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26褚丽娜马彦恒李永科
褚丽娜 马彦恒 李永科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3.14.100
摘 要 专业实践类课程承担着培养学员岗位技能、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使命。以无人机专业为例,分析了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的困境和特点,从育人理念、思政案例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工作对提升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无人机兵器操作;专业实践类课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4-0100-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pecialty Practice
Courses of Military Academy//Chu Lina, Ma Yan-
heng, Li Yongke
0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高校专业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军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摇篮,加强思政教育已成为巩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必由之路。
专业实践类课程具有贴近装备和岗位任职的特点,是提升学员岗位适应力、塑造学员工程实践素养的平台,能为学员毕业后快速适应部队、形成战斗力打下坚实基础。在专业实践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既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部队对军事人才的现实需求,还是学员自身发展的诉求。
1 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的困境
当前,思政教育在军队院校中逐步推开,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要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必须直面现实,找出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1.1 育人理念待提高
军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员多专注专业能力的提升,尚未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部分教员片面地认为思政教育是政治理论课的地盘,专业实践课应该专注传授专业知识,没必要开展思政教育,进而忽视思政教育,未能充分种好专業实践课这片责任田。
1.2 专业内课程间合力联动不够
同一专业的专业实践类课程间思政教育缺乏联动,未能形成育人合力。通常每个专业会有几门专业实践类课程,每门课程切入专业的角度不同,但多数课程的思政元素停留在专业层面,导致同一案例在不同课程中反复使用,引起学员反感。
1.3 教员思政素养待提升
部分专业实践类课程任课教员在课程设计时,更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思政教育满足有就行,没有从专业实际出发,结合学员特点,进行专门的设计;有的教员为了体现思政教育,课堂上专门辟出几分钟进行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完全割裂,引起学员不适。
2 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的特点
军校专业实践类课程具有组织程序多、危险系数大、作业涉及面广等特点[2],实践教学必须突出“以战领教,为战教战”的教学理念,对接军事训练大纲,紧贴实战和部队实际,凸显岗位技能训练、专业协同训练等内容,扎实打好技能基础。专业实践课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具备良好品质的新型专业军官、军士。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充分考虑专业实践类课程的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更好的效果。
2.1 思政教育具有隐蔽性
相较于政治理论课,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大多隐藏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背景、操作案例、典型事故和典型人物事迹中。专业实践课程教员必须吃透教学内容,才能从中挖掘出可用的思政元素,进行优化处理后融入教学。
2.2 思政教育具有专业性
相较于科学文化课,专业实践类课程专业性强,所隐含的思政元素集中在战斗精神、机务作风、爱岗敬业等与胜任专业岗位密切相关的素养方面。专业实践课程教员必须深入领会本专业精神内核,例如,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无人机专业精神是“健翮垂天,致胜千里”,才能将其分解到思政元素中,潜移默化地培塑学员的专业素养。
2.3 思政教育具有预防性
相较于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类课程多数学时是实操实训,在装备操作过程中存在危险,稍有不慎,轻则装备损坏,重则危及人身安全。专业实践课程教员必须时刻提升学员的安全意识,让学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注意装备和人员安全,防患于未然。
3 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
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着眼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军官、军士。《纲要》指出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3]。
3.1 教员转变育人理念
组织课程组教员参加课程思政培训和学习观摩,逐步让任课教员自觉更新育人理念。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与专业实践课的培养目标一致,二者缺一不可。思政教育是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对军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革命军人的必然呼唤,是军校思想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以无人机兵器操作课程为例,瞄准未来战场和新型陆军建设需求,围绕无人机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着眼提高学员的无人机装备操作能力,突出“以战领教,为战教战”的教学理念,通过岗位技能训练,实现由基础理论向岗位能力的转变,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只有教员的育人理念更新了,才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各自专长,实现协同育人。
3.2 建设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库
以无人机专业为例,本专业各专业实践课程组围绕课程内容,从多维度、多层次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
3.2.1 学科和技术发展案例
历史是活的教科书,通过在概述中对无人机专业发展历史的挖掘,让学员建立专业技术自信和岗位自豪感。无人机兵器操作课程所讲授的专业知识涉及装备操作的发展变化,隐含着我国无人机专业科学团队技术研发历程,可以让学员从中感悟技术发展、国家复兴来之不易,从心底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坚定保家卫国的决心。课后让学员分析纳卡冲突、俄乌冲突等无人机运用战例,深入探讨本专业协同、与其他专业协同的问题,从而引导学员理解分队协同、班组协同的重要性,强化服从命令听指挥。
3.2.2 典型人物事迹
