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助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作用路径优化研究
2023-09-28吴琼
吴琼
[摘要]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部署。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美丽乡村的进程中,审计为保证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结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及2021年政府乡村振兴审计的工作报告,分析当前在乡村振兴政策审计上存在的不足,并对应提出改善路径,以此让审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
[关键词]乡村振兴 政策落实 政策审计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LJKQR2021090)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就要强“农”,只有“农”强大了才能使得国家强大,因此怎样守好“三农”基本盘尤为重要。为此,党中央提出明确要求,必须坚持不懈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将其纳入全党工作首要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23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强调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会议要求突出重大问题加大审计力度,促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大对重大项目、重大战略、重大举措落实落地情况的监督力度。
加强审计工作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政策政令畅通、落实,揭示风险,为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在2020年底已实现第一个阶段性目标,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但乡村振兴帮扶政策涵盖面广,涉及产业、乡村建设,土地、农产品安全,农业金融,农机补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等多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下一阶段目标,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2023年2月,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为今年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想要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办好农村的事,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效果是关键。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经济体检”工作,這对提升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落实效果有重要意义。
在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2021年6月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政令畅通为目标,明确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定位,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及时发出预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维护人民利益。规划中还专门提到农业农村审计要聚焦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资金安全绩效,加强对农业农村相关专项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由此强化了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审计保障,助力审计高质量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三、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审计效果不够显著
在推动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实际工作中,国家审计机关已常态化开展了政策跟踪审计、专项审计等相关审计,其中政策跟踪审计更是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改变了过去以事后审计为主的方式,注重全过程、实时同步的进行审计。传统审计方式查出问题后,虽然相关当事人会被追究责任,涉及的部门会整改,但对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难以挽回。而跟踪审计从事前就开始介入监督,可以在问题发生最初起到预警作用,有效防范重大风险。因此,在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审计方面,也得到国家审计机关的大力推广和应用,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跟踪审计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部分地区的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计划不恰当。有一些分管部门未做充分调研,对辖区的农民、农村情况不够了解,导致其制定的帮扶项目本身就存在部分不符合实际情况。2022年6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公布的《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披露,2021年有35个县投入27.69亿元实施的771个项目,存在未与脱贫群众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或未足额分红,或未吸纳就业等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一些项目的政策落实计划还不够完善,应加强乡村政策落实计划的审查评估,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相关负责部门制定的帮扶项目本身存在先天问题,导致后续执行的效果不佳。
(二)审计信息与乡村振兴政策融合上,未做到协同贯通
