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机器翻译 与人工翻译的对比分析

2024-02-02吴宇轩王英莉

今古文创 2024年2期
关键词:三维转换机器翻译

吴宇轩 王英莉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进步迅速,已经成为人工翻译之外的又一选择。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视角,通过示例和分析,对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运用及其对农业类文本的译文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现有机器翻译不论是在词汇、句法还是翻译方法、策略的选择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从农业类文本的翻译实操角度看,机器翻译虽然在速度和效率上具有优势,但在翻译质量、文化背景理解以及处理特定领域知识等方面,人工翻译仍然是更可靠和准确的选择。

【关键词】生态翻译理论;三维转换;机器翻译;人工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4)02-010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2.03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水平日益提高,但相关人员对该方面文献的翻译和研究却相对滞后。农业文本作为信息类文本的一种,目的在于传递相关信息,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农业社科类文本在翻译时往往出现词不达意的问题。本文旨在从生态翻译理论三维视角下对机器翻译(百度翻译)与笔者译文进行对比,从三个维度,六个方面探究适合农业社科类文本的翻译策略,以帮助相关人员学习和借鉴国外农业先进技术和措施,并最终运用到我国农业发展实践当中。

一、生态翻译学理论及三维转换视角简介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由中国学者胡庚申教授于21世纪初期提出。他认为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是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方式[1]。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适应和选择翻译生态环境的过程,而翻译过程是译者“选择性适应”特定翻译生态环境与自主做出“适应性选择”二者交替循环的过程。因此,正所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整体的翻译生态环境当中,不论是译者还是译文都要“多维度适应”并“适应性选择”这个整体,以最终产出最佳翻译。

三维转换视角即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三个视角对原文进行转换[2]。语言维度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时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对原文进行转换,如把英文中的长句转化为中文中的短句等,将原文中的名词转化为目的语的动词等;文化维度的翻译转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和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由于每个语言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词汇、句法结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进行翻译时需要考虑和适应这些差异;交际维度转换指的是译者需要专注于交际维度,密切关注源语中的交际目的是否在目的语中再现。

二、机器翻译发展概述

机器翻译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将一种自然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文字的过程。它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1.神经翻译的兴起:近年来,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机器翻译的进步。神经机器翻译使用深度学习模型,例如循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等,能够更好地捕捉语义和上下文信息,提高翻译质量。

2.多模态翻译:随着图像和视频等非文本数据在互联网中的广泛应用,多模态翻译成为了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多模态翻译旨在通过将图像或视频中的视觉信息与文本翻译相结合,实现更准确和全面的翻译效果。

3.领域自适应和个性化翻译:不同领域和不同用户群体对机器翻译的需求有所不同。为了提供更准确和专业的翻译结果,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领域自适应和个性化的翻译模型,可以根据特定领域的术语和语境调整翻译输出。

综上所述:机器翻译在神经网络模型、多模态翻译、领域自适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场景的扩大,机器翻译有望在多领域和多场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差异性对比分析概述

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幾个方面:

1.翻译质量:人工翻译往往能够提供更准确和自然的翻译结果。人类翻译者能够理解上下文、隐含意思和文化背景,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翻译。但机器翻译在某些领域和特定语言对上也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翻译结果。

2.速度和效率:机器翻译在速度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机器翻译可以快速处理大量的文本,并且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翻译,而人工翻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大量重复性文本或实时翻译需求,机器翻译是更好的选择。

3.可扩展性:机器翻译具有很高的可扩展性。一旦训练好了机器翻译模型,它可以处理大量的文本,并可以在不同的语言对上应用。人工翻译则受制于翻译者的能力和时间限制,难以满足大规模翻译任务的需求。

总的来说,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各有所长。机器翻译在速度和效率上具有优势,但在翻译质量、文化背景理解以及处理特定领域知识等方面,人工翻译仍然是更可靠和准确的选择。因此,在实际翻译中,我们应对源文本有充分的理解,以确定其更适合什么样的翻译,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文本内容和信息。

四、案例分析

(一)语言维翻译转换

语言维度的适应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时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对原文进行转换。英语和汉语属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语系,比如英文多用名词而中文善用动词,英语多长句而中文贵短句等。两种语言之间是否形成恰当的转换是对比机翻和人工翻译的问题之一。

1.词类转换:

原文:There is also a need to develop direct links with consumers by operating “organic restaurants”.

