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医学院校化学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2023-10-26肖箫韩丽琴孙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4期
关键词:化学课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

肖箫 韩丽琴 孙新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3.14.117

摘  要  探究医学院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方法和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中的专业课具有很强的育人优势,在借鉴目前高校各个学科实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医学院校化学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医学院校;化学课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4-0117-03

Though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of Chemistry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XIAO Xiao, HAN Li-

qin, SUN Xin

0  引言

醫疗岗位所需具备的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医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等构成了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作为医学院校,要把医德培育放在首要且核心的位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所制定的医学生职业素质目标也强调了道德品质,其中的思政元素包括爱国、遵纪守法,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珍视生命,关爱患者,具有社会责任感等。因此,医学院校要把医学生的思政教育作为本科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进行全面细致的部署。专业课在高校中具有很强的育人优势,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授科学知识和教育青年学生的活动时常是分开的。长期以来,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始终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具体被实施的可行性往往被忽略,进而高等院校独特的育人优势就容易被忽略。而思政课程教学的理论也显得空洞乏味,并未得到专业课程教学层面上的支持,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表现得更加孤立和不相关。随着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全面实施[1],高校教师开始对课程思政进行反思和改革,明确了专业课程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各科教师在自己的课程中都需要做好思政教育,各门学科与思想政治课融合同行,互相协同,从而大力推动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2]。从这种形势出发,专业课程同样要承担起育人工作,注重以专业技能为载体的课程思政内容。

化学是医学院校各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生步入高校后第一学期要开设的课程。化学知识对医学生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医学院校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医学生构建化学基础知识体系和加强其化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旨在培养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以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培养医学从业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素养、人文情怀,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3]。

化学知识对人类探知生命和世界非常重要,要了解生物体的规律、各种疾病的机制,要实现药物的研发、检测手段的进步等都离不开化学专业知识。为了让学生在化学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有所领悟,将化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化学课程除了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外,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好地发挥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的作用。

总的来看,医学院校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是非常

必要且有重要意义的。近年来各高校开展了一系列

化学课程思政的研究,积极探索化学专业知识与思

政教育的有效融合[4]。以各真实课堂为案例,将教学过程与学生专业教育、德育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相联系,促使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并融入化学专业课程教学中[5]。针对医学院校化学课程思政,基于相关高校所采用的办法,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性化学课程思政措施。

1  结合化学学科及医学专业特点开展全覆盖

思政教学

专业课程教学是承担立德树人职责的一大主体,应根据医学专业特点,深入挖掘化学专业课所蕴含的医德育人元素,如职业责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德育功能,深化专业的思政内涵;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渗透在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应在夯实化学学科经典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构建丰富的医学类化学思政案例库。

化学思政案例库的设立是课程思政教学得以良好开展的保障,医学院校化学课程思政应以生命教育为基石,即通过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其捍卫生命尊严、激发生命活力、提升生命内涵、实现生命价值等。化学思政库案例素材可以涵盖古今中外,可延伸至医学科技的前沿,可聚焦至生活中的微观现象。应牢牢结合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合理对标思想政治课相关内容,对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标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严格按照医学专业职业素质要求,避免思政元素的生搬硬套。应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系统设计专业课程,将德育教育内容固化于化学教学大纲,将具有医学特色和内涵的仪式文化渗透到医学课

堂中。应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梯式成长特征,设计循序渐进、系统化的化学专业课程德育路径,推进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全覆盖。弥补部分医学生缺失的生命教育知识,让学生在教学中逐步提高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的觉悟,从“学医术、悟医德”发展至“行大爱、忠职责”。

2  构建医学院校化学全课程协同育人体系

化学知识体系是人类经过对物质性质、化学反应规律的总结而得来的。化学知识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体系,知识的背后是技能,当知识和技能与人的主观意识结合,便产生了价值,因而知识、技能和价值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在医学院校教育中,课程是开展思政协同创新的基础,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主体,化学基础课程亦是承载高校课程思政的载体,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其育人价值在这些任务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因而在设立医学院校化学课程时应确立针对医护人员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三维目标,构建医学院校化学全课程知识—能力—价值协同育人体系。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不仅要知道化学是什么,还要掌握其内在逻辑并进行推断和分析,并获取一定的医学专业能力,如准确分析和判断病情、病因以及治疗疾病的能力培养可以在化学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渗透。

教师应在化学专业基础课程中,发掘化学课程的育人资源和功能,不放过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和环节,最终帮助医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依据,在正确的道路上全面发展。