部分地方审计机关网站上虽然有农业农村部门的链接,但实质上也不过是从一个平台跳到另一个独立的平台,审计信息与乡村振兴政策融合上,未做到协同贯通。与此同时,各地方乡村振兴信息平台包含的模块没有统一的标准,部分乡村振兴网站平台设计不直观具体,公布的政策以及政策解读内容,用词都过于笼统化、官方化,并且很多地方乡村振兴网站对国家政策结合本地情况实施的具体方案基本没有公布。“报告”中披露截至2021年6月,审计中发现有3省尚未按规定开展全部三大主粮的政策性保险,涉及5882.71万亩;9省和北大荒集团2018年以来存在未按规定足额配套、拨付结算不及时等问题,涉及金额94.56亿元,其中28县还违规提高自缴保费比例,变相将1.94亿元配套责任转嫁给农户。这些审计结果反映出,一些受助农户不了解国家政策,而且审计对于各地方乡村振兴帮扶政策落实方案不能及时获取,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信息形成了“信息孤岛”。
(三)审计结果对外披露不充分
乡村振兴审计报告公布力度不够,缺乏公开的统一发布平台,增加了搜索查看的难度。笔者在收集乡村振兴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正反面案例时发现,正面的案例较多,反面案例及整改后的情况,在搜集时存在一定难度。并且从各级人民政府对外发布乡村振兴帮扶政策落实的审计公告来看,整体内容较为简单,大部分对审计发现问题的表述为“管护不到位”“方式不规范”等较为笼统的语言,没有体现出对乡村振兴帮扶政策执行效果的精准评价,并且给出的审计意见过于官方,缺乏实际操作性,比如“培育特色产业,加快产融发展”“抓好新型业态发展培育,努力实现民富村强”等,对于后续实际整改情况也缺乏跟踪评价及公示。
(四)审计的警示作用尚不够深入人心
为促进乡村振兴,国家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已经非常明确,但在农村基层实践中部分组织成员对乡村振兴战略不够重视,对帮扶政策与本地实际情况结合研究不够充分,在农村工作中不积极主动,下发任务时松劲懈怠,从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意义,甚至有些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贪腐,破坏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效果。“报告”披露,2021年哈尔滨市双城区摸排发现问题户厕2168个,向省级上报1571个,省级主管部门向中央部门上报505个,瞒报率达76.7%。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基层,但也能够反映出上级部门在安排工作时,不注重源头整治和强基固本,虚功多、抓落实少。归其原因是有侥幸心理,认为查不到自己,即使查到,由于政策方针层层布控落实,到底哪个环节的责任也是糊涂账,而这也反映出审计的警示威慑作用还不够。
(五)审计团队人员组成不够合理
有的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审计项目组成人员不够合理。首先一个难点在于审计对象本身具有特殊性,审计项目组成员是会计、审计方面的专家,但是涉及诸如野生稻的种植效果,土猪的种群发展等问题就需要对农学等知识有一定了解。同时政策审计还需要项目组成员对乡村振兴帮扶政策有充分的理解,但是乡村振兴帮扶政策涉及范围大,并且政策灵活性与地方实际情况相关性大,仅从文字方面解读不能充分掌握好政策内容。如果审计人员不能全面掌握乡村振兴等领域相关政策以及对审计对象充分了解,很难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做出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综上可以看出在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进行审计时,需要审计人员审计经验丰富,同时与乡村项目有关的知识储备量也要充足,这也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六)现代审计手段实施受限
基层审计办公基础设施较差,使用审计技术相对落后,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审计融合应用不充分。乡村振兴帮扶政策覆盖面广,涉及的上下部门较多,因此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但由于各部门相对独立,数据之间也未共享,较为分散,导致无法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通过分析信息化数据,发现在乡村振兴帮扶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审计助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优化作用路径
(一)总体思路
在落实乡村振兴政策过程中,加强审计监督是关键,也是构建美丽乡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的方针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二)坚持原则
为了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政策快速落地,防范和化解重大经济风险,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促进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跟踪落实审计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依法审计原则。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坚持有法有据,严格按照审计工作流程实施审计,规范审计行为,加强审计全过程的监督。牢固树立依法审计的理念,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实际,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强化审计监督、问责追责等,切实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
2.坚持突出重点原则。
着力监督检查乡村振兴规划制定和实施情况、着力监督检查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着力监督检查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保障情况、着力监督检查乡村振兴资金安全和绩效情况。重点关注重大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以及重要风险防范。加大对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问题的审计监督力度,敢于正面揭示侵害农民利益的相关问题。
3.坚持密切配合原则。
要加强统筹与协调,相互之间密切配合。各级审计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审计信息互通,审计资源共享,审计结果共用,形成审计监督网。同时审计机关也要与相关部门做好配合,便于发现审计线索,获取相关审计证据,提高审计效率。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切实提升审计质量。
4.坚持帮促服务原则。
