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西北部乡村小学足球人才培养探究

2023-08-26张栋睿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4期
关键词:进行搜索

张栋睿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兰州 730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利国利民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重要理论支撑。目前我国乡村建设任务重、问题多,不仅仅是一个单方面单向性问题,更是多重因素综合下的框架性问题。因此,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多方位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其中,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培养则是整个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动力,人才匮乏已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突破乡村人才瓶颈就需改革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1]。党的二十大报告上,人才强国战略再次被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明确规定,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而校园足球的实施就是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最新一次人口普查中,乡村人口为50 97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6.11%。较上次人口普查减少了16 436万人,但仍然是一大群体,随着国家城乡融合建设的推进,农村作为我国第一产业的根基,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其中。因此,在乡村足球人才培养的问题上,通过乡村校园足球的建设,增加乡村体育人才培养的代际传承,帮助乡村学生树立多样化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十分必要的,且校园足球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层面,成为新时代实现足球强国和体育强国梦的一项时代任务[3]。

榆中县中连川小学位于大西北中连川大山中,这里交通闭塞,土地贫瘠,但在马校长带领下,该学校通过足球教学,培养了一批批怀揣着足球梦想的少年,他们刻苦训练,积极向上。近年来,该小学向广州恒大、成都足协、兰州体育学校输送了40 余名优秀足球小将,先后有多名队员赴英国参加训练,更多的孩子因为去参加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足球比赛,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以此为内容的纪录片《踢球吧孩子》荣获第32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中连川小学更是荣获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在培养足球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各行各业各类人才,在中国乡村校园中形成了巨大的反响。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乡村教育校园足球这个平台进行足球人才培养的探究,中连川小学已经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模式,通过对中连川小学足球人才的培养研究,为相对资源不足的乡村学校足球人才培养提供一个成功范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乡村振兴视域下西北部乡村小学足球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相关媒体平台等渠道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乡村足球”“中连川小学”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为调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该研究中,访谈了中连川小学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针对中连川足球人才培养问题进行访谈。

1.2.3 观察法

深入中连川地区,通过观察学校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校相关工作流程进行记录,通过一手资料对相关人才培养现象进行总结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 软件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归类汇总。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中连川足球人才的培养不单单是通过学校进行相关的组织培养,也包含家庭与社会的支持,这就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行为逻辑。对家、校、社的交叠部分来说,三者间共享一致的价值观和经验,开展一致的行动,如营造学校般的家庭、家庭般的学校,对儿童成长产生交叠影响,交叠部分解释了家、校、社协同的动力[4]。通过对中连川小学足球人才培养研究发现,其所遵循的社会培养逻辑符合“家校社”的协同育人理念。“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回归教育初心,意味着衡量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根本标准转向立德树人[5]。中连川的足球人才培养是在校园足球的根基上进行的,2012年,中连川小学足球队的建立,其实是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标准进行的人才培养,在这十几年前,虽然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念并未完整提出,但在中连川模式下,一直都是在沿着这三者间的构成进行的探索。基于此行为逻辑,该研究也是遵循家、校、社3 个方面进行具体内容的研究分析。

2.1 家庭相关因素影响分析

该研究对象为从2012年至今通过中连川小学足球培养走向足球事业的学生,通过走访调查以及学校相关学生后续信息追踪,了解到由于受到教育教学及经济落后的影响,样本学生大多超龄入学,且样本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

根据统计,在该样本中有6 人经过选拔进入恒大足球学校进修,3 人被成都河南等俱乐部纳入青训梯队,26 人通过足球选拔升学进入兰州体校以及省级足球特色学校,10人前往阿纳森、斯托克城等国外顶级足球俱乐部进行培训交流。在此次统计调查中,家庭直系成员从事的教育程度不高,99%非大专及以上学历。受疾病以及经济因素影响,单亲家庭较多,占20%。由于地处干旱地区,父母外出务工的比例达到51%,受限于众多因素,父母在家的情况所占比例为48%。家庭年收入在5 000 元以上的,占69%。在该调查样本中,支持孩子接受足球培养的家庭占96%(见表1)。