3  增强医学院校化学课程教师思政育人意识

和培育能力

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化学教师作为化学教育活动中的核心,主观能动性很强,应努力成为正确价值观维护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医学院校可通过加强对化学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考察和培训以及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来巩固化学课程教师的育人意识。医学院校在重视医学基础课教师的学术、作风和医德的同时,也不可忽視对化学等专业课程教师的育德能力考察和培训。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在教学、科研和育人三个方面发展不均衡,会导致多数化学教师把科研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而后是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才是育人的职责。由于育德能力的特殊性,它不同于科研能力和教学技能水平能够量化,无法套用其他的模式来评价,这就需要医学院校加强在聘用时对化学教师育德能力的多维度考察和把握。通过多种途径长期观察化学教师的品行,有效设定和执行育德评判标准,对不满足标准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通过课程思政的日常培训,激发化学教师育人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组织化学课程思政的理论探讨、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构建、化学课程教案的撰写与实践教学的评比等,潜移默化地增强化学课程教师育人意识。

国家、省级以及市级现已增设了多项思政项目和基金,用以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而地方院校也在集思广益,不断更新教学思政的理念和方法。高校教师应紧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实践思政教育,提高育人意识。

4  医学院校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与管理机

制的完善

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授课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内容,每一个内容之间都是紧紧相扣的,因此,需要完整的教学实施与管理机制。应推动思政元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进而完善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体系。化学课程教学目标不应只有知识点的体现,更应凸显立德树人的目标。医学院校应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培养医学人才的办学目标,为化学专业课每一个实施环节增添立德树人、培养医德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把握化学专业重点思政教学内容的方向,完善思政教学计划,使教学活动实施贯穿全员育人理念,服务于医学院校办学定位和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现的是全员育人的要求,其中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是学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与管理人员。

党政管理人员不光要在各项组织活动中强调思政教育,更要时时了解专职教师在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活动内容。医学院校所设立的督导处便是最好的思政教育活动监管机构,可作出即时评价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从而推动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促使全员教职工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特别是可以促进并监督专业课程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政育人常态化,令教师以师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

5  完善化学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中的教师培育

机制

首先,要加强对引进的化学教师的考察与培训。当前高校引进的化学人才是根据专业和院系发展需求而招聘的,重视其学历与科研能力,而往往忽略了对其教学能力、人文素养等的考察。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同等重要的,高校在聘任化学高端人才前应对其进行全方面的考察。

其次,加强对已入职化学教师的系统职业能力培育。在开展化学课程思政时,教师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同时根据学生个人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价值引领,这种素养需要系统、科学化的培训来获得。大多数高校化学教师在入职前没有接受过课程思政教学训练,课程思政意识及相关知识薄弱。这一现象在各学科都有一定的普遍性。医学院校各院系,应将各教研部专业思政资源整合起来,跨专业组建教师思政培育队伍,组织教学团队内部及外部的系统培训,应取长补短,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优势,为高校教师提供养成性的培育环境。制定良好的督导听课制度,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这样会让教师有明确的方向性去尝试开展课程思政。

最后,增加教师团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化学专业课教师以及学生工作人员,加强各团体之间就素养教育等问题的交流与探讨,建立起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培育机制,以解决当前课程思政协同工作中各教师群体交流少,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各自行事,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把化学学科理论知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改进思政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来强化化学专业基础课的育人功能,从中探索在医学院校实施化学专业课程思政的优良方法;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挖掘和发现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而进行有效的课程思政,从而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可以通过学校、教师、学生的协同努力,不断优化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实施环节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使课程思政落在实处,以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让医学生在学习化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从而实现化学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的统一。

6  参考文献

[1] 于桂荣,秦书生.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重要

论述的逻辑阐释[J].现代教育管理,2021(3):51-59.

[2] 王莹,孙其昂.高校课程思政教师的政治底蕴:学理阐

释与厚植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1,14(2):88-97.

[3] 陈结霞,尉艳,李祥子,等.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

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J].通

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8):48-55.

[4] 盛骞莹,张波,张文清,等.课程思政融入分析化学课

堂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化学,2021,36(9):34-41.

[5] 沙风,伍新燕,杜仕菊,等.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四

步法”[J].大学化学,2021,36(3):176-182.

项目来源:吉林医药学院教育重点课题“习近平中医药传承理论融入药学专业课教学研究”(基金编号:2020zxzd04);吉林医药学院教育重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药学类专业化学课程群课程思政创新与实践”(基金编号:jyxj2020zd06)。

作者简介:肖箫,副教授;孙新,教授;韩丽琴,通信作者,教授。

猜你喜欢

化学课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石油工程化学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化学总复习教学方法研究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化学课程中的能量与化学能量观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