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教育辅助高中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究
2023-08-31杜吉平
杜吉平
[摘 要]高中生站在走向高校与社会的节点,生涯规划教育在此阶段主要引导高中生认识自我、规划未来。文章在阐述高中生涯规划的定义与相关教育目标、家校协同教育辅助高中生涯规划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论述家校协同教育辅助高中生涯规划的三个阶段,以期学校、家长等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生涯规划建议,进而使其实现合理的自主发展规划。
[关键词]家校协同教育;生涯规划;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5-0082-03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不仅是知识与技能学习不断强化的重要时期,而且是认识自我和规划人生未来的重要时期。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家庭和学校这两个重要的育人主体应密切合作,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引导高中生做好个人生涯规划。
一、高中生涯规划的定义与相关教育目标
生涯规划即个人在对自身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对个人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特长和思维方式进行综合考量,发现其最佳潜能优势结构,并科学确立适合发展的核心目标。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教育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即聚焦学生自主管理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挖掘自身潜力,再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人生方向。因此,新高考背景下,培养高中生的生涯管理能力,有助于引导他们提高个人合理规划和选科的能力,从而为接下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打好基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有以下三个目标。
1.认识自己。在学生综合考虑个人学科兴趣和潜能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构建自我认识,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规划管理,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2.认识世界。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社会认识,逐步了解专业设置及其特点、高校招生要求与升学通道、职业体系与要求等,由点及面、由近及远地加深学生对专业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认识和理解。
3.认识个人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在认识自己、了解世界的基础上,结合生涯规划测评手段,引导学生建立有针对性的系统化个人生涯規划档案和修习计划,切实记录学生个体优势,帮助学生明确生涯发展方向,进一步建立学校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内在联系。
二、家校协同教育辅助高中生涯规划面临的挑战
家校协同教育是指家庭与学校教育系统中的要素或信息在对方系统中发挥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并影响系统内要素的教育模式。高中生涯规划是贯彻选择性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体现,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进高校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发展途径。在高中生涯规划需求愈发迫切的当下,家校协同教育辅助高中生涯规划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一)高中生涯规划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平等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获得了学校的重点关注,学校逐渐开始构建与完善生涯规划体系,但是部分家长还保持着“高分才是硬道理”等观念,缺乏对孩子的学业与人生发展进行规划的意识。
(二)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欠缺,意识薄弱
现今教育领域的新一轮改革反映了新时代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我规划能力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发现了部分学生所秉持的传统观念在新高考背景下可谓“水土不服”,这直接导致了这些学生难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部分学生缺乏挖掘自我的能力,选科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科成绩、学科兴趣和学好的信心,较少考虑大学要求、今后用途或志愿适用。
(三)家庭教育在生涯规划中缺位,家校间缺乏有效沟通
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具有极高的社会性功能,家庭教育中家庭教养方式、父母职业及教育背景、家庭氛围等因素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决定性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部分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鲜少与孩子探讨个人兴趣与理想,忽略孩子个人对未来专业和工作的意向。高中生涯规划若长期缺乏家长的参与,只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进行,则易引发学生的自我认识不清,以致缺乏个性化背景考虑的生涯规划结果生成。
三、家校协同教育辅助高中生涯规划的实践策略
家校协同教育辅助高中生涯规划即是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者(家长/教师)通过高质量、高频次的互动与教育,以受教育者(孩子/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核心目标,在双方教育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可以获取认识世界、发现自我的核心能力,增强自我寻求发展的内驱力,继而自主开展生涯规划。
依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高中阶段是子女与学生角色生涯探索的高峰期(15-24岁)。在这个时期,学生应能进一步提高能力及特殊才能,选择就读学校和就业领域等。因此,这个阶段的生涯规划任务应集中于开展职业兴趣测验、动机测验等,帮助学生准确认识与评估自我能力和兴趣倾向,增强学习兴趣与专业选择、生涯规划之间的联系。高中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性、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家庭与学校积极主动融合双方优势。因此,学校可以结合家庭资源,帮助学生深化对社会与职业的认识;家庭也应该积极接纳行之有效的学校教育模式,帮助孩子在高中阶段全面认识自己,铺垫生涯规划的基础。家校协同教育辅助的高中生涯规划实践应关注高中生不同阶段的情况与需求,进行分阶段剖析和辅导。
