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审计监督“四种形态”理念应对风险挑战的路径探索
2023-09-28郭佳苹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挑战更加复杂。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稳中求进促发展,是企业唯一的出路。作为企业“经济卫士”,如何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防范风险,营造健康的管理生态,实现价值增值,是值得企业内部审计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审计监督“四种形态”的内涵及作用起笔,提出其助力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的实施路径,并结合中石化齐鲁分公司的具体实践,就如何运用审计监督“四种形态”助力企业应对风险挑战进行进一步探讨,旨在推动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审计监督 四种形态 内部审计 风险应对
2016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行了定义,即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和立案审查。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新时代监督执纪的新思路,是抓早抓小、严管厚爱的行动指南,目的是保证领导干部的廉洁性,惩治少数人,教育和挽救多数人。本文借鉴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总结提炼审计监督“四种形态”,并在帮助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齐鲁分公司”)应对风险挑战、营造健康管理生态中创新实践,取得较好效果。
一、审计监督“四种形态”的内涵及作用
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和揭露违纪违法问题是审计监督和纪检监督的共同着力点,审计监督理念与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即预警监督保护大多数,惩戒监督处理小部分。審计监督“四种形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一)“第一种形态”——预警式监督,在教育提醒上下功夫
前移审计关口,注重风险预警和早期干预,及时关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重要政策制定、核心制度建设、重大项目投资等重要决策提供支撑,关注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加强事前预测及决策审计,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介入,及时为企业经营活动“把脉问诊”。充分发挥审计预警作用,前瞻性研判风险隐患,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决策,及时有效纠偏防错,变补救为防范,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提醒在前、预防在先”。充分发挥审计“防未病、护森林”作用,明确企业经营管理红线、底线,督促企业强化规矩意识,培养明纪律、知底线、守规矩的行为习惯,营造规范经营新生态。
(二)“第二种形态”——补漏式监督,在防范化解上下功夫
全面关注企业发展战略、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及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将审计视野覆盖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采取过程管控方式,开展全过程、全领域、常态化审计监督。以增效益、促管理、防风险为宗旨,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环节,全力查错纠弊、堵塞漏洞,深入揭示问题与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科学指导企业完成问题整改,帮助企业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发挥审计“堵漏洞、补短板、强管理”作用,实现以审计促管理、以整改增效益的目标,充分发挥审计“治初病,正歪树”作用,督促企业筑牢全面风险管理防线。
(三)“第三种形态”——震慑式监督,在权威有力上下功夫
以揭示问题、警示风险、举一反三、根源治理为目的,坚持审计问题通报、汇报机制,定期通报审计问题,专项汇报重大问题,专题通报典型案例。“原汁原味”通报,“一五一十”汇报,“抽丝剥茧”剖析,充分发挥审计防风险、促管理的职能作用,传递整改责任压力,强化问题风险意识,追本溯源查摆问题,提升企业领导对审计问题的重视度和关注度,提高被审计单位直面问题、责任担当、强力整治的主动性,增强专业管理部门承接压力、优化流程、协同整改的自觉性,推动问题整改解决。强化审计成果的宣传和利用,扩大审计成果的转化,增加审计震慑力。
(四)“第四种形态”——惩戒式监督,在协同审查上下功夫
深度融入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构建内部审计与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纪检监察等部门衔接顺畅、保障有力、协调高效的监督工作格局。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严肃专业考核,加大考核力度,刚性执行,严格兑现,倒逼责任落实,释放严管理、零容忍的强烈信号。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专业优势,加强协同联动,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形成各有侧重又协同联动的监督合力,共同构筑起一道严密的风险防控网。
二、审计监督“四种形态”助力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的实施路径
合理运用审计监督“四种形态”是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的有效途径。就内部审计而言,通过抓早抓小,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防止监督滞后、久拖成疾;通过加强日常监督,帮助企业营造健康管理生态,避免监督不力、小病成患;通过动真碰硬,揭示违规违纪现象,做到权威有力、震慑警醒;通过畅通查处渠道,及时移交违法违纪线索,形成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这样才能当好企业“经济卫士”,助力企业行稳致远。审计监督“四种形态”助力企业应对风险挑战实施路径如图2所示。
(一)注重抓早抓小,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注重抓早抓小,未病先防、小病防变,防范风险于初、化解风险于小。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一旦放任自流、积少成多,终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日常审计过程中,前移“审计关口”,增强监督效能,循序渐进推行事前审计,适时开展审计“体检”,查找管理漏洞,揭示问题风险,督促审计整改,真正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警示”,力求把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同时促进权责明晰,保护更多领导干部。
