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探究
2023-08-31陈卫乐
陈卫乐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可实现对学生更加良好的思想指引、价值指引,可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深度思考、探索相关的德育文化、德育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品质。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开展相关德育活动的措施,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完成思想学习。
[关键词]德育;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5-0016-03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进行。在此期间,语文教师应当革新现有的德育工作开展流程,优化德育工作开展方法,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借助精益化、精细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做到务实创新,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将育人导向转化为真切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成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完整过程,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德育水平。
一、开展经典文学作品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领学生品读经典文学作品来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文化意识。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艺背景、文化背景,同时也包含着相应的人文认知冲突、理想认知冲突等。文学大师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会对每一句、每一个片段进行精细刻画。经典文学作品积淀了大量积极正向的思想精神内涵,同时也蕴含着各种隐喻、反喻、讽喻等写作手法、写作技巧。教师可通过经典文学作品导读,整合作品中的核心思想元素,指引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探索。学生可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价值观、思想观进行学习。教师可通过引入经典文学作品,指引学生对其内在价值进行探究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追求、文化追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教师在引领学生品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可以指引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核心价值观念。比如让学生在完成经典文学名著的品读学习之后进行读后续写或者读书笔记撰写,以深化学习探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在品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去发现其中的思想线索、人文线索,保证学生能够实现思想情感的升华。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先引导学生对“人最宝贵的东西——生命”进行深度细致地学习,让学生思考探索保尔·柯察金的人格特征、人格品性,学习经典情节,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再在此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历史事件以及英雄事迹,引导学生尝试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领悟这一作品的艺术情感,并从其中的格言、内心独白、日记、回忆等中提炼出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有效树立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帮助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读懂人生的意义和真谛,进而实现德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经典文学作品导读,让学生深入细致地挖掘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指引学生学习的核心思想等,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探索实现语言能力、文化素养以及精神品质的多重有效提升,进而落实德育。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则应当创设具备教育价值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将语文知识、德育知识转变为自身的内在能力、内在品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从人文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为此教师须在课堂上营造和谐融洽的问题探讨氛围,尽可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指引、文化指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细致地解读教学内容涉及的德育元素,探讨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德育文化、德育思想,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深入细致地理解并感受體悟德育精神、德育内涵。
比如,在讲解《送东阳马生序》的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指引学生深入学习。比如结合作者的求学创作经历,向学生提问:“作者从小具备怎样的品质,使其能够遍观群书?作者在成年之后的求学道路上具备怎样的品质及观念,使其能够最终取得学业上的成就?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是如何对待老师的谆谆教诲的?”通过此类问题,将文中蕴含的德育思想、德育文化向学生高效地展示。教师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能引领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对文章进行有效品读、揣摩、思考、探索。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讨作答如下:“作者小时候讲究诚信,借阅书籍按时归还,正因具备良好的品行,他才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才能够拥有遍观群书的机会;长大之后,作者在求学的道路上,依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顽强拼搏精神,不畏艰难险阻,能够坚定内心的信念,不忘初心,刻苦地学习;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通过‘俯身倾耳以请的方式,以谦卑的姿态接受老师的谆谆教诲,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对我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教师可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实现学生思想、素质等的深层次发展。
三、设计多样训练方式
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对学生高效率的教育指导,教师则需要保证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在语文教学中,德育知识的单纯讲授无法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教师需要穿插相应的训练活动,结合作业练习、随堂练习,帮助学生深层次地领悟相关德育文化、德育思想。教师应当丰富完善现有的训练形式、训练内容,增强相关活动、作业的思想性、文化性、启发性。教师可设计丰富多样的阅读作业,在选取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具备德育价值的篇章,以在开阔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德育思想认知水平。教师应尽可能通过思考性、启发性的实践项目来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引导学生有效实践习得的德育知识。
比如,在完成《鱼我所欲也》相关课程知识点的教学之后,教师让学生通过根据开放性题目,撰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深化对其中的德育思想以及古代哲学观的认识,并懂得取舍。又比如,在讲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教师可以结合刻苦拼搏的品质开展实践教育,通过引领学生进行劳动学习,使学生感受个体在能力提升、素质提高上所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如教师可指引学生在学习完本篇文章之后开展社会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务实操作,给予学生丰富的实践学习体验,以此来磨炼学生的心性,深化学生的认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再比如,在开展“天下家国”主题活动时,教师指导学生策划经典诵读展示会。学生在经历了宣传准备、资料筹备、组织展演、成果汇报等项目流程,特别是《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资料的筹备之后,对黄河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体会。这有利于“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需要在德育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添更多实践教育元素,帮助学生在学习探索环节通过实践创新、实践研讨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学生道德品质、道德精神的培养涉及丰富多样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前期高质量、高效率的学情分析来评估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找准相应的德育工作切入点,尽可能分区间、分体系、分板块来开展差异化德育活动,在不同的学年段以及不同的时间段开展多样化的德育,实现对学生更加高效的教育指导。教师可以结合群文阅读教学,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教师可分解德育中的各项元素,如劳动、爱国、思想、道德,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组织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专项能力的提升、专项素质的提高。
比如,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整合有关红色文化、红色思想的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并在特定的时间内,集中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深化认知了解。此类群文阅读教学能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融合,有利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学科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成长发展。如教师可基于“爱国情怀”议题整合《沁园春·雪》《乡愁》《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红星照耀中国》等作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引领学生通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做到专题突破,帮助学生深化自身对家国情怀以及爱国主义思想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德育质量。
五、开展碎片化教学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师就应当找准相应的德育重点以及切入点,找到适宜的德育主题以及方向,并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做到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高效化。基于此,教师可开展碎片化的教学活动,结合当前语文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指引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实现思想能力的提升。教师需精心设计并落实每一次碎片化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碎片化教学。在碎片化教学中,教师可适当串讲德育知识,并于课后学习资料中有效融入德育元素或者给学生提供德育主题的视频资料。这样的做法能让学生在课余,自主探索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水平与思想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班级德育探讨大会,让学生根据某一德育话题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学习。
碎片化教学能起到巩固认知、查漏补缺的作用。教师需要在现行德育体系框架下分析德育知识内容,并在相应知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做到专题突破。在碎片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各种手段、工具,开展全时段、全过程的教学指引,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学生的德育认知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重视诵读与表达
语言文字是感情的载体,由文字构成的文学作品无不蕴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文学作品时要抓住字词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学生诵读与表达的过程,就是接收他人与传递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过程,也是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过程。
比如,《回延安》在创作时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抒情性强,直白、热烈、豪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说说体悟,以体会作者回到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时的激动喜悦,以及他爱党、爱国的思想感情,并由此重温延安精神,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又比如,教授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时,在充分讲解文章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饱含感情地诵读“望父买橘”这一精彩片段。“望父买橘”这一片段对父亲攀爬月台的动作进行了特写,将父亲手的动作、脚的动作等刻画得十分精细,如“两手攀”“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另外,朱自清还用自己的流泪去烘托情感氛围,将这个背影描述得格外感人。在诵读结束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悟。学生由此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朴实语言中蕴含的浓浓亲情。在此基础上,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探索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鼓励学生畅谈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所做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感悟父母的用心良苦,并以此为切入口,渗透“懂得感恩”的德育。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进行。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名著导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可以在教學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构建相应的认知冲突,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可以设计有效的训练,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做到知行合一;可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专题突破以及专项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诵读与表达,以更好地实现德育的渗透。
[ 参 考 文 献 ]
[1] 康启东.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08(18):63-64.
[2] 李红华.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的探究[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2(4):52-53.
[3] 党娜.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9):27.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