笔者:当地还需要通过经营“有机餐厅”来建立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机翻(百度翻译):还有一个需要通过经营“有机餐厅”来发展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分析:相较英语善用大量抽象名词和介词而言,汉语中动词的使用频率更高,一句话中可以出现多个动词,这也是两种语言的一个显著差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静之别”。笔者和机器翻译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笔者将原文中的名词译为了动词,而机器翻译是直接将原文进行直译,没有进行词类的变化。但汉语是一种以动词为主要词类的语言,与英语相比,动词在汉语中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机器翻译显然没有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翻译。根据语言维度的翻译转换视角,将原文中的名词译为动词更显合理。

2.句法转换:

原文:As a result,the soil must be regarded as a primarily nonrenewable resource.

笔者:因此,我们必须把土壤视作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

机翻(百度翻译):因此,土壤必须被视为主要的不可再生资源。

分析:在英文的表达习惯中,西方会把强调的部分放在句首,如果强调部分无灵,后面则会使用动词的被动语态。相比之下,汉语中很少使用被动语态,这是由于汉语多用有灵主语。由原文可知,作者强调土壤的重要作用,而该词是无灵名词,所以在原文中选择被动语态来强调其作用,但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原文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将被动语态进行转换。从机器与人工的译文对比来看,机器显然没有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直接将被动语态全盘译出;而笔者选择了增补有灵主语的翻译方法将被动句进行转换,使其在语言维度更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和中文的表达习惯。

(二)文化维翻译转换

文化维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它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的差异,避免读者从译语文化上曲解原文[3]。翻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敏感性和专业知识,以确保翻译结果符合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规范,并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农业社科文本中会出现大量的专业名词、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名词,因此,就需要我们将此类名词翻译清楚,以免造成误解。此外,我们还要将源语和目的语受众的文化体系联系起来,将源语表述转化成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表达。

1.术语翻译:

原文:Soil development is expected to range between half and one ton per hectare per year at a “normal” pace.

笔者:按照“正常”的速度,每公顷土壤预计每年可发育半吨到一吨的新土壤。

机翻(百度翻译):土壤开发预计将以“正常”速度每年每公顷半吨至一吨不等。

分析:development有众多对应的汉语意义,为保证社科文本的严谨性,同时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正确的信息,译者需要对soil development进行详细的查阅。通过了解,笔者发现农业文本中有该短语的固定表达“土壤发育”,所以在译文中,笔者将development译为发育,而机器翻译的问题在于不了解农业专有名词的固定搭配,将其译为“土壤开发”,造成了术语错译的结果,这也进一步表明了百度翻译的农业语料库需要进行修改或更新,才能不断译出较为规范的译文。

2.四字格表达:

原文:...converting ‘backwardness’ to comparative advantage.

笔者:化劣为优。

机翻(百度翻译):把落后转化为比较优势。

分析:两种语言本身系统上的差异逐渐转化为文化上的差异,汉语词语在形式上逐渐偏向使用“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原文文本体现的直接含义是将落后转变为优势,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将其理解为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如此转换,我们会发现在汉语中有一种四字格的固定表达,即“化劣为优”,该词完整地契合原文的表达含义。而机器翻译的结果是将原文的字面含义完整地用另一种语言复述出来,虽然便于读者理解,但在譯文的美感表达上与译者对比,则有较大差距,也未能充分实现文化维度的翻译转换。而将原文翻译转换成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四字格,不仅可以凸显译者的功底,还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美学色彩,更为目的语文化的读者所接受。

(三)交际维翻译转换

由于翻译本质上是一种一项跨文化的社会交际活动,因此翻译过程带有特定的交际目的。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看,除了语言和文化维度外,译者还需要专注于交际维度,密切关注源语中的交际目的是否在目的语中再现。因此,译者不仅要关注源语的语言形式,还要设法传达其深层次的交际意图,并在目的语中产生尽可能接近目的语读者感受的交际效果。

1.句式繁简:

原文: The compost with a low N/P ratio is found more suitable for mountain farming systems.

