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英译改写策略的生态翻译
2017-05-09石立志
石立志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对外宣英译改写策略越来越重视,生态翻译作为一种全新的翻译模式,以“三维转换”为主要特点,旨在将所翻译的内容生态化,摆脱了原有陈旧翻译的枷锁,使翻译具有生态特色,如何将生态翻译融入外宣英译改写成为加强对外宣传交流的关键。
关键词:外宣英译改写 生态翻译 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起步于2001年,从20世纪中期以来,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我国也随之对其重视起来,因而出现了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从历史翻译的发展来看,生态翻译是翻译发展的必然结果,能清晰的展现时代的特点。外宣英译改写需要体现出跟随时代发展的生态翻译特色,本文就生态翻译下外宣英译改写的策略作出如下分析。
一.新时代下外宣英译改写的生态翻译理论
生态翻译是一种从原翻译对象的内在结构为起点,对翻译的文章进行选择,在翻译的过程中将结构进行不断的循环,并用另一种语言表示出来,具有一定的翻译特色,是具有发展意义的翻译理论。在新时代下,外宣英译改写的生态翻译理论挣脱了传统翻译理论的束缚,正不断地发展下去。
(一)外宣英译改写的生态翻译原则
生态翻译学是以生态的整体主义为基础创立的,着重要求了在翻译中各个环节的相辅相成的整体作用,结合生态圈中的适者生存、和谐共生的理念,参照我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了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的理论。在生态外宣翻译的各项环节、各项因素中,讲究的是翻译工作的过程中的生态平衡,最终目标是整体适应选择度的最佳状态。在生态翻译中,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就是多元共生,他与生物圈理论中的保护生态平衡和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有异曲同工之妙。生态翻译中的多元共生指的是对于不同译本之间的多元共生,尤其是指翻译理论的多元化和对于不同译文之间的共生共存。
(二)传统翻译理论与生态翻译理论的对比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翻译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诸多读者的需求,因而,衍生出了生态翻译理论,其发展的基础就是传统翻译。传统翻译一般只对所需要翻译的内容按照国人汉语的习惯进行翻译,翻译出来的句子或文章也只针对于汉语使用者,这就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使用者在阅读时出现一些阅读上的障碍,经常会出现语句不通顺,语句蕴含的意思不准确等问题,给读者造成一种阅读误区,而生态翻译理论能够完美的解决所出现的问题。生态翻译遵循了翻译的适应选择论,以译者为主体,以“三维转换”为指导,即语言、交际、文化相互转换,在翻译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结合所翻译的内容的具体生态环境,对原文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使翻译内容能够体现现代生态性,使读者能够更清晰明了、准确无误的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涵义与情感。
(三)生态翻译对外宣英译改写的影响
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不同语言的读者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翻译内容,体会翻译内容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外宣英译改写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作之一,生态翻译的科学使用,能够有效的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推动中外文明和谐稳定发展。
二.外宣英译改写中生态翻译的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使用生态翻译对外宣英译进行改写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已经应用于多种方面,不仅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而且还应用于企业方面和旅游方面。
(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应用
随着我国各项外交政策的深入开展,国际中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正在日益加强加强。许多地区已经发现并關注非遗这种独树一帜的文化形式,并且开始着手对其进行外宣英译工作,各地区纷纷立项以支持非遗项目的外宣英译。随着外宣英译不断发展,许多专家学者站在了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出了包含了科学性质的外宣翻译理论,对外宣英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重点保护对象,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例如,传统语言文学、传统手艺、传统民族习俗、传统的美术、书法、音乐等。我国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让外国的人们了解的,使他们感受中国丰富多彩又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但是这些文化遗产在外宣英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翻译内容与原文化内容不相符,内在情感不明确的问题。所以,才出现了生态翻译理论,它能够有效的表达原文中所蕴藏的内涵,并使其内容具有生态意义。在非遗的生态翻译中,译者同样是处于翻译的主导地位,翻译后的内容既要使英语使用者看的明白,又要使翻译内容有中国特色,例如,我国的剪纸文化,可以翻译为“Chinese Paper cutting”,传统的关中皮影戏可以翻译为“Guanzhong Shadow play”。运用生态翻译进行外宣英译,能够使世界更能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二)在企业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企业也逐渐的开始面向世界,将加强企业的外宣英译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起来。使用生态翻译理论对企业进行外宣英译改写,能够加强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对外贸易和交流,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其在世界企业竞争的洪流中占据一席之地。