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讲好军事专业的故事是军队院校教员的时代使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人物的朴素故事,是指引无人机专业学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谢凤、南海撞机英雄王伟、卫国戍边英雄祁发宝团长,他们的事迹都体现了无人机专业人员的精神追求。例如,在讲授概述时,通过祁发宝团长的英雄事迹,点明无人机的重要性,激发学员的学装用装热情;在讲授发射回收内容时,通过南海撞机英雄王伟的事迹,唤起学员的紧迫感,培养打仗意识;在讲授岗位编程时,引入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谢凤的成长历程,激发军士学员学习热情,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
3.2.3 典型事故案例
事故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更容易让学员印象深刻,引起重视。无人机装备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无人机部队注重机务法规制度建设,强调依规操作、依法管理。例如,在讲授回收伞机上安装时,可以加入某部因未严格执行工具清查制度,未发现螺丝刀被遗漏在舱内,最终导致飞机坠毁事故,以此强化本专业岗位按规施训的重要性,让学员养成良好的机务作风,对实装操作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各课程教员根据需要在案例库中挑选最合适的案例,深加工后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既提高了案例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又避免了案例滥用。
3.3 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思政教育是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以无人机专业为例,以专业精神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从专业知识点中凝练思政元素,让学员从知道“健翮垂天,致胜千里”是什么,到明确为什么和怎么做。以无人机兵器操作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内容是无人机装备操作基本流程和方法,是无人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的任职岗位课程。任课教员反复分析吃透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对学员传授技能的同时进行德育。例如:地面站架设部分,提出阵地准备时间过长影响战斗实施,引导学员思考操作规程的合理性,传递精益求精的机务作风,将“健翮垂天,致胜千里”具化;飞机组装、回收伞折叠等部分,引入体现机务作风和安全意识的案例,强化学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健翮垂天,致胜千里”变成实在的行动。
3.4 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专业实践课教员长期从事专业技能教学,对思政内容的把握不熟练,在思政教育方面缺乏经验,开展思政教育时会显得手足无措。探索适合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意义重大。
3.4.1 案例式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
在教学中,从学员的视角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通过CBL法实施思政教育。以无人机兵器操作课程为例,以近几年发生的无人机事故为基础,设计凝练出8个案例,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融入典型案例,激发学员兴趣。例如,在讲授回收伞折叠内容时,首先引入无人机回收开伞失败坠毁事故,引导学员分析事故原因,思考如何避免该类事故发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案例侧重剖析相关专业知识;在思政教育中,需利用案例引导学员思考回收伞折叠中,如果专业认同感低,安全意识弱,机务作风不过关,就会缺乏责任感,折叠不到位,导致开伞失败,这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3.4.2 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PBL法是实践操作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层层递进的问题链,除了能引导学员深入探索知识,也能引导学员挖掘课程思政内容。例如,在讲授飞机拆装、地面站架设等内容时,设置问题提醒学员思考注意事项,通过真实的事故说明不按操作规程训练,危及装备安全,甚至导致人员受伤装备损毁,引导学员思考事故背后的原因。从而让学员主动提升爱岗敬业、遵规守纪的意识,為提高未来军官、军士的战斗力服务。
3.4.3 分组轮训法
分组轮训是装备实践操作教学中必须采取的教学方法。分组是无人机这类复杂装备操作的需求,轮训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装备少、学员多这一用装矛盾。分组轮训法也可以成为思政教育的助力。例如,分组后,小组内部学员互相协作、互帮互助;各组间比学赶超,小比武小竞赛提升学员训练热情;以小组为单位考查机务作风养成、遵守课程纪律等,充分体现了部队“见红旗就扛”的战斗精神和“不让一个人掉队”的集体主义精神。
3.4.4 虚实结合训练法
虚实结合训练法是“模拟训练+实装训练”,实施的原则为“信息主导,模拟为主,实装为辅”,在有效缓解装备少、学员多这一用装矛盾的同时,能减少实装损耗,提升装备实践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无人机吊装部分时,组织学员先“动手”模拟,掌握吊装操作基本技能,再以小组为单位依托实装开展训练,模拟训练直观性好,可反复操作练习,能设置故障特情,让学员扎实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反复强化机务作风、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5 修订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评价的过程,是引导教育学员的抓手[4]。适当调整课程评价体系,明确知识、技能、素养模块的评分标准,有助于检验思政教育效果。首先,在考核评分表中增加“机务作风”项,将注意用装安全、工具使用正确、工具使用后放回原位等纳入评分标准;其次,在单个人员技能考核基础上,实施分队训练考核,既考查指挥员组训指挥能力,又考查号手协同配合,按照个人完成情况和分队训练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4 结束语
无人机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课程思政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探索。例如:思政教育“度”的把握,军官和军士教育思政教育的区别,同一思政案例解读角度差异等等。军校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决定了军校思政教育的要求高于地方院校。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探索研究军校课程思政教育,强化学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尤为重要。
5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
通知[A/OL].(2020-06-05)[2020-06-09].https://www.
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
62437.html.
[2] 韩瑞连,刘国庆,王国栋,等.军事院校开展弹药实爆
训练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8):121-123.
[3] 张鹏涛,武涛,李强.课程思政在军校系统工程课程教
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0,
43(4):85-90.
[4] 何燕妮,陈永平.“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实训”课程
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2020(32):96-98.
作者简介:褚丽娜,讲师;马彦恒,教授;李永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