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路径探索

2023-11-27鲁金莲

求知导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推进幼小衔接幼儿园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不仅日益凸显,还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然而,在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些许困境。为此,幼儿园与教师应该主动革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意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推进路径,以此有效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全面提升幼儿的各项素养,促使其快速适应后续的小学学习生活。文章对幼儿园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路径展开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推进;幼小衔接;路径

作者简介:鲁金莲(1983—),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新城镇中心幼儿园。

幼小衔接阶段,正是幼儿由学前教育阶段迈入小学教育阶段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快速成长的重要转折点[1]。因此,在此阶段,幼儿园与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幼小衔接工作,为幼儿接受小学教育奠定坚实基础。这样,幼儿便可以快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与环境,从而更好地成长与学习,实现持续发展。

一、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对比分析

(一)规则要求的差异

幼儿进入小学后,他们首先感受到的便是学习环境的改变,幼儿园与小学的规则要求有很大差异。例如,小学课程每节课的时间都增加到了四十分钟,而且每节课之间的休息时间也变得更短,这需要幼儿在课间十分钟内消化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所以,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让幼儿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规则要求的不同之处,了解小学的各项规则要求。

(二)学习内容与形式的差异

幼儿园的学习内容通常会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的领域: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而且活动区域呈现出实践性、生活化等特征。然而,在小学教育中,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性比较明确,而且多以理论性学习为主,学习场所也相对固定,这充分表明幼儿园与小学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有明显的差异[2]。

(三)评价方法的差异

幼儿园各个课程具有游戏化和生活化的特征,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上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教师的观察结果是评价幼儿的主要依据。而在小学教育中,由于课程内容比较固定,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时,教师往往倾向于根据学习成绩进行定量评价。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评价方式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这是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时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二、幼儿园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的连贯性

幼小衔接工作具有一定的过渡功能,其不仅遵循了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及习惯,也开始尝试借鉴小学的教学模式。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教师要推进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始终处于正常、稳定的学习状态,确保其学习活动有较高的连贯性。此外,幼小衔接工作可以确保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空档期”,不会害怕在小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很好地将两个阶段的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促使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有利于小学教育良性发展

学前教育除了可以为小学教育做好铺垫,也可以为幼儿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幼小衔接工作是自然形成的,同时也需要建立在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因此,幼儿园推进幼小衔接工作高质量开展,可以为幼儿成长注入不竭动力,加快他们步入小学的进程,以此推动小学教育事业实现良性发展。

(三)有利于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幼儿步入小学前,不仅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还需要具备足够强的适应能力,以便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与学习。而幼小衔接工作便是满足上述需求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幼儿进入小学前,教师应当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有效设计和规划,并将其渗透到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从每一件小事着手,让幼儿逐步感受小学的生活,这对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是有利的。

三、幼儿园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一)幼小衔接工作方法缺乏丰富性

当前,部分幼儿园缺乏与小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导致幼儿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难以较好地进入小学生活。尽管幼儿园让幼儿初步接触了团体生活,提升了他们的交际能力,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但是幼儿园还应架起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桥梁,让幼儿对小学的教育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避免他们在进入小学后,随着课程的增加等原因,导致学习与发展进度缓慢。幼儿园要想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应当采用与小学相近的教学方式,使幼儿顺利完成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然而,部分幼儿园在教学方法上并未有所创新,教学模式上也并未有所改善,使得幼小衔接工作方法缺乏丰富性,难以为幼儿创造出与小学相似的教学氛围,制约了幼小衔接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不够重视

幼小衔接工作不只是幼儿园的职责,更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因此,为了使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更贴近小学,教师应主动寻求家长的配合,使家长在这个关键阶段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密切配合幼儿园所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3]。然而,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比较传统,未能明确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认为教师和幼儿园应承担所有的教育职责。事实上,家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小衔接这个重要阶段,其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相应的小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和幼儿园应提高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进而为幼小衔接工作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四、幼儿园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路径分析

(一)明确内容与要求,提高衔接目的性

第一,教师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例如,幼儿每天放学后,教师要让他们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回家后还要协助父母完成家务。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其独立意识,进而切实提高他們的自主能力。第二,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例如,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轮流值日,负责整理书籍、收好玩具。同时,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种植园区,要求幼儿记录植物的成长情况,并向他们普及科学知识。

(二)培养规则意识,促使幼儿遵守规章制度

相较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对纪律比较重视,校规、班规有较强的约束力,对幼儿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应当重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促使其遵守规章制度,为其顺利步入小学做好铺垫。对此,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例如,在开展“丢手绢”这一游戏时,教师应向幼儿渗透规则意识,倘若幼儿违反了游戏规则,教师应当立足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后续的游戏、学习和生活中遵守规则。另外,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元素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如:上课时应遵守课堂纪律,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吃零食,不能随便离开座位;就餐时应自觉排队,文明等候;等等。这样,幼儿就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规则意识,遵守规章制度,从而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中。

(三)培养生活习惯,提升幼儿自理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幼儿受用终身,因此,教师要从卫生、礼仪等方面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培养。例如,当幼儿用餐时,教师要对其进行用餐礼仪教育,如用餐前一定要洗手,吃完后要将自己的餐具以及桌上的食物残渣清理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此外,教师也要教会幼儿如何运用礼貌用语。例如:在接受他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在他人向自己说“谢谢”时,要说“不客气”。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其尽可能地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洗袜子、手帕等小件物品,锻炼他们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告诉他们不能暴饮暴食,要注意饮食健康。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他们在进入小学后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

(四)注重家园共育,转变幼儿生活习惯

“家园共育”是近年来提倡的一种有效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家长在教育中所起到的陪伴作用以及教师在教育中所发挥的专业价值,要求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改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注重家园共育,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让幼儿自己整理床铺、穿衣服、系鞋带、勤洗手,并对幼兒进行指导和监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教师要将幼儿的日常行为和卫生状况告知家长,指导他们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要让幼儿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家长做家务[4]。教师应注重家园共育,让家长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更新教育理念,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不但没有给予幼小衔接工作足够的重视,而且其所拥有的教学经验也不够丰富。这容易导致教学范畴与幼儿的认知能力不匹配,从而难以增强幼儿的各项能力,也会降低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时,应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另外,幼儿园应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如前往其他优秀幼儿园参观,学习其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幼儿园也可以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在园内开展座谈会,帮助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并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为幼小衔接工作的有序推进做好铺垫。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幼儿园和教师都应注重幼小衔接工作的有序推进,有效增强幼儿的综合素养,促使其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对此,可以从以下路径着手,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明确内容与要求,提高衔接目的性;培养规则意识,促使幼儿遵守规章制度;培养生活习惯,提升幼儿自理能力;注重家园共育,转变幼儿生活习惯;更新教育理念,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阳芳.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J].才智,2020(12):171.

[2] 林彬.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问题反思及优化方式探索[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1):195.

[3] 孙明珠.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51.

[4] 李英波.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8(6):163.

猜你喜欢

推进幼小衔接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试论推进黔南州森林资源普查工作采取的措施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推进无锡全民阅读的对策建议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检察机关涉法涉诉信访改革问题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