企业的外宣英译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在世界上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传统的企业外宣英译经常会让读者难以了解企业文化的重点,在内涵的表达上缺少一定的严谨度,因此,生态翻译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在企业对企业产品进行外宣英译时,经常会将产品描述的天花乱坠,使读者感受不到产品的作用和功效到底在哪里。例如,我国的著名企业产品“白象方便面”,译者通俗的翻译为“white elephant instant noodles”,从生态翻译的角度上讲,译者就没有细致的考虑到读者国家语言的使用习惯,white elephant英语中也称为很大却没用的事物。这样就很难让企业的产品使外国了解,走上世界。使用生态翻译描述企业产品就能这样翻译,如,做工精细可译为“fine workmanship”,这样的话读者就能够真正明白产品的特点或功能,使企业的产品得到有效的推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在旅游方面的应用
生态在我国旅游方面的应用最为普遍。随着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来到中国游玩,欣赏各地的名胜古迹,想要一睹传统文化最多的国家的风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外国人旅游必然会看到名胜古迹的标语,而使用生态翻译对我国的名胜古迹进行外宣英译,能够帮助外国人对我国的文化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且翻译可以体现风景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生态意义。在外宣英译改写时,首先译者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看原文,外国人过来旅游应让他们看懂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活动;其次,站在生态的角度上,将本国文化内涵结合翻译对象进行翻译,因为失去了内涵就没有了特色;最后,翻出译文。目前生态翻译的外宣英译已在我国各个地区的旅游景点都有应用,为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三维转换”指导下的外宣英译改写策略
生态翻译下,外宣英译改写策略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运用语言维、运用文化维、运用交际维。具体方法策略如下:
(一)运用语言维进行外宣英译改写
外宣英译的最终目的在于使本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运用语言维进行外宣英译改写中,首先要适应所翻译的生态环境,只有体会了所翻译的生态环境,才能够加深对翻译原文的了解;其次,将自身翻译的身份环境与所翻译的生态环境相适应,这是翻译的关键部分;最后就是翻译出原文。汉英两种语言使用者无论是在思维方式上、还是语言交流上都具有极大的差异,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选择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词语,对外语的使用方式极为了解,当翻译的句子很长时,对句子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化。以上海世博会为例,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般翻译就是“Better city can make life better”,这样翻译根本无法体现出我国的文化精神,但如果这样翻译“Better city,Better life”,就能够深刻表达出我国的文化内涵。使译文不仅能够使读者明了,符合其阅读习惯,有效促进了生态翻译的发展。
(二)运用文化维进行外宣英译改写
文化维顾名思义,就是在外宣英译改写时,需要兼顾两种语言多代表的文化内涵,使两种文化相互交流与沟通,促进和谐并实现共同发展。运用文化维进行外宣英译改写,需要译者对所译语言的文化十分清楚与了解,能够准确找出文化翻译之间的差异,并作出科学的改动。例如,老人优先上车在我国公车上随处可见,若译为“Old People Getting on First”,外国人认为old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年老且无用,但我国的文化却与之相反,老代表着尊敬的意思,这就出现了文化上的差异,因此,可译为“Senior Citizens First”,这样就能够使英语使用者明白我国的文化内涵,使译文能够让双方都得到相互理解。
(三)运用交际维进行外宣英译改写
交际维主要适用与对外交流方面,两种语言在相互交流中会体现出各自的交流习惯,使用生态翻译的交际维,能够清楚表现出译文所表达的交际意图。英语和汉语在相互交流中都会带有各自的交流特色,这就需要译者对译文阅读者语言的交流方式与习惯做深刻的了解。例如,在英语中“?is prohibited”句式翻译会更多一些命令式语气,这在生态翻译中尽量不要出现,会使读者产生反感,可使用“No?”这样的句式来进行翻译,更能够给读者委婉亲切的感觉,使译文更加贴近读者,可以真正体现出生态翻译的特点,在尊重差异的同时,使两种语言相互了解,相互交流。
[基金項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一般项目“科尔沁文化英译研究现状及解决方案”,项目批准号:NJZC16174]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