(二)加强日常监督,营造健康管理生态
日常监督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部门通过有力有效、务实管用、精准聚焦的日常监督,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督促各单位、各部门明晰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监督过程中,通过强化制度刚性执行,督促企业管理者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我约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工作导向,强化纪法敬畏和红线底线意识,提升守牢底线的思想自觉,防病于未发,守护“森林”健康,营造健康管理生态。
(三)敢于动真碰硬,揭示违规违纪现象
强化“发现问题是天职、发现不了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的审计理念,抓住关键环节,溯本追源,全力查错纠弊、堵塞漏洞,深入揭示突出问题,做好企业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的“经济卫士”,充分发挥监督与服务职能,突出问题风险和价值管理导向,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监督,严肃查处阻碍制度执行、损害制度权威,特别是明知故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格执行制度规定,严格执行纪律规矩,敢于对违规违纪行为坚决说“不”,敢于监督,敢于揭示问题,敢于唱“黑脸”,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出“重拳”。
(四)畅通查处渠道,移交违法违纪线索
依法合规经营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瞭望哨”,并畅通与纪检监察部门的移交途径。对于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违纪线索,绝不心慈手软,决不当“东郭先生”,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查处,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由纪检监察部门对违规违纪问题进行立案调查;对触犯法律的,及时移交司法部门立案查处。帮助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理念,把守法诚信作为立身立命之本;帮助企业守住合规经营的底线、红线,净化企业政治生态和管理生态。
三、审计监督“四种形态”助力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的探索与实践
对内部审计而言,通过及时有效的审计监督,扎实做好“经济体检”,把握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确保“把准脉、诊对症、开对方”,敢于动真碰硬树立审计权威,才能全面发挥审计监督“经济卫士”作用,助力企业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质量的管理生态,有效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审计监督“四种形态”助力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的具体实践如图3所示。
(一)用好“第一种形态”,“防未病、护森林”
1.用好系统监督预警,建立“时时在监督”模式。
中石化审计信息系统(AIS)以SAP系统为平台,嵌入到SAP-ERP系统中,审计人员可以通过AIS系统实现对ERP系统中财务管理(FI)、管理会计(CO)、投资项目(PS)、生产计划(PP)等模块数据的穿透查询、综合对比。同时,审计信息系统也实现了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异常事项进行自动预警。审计部门通过随时关注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定期汇总、分析,推送给企业各二级单位及管理部门,要求其对照开展自查工作,实现“监督时时在线,问题即查即改”。2022年,中石化齐鲁分公司审计部门共通过审计信息系统梳理预警信息119条,涉及6个二级单位,4个管理部门,即时完成问题整改86项。
2.做好确认咨询服务,建立“事事可咨询”模式。
石化企业链条长、业务范围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疑惑与顾虑。例如,某一项决策的实施,是否存在风险?某一个举措的实行,是否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面对种种疑惑,企业管理者往往会咨询审计部门,听听审计意见。面对名目繁多的咨询问题,内部审计需担起业务全面、本领高强的“全科医生”职责,及时进行“把脉问诊”,为企业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导向,将审计视野覆盖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关注可能对企业现在和未来产生影响的事件,挖掘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所在,从审计角度“开好处方”,给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防范化解风险、完善治理、提升价值贡献审计力量。2022年,中石化齐鲁分公司审计部门共提供咨询服务136次,给出意见、建议148项,涉及安全环保、投资控制、财务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
3.抓好事前审计监督,建立“处处见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要真正成为企业免疫系统,就必须做好审计关口前移,注重决策审计、风险评估审计等事前审计,促进效益配置和风险控制,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评价和咨询等服务功能。例如,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加大投资决策审计、基本建设程序审计、招投标审計等事前审计,要提高对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审计风险的关注度。适时介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概预算审查、建设审批程序审查等开工建设之前的关键环节审计,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从源头防范和化解风险。2022年,中石化齐鲁分公司在开展××项目投资决策审计时,深度揭示了立项论证不充分、可研论证不足、可研审查不充分等3项问题,从专业管理角度,提出整改建议5条,联合相关管理部门,帮助被审计单位及时完成整改,规避企业经营管理风险。
(二)用好“第二种形态”,“治初病,正歪树”
1.聚焦焦点热点难点,揭示短板漏洞。
审计部门应聚焦企业关注焦点,聚焦经营管理热点难点,思企业之所思,急企业之所急,坚持“问题导向”,广泛收集线索,准确确定切入点,敏锐发现问题,揭示管理短板,果断科学立项,及时提示生产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风险。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是集团公司的关注重点,也是公司管理的难点之一。2022年,针对合资企业管理问题频发现象,为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审计部门对4家合资企业全面开展经营管理审计,深度揭示了××公司检测服务合同、×公司市场营销合同履行不到位等问题,督促压减检测外委费用39.81万元,及时推动调整××产品结算价格,实现年增效1.41亿元。
