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研究

2023-11-30吴宝玲

华章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全球化的挑战,大学生面临着多样化的社会压力。积极的社会心态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进行解释。其次,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现实需求。最后,提出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有效途径,如开设社会心理学等课程、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倡导积极心态校园文化、提供职业规划咨询支持、通过实践培养责任意识等培育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水平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如就业竞争、学业压力、社会角色转变等。积极社会心态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增强自身素质,也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因此,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是十分必要的。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提高他们面对社会挑战的适应能力。

一、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概述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对社会发展、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持积极态度的心理状态。包括对社会发展趋势的积极认知和接纳,对自身角色的积极理解,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对社会挑战的积极应对。首先,具备积极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其次,对社会发展保持积极态度,能接受和适应社会变革,具备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再次,对个人成长和发展持积极态度,注重自我实现和价值追求,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职业规划意识[1]。最后,具备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善于和他人合作、沟通和协作,能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和社会关系。

二、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现实需求

(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首先,大学生要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具备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积极面对社会挑战。只有培养积极社会心态,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其次,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具备积极心态的大学生更容易应对各种挑战,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最后,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树立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2]。培养积极社会心态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二)促进自身成长发展

第一,培养积极社会心态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积极社会心态意味着对未来充满信心和积极的行动态度,能合理应对社会变化。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积极心态能激励大学生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勇于尝试和接受新的挑战,促进自身成长和发展。第二,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掘潜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乐观的情绪,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第三,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还能促使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大学生能与他人积极交流和高效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三)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培养积极社会心态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积极心态使大学生更有信心面对挑战,更具有适应性和抗压能力。他们能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情绪调节,积极面对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案,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其次,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自尊和自信心。通过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大学生能增强自信心,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积极面对自身优点和不足,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3]。最后,积极心态使大学生更愿意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交适应能力,以此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第一,培养积极社会心态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他们需要意识到自身行为和决策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第二,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学生应该主动关心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理解社会发展,在社会责任意识基础上投身社会实践。第三,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通过参与社会服務项目和志愿活动,大学生可以锻炼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三、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有效途径

(一)开设社会心理学等课程

1.设计以社会心理学为核心的课程内容,包括社会心态的基本概念、心理过程、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等知识。课程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社会心态的特点、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2.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大学生理解积极社会心态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探讨积极社会心态对个人幸福感、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大学生养成积极社会心态。3.设计实践项目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社会心态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或现象,分析其中的心态因素,并提出改进或解决方案。4.引导学生了解心理测量和评估的基本原理,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态特征[4]。学生可以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对社会心态进行量化评估,更好地调整社会心态。5.定期进行课堂反思和讨论,让大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会心态的认识。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视角和经验中学习,加深对社会心态的理解。6.为学生提供个人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解决个人心理困惑或者是问题。通过个别谈话和指导,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二)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

第一,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处理心理问题,促进积极社会心态的培养。第二,组建二级心理辅导团队,团队成员包括高校心理咨询师、心理站辅导员、心理委员以及心灵守望者等。团队成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技能,能识别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情况开展针对性心理引导。第三,为学生提供个别咨询服务,通过面对面或在线方式,与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探讨。咨询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和处理心理困扰,提供情绪管理、压力调适等方面的建议。第四,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如心理培训、工作坊、心理体验、艺术治疗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大学生能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活动中学习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可以与他人分享经验。第五,与其他校内部门或外部机构建立合作网络,共同提供心理咨询服務和资源[5]。例如,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医院或社区合作,将更多的专业资源引入学校,给学生提供更高水准的心理服务。第六,定期评估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效果,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通过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丰富的资源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心理问题,培养积极的社会心态。二级心理辅导站不仅提供个别咨询,还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建立合作网络,以全方位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指导。

(三)倡导积极心态校园文化

通过倡导积极心态校园文化,学校可以营造积极向上、宽容友善的校园氛围,激发大学生积极心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体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探索:1.建立积极心态的宣传平台。通过校园公众号、校园官方网站、校园广播等宣传渠道,定期发布心理暖心贴士、积极心理宣传册等,向全校师生宣传积极心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2.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各类主题活动,如积极心态主题讲座、心理健康沙龙、心理成长工作坊等,邀请专家学者和心理专业人员分享积极心态重要性和培养方法,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3.在课程设置中引入积极心态相关的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等。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意识,提高他们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4.建立积极心态导师制度。设立积极心态导师团队,由专业人员或二级心理辅导站教师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导师可以与大学生进行定期面谈,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问题,提供积极心态引导与教育支持。5.增设积极心态教育资源。可以丰富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库等教育资源,增设与积极心态相关的书籍、影音资料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群体社会积极心态。6.组建积极心态文化活动团队。由学生自发组织积极心态文化活动团队,开展舞动治疗、广场舞、粉笔心灵体验、心理游戏体验等各类文艺、体育、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四)提供职业规划咨询支持

第一,丰富职业发展规划课程中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探索不同职业领域的机会和挑战,提供实用的职业规划方法。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色与职业发展空间,讲解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方法,包括制订职业目标、制订职业发展计划、寻找职业机会、面试技巧和职业发展资源利用等。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实践等方式,提高职业规划能力。第二,设立职业咨询服务中心,由专业职业规划师提供个性化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各个方面,如行业趋势、就业前景、职业要求等,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建议。第三,积极协助学生获得实践机会,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能,增强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和信心。第四,组织职业导向活动,如职业讲座、行业展览、企业招聘会等,邀请企业代表和成功人士分享职业经验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现实和就业需求。第五,建立校友资源库,搭建校友网络平台,让学生与校友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和经验分享,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参考和支持。通过提供职业规划咨询支持,学校能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积极心态。这样的支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五)通过实践培养责任意识

第一,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慈善义工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社会角色需求,加深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例如,组织大学生参与慈善义工活动,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帮助,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通过关爱弱势群体,大学生可以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喜悦情感,培养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意识。第二,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时间和力量,通过服务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关爱精神。如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如扶老助残、环境保护、教育支持等。通过学生社团的组织和协作,学生可以自发参与志愿者服务,锻炼自身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三,提供社会实习和创业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面对挑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的综合能力。第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鼓励他们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思维。第五,建立校园社会实践组织,由学生自主组织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通过实践培养责任意识,学生能从实际行动中体验到责任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并逐渐形成积极的社会心态。这种实践中的责任意识培养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积极公民。

结束语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至关重要。通过开设社会心理学等课程,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倡导积极心态校园文化,提供职业规划咨询支持以及通过实践培养责任意识,能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群体的积极社会心态。这些策略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责任、塑造积极心态,以增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通过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心理咨询服务、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实践项目,大学生可以提升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规划意识,在实践中逐步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

参考文献

[1]徐小雨.心理育人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研究[J].四川劳动保障,2023(04):40-41.

[2]郑雯,付宇,桂勇.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要问题的认知变迁与积极心态培育——基于“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15-2020)”的经验研究[J].人民论坛,2023(03):25-31.

[3]杨珍.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09):127-129+148.

[4]赵迎华,孙园,尚子秋.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路径探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02):96-99.

[5]郭丹,郑永安.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0(01):19-21.

作者简介:吴宝玲(1991— ),女,汉族,广东惠州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女性研究、学生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受众选择视角下微信表情包发展研究
管你怎么想,大学生就酱
网络事件中大学生群体态度及其导向策略分析
基于设计仿生学理论的大学生手机支架设计
微信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审美趣味
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
人文关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搭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微博使用动机实证研究
网络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