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跟踪审计,不仅能够积极帮助帮扶村查找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也可以根据乡村振兴审计结果针对性地帮扶有困难的对象,帮助其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反映情况,争取和提供政策、信息、资金、项目、技术等支持和服务,扶持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
5.坚持取得实效原则。
做好督查問责,将审计发现的问题逐一查实,将责任落实到人,审计、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形成合力,工作态度消极的要进行约谈、诫勉谈话,造成不良后果的对其违规违法行为要移交相关部门进行严厉惩处。建立整改落实机制,压实整改工作的责任,建立整改跟踪台账,督促整改落实。将问责和整改有力结合,让审计有力推动帮扶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三)具体措施
1.发挥好跟踪审计的积极作用。
制定好合理的跟踪审计计划,真正做到全过程审计。将审计资源充分合理分配到事前,才能更大程度上从起点发现问题,及时督导纠正,让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方案更具备可操作性,减少帮扶项目的“先天疾病”,真正体现出跟踪审计在事前的预测和防范作用。在事中,审计人员也要保持审慎态度,不能因事前的审计工作成果放松警惕,要根据帮扶项目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审计程序,以此获得强有力的审计证据,将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吃空饷、顶岗、拉人凑数等欺瞒行为尽早查出、尽早处置,发挥好跟踪审计的积极作用。
2.加强审计信息与乡村振兴政策协同共享。
首先各地方乡村振兴平台包含模块应建立统一标准,并且应考虑实际用户群众的文化水平和关注重点,而不是仅仅将国家振兴政策和中央有关部门对政策的解读直接挂到网站上去,受助对象更关心的是本地区如何落实振兴政策。建议信息公布平台主体结构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乡村振兴五大构成方面,在每个模块下对应公布当年的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并附上当地对政策的具体解读和分析,以及本地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与审计信息平台端协同共享,在政策落实计划初期尽早发现问题,经审计评价方案的有效性后再推进进行落实。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公布有关信息,便于事中审计,降低执行走样的风险,在年终公布工作总结报告,做到工作透明化,同时也为事后审计提供资料。这种网站模式设计思路更为简洁易懂,同时也能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每个模块下建议增加留言咨询模块,咨询的问题和回答都要公开,便于群众更好地理解乡村振兴政策,也有助于在源头避免政策落实“走样”问题。
3.加强乡村振兴审计结果透明化。
加强审计信息的透明化,提升审计信息质量,建立乡村振兴审计报告公布平台,公开审计结果。同时加大力度关注整改情况,并及时在平台公布,在审计信息披露方面形成闭环。将乡村振兴审计信息透明化,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有利于乡村帮扶政策的落实。
4.完善责任制,加大处罚力度。
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建立领导小组会议制度、报告制度、台账制度、督查制度,跟踪规划任务和政策实施效果。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对于不合格的要落实到人进行追责,查清原因,反思总结,加大处罚力度,起到震慑警示作用,切实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让领导干部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
5.组建专业背景多元化的审计团队。
首先要完善审计团队建设,配备相关领域专家。比如在对种植业发展相关政策落实审计时,团队要引入农学专家,提高审计效果,查实存在的问题。其次还要强化对审计队伍的指导。各地方情况不同,各自的落实方案也不尽相同,引入有执行类似乡村项目经验的干部或者组织人员,有助于发现隐藏的问题。最后要强化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审计队伍,为审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审计人员拥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对相关帮扶政策进行深入解读,精准把握政策,并充分结合乡村情况,将对政策的研究贯穿审计全过程,找准审计重点,才能真正审计好乡村振兴帮扶政策落实情况。
6.加快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
在鄉村振兴帮扶政策落实过程中,要加快大数据审计平台的建设,充分收集数据,将涉农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好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经济数据,开展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数据深入挖掘与分析,提升审计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乡村振兴审计效率和审计深度。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然后结合我国乡村振兴帮扶政策的特点及审计实际情况,提出了审计助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优化路径。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及各级党委、政府和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一定会取得佳绩。
(作者单位:辽宁财贸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125105,电子邮箱:1374877682@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卓,武静雨.大数据技术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以S市经济责任审计为例[J].会计之友, 2023(9):120-125
[2]李晓冬,马元驹.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逻辑机理与路径构建[J].财会月刊, 2022(4):98-107
[3]徐英杰.乡村振兴审计质量提升研究[J].会计之友, 2022(11):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