表1 从事足球方向发展的学生家庭情况统计(n=45)

在本次家庭情况调查中,直系亲属学历以及经济情况对足球人才培养的影响较大,直系亲属普遍形成了对提升孩子学习学历水平重视的态度,虽然自身文化水平受限,但除个例情况外,在教育培养上是非常支持的。虽然学校以及上级教育部门对学生的相关资金支持到位,但受限于后续在足球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上,个别家庭持不支持态度,希望学生早日步入社会,解决家庭的经济困难。在调查中发现,虽不属直系亲属(哥哥姐姐),但这类近亲属的态度也影响到了相关学生足球方向发展。例如,蔡某平,她能继续接受足球培训就是其姐姐的支持,无论是外出比赛还是学校相关要求,其姐姐都能尽力陪同及支持。这对学生的足球发展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务工比例占51%,留守儿童占比较大,其家庭多为老人照顾其生活,在学业帮助上较少,多依靠学校的思想价值引导及学业培训。

2.2 学校相关因素影响分析

在基于校园足球的平台下,中连川小学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中连川”模式,如图1 所示。其秉持着“让孩子踢球做人,学习过人,习惯养人”的为学理念,追求“精彩六年,幸福一生”的为学目标。着眼“足”文化打造足球教育特色品牌,中连川也是摸索了一套农村学生的成才途径。

图1 中连川小学足球人才培养模式

体教融合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内,通过体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是值得探索的。多样化支持行动探索是有效弥补赋能型工具供给缺乏的有效路径[6]。关于如何多样化培养人才发展的问题,中连川给出了这样的解答。基于学校的寄宿性质,学生有着更多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足球技能的学习,在保证基础文化学习时间上,中连川进行了“1+40+1”的教学模式探索。“1”即为早训与晚训,“40”为大课间40 min。在早训上安排体能训练与基本功教学,唤醒孩子一天的身体状态,课间40 min为比赛时间,通过班内或班间的比赛,来强化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习的足球知识。以赛代练,在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期间通过“1+40+1”模式,为足球基本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校通过不断地派队伍去打各级比赛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足球技术,完成对学生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精神的历练,德育任务也可以顺利完成。

在最初期的艰难探索中,中连川的特色足球品牌广为人知,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孩子代表中连川进行比赛,参加试训等。此外,各级别比赛也会邀请中连川球队打比赛。经过在校期间的锻炼后,在中考选择上,学生也有了多于其他学校学生的一些选择。学校通过召开升学培训会的方式,对那些没有相关方向的家长进行答疑解惑,还会通过相关节日邀请来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为孩子与家长提供沟通的桥梁。

2.3 社会相关因素影响分析

家校社协同体育育人的概念,更多出现在城市社区联合培养的研究中。在乡村地区社区的概念还尚未普及,不能够满足乡村地区学生对社会资源的需求。而社会是除了家庭以外的另一类教育环境,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7]。家校社中的“社”,在乡村地区是更为广阔的社会概念。在中连川足球人才培养中,社会环境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榆中县作为中连川乡的上级机构,首先在政策上提出了“足球强县”的战略,这在中国西部省份也是第一个。在该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县财政、教育部门、地区企业等多方筹措,在全县区域内建立130多块标准化校园足球场,实现了甘肃省第一个完全小学以上人工足球草坪覆盖,相关寄宿学校的淋浴系统也得以完善,为学生的运动训练做足了保障。社会也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力量,中国足球协会、北京大学爱基金、甘肃省乡村教师培训志愿者联合会等众多官方或者民间协会也是实行了点对点的重点帮扶以及相关足球方面的物质或技术支持。在相关足球硬件设施完善后,榆中县也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足球特色县域品牌,通过承办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和足球夏令营活动来提升该县足球方面的影响力,也做到了对足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学校体育发展方面,通过将足球运动纳入学业水平测试等考试范围,并将足球列为体育必修课内容,加深了县域内的足球人才培养池。通过引进各地市职业足球俱乐部青训选拔机制,拓宽了县域内学生的发展路径。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下,通过政策支持,民间机构的帮助,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形成了“榆中”特色。乡村足球发展的社会因素占到非常大的比重,乡村落后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未来发展造成了限制。只有通过社会资源的倾斜,才能激发乡村足球人才的涌现。