2.紧盯企业风险隐患,深挖问题根源。
审计过程中,以盯决策、盯合同、盯现场为重点,抓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及关键风险,坚持问题导向,深挖细掘,深耕细作,深潜细理,做到审计问题刨根问底,提升揭示问题的准度、分析问题的高度和提出建议的精度,全方位提升审计监督质效。在××合资企业经营管理审计中,针对冷箱泄漏停车问题,深入查找问题根源,分析其危机意识不强等主观原因,指出其对公司生产经营、增效创效等方面的影响,督促双方界定责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收回损失赔偿款1,144万元。
3.增强立查立改意识,提升整改时效。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强化问题整改意识,坚持以“局外人”视角查问题,以“服务者”身份助整改,倡导问题立查立改。发现问题的同时,现场指导被审计单位整改,真正站在被审计单位角度,为问题整改提供专业指导和有效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快速高效完成问题整改,实现揭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统一,问题整改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明显提高。2022年审计发现问题151项,其中现场指导整改49项,现场整改率32.5%,审计监督质效得到明显提升。
(三)用好“第三种形态”,“治已病,救病树”
1.审计问题定期通报,达到“全身透视”效果。
审计部门以问题风险为导向,以持续督导整改为目的,在企业内部通报审计发现问题。对被审计单位和部门“点名道姓”通报,原汁原味通报典型性、关键性问题,真正达到“红脸出汗”效果,有效传递责任和压力,营造审计成果传导氛围,促进形成思想行动自觉,减少整改事不关己、听而不闻、拖延整改,营造“一家问题,多家整改”的“全员审计”氛围。2022年,审计部门组织问题通报会,针对投资项目、物资管理、股权管理、招标采购、业务外包等管理领域存在的87项问题进行通报。会后,多家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压实整改责任,制定整改措施,以通报问题为切入点,举一反三自查自纠,整改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重大问题专项汇报,达到“直击要害”效果。
审计部门定期将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和重大风险事项,形成专题报告,提出专项整改建议,全面如实向公司党委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提升企业领导对审计工作及审计问题的重视程度,推动问题根源治理。针对审计发现的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不畅、物资管理粗放、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审计部门编写专题报告,提出盘盈账外物资、压减整合库房、采用“以耗定出”出库方式及“一级库房,两级管理”库房管理模式的整改建议,向公司党委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在领导小组的大力推动下,公司优化整合库房21个,推动实施了“一级库房,两级管理”,“以耗定出”取代之前的“以领代耗”,打通全流程治理通道,根治了困扰公司多年的账外物资问题,提升了物资管理水平。
3.典型案例专题通报,达到“靶向治疗”效果。
以揭示问题警示风险、举一反三根源治理为目的,对典型审计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组织专题通报,追本溯源查摆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全面揭示风险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促进各单位和部门开展以建立长效整改机制为目的的自查自纠活动,举一反三查找问题(郭佳苹,2021)。在××公司“三剂”管理及使用情况专项审计中,审计部门组织召开专题通报会,深入浅出剖析问题,全面揭示风险隐患,现场传递压力与责任,引起各单位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会后,10个单位和部门历时6个月,打通“三剂”管理内部优化、厂际间调剂、供应商回收等渠道,修订了“××公司厂际‘三剂’调剂流程”等8项规章制度,对7种15吨化工“三剂”进行了调剂利用,实现增收节支169万元。
(四)用好“第四种形态”,“除病灶、拔烂树”
1.与组织人事部门协同共享,倒逼责任追究落地。
“审必严、责必究”是审计的灵魂和生命,不能保证这一点,审计成果就会大打折扣,并且容易发生“走过场”“雷声大雨点小”等问题。审计部门与组织人事部门,形成审计结果协同共享工作机制,对于重大问题,及时移交组织人事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追究责任,有效监督领导干部责、权、利履行情况。把“问责”“问效”“问廉”有机结合起来,对经济责任履行好的提出奖励、重用建议;对履职较差、经营管理较差的提出问责及经济处罚建议,按情况分别进行降职、党内或行政警告处分,刚性执行,严格兑现。
2.与巡视巡察部门协同共享,延展问题查找广度。
巡视巡察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加强审计部门与巡视巡察部门协同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效力叠加、巡深审透”的贯通融合。通过内部审计的专业优势查找问题,并将审计问题作为巡视巡察的线索来源,促进巡视巡察人员挖掘深层次问题,增强巡视巡察“发现问题”的精准性、实用性和时效性,提升巡视巡察的反腐能力,同时,借助巡视巡察执纪问责手段及反腐机制,提升监督效能,更好地为企业“把诊问脉”,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3.与纪检监察部门协同共享,严惩违法违纪行为。
作为“大监督”格局下的监督部门,审计部门应充分发挥审计专业优势,紧紧抓住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和环节,提高职业敏感敏锐性,做实“最后一公里”。与纪检监察部门一道,形成审计结果协同共享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问题线索逐一分析,以案带案,一案多查,紧追不舍,查深查透,坚决揭示顶风违纪和“闯红线”等行为。对涉及企业领导人员以权谋私、内外勾结、失职渎职等问题,更要加大审计力度,收集完善相关证据,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真正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为营造健康的企业政治生态贡献审计力量。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召唤,按照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新时代审计工作如何贯通运用审计监督“四种形态”,当好企业“经济卫士”,让预警式监督成为常态,补漏式监督成为大多数,震慑式监督成为少数,惩戒式监督成为极少数,更好助力企业应对风险挑战,是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新使命,有待审计人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齊鲁分公司,邮政编码:255400,电子邮箱:guojiaping.qlsh@sinop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