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微
2023-10-31脱拓
脱拓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这一教学新模式脱颖而出。微课的应用及发展,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当前课堂的教与学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微课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于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全面整合历史课程资源,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可借助微课导学、助学、拓展、优学,突破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微课;高中历史;导学;助学;拓展;优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9-0105-04
高中历史知识点多,内容比较抽象,且跨度大,学生对教材“既要微观建构,又要宏观整合”。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不足,其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得不明显,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横向联系与纵向挖掘,对教材知识缺乏整合与建构,这就导致课堂整体教学效率低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变革,微课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是一种结构化数字资源,集主题设计、知识整合、建构学习于一体,其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将知识以形象化、体系化、结构化的方式呈现。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从而透彻理解并有效把握教学内容,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
1.学生主体作用被削弱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部分教师牢牢把控课堂主动权,导致学生缺乏在课堂上自主建构、质疑探究、展示成果等机会。有的教师甚至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即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会削弱其主导作用。事实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若教师不关注学生“学”的动力及效果,即使“导”得再精彩,也只能是空中楼阁[1]。高中历史涉及的概念及规律多且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有枯燥乏味之感,若主体作用被削弱,将会对课堂缺乏主动参与意愿及探究动力,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的提升。
2.课堂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在新课改背景下,部分高中历史教师仍然固守传统教学观念,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生成,课堂的教与学活动均以高考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规律研究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另外,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并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而是精心搭配“营养餐”并“投喂”给学生,导致学生不会深度思考,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因此缺乏活力。
3.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各个领域,并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变革。大数据教研、云计算深耕教育、智慧课堂的兴起,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生动案例,其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全面变革。然而,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以“讲授+板书”的方式呈现知识框架及课堂重点内容,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存在抵触心理[2]。有的教师甚至狭隘地认为,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将会起到喧宾夺主的消极作用”,动画、图片等虽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却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与知识的整体建构,无法使其获得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突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相长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在特定时空下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需要当堂完成,当堂反馈。但受课堂教学时间限制,教师在讲授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学生对某一知识细节或历史规律理解得不透彻,只能通过课后辅导或新课回顾进行理解或巩固。相对来说,微课既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数字资源,其能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展开学习。一方面,微课的呈现方式比较灵活,或课前预习,或课堂讲授,或课后巩固,另一方面,微课的内容设计也比较灵活,或详解知识细节,或呈现知识总体框架,或形成史料补充。这样,学生既能参与到精彩纷呈的课堂之中,又能不断拓展自身的学科视野。从教学方面来看,因没有时空局限,微课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分层教学”提供助力。同时,微课呈现的内容既有知识整合,又有能力迁移,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培优补差”,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2.激发学生兴趣,推動自主学习
兴趣是深度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高效学习的前提。微课蕴含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形象透彻的知识讲解、新颖独特的思考视角,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并巩固旧知,体验到探索、发现、建构、反思的乐趣。另外,微课还可优化学生的在线学习形式,如对学科知识基础薄弱、害怕出错、不敢发言的学生来说,其可以微课的方式与教师“对话”。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线提问,教师互动答疑,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微课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或呈现形象的思维导图,激活学生的思维,或创设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以多感官参与,或设计问题并解析答案,促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及解题规律,从“乐学”走向“会学”。
3.系统整合建构,课堂高效拓展
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微课时间较短,以3分钟~10分钟为主,利用视频等形式将历史知识动态呈现,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就某一知识细节或解题规律开展深度学习。另外,微课资源丰富,可通过主题、模块、单元等方式呈现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重构与整合,并方便学生自主灵活地开展学习。比如,对“中国古代史”部分的“民族融合”,教师可以专题的形式制作微课,帮助学生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来理解宋与西夏、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加工更精深,对教材的建构更具体系化,对问题情境的理解更全面深入,而借助微课呈现高考题型及解题思路,可实现课堂的高效拓展,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或自主探究,或查漏补缺,或精学精练,实现从理解知识到丰富内涵的升华。
三、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课前微预习,以微课导学
高中历史知识体量大,内容多,且不同知识点之间交叉渗透。学生仅依靠课堂的听讲、读背、练习等,难以对教材进行深度把握。因此,教师可立足教材本身,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微课视频的方式或衔接新旧知识要点,或列出课堂学习任务单,或呈现知识总体框架,引导学生巩固旧知,预习新知,使微课真正成为预习阶段的“导航仪”。微课预习内容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可使知识更具有针对性、整合性、系统性,这样既能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新课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4]。同时,微课预习环节将学生的知识盲区及理解薄弱点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可为教师备课与精准施教提供帮助。比如,在教学“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之前,教师通过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中国古代史”,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经济发展及变法运动并不陌生,但对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产生背景等不了解,因此将“诸侯纷争与华夏认同”作为预习阶段的主要内容,并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以此实现初高中历史知识的有效衔接,促使学生对教材进行挖掘与整合。首先,可在微课中呈现纪录片《春秋争霸》的片段,让学生在精彩的解说、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中回顾旧知识并预习新知识。其次,可在微课中设计“春秋战国的那些事儿”知识竞猜环节,用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然后呈现西周与东周的形势对比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得出王畿范围逐渐缩小这一变化的原因:周王室日渐衰微而诸侯势力壮大。最后,可在微课中引入以下史料加以佐证,让学生加深对春秋争霸背景的理解。材料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司马迁)。材料2: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刘向)。学生联系教材阅读史料,可初步得出结论:王室势力渐渐削弱,诸侯以强并弱现象出现。古人研究历史强调“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即注重将历史事件或人物放在特定时空之中进行观察与思考、评判与分析。而以微课的形式引证丰富的史料,可让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从而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历史规律:政治秩序动荡将会加剧新旧制度的更替,宗法分封制遭破坏的同时,新兴地主阶级悄然诞生。
2.课堂微优化,以微课助学