3 结论与建议

乡村振兴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乡村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乡村足球人才培养发展也是阻力重重。“中连川”模式的出现也给相关乡村足球人才培养提供了范例。

3.1 结论

相较于城市地区家庭,乡村地区家庭对孩子的发展目标不够清晰明确,父母也不能给学生做到详尽的人生规划。较多的也是在经济上尽力支持,甚至受限于当前家庭因素,不希望孩子离家太远或者接受足球培训,思维较为固化[9-10]。中连川小学则是通过学校这个权威单位,为家庭排忧解难,家长也愿意接受学校提出的建议。

乡村学校在乡村地区足球人才培养结构中占据了主体地位。不同于城市学校,乡村学校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不仅是协调上级单位给予的教学任务,还有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大量的沟通。如果出现跳过学校与家庭沟通的示例,家庭方面更多表现的是拒绝与反对。乡村学校还要通过调动社会资源,来完善对人才的培养,在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实训等方面都需要下大工夫进行统筹安排[11-12]。形成自己的特色,塑造自己乡村学校的特色品牌,是中连川小学足球人才培养的闪光点以及得以更好发展的缘由。

促进县域足球的高速发展也是乡村足球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县域足球包含了乡村足球,县域足球不仅为乡村足球提供了硬件支持,还是乡村足球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天地的窗口。现阶段,乡村足球还未被社会广泛认可,只有县域足球这样高一级的平台,才能激发乡村足球人才培养的活力[13]。

3.2 建议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所特有条件进行乡村学校自主化足球特色人才培养变革,不只是拘泥于传统的乡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在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上,做出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并且积极进行外联活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来,做到开源节流。通过参加或举办足球比赛等方式获得外界关注,为乡村学校打造自己的好口碑。

乡村学校应将足球人才培养放在主体地位。依据不同学生条件,制定因人而异的未来发展策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设置学校—家庭沟通办公室,认真做好学生家庭思想价值引导工作。由于受到乡村所处地域的影响,乡村教师配备不充分,学校应广泛培训,重点把握,形成优秀的教学班底。并且主动去接触优秀的外部资源,通过聘任县级及以上的足球教练员,或与地方性高校结成帮扶对子,来完善对教育资源的充分调配利用。乡村学生足球运动的持续发展,应注重学生学习足球积极性的培养,从九年一贯制教学角度出发,分年龄段制订持续性的乡村足球课程培训方案。

县域内的足球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县级主管部门应当做到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社会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县—乡”结合的机制,制定30年计划等可持续发展规划,避免出现朝令夕改,浪费足球资源的情况。树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天”的大局意识。

4 结语

在当前全面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态势之下,加快乡村人才培养发展尤为重要,这关乎巩固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足球运动在乡村学校的普及,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通过足球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乡村综合教育水平,缩小城乡体育人才的代际差距,改变农村家庭对学生和学校的固定认知,多方面思考与启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为乡村学生走出乡村走向美好未来奠定基础。中连川的成功,不单单是荣誉上的加持,更是为更多乡村学校拓展学生培养路子,做出了一个榜样,启示着更多的乡村学校应进行大胆的足球人才培养探索。

猜你喜欢

进行搜索
疫情后“都市田园”需求暴增
短视频对旅游营销的影响
生产力再升级:Office 2021与Microsoft 365深度解析
刘慈欣科幻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传播研究
利用新功能,提升谷歌浏览器的使用效率
百丽藏“龙”卧“虎”
吸猫成瘾,养猫“致贫”?年轻人催热“猫咪经济”
深圳市体校举重队运动员损伤因素调查与分析
物候历法
请来“快手”本地文件快速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