题目。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需向学生渗透结构化建构知识的方法,如韦恩图、思维导图等,组织学生先进行自主交流,每个小组成员将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汇报,接着选取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反馈,从而实现完善知识体系的重要目标。
2.复习课前安排整理任务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单元复习课时,课堂可以这样导入:
这节课我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长方形纸片,纸片上有一个没有标注出圆心的圆,请同学们用本单元所学知识介绍这是怎样的一个圆,并思考要量出什么、算出什么。
这样的导入既帮助学生明确了整理的方向,又能让学生自主决定整理方式。学生在自主量一量和算一算的基础上,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从而引导出本单元要整理和复习的知识点。
3.将知识点渗透在练习题中
练习中包含了很多知识点,例如在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教学片段来总结本单元需要整理的知识点。
[教学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快速口答完成下面几道算式题,看看谁能又快又准地完成题目。
32÷6 26÷8 23÷4 44÷7
生1:我来。32÷6=5……2。
师:余数是2合理吗?
生2:合理,因为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师:那同学们会不会检验刚刚这名同学的得数是否正确呢?
生3:我会。5×6+2=32,也就是说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师:概括得真准确。我们一起来看这些算式的得数。
生4:26÷8=3……2;
23÷4=5……3;
44÷7=6……2。
师: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真强。请同学们说一说每道题目的验算方法。
……
学生口答完题目之后再交流验算方法,从而能在重复口答和检验中整理出“有余数除法”的两个基本知识点:(1)余数要小于除数;(2)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像这样以练习的方式归纳总结出知识点,也是复习课有效进行的一种方式。
[教学片段二]
师:做完口答题,下面请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请独立完成以下对比题:
(1)有47个苹果要装盒,每个盒子里可装6个,能装几盒?
(2)有47个小朋友坐船游玩,每条船可坐6人,需要几条船?
生1:47÷6=7……5,所以能装7盒,而第(2)小题中需要8条船。
师:谁能解释为什么第(1)小题中得到的余数被舍去了?而第(2)小题中的商是7,小船总条数却要再加1条呢?
生2:我知道!因为全班小朋友都要坐船游玩,而7条船最多只能坐下42个小朋友,余数表示的5个小朋友也需要坐1条船,因此7条船不夠坐,需要8条船。而第(1)小题里要求每盒都装满,只能装7盒,余数5表示余下5个苹果,是装不满1盒的,因此最多只能装7盒。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两道题中余数的处理方法:当余数表示的量不能满足条件的装满1盒时需采用去尾法;当余数表示的量需要包括在总量内时,需采用进1法。这样,进一步突破了本单元复习的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完成复习课上的整理知识任务,之后教师就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复习,主动建构思维导图,并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健全的知识体系。
二、“变教为学”——设计多层练习
(一)变“题海”为“题法”
在复习课中,教师常通过题海战术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样的复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大量重复机械的练习题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思维拓展会产生负面影响。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拒绝重复机械的题海战术,设计多层趣味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强化学习技能,成为自主复习的重要因素。
[练习设计]“圆的复习”练习题
(1)在一个长21cm、宽12cm的长方形中,最多能画几个半径为3cm的圆形?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演示文稿展示画法,形成表象)
(2)在一个长方形纸片上画一个最大的圆,最大能画多大?
(3)在一个长21cm、宽12cm的长方形中,一个直径6cm的小圆和一个直径12cm的大圆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几个方面想的?(需让学生明确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半径的2倍,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直径的2倍,因此,大圆的周长是小圆的周长的2倍,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面积的4倍)
教师借助简单的长方形和圆形的素材,设计了三道不同层面的练习题,将圆的知识融为一体,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巩固相关知识。
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善于设计练习题,充分利用身边所有的简单素材,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比较,归纳应用,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模型过程,从而提升复习课堂的效率。
(二)角色互换,变“教”为“学”
教师也应适当地将站上讲台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解题目的权利适当交给学生,把改作业的权利部分交给学生,把出题目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变“教”为“学”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的角色互换,学生乐在教中。
[练习设计]“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复习”
(1)让学生以知识问答的形式完成课堂上的题目,在选题、比赛规则、课件制作这些环节,权利全部交给学生,每个环节学生都安排得非常有条理,所有学生在这节复习课上都兴致大增。
(2)在单元复习结束时,要求学生自己出一份试卷,并附上正确答案。要求:试卷的题型、题量要达到统一标准,并且在难易程度上必须是从基础题到易错题再到挑战题。
在这样变“教”为“学”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主动建构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三、“寓教于思”——培养学习习惯
复习课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整理,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掌握和归纳。在一节课中,总是教师在说学习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时,学生真正理解的并不多,要想真正地掌握学习方法,还要靠学生自主体会。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和体会思考过程。
思维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各类知识和策略的共同特征,以便学生深刻體会到这些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数学复习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怎么学”为立足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多维度引导学生自主复习,主动建构,不断探究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自主策略,提升复习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国荣.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需要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小学教学研究,2012(1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郑小龙.以学定教 自主复习——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7).
[4]朱伟.重在归类方法的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总复习”教学思考[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