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路径

2023-12-26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1期
关键词:研修信息技术环境

孙 红

(合肥市滨湖启明星幼儿园 安徽合肥 230000)

提升工程2.0坚持整校考核、重在达标、善于创新、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核心,将校本应用考核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立足园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坚持“面向未来、学用结合、多方协同、均衡发展、整校推进”的基本原则,倡导以“整校推进”的方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能力,形成符合学校现状的“校本化”能力提升路径。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启明星幼儿园为例,探究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实施路径。

一、环境分析,为整校推进“引路”

提升工程2.0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三种环境,分别是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针对园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师生自主学习学生端等提出具体要求。只有对园校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进行充分分析与诊断,找准定位,做足准备,确定适切的整体方案,才能为整校推进工作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分析

幼儿园有独立的教学多功能厅,有电子白板两台、希沃一体机两台、SMART TABLE三台,平板电脑十台,三个年龄段二十四间活动室均安装希沃一体机,有教师办公电脑24台,实现学校网络全覆盖,支持教师手机投屏、屏幕共享等技术应用。教师日常教学使用配套教学课件,通过信息群共享等方式实现互动式学习。

结合园校硬件配备情况,教师教学活动有希沃一体机支持,配套相关教学资源,如微课、影像、图片等,教学环境属于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而SMART TABLE、平板电脑支持师生自主、合作学习,属于智慧学习环境。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分析

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化,0~5年教龄教师占比60.2%,其中15位教师刚走上教师岗位,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停留在简单使用PPT的1.0水平。大部分年轻教师虽精通修图,但对制作课件缺少耐心;虽能熟练制作视频,但对微课概念理解不够准确;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认知,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应用能力整体偏弱。部分骨干教师在评比机制的推动下,尝试探究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运用,但未形成有效经验。虽然学校一直着力于组织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等相关培训,但由于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不明确,组织培训间隔较长、缺乏系统性,课件制作耗时、技术更替迅速等,约有80%教师出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的情况,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组建团队,为整校推进“探路”

(一)科学谋划,建立管理团队

“以校为本”是一个重要关键词,提升工程2.0提出要“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以学校作为落实能力提升目标的关键责任主体,就是要体现“顶层基层兼顾”的能力提升思路。我园以园长为首,教学主任及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团队”,全面组织领导信息化整校推进工作,制定教师持续发展的未来规划。详细解读《关于全面实施合肥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通知》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文件要求,并依据园情、师况制订“校本化”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管理团队需要让全体教师了解信息技术改革新形势新政策,引导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整校推进的规划与设计,基于园所具体实际,从幼儿认知规律出发,开展信息技术具体样式教学研修。全体教师不仅仅是被动学习者,还是主动建构者,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二)分组管理,成立先行团队

学校需一批具有共同主体责任的教师群体先行,先行团队由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员组成,先行团队有明确的职责要求和任务,主要负责提升工程2.0实践项目研修,带动同组教师开展个性化研修,完善常态化精准教研机制,推进教学实施与应用,指导教师的学习和实践。先行团队是本次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前期准备:统计分析教师信息技术需求;学习和探究各能力点应用要点,依据测评规范中的提交指南设计测评材料。

中期指导:组织教师培训;开展微能力点教研;指导教师学习、应用、完成测评材料。

后期考评:参与园校级考评,提出指导性建议,帮助教师研磨作品。

各团队职责清晰,分工明确,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为落实“整校推进”提供有效的先行导向和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选点建模,为整校推进“铺路”

(一)园校统筹,推荐选点

根据对能力点的全面学习,管理团队对园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环境、幼儿数字化学习环境、各能力点与幼儿园领域教学融合运用技术、教师现有信息技术掌握水平及需求、幼儿学习特点及兴趣等方面综合分析,推荐多项微能力点,如:智慧教学环境推荐A2、A3、A5等,混合学习环境推荐B2、B3、B5、B6、B7等,智慧教学环境推荐C2、C3、C5等。基于园校信息技术环境的选点相对集中,利于研修实践操作,有利于先行团队对教师的培训指导,有利于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交流。

(二)个人发展,依需选点

教师基于学习需求所产生的内心欲望和内驱力,是教师参与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尊重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综合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环境、个人发展规划等各种因素,指导教师科学规划微能力点应用研修,并建议至少选择两种环境、三个维度、大于等于20学分的微能力点,利用微能力点的研修广度,拓展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宽度。

(三)按点建模,推广拓展

先行团队聚焦比较集中的微能力点,分梯队组织教师围绕所选微能力点,采取多种途径和渠道开展研修活动,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学习、研讨、实践,如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组研讨相结合,聚点分析与建模推行相结合,理论学习在前、团队引领跟随、在实践中对成果进行研磨,从“应用能力点经验零星化”逐渐推进到“融合能力点成果系统化”,借助信息平台和希沃助手建立此能力点发展模式,并向全体教师推广。如:

