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众意识”主导下的演讲稿写作教学策略

2023-08-31邹金平郑秋芬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策略

邹金平 郑秋芬

[摘 要]演讲稿是当下使用频繁的文体之一,其写作教学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与其他文体写作不同,演讲稿写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具备“听众意识”。因此,有效的演讲稿写作教学必须开发出合适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关注“听众意识”。文章通过实验课例,提出演讲稿写作教学的策略:视频导入,引出听众观念;启发诱导,建构知识框架;即景生情,设计写作任务。

[关键词]演讲稿写作教学;听众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5-0004-03

一、聚焦

演讲稿,也叫演说词,是用作口头发表的讲演文稿。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演讲稿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且形式多样、功能广泛。诸如工作报告、学术演讲,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送迎往来,无不需要演讲稿。演讲稿最大的特征便是需要直接运用于口头表述以鼓动听众的情绪。这就要求演讲者在设计演讲稿的框架、组织演讲稿的语言时,要具备一定的“听众意识”,即心中要有听众对象,能够从实际对象出发,切忌自说自话。只有有效地与听众进行交流,形成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三方面的互相沟通,方可称为成功的演讲。下面结合郑秋芬老师的”如何写好演讲稿”课例,对此进行进一步阐释。

二、实验

“如何写好演讲稿”教学课例。

(一)播放视频,营造氛围

播放综艺节目《超级演说家》中刘媛媛的演讲视频——《寒门贵子》。

(二)演讲稿的文体特征及写作要求

1.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征

(1)出示演讲稿的文体知识。

(2)引导学生读后找重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明确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内容谈看法,并在PPT上出示以下内容。

(1)把听众放在重要位置上来考虑。

(2)根据听众的要求和演讲的目的选择演讲的内容。

(3)完善表达方式,使听众生发感动,引起共鸣。

(4)明确演讲目的,从听众角度思考,避免主观臆断。

(三)创设情境,小组讨论

首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某中学正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的主题演讲比赛。小明作为参赛者之一,成功进入了决赛。决赛将在下周一举行,全年级师生都会前来观赛。假设你是小明,面对即将到来的决赛,你会如何写作你的演讲稿?

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分析、梳理框架,教师从旁引导、协助。具体如下。

生1:大家好,我代表第五小组进行发言。我们的讨论结果是这样的。首先,我们确定了演讲的主题——追忆革命先烈,反思当下现实生活。其次,我们主要针对演讲主题来选择材料,重点关注那些中学生耳熟能详的革命先烈的事迹,致力于将革命先烈的伟大壮举与我们当下的平和安逸进行对比,启发同学们反思当下生活。最后,我们会以诗歌《七律·长征》来结尾,以起到鼓动人心的作用。

生2:大家好,我是第九小组的代表,接下来由我来陈述我们这一組的讨论结果。跟第五组一样,我们自选了一个切入点。由于我们这一组的成员都曾经探访过红色遗迹,因此我们打算从自己的一次红色之旅谈起,接着谈红色精神对于当代青少年的影响。在开头部分,我们会设置一个问题,与现场的同学进行互动。

(四)明确思路,当堂写作

1.学生动笔写作。

2.学生展示作品。

三、策略

上述实验课例以“学习演讲稿的写作”为目标,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过程,充分把握了任务写作教学的重点。

首先,没有一上来便给学生展示演讲稿这一较难把握文体的概念及特点,而是以视频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演讲过程中演讲者“说什么”的重要性。此外,生动形象的视频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其次,在视频的展示过程中,郑老师一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演讲成功的关键要素,采用的是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式,而非将知识直接塞给学生。最关键,也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强调了演讲这一行为并不仅是演讲者的个人行为,更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交际行为,着重提出了演讲稿写作中“听众意识”的重要作用。

从宏观上来看,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言语行为。实际上,“人类的言语行为,无论听说还是读写,就大多数情况来说,都是社会主体在特定语境中有具体目的或功能的动态交际行为”[1]。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写作这一行为的特殊性,并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通过写作与读者、听众进行沟通。从微观上来看,演讲稿既属于演讲学的一部分,又属于写作学的一部分。但无论是演讲学还是写作学,都强调演讲者和写作者要具备“对话意识”,实现与听众或读者之间心领神会的交流。

接下来,笔者基于上述实验课例,探讨“听众意识”主导下的演讲稿写作教学策略。

(一)策略一:播放视频,引出“听众”概念

相较于其他文体,演讲稿较难把握,也更具灵活性和变动性。演讲稿的写作并非易事。它需要作者有多方面的修养:较高的思想水平、丰富的知识和社会经验、敏捷而细密的思维能力、多样的语言材料储备、娴熟驾驭语言与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因此,演讲稿写作教学不适宜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展开训练。在演讲稿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从以往的写作模式中走出来,从新的角度去考虑演讲稿的写作。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郑秋芬老师找了一个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演讲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并通过对相关演讲者演讲技巧和演讲特色的具体分析来引出本堂课的重点。不难看出,郑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上下了一定的工夫。

在一般情况下,写作是否成功,一般要看读者的反应。因此,在常规的写作体系中,“隐含的读者”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同样地,在演讲稿的写作当中,也存在 “隐含的听众”。那么,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意识到演讲中听众的重要性呢?显然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演讲中听众的存在。因此,从观看视频来进入演讲稿写作的学习是一个比较恰当和稳妥的做法。