微课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扩大课堂容量,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高效。微课资源中蕴含丰富的情境活动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催化剂”。由于教材知识琐碎而分散,教师可利用微课来有效整合知识并重构教材,使学生全面理解该知识在单元、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5]。另外,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的高考命题方向及类型均有所变化,教师可借助微课让学生及时了解高考动态,把握命题方向及解题规律,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或以微课呈现与教材中重难点内容有关的高考真题,让学生当堂测评,即将课堂教学与高考精准对接。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时,教师可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虎门销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鸦片战争,并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当晚清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鸦片战争的脚步临近,西方国家的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然后,教师可以微课呈现纪录片《文明的脚步·千年变局》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思考: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比,可以发现晚清日薄西山,而英国经过工业革命之后正处于上升之势。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市场,封建文明的持续则必然走向保守,这两种文明是具有内在冲突性的。当两种文明相互碰撞时,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之后,可再以微课呈现电影《鸦片战争》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这样,以整合性的问题来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可让学生深度探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影响以及本课知识“鸦片战争”在本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中的地位,促进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3.课后微复习,以微课拓展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学生课后及时进行复习巩固,能够提高记忆效果。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课下复习。而微课具有保存、暂停或回放等功能,能使学生灵活自主地进行复习[6],教师可借助微课引导学生高效复习,找出疑惑或不足之外,及时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并进行拓展迁移,使微课成为复习阶段的“加油站”。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其课堂所得也有所差异,因此,课后复习微课要有针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复习。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使用专题拓展型微课,将教材理解与高考命题有效对接,抓住教材重点,解决教材难点,精准突破核心考点。知识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使用单元建构型微课,将教材重要知识内容梳理清楚,理解知识点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使用知识总结型微课,以清单的形式盘点所学知识点,加深对教材重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微课播放两汉至南北朝的形势图,让学生结合形势图的变化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时间及标志性历史事件,以表格形式整理出来,然后与微课中的“时空坐标图”对比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另外,教师还可将“五胡内迁”“士族南渡”等剪辑制作成直观形象的微课小视频,让学生借助生动的画面加深对“民族交融”的认识,理解战争、经济发展等均是影响民族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因素。然后,教师可引证史料《史记·周本纪》(司马迁)并以微课形式呈现:“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無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样,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可形成辩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并明确:从两汉到南北朝,南方相对战乱较少,因南迁之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及丰富的劳动力,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凡有战争必有逃亡,自东汉以后,西北边陲少数民族不断南迁,一是百姓为躲避战乱,二是受当地文明的吸引。由此,“民族交融”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学生以“民族交融”为线,将“诸侯纷争”及“汉末之南北朝政权更迭”串联起来进行思考比较,可理解“少数民族的改革”等知识要点。这样,微课既有对本课的复习与巩固,又有对整个中国古代史“民族交融”专题的知识建构与系统整合,可使学生对教材知识形成系统重构与拓展迁移。
4.作業微巩固,以微课优学
微课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作业检测、讲评、分析等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对知识查漏补缺,对教材巩固深化,对题型及特点全面把握,真正发挥对学生学习的“试金石”作用。部分学生不重视作业的讲评与分析,认为应将主要精力用于新知记忆或背诵,甚至狭隘地认为,讲评作业就是对照答案并订正。另外,受高中历史课时安排、课堂容量、教学进度等因素限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讲评很难在课堂上完整进行,但不讲评作业或一带而过地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7]。而教师以微课的形式来评讲作业,可将试题与教材对应起来,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盲区,并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及时反馈,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西汉与东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作业讲评环节,教师可以微课讲评,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比秦朝与两汉,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从初步建立到逐渐巩固的过程变化,建立时空观念。另外,教师还可借助微课讲评给学生提供新的思考视角,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拓展迁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请根据材料所述并联系所学,列举其标志性文明成果。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并与秦汉对比,从中筛选出对中华文明影响较为深远的方面,明确:铁犁牛耕的出现及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判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思想大一统的标志,也是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的标志性事件[8]。这样,通过作业讲评与分析,学生的学科视野进一步扩大,其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从而养成依据史料、尊重史实、将历史人物与事件放在特定时空内进行理解的良好素养。
四、结语
总之,微课以其“目标精确、内容简明、用时有限、形式灵活”的特点深受广大师生青睐,将数字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发挥推向新的高度,促进了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而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持续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设计出精彩纷呈的微课来创新历史课堂教学,同时遵循“以生为主”的原则,将丰富多样的微课落实到“学”上,达到微中导学、微中助学、微中拓展、微中优化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宗丽.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助学效果分析[J].广西教育, 2021(46):52-53.
[2]汤磊.基于精准教学的高中历史微课开发与应用[J].天津教育, 2021(36):48-49.
[3]尹林.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天津教育,2021(29):63-64.
[4]靳振玲.新课标下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甘肃教育,2019(21):114.
[5]文静.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实践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2019,32(04):113-114.
[6]戴其军.“巧用微课”引领高中历史课堂走向高效[J].黑龙江教育, 2019(09):20-21.
[7]蔡灿.高中历史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广西教育,2018(26):96-97.
[8]李柏林,熊思雨.细化理论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微课设计[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06):128-133.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Tuo Tuo
(Zhenyuan County Tunzi Middle School,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Zhenyuan 74450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ew teaching model of "micro courses" has emerged.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 courses reflect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urrent classroom.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mobiliz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history learning, comprehensively integrating history course resources, transform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core historical literacy. In this regard, teachers can use micro course guidance, assistance, expansion, and excellent learning to break through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microcourses; senior middleschoolhistory;guidance;assistingstudents;expand;optimize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