教师制作科学实验操作、手工制作等微课,通过iPad或者SMART TABLE,对幼儿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创设充分自主学习的时机,为幼儿更好地自主学习提供支架,达成能力点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教师通过QQ平台发布调查问卷,收集活动反馈,打破家园沟通的时间限制,加强家园有效沟通,达成能力点B7“家园沟通与合作”。

希沃助手中的学科工具栏,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投屏再现,完成新课导入激趣、立体观察学习、三维动态体验、学习成果展示等,达成能力点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及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等等。

在先行团队研析示范带领下,逐步形成各能力点教学模式,如:“希沃传屏”的展示交流;“希沃授课助手+AR”实现3D动物走进活动现场,创设真实学习情境……这种能力点教学模式成为其他教师教学实践的助手、师生互动学习的助手、领域教学改革创新的起跑线,既有效保障“校本化”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工作效率,又能给予教师个性化融合应用的创新空间。“助手”在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之路为全体教师“指路支招”,为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安装“智慧引擎”。

四、研磨提效,为整校推进“筑路”

(一)逐层培训,全面学习

提升工程2.0提出要“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校本研修是快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将提升工程2.0纳入校本研修规划,是有效落实整校推进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途径组织教师研磨微能力点,引领教师应用微能力点,促进教师达成微能力点,逐步并有效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

全体教师:详细解读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特别对照评分标准进行细化分析,了解不同测评等级对三种教学环境各能力点的具体评分要求和评价标准。

分层培训:开展基于三种环境的能力点学习的分层培训,满足多个年龄段教师的需求,如“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巧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方法增趣(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混合学习环境”重点支持“集体学”通过环境支持师生自主或合作学习(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智慧学习环境”中C2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等,以微能力点测评材料为载体,解读三种环境能力点应用、能力点测评材料制作细节。

小组学习:按照能力点开展小组学习,针对性更强、研习效果更好。如:先行团队组织学习能力点测评标准;年轻教师学习“B2‘微课制作’”,骨干教师学习“希沃授课助手+AR”3D技术……

(二)嵌入教研,碰撞研习

专题教研是教师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教研组教师话题相近、交流顺畅。在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过程中,先行团队成员带动同组教师开展专题教研,聚焦实践发现共性问题,集思广益解决疑难困扰,在“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果促应用”的专题教研过程中实现观点碰撞、经验共享,深入研讨、梳理总结,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个体研修兴趣,增强研修方式的多样性,更有助于完善常态化精准教研机制,为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筑建一条实效之路。

(三)岗位练兵,精进技艺

在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过程中,落脚于教师个体的能力提升和水平达标,着力于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搜集、加工与组织能力,聚焦于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实践。在教师研修期间,应依据实践研修效果和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组织不同层次的岗位练兵,如“骨干教师教学展示”“青年教师教学练兵”“新入职教师课件评比”“教师微课大赛”“信息技术说课”等系列活动,进行针对性的打磨、验证,找准信息技术与领域教学的融合点,精心设计信息技术环境,让技术适应教学,保持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学习的黏合度,促进智慧教学发展,促进个人能力点成果的形成,锻炼能力点成果融入教学设计的技能,在教学中积累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经验,在实践中提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的有效策略。

五、成果梳理,为整校推进“验路”

教师研修成果:笔者所在园校近百名教师参与提升工程2.0研修及校本应用,经校级严格测评考核,推荐高级40人、中级59人、初级1人,其后由市、区县级专业抽检复核,全部通过相应等级的测评,通过率100%,中级及中级以上等级占比98.98%,整园推进取得优秀成果。

技术运用成果:教师积极参与省、市、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多项信息技术评比活动,参与率达到80%,并取得良好成绩,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1人次、省级奖项7人次、市区级奖项近百余人次。各类评比活动不仅检验教师对新技术的掌握及融合应用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教师精进技能。

资源建设方面:园所正在筹建校级优质资源库,并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园所管理中,利用公众号、视频号等呈现幼儿活动精彩瞬间;利用园所内部网站平台共享近50节优质课例、微课;近百余件课件、操作游戏等数字化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搭建共建共管、共创共享的资源平台,既提高教学准备效率,又提升教学效果,更为教师对信息技术新技能的学习提供优质案例与蓝本。

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是当前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极大地提高领域教学有效性,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师生共同成长赋能,为学校的发展壮大赋能。全体教师用自主研修的志气、自我突破的勇气,以教育发展为镜,以技术为核心,主动分析并正确面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自觉参与到学校研修共同体的具体行动中,为实现学校整体品质的提升贡献个人的智慧,为学校教学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开拓教育改革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研修信息技术环境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