紧接着,面对学生不同的感想和思考,教师需要从中找到核心点,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它身上。在教学中,郑老师是通过几个具有关联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学生在郑老师的引导下注意到了演讲中听众的重要地位。

可以说,作为一堂课的导入,第一部分的设计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的讲解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为即将进行的教学埋下了伏笔。此类写作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操作简便且行之有效,但也不乏弊端。最明显的便是没有充分展现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更多地侧重于演讲的表演性,一旦操作不当,便容易遮蔽写作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将演讲视频涉及的演讲稿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不仅能从演讲者的个人发挥上来谈感受,还能从演讲稿本身的优劣上来谈感受。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体现了教学目标。

(二)策略二:启发诱导,建构知识框架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没有找到一条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而这归根结底又与人们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认识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有关。实际上,写作不仅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等得到综合训练的一种途径,更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写作能力是一种由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构成的学习结果;知识是构成写作能力的基本要素”[2]。也就是说,在写作教学中,知识理论的指导是十分有效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写作知识的作用,要将写作知识融入相应的任务情境当中。

在上述实验课例中,郑老师是通过对演讲稿文体理论知识的分析和归纳,来实现知识能力传播的。在这一过程中,郑老师并未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启发诱导式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从而使整个教学事半功倍。

作为一类知识体系,演讲稿的写作包含了许多复杂的方面。从演讲的形式呈现来看,演讲稿属于演讲学研究的对象;从演讲的内容和形式的构成来看,演讲稿又属于写作学研究的对象。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的。一方面,演讲是一种辅之以姿态、动作的讲话,演讲的内容和形式的构成势必具有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演讲的内容和形式只有符合写作与演讲的要求,方能使演讲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说演讲稿的知识体系有机融合了演讲学和写作学的相关知识。但是教学并不等于做研究,无法有针对性地对每一种文体做深入细致的挖掘,正确的做法是有选择地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文体知识。

在上述案例中,郑老师是通过“引导学生找重点—结合视频谈看法—分析梳理搭框架”这三个环节来厘清知识内容的。如此,既抓住了要点,又突出了重点。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此种做法真正地起到了删繁就简、提纲挈领的作用。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讲,面对一种不熟悉的文体,如何搭建知识框架,建立自己的知识库是相当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宜过多地向学生灌输文体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搭建相应的知识框架,从而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准备。

(三)策略三:即景生情,设计写作任务

在任务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唤起学生的人生体验,以使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在演讲稿的写作中,演讲稿的表达效果主要是从听众方面反映出来的。此外,演讲稿写作与一般文章写作相比,还有一个特别的要求,那就是要有现场感。“所谓现场感就是,要有一种强烈的意识,每一句话都是讲给那些带着不同的思想情绪、怀着不同的关切的听众听的”[3]。因此,在演讲稿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情境来构思演讲稿是极为重要的。

上述实验课例中,郑老师通过设置演讲比赛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观众”——老师和同学,同时也为学生设计演讲思路营造了现场感。郑老师提供寫作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样的做法能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实际上,演讲稿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听众意识”,这也是本文强调的一个重点。演讲者在演讲时是面对听众的,听众会对演讲的内容及时做出反应,或表示赞同,或表示疑问,或表示反对等。演讲者对听众的各种反应,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根据它随时调整自己的演讲。因此,演讲稿写作教学不可能脱离情境、听众。紧扣具体情境,在实战演练中完成演讲稿写作的教学,是合理且有效的做法。

实验课例中,从学生讨论的结果和展示的成果来看,上述做法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当中,凸显主体性。同时,学生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何为“听众意识”,并有效地运用它。从“知”到“行”绝对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巨大飞跃。上述实验课例中,第九小组的成员,已经有了与听众进行沟通的意识,通过个人探访红色遗迹的经历来引起听众共鸣的做法,不仅展现了个性,更抓住了共性。

在郑老师的这一教学案例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听众意识”作为演讲稿写作的重点,贯穿了教学始末。从最开始的导入到结尾部分的写作任务,都在尽力将“听众意识”的概念导入学生大脑,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注意到演讲中听众的关键性。郑老师通过设置情境来唤起学生个人体验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稍显笼统,没有做到将情境细化。实际上,为更好地锻炼学生针对不同情境和听众撰写演讲稿的能力,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情境信息。如本次演讲比赛听众们的具体情况、一些具体的现场环境、小明的出场顺序、前面演讲者们的演讲内容等。将情境具体化,更有利于营造现场感,使写作训练更加行之有效。综上所述,郑老师的实验课例以培养学生的“听众意识”为核心,立足“引出‘听众概念”“建构知识框架”“设计写作任务”几个环节开展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上文所提到的几种教学策略,既体现了当下写作教学的部分共性,又根据学情、教师传授等具体情况渗入了个性,对提高演讲稿写作教学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还需指明的一点是,教师还可增加一个环节,那就是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堂反馈,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重点突出一个方面即可。上文提到的几个改进建议,也是理想化的设想,最终还是要根据整体教学规划、学生平时的写作情况等因素做安排。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淼,曾洁.言语交际视域中的写作能力及写作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1(9):56-60.

[2]  何更生,严玮懿,宋颖文.现代心理学的写作能力观及其教学含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60-65.

[3]  孙绍振.演讲稿的写作[J].语文学习,2014(1):62-66.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