笔者:低氮磷比的堆肥更适合山地农业系统。

机翻(百度翻译):人们发现低氮磷比的堆肥更适合作用于山地农业系统。

分析:在翻译过程中使用减译法的目的是避免语言冗余、累赘,使得表达更加简洁清楚,且未省略有关原文重要成分、重要思想表达的部分,让读者对文章表达的逻辑关系更一目了然,达到两种语言人群交际的效果。阅读原文可知,作者本意强调主语更合适,因此我们只需要将主语直接译出,不需要再次添加有灵词汇对原文句式进行改变。而机器翻译的译文显得句式冗杂,因为原文这一发现一定是人为研究的结果,所以不需要添加主语,读者可也以明白该句的逻辑关系;此外,“更适合”就已经包含了各方面都具有优势的含义,所以也就不需要将“作用于”译出。综上所述,根据交际维度的特点以及减译法的使用目的,译者的译文明显更胜一筹。

2.选词用字:

原文:Anthropogenic actions are attractive to the Earth's greenhouse consequences and these happenings will likely increase warming.

笔者:人类活动容易引起地球的温室效应,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机翻(百度翻译):人为活动会吸引地球温室效应,这些事件可能会加剧气候变暖。

分析:从二者的翻译结果来看,差异点主要体现在形容词词组的翻译。阅读原文可知,该句逻辑含义是人类活动对地球温室效应有影响。机器翻译将原文加粗词组译为“吸引”,通过查阅词典可知,“吸引”通常指一种使人或物相互靠近的力或效应,而“温室效应”则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等吸收和发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因此,“吸引”和“温室效应”并没有本质的关联,不能直接搭配使用,所以机器译文是错译。如果要表達温室效应的诱发因素,可以使用类似“造成吸引力”的表达方式,所以笔者采用选词用字法,将其改译为“引起”,这样不仅完整表达了原文的逻辑关系,更采用正确的语法对原文信息进行了表达。对比来看,在交际维度之中,译者的译文水平要高于机器翻译。

五、机器译文与人工译文的对比总结

在大规模训练数据和先进的神经网络模型的支持下,机器翻译在某些领域和特定语言对上也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翻译结果。但是,如果想要在译文中融入原文承载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或交际习惯,那么人工翻译远胜机器翻译,因为在处理特定领域的文本时,专业领域的术语、行业背景和上下文特定信息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才能正确翻译,而机器的智能化还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机器翻译不论是在语法、句法还是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译文的质量,更严重影响了信息的传递。综合来看,在农业社科类文本的翻译方面,译者的翻译能力相比机器略高一筹。

通过对机器译文和人工译文的对比分析,我们可知高质量的机器翻译仍然任重而道远。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机器翻译无疑将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完善,这将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在加强自身翻译质量和翻译能力建设的同时,译者需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机器翻译在时间和成本上的强大优势,促进人译和机器翻译的高效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选择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黄建玲.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农业文献翻译[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1).

[3]孟庆尉.从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浅析农业社科文本翻译策略——以《粮食和农业社会学》节译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21.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29(06).

[5]徐雪惠.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汉译英质量评价[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猜你喜欢

三维转换机器翻译
从《老炮儿》中粗俗语英译再看生态翻译三维转换
译员角色空间内的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从生态翻译学看翟理斯《罗刹海市》英译本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经典台词翻译
外宣英译改写策略的生态翻译
互联网+新时代下人机翻译模式研究
“语联网+行业” 助力中国伟大复兴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