(一)生涯规划模糊期——家校磨合,引导学生实现个体兴趣探索
部分学生在初三到高一的过渡阶段可能会产生自我认识模糊等问题,还可能会面临家人不解与职业偏见等问题。特别是初入高中,因学习科目骤然增加、学习广度和深度均拓展,一些学生对自我能力会产生质疑,对初中阶段初步形成的个人兴趣也会有所怀疑。在初高中衔接的过程中,因家庭教育观念与学生兴趣冲撞而产生学生个人认知模糊的情况屡见不鲜,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仍以高考分数为第一追求,要求学生先考一个好大学,再考虑专业。因此,开展高中生涯规划前需连接学生和家长两个对象,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以笔者所在的萧山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开展的实践为例进行说明。
1.针对家长
(1)了解职业前景,消除职业偏见
通过对在校学生和家长的访谈发现,各家庭在选择孩子发展方向时常以固有认知或当下新兴行业作为风向标。家长积极参与我校举办的“发现职业世界”团体活动,了解新时代背景下蓬勃发展的职业的就业市场,尤其是了解新兴行业的前景。“发现职业世界”团体活动主要分为“校友论坛”和“个体访谈”,致力于消除家长的职业偏见。
我校在“校友论坛”开展前有效筛选优秀毕业生(大学在读校友以及已就业校友)信息档案,再邀请相应毕业生回校座谈。座谈会面向家长开放,由优秀毕业生讲述相关专业基本要求、专业就读或就业感受。
“个体访谈”主要依靠班主任队伍完成,其主要目的是对“校友论坛”活动和“德育导师”制度的查漏补缺,以班主任的第一视角及时发现班级内学生在择业方面的“疑难杂症”,并及时进行谈话干预和矛盾疏解。首先,与家长谈话,告知相应学生的观察结果,揭示问题;其次,组织家长与学生进行书面沟通,敞开心扉;再次,联系学校相关负责人邀请相应的优秀毕业生为家长详解专业的情况,使其了解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最后,借助往届资源,为学生提供考试备考攻略。
(2)了解成长规律,尊重孩子选择
我校借助校内心理发展中心,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每学期一次的心理筛查,并形成个人心理档案。学生的个人心理档案每个学期建立一次,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及时监控和评估,呈现学生入校以来的心理变化。这有利于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情况。
我校面向家长与学生分别开展了相应的心理教育系列活动。如家庭教育微课堂系列活动,通过微课让家长了解青春期学生成长的烦恼,普及亲子交流基本方略,提供行之有效的矛盾应对策略。微课主题包括“适应变化”“亲子沟通”“自主选择”“兴趣培养”等。
2. 针对学生
借助心理测评,深化自我认识。首先,在学生自我发展需求不明确和自我认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心理测评能帮助他们实现对自我能力、性格等的合理认识,从而在高中选科、择校与择专业的过程中做出合理的选择。可以使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以及MBTI类型指标来明确学生的性格偏向、探索职业指导的方向。其次,开展高中生成长系列讲座,融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针对高一、高二年级学生青春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需求,邀请校外专家进行指导,内容涵盖“自我发现”“壓力疏导”“时间管理”“成长方向”等,以引导高中生发现自我、悦纳青春、正向成长。
(二)生涯规划定向期——内外结合,深化职业社会认知
新课改背景下众多的选择导致学生在选什么科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对未来择校、择专业的方向也迷茫不定。选科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文或理大方向上做出选择,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未来专业、职业的归属。
针对学生的问题,我校整合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各专业有所了解。
1. “请进来”——通过访谈讲座,深化理论体悟
当前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方式多为学校到家庭的输出,家庭多为学校教育理念、要求等的接收方,呈现出方式单一且单向的问题。因此,改善家校合作需转变单向输出的模式,依托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将具有完整升学经历和丰富职业经验的家长请进校门,基于专业访谈、学科访谈、全校讲座等多种形式,构建学生了解各专业与职业的广阔平台,引导学生将个人兴趣和能力需求与职业、专业需求链接起来,从而树立职业理想,明确学习方向与计划。
2.“走出去”——通过实景场馆,链接真实体验
借助实景体验场馆中的设施,针对学生需求设置如物理实验区和技术工具操作区等多种测试区域。教师细致了解学生对相关测试的兴趣度、操作熟练度,以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学生对不同活动的反应差异,并由此引导学生发现个人兴趣与特长。在此基础上,教师将记录结果进行统整并加入学生生涯规划档案。教师可根据记录结果,围绕发掘自我人格和指导升学等方面,探寻教育培养方式和辅导策略。
(三)生涯规划修正期——生涯试炼,打通多样升学途径
新高考背景下,“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给予了各层次学生多样化的升学途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意识。但最适合学生的途径,往往需要不断地探寻。家校协同教育辅助高中生涯规划的实践应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学生结合自我认识,不断完善生涯规划。
首先,学校可以联合家长积极搭建“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宣传平台。学校可提供学生的模考成绩、个人特点与专业特长分析,家长可根据家庭情况和学校提供的学生生涯规划档案大致选出符合孩子个人情况的院校以及专业。这些均能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其次,学校和家庭应指导学生做好志愿填报与“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考试准备,一方面共同指导学生选择目标学校,进行模拟志愿填报;另一方面指导学生了解“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报名流程与面试模式,进行“无领导小组模式+结构化面试”的现场模拟。
依托家校协同教育的高中生涯规划借助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兴趣和能力特长,为学生创造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机会,通过多层次、多阶段的任务规划,实现学生知己、知彼、知前路的高中生涯规划。
[ 参 考 文 献 ]
[1] 赵宏伟.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9):13-14.
[2] 李运林.教育传播研究:重要性与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9(3):5-11.
[3] 胡文燕.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及对策[J]. 科技资讯, 2015(22):224-225.
[4] 胡晓雪,王玉凤.协同育人文献研究综述[J].家长,2020(28):123-124.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