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案例设计探索
2023-10-26孟丽赵秀丽
孟丽 赵秀丽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3.14.096
摘 要 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为例,以具体案例探索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径。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了解、把握,提高其对知识点的扩展和深化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 课程思政;思政元素;计算机网络技术;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4-0096-04
Exploration of Case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MENG Li,ZHAO Xiuli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本文重点研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
1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并非在课堂教学中刻意地为教学内容贴上思政的标签,也不是教材“思政化”或是“去知识点化”,而是在包含思政课的各门课程中实现思想教育功能的新发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怎样更深层次地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整合在课程教育中,达到各教学课程在思政教育与知识系统教学上的有机统筹,从而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筹。这是值得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1.1 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的内容分为TCP/IP局域网基础知识、局域网技术原理及应用、广域网技术以及Internet/Intranet应用原理及技巧等三个部分,它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基本应用能力,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该课程也是思科公司网络与安全信息技术等认证工程师的重要必修课。
1.2 课程设计理念
我们的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个维度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能力的职场发展为价值发展导向,以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的主动开发为教育内涵,努力践行高职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
1.3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是以职业为导向。从相关的实践项目入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组成三个课程模块,包括十多个训练项目,采取“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把个人考证和职业发展中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点有机地渗透各个课程模块之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加强,提高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提升了实践能力。
2 思政元素挖掘路径
教师要以“培育什么样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主要目标,根据学校课程、专业发展和课程变化的实际,进一步发掘教育课程中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教育功能,为实施课程思政奠定了基础[2]。那么,如何挖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呢?以下几种路径,大家可以参考使用。
2.1 结合学生岗位职业素养进行挖掘
职业素质是指所具备的基本标准与条件,即从事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全面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惯例、工作职位心理和工作能力等。良好职业素质是一个人在未来职场成功的必要条件。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一直是高校教师培养的重点任务,但除了一般学生共性的以外,学校各个领域和专业对学生的培育也各有侧重,甚至差別较大。因此,教师应根据各个学科的培养特色,和学生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职位特点,从学生职业素质培育的高度,有针对性地发掘各学科中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以提高教师教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技能,能使用网络通信设备、通信介质和相关软件组建计算机网络,能熟练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与管理。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纳入课程教学之中,注重“术道结合”,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精益、匠心爱国、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2.2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挖掘
教师要针对学生课堂需要,通过选择国家在改革发展、内政外交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本区域的具体实践开展思政教育,通过剖析解读蕴含于其间的各种矛盾,启迪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从而提高育人效果。
要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革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为人民和群众造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 结合国际国内时事进行挖掘
新时期的中国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对国际国内时政、社会热点话题、重大事件等格外重视,同时具备了相应的独立思考意识。教师应将所挖掘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置于国际大环境下,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理解和研究问题,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国际格局、认识我国国情,从而提高其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比如中美贸易战、中国抗疫等。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通过总结国内相关高校的先进经验,深入分析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成长历程和网络专业领军人物的奋斗历程,培养学生忠诚、守信、坚韧的品质,培养其交流表达、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 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在课程内容中加入思政教育内容对于教师而言有很大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3]。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完成任务、引入游戏环节、微课视频展示等。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走进计算机网络世界——IP地址与DNS那些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本案例为1学时。
3.1 教学开展流程
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如图1所示的流程开展课程教学。
3.2 课程思政设计
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学时45 min,共分6个教学活动,每个环节都体现了课程思政的设计。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解决任务为主线,通过识别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应用任务、评价任务、拓展任务等环节,采用问题教学、仿真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前启发、课中内化、课后转化的教学效果。
课前,教师推送与教学相关的微课视频,发布测试任务,学生主动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采取设问、类比等方式,依次引出知识点。通过分析任务,掌握解决任务的关键知识和基本方法。
实训课中,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逐个解决任务,完成后并进行分享,这能提高其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进行点评和分层指导。
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展示配置方案,引出改进任务,学生结合方案,改进部署。部署完毕,学生上传方案,完成任务的自评和组间评价。为实现课堂向职场的拓展,让学生感受学与用的联系,笔者采取学长进课堂的方式,由学长对企业的IP和DNS应用进行分析,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的需求,增强职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通过“雪人计划”,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化繁为简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贵阳”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热爱家乡;通过华为事件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通过强国建设案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后,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完成课后作业,复习巩固课堂知识,教师根据课堂结果,有效督学。教学各环节课程思政如表1所示。
4 结束语
道德是做人的重要基础,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教育任务之首,提倡学生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理念。同时,注重因地制宜,发挥学校本身的专业培养作用,最大限度创设好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积极性,把他们培育成道德崇高、专业技术精湛、体魄强健、热爱劳动的新时期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确定课程思政目标,编写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和教案、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确保每门课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4]。
综上所述,专业课程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进一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把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本文重点探索思政元素的挖掘,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下一步笔者将致力于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
5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王泽荣,等.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
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6.
[2] 韓宪洲.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2):
1-6.
[3] 刘欣.“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郑
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5):76-81.
[4] 荆于勤.课程思政案例设计探索:以《计算机网络基础》
课程为例[J].内江科技,2019,40(12):155,157.
[5]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
通知[A/OL].(2020-06-05)[2020-10-11].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
2437.html.
作者简介:孟丽,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主任(主持工作),副教授;赵秀丽,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