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递游戏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2024-01-10李培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乐段故事情节娃娃

李培

音乐欣赏能力是幼儿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的音乐能力,任何音乐活动都需要建立在幼儿会欣赏、会理解的基础之上。但是,幼儿的欣赏活动不同于成人的欣赏,教师必须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环境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音乐能力发展水平,借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激发他们的欣赏欲望、探究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而传递游戏是一种非常适合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活动形式,它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传递游戏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价值,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操作。

一、选择音乐素材,确定传递游戏在欣赏活动中的分层目标

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时,素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传递游戏,教师必须选择乐段分明、可感性及可接纳性强的音乐。

幼儿年龄偏小,情感依赖较强,欣赏的音乐应具有幼儿比较熟悉的音乐形象,表现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实践和认知,以便提高他们的欣赏兴趣。比如:歌曲《妹妹背着洋娃娃》由四句乐句组成,歌词内容简单,节奏舒缓,优美的旋律赋予幼儿想象的空间,不断循环的乐段结构能让幼儿在反复倾听中去感受音乐。这首歌曲表达的情感对幼儿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所以将传递游戏引入其中非常适宜。那么,如何将传递游戏与音乐欣赏活动相结合呢?教师需要在详细分析音乐素材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制定传递游戏在欣赏活动中的分层目标:在音乐的伴随下传递物品,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根据音乐的结构,按乐段进行传递,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通过不同形式的传递,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目标的制定,是为了让教师明确活动具体实施的方向及内容。有了目标的指引,教师在设计音乐欣赏活动方案时会更具条理性,且能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当然,目标只是教师预期希望达到的状态。幼儿能否达到目标的预期要求,幼儿是否会表现出其他更具价值的行为特征,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做好反思,不断地改进目标,让幼儿能够真正通过传递游戏获得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二、创编故事情节,让幼儿在传递游戏中获得音乐欣赏能力

将传递游戏运用于音乐欣赏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素材的特点、风格,通过创编故事情节,加入动作表演,让幼儿借助故事载体与肢体动作来表现、感受、欣赏作品。将故事贯穿活动始终,不仅能让活动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而且能使活动的每个环节过渡自然。在活动中,幼儿可以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多次传递,不断地迎接挑战,反复欣赏音乐、理解作品,在游戏情境中获得音乐欣赏能力。比如:歌曲《妈咪宝贝》表达了浓厚的母子亲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师如果单纯地带领幼儿讨论歌词内容来欣赏歌曲,便无法让幼儿生动地融入歌曲中感受音乐的情感,理解作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音乐欣赏活动方案时,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编了“送迷路的娃娃回家”这样的故事情节。在活动进程中,教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地投入游戏。

问题一:娃娃迷路了,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送娃娃回家)

问题二:娃娃的家离我们有点远,我们这么多人可以怎样帮助他呢?(我们可以铺成一条小路,一个传一个地把娃娃送回家)

问题三:在回来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奶瓶可能是娃娃的,我们该怎么办呢?(送到娃娃家) 怎么送呢?(用铺小路的办法,一个传一个地把娃娃的奶瓶送回家)

问题四:我准备了一个礼物要送给娃娃,可是该怎么送给他呢?(用铺小路传递的方法)

……

不难看出:以上问题的指向是为了增加传递的机会,但都赋予了故事情节且前后连贯,让幼儿能够多次倾听、欣赏音乐,从而了解音乐的结构,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幼儿将娃娃抱在自己的怀里,轻轻地摇动,伴随着音乐有起伏地传递给下一名幼儿。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能通过与娃娃的亲密接触去感受妈妈与娃娃的深厚感情,借助游戏换位体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这样的故事情节,不只是让幼儿以学习者的身份去欣赏作品,更是让幼儿有机会通过多角色的参与,多角度地去感受、欣赏音乐。

三、设计传递形式,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设计传递形式时,教师可根据难易程度将其分为单向传递、双向传递和循环传递三类。

1.单向传递

幼兒站成一列纵队,从队伍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比如:在音乐《妈咪宝贝》欣赏活动中,幼儿用“铺小路”的方式将迷路的娃娃送回家,采用的就是单向传递形式。这是传递游戏的最初级阶段,教师可以在幼儿首次接触传递游戏时采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了解传递游戏的基本规则。

2.双向传递

这种传递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一列纵队的两端向中间传递,这种方式对幼儿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用得比较少;另一种是幼儿两两结伴相互传递,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经常被运用。对于第二种双向传递形式,以音乐《妹妹背着洋娃娃》欣赏活动为例,两名幼儿分别扮演姐姐和妹妹,相互传递洋娃娃,由于角色身份明确,且传递对象是在两人之间。因此,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会更加关注音乐,对音乐有更加充分的欣赏和理解。

3.循环传递

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在圆圈上进行传递。比如:在音乐《Chilly Cha Cha》欣赏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围坐成圈传递帽子,音乐结束时,帽子落在谁的头上,谁就要去圆圈的中间,根据歌曲的B段音乐进行即兴表演。幼儿在传递过程中感受音乐节奏的欢快,在即兴表演中进行情感的抒发。这种循环传递的方式决定了结果的产生具有随机性,因此每名幼儿都要关注音乐的起始,从而判断自己是不是即兴表演的人选。这种传递方式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注意力,以及对音乐熟悉度的把握。

四、巧妙应用策略,促进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将传递游戏运用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制定的活动目标,巧妙应用策略,帮助幼儿搭建活动支架,促进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1.借助物体暗示

教师借助具体的形象,帮助幼儿有意识地认知和分辨音乐的乐段分布。比如:音乐《妈咪宝贝》欣赏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表达的浓厚亲情,教师希望幼儿能在音乐的伴随下与娃娃拥抱、亲吻、挥别,然后传递给下一名幼儿,并借助一系列的肢体动作来感受乐曲的节奏及其蕴含的情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用了“蝴蝶引路”的策略,即借助蝴蝶这一物体,根据幼儿与娃娃的互动情况,随机地在音乐的分段处,用动作或眼神暗示幼儿在蝴蝶的前进下进行传递。在传递过程中,教师虽然没有要求幼儿按一定规律,在每一个乐句或每两个乐句处传递,但幼儿仍需注意倾听音乐,有意识地分辨音乐的乐段。这对帮助幼儿分析乐曲、认识音乐的结构非常有帮助。

2.采用口语指令

音乐《Chilly Cha Cha》节奏欢快、曲风热情、乐段分布工整,A段每两小节一个循环。根据该音乐素材的特点,教师希望幼儿能通过传递来清晰地分辨音乐的结构及乐段分布,并在歌曲A段部分有规律地进行传递,即每两个乐句后进行传递。为此,教师采用了口语指令策略,即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提问,指向明确,要求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同时关注教师的示范——是在音乐中哪个“字”的时候进行传递的。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幼儿便能够通过传递达到欣赏的目的,获得欣赏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传递游戏是一个需要集体合作共同完成的活动,它体现了活动的凝聚力和流畅性。教师将传递游戏运用于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不仅遵循了音乐的价值体系都应服从于儿童需要的价值体系这一发展要求,而且还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日后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逐步深入、扩展地运用传递游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乐段故事情节娃娃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音乐作品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非常规”曲式类型
——以乐段范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