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慈欣科幻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传播研究

2021-11-17赵晨宇

当代作家评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进行搜索流浪地球三体

2015年,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举行,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第一部斩获当年的最佳长篇小说奖,也成为首位问鼎该奖项的亚洲作家。《三体》的获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文学创作已经达到世界水平,甚至开始引领风潮。可以说,刘慈欣的《三体》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有效地改变了中外科幻作品长期以来单向流动的局面,是我国优秀文化成果走出去的典范。近年来,刘慈欣科幻作品或其改编作品在国内外受到追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三体》三部曲已有20个语种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其中,《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俄译本在俄罗斯的译介传播,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外译传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我国更多科幻作品走进俄罗斯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本文以《三体》三部曲的俄译为例,从刘慈欣科幻小说在俄罗斯译介传播的现状出发,探讨性地研究中国当代科幻作品能在俄罗斯广受欢迎的原因,并对推动中国文学“走出中国,走进俄罗斯”的策略进行思考。

一、刘慈欣科幻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传播现状

2019年2月5日,由刘慈欣作品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中国上映,首日票房突破2亿元人民币。影片同名小说也在国内热卖。同年,电影《流浪地球》作为俄罗斯2019中国电影节5部开幕影片之一,于2019年6月6日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阿芙乐尔影院上映,这使得刘慈欣为俄罗斯大众所知晓。随后,刘慈欣其他作品俄译本也迅速成为俄罗斯各大书店的畅销书。

刘慈欣早在1985年就创作出了其科幻小说处女作《宇宙坍缩》,却一直没有公开发表。从1999年在《科幻世界》刊发其短篇小说《鲸歌》开始,他的科幻创作一发而不可收,目前已出版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数年间屡获中国科幻创作各类大奖,如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虽然《三体》在国内收获了无数的赞誉和奖项,但刘慈欣的名字仍然只囿于小范围的科幻文学爱好者圈中。從2012年开始,刘慈欣的作品陆续被翻译成英文,才使其逐渐在国际上受到关注。而真正让刘慈欣扬名世界的还是其小说《三体》第一部于2015年斩获了第62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协会(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设立的奖项,为纪念“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大会(World SF Convention)上颁发,正式名称为科幻成就奖(The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这是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也因此,刘慈欣被誉为世界十大著名科幻小说家之一。

刘慈欣作品的成功俄译还应归功于美籍华裔科幻作家、星云奖和雨果奖得主刘宇昆。俄罗斯科幻小说翻译家和评论家苏哈诺夫(Илья Суханов)曾将刘慈欣由刘宇昆英译的短篇小说《赡养上帝》(Забота о боге)译成俄文,并刊载于俄罗斯《科幻世界》(Мир фантастики)杂志2015年第3期上。《赡养上帝》既是刘慈欣第一部被译介到俄罗斯的作品,也是中国新时期科幻作品在俄罗斯的首次引介。【引自http://www.mirf.ru/book/liu-cixin-zabota-o-boge。】

2015年,由刘宇昆翻译的英译本《三体》(英译名The Three Body Problem)在欧美上市,很快就在英语世界引起轰动,自然也引起了俄罗斯科幻文学界的注意。2015年5月,《科幻世界》记者古特里亚夫采夫(Николай Кудрявцев)对该英译本进行了专门的推介。【引自Николай Кудрявцев.Liu Cixin.The three body problem.Мир фантастики2015(5):40。】同年8月,《三体》斩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也直接加速了该小说俄译的进程。《三体》俄文首译者格鲁什科娃(Ольга Глушкова)参考刘宇昆的英译本,使用笔名布拉特肯(Ольга Браатхен),于2016年非正式出版【在俄罗斯,非正式出版是指没有ISBN码的作品以电子格式通过网络或以纸质形式批量印制后,以赠送、许可使用等方式,在社会群体间阅读传播、进入图书馆系统,甚至通过书店进行销售的一种出版方式,此方式在俄罗斯属于合法出版范畴。】了该小说第一部俄译本。而作为俄罗斯十大出版商之一的埃克斯摩出版社发现了这本译著的畅销潜力,迅速取得了该书的俄译权和出版权,并于2017年10月正式在俄罗斯以纸质书、电子书及有声读物三种形式同时推出该小说的俄译版。

《三体Ⅱ:黑暗森林》由翻译家纳卡姆拉(Дмитрий Накамура)参考美国乔尔·马丁森(Joel Martinsen)的英译本译成俄文,纳卡姆拉也曾参与过小说第一部的翻译。“针对俄罗斯研究者对英文译本准确性的质疑,小说《三体》三部曲的翻译邀请了汉学家克里斯科伊(Альберт Крисской)全程协助,并补译了英文本中漏译的一个重要片段,同时也修改了若干其他错误。”【Лю Цысинь.пер.Д.Накамура.Тёмный лес.М.,Эксмо,2018,стр.7.本文引用的俄文注释皆由作者翻译。】第三部的翻译由格鲁什科娃和纳卡姆拉共同完成,参考的仍然是刘宇昆的英译本,并于2018年在俄罗斯正式出版。《三体》三部曲在俄罗斯出版并获得推介后,刘慈欣及其作品的影响从科幻文学界扩展到了俄罗斯普通民众。刘慈欣作品给俄罗斯民众带来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和共鸣,不少读者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阅读中国科幻小说,也是第一次阅读中国文学作品。他们对作品中描写的中国“文革”那段历史,以及三体游戏都比较感兴趣,也认同作者对智慧生物本性和宇宙存在法则的阐释。【引自http://www.livelib.ru/book/1002611710-zadacha-trjoh-tel-lyu-tsysin。】《三体》三部曲在俄罗斯连续畅销几年后,埃克斯摩出版社于2019年10月推出了《三体》全集。这不仅是对刘慈欣作品的肯定,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三体》在俄罗斯的传播。

二、刘慈欣科幻作品在俄罗斯受关注成因分析

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不仅得到了俄罗斯文学专业人士的普遍认可,也获得了普通读者的广泛赞誉,这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域外传播的一个重要突破。目前,刘慈欣科幻作品俄译本在俄罗斯的主要受众是科幻文学爱好者与普通民众。对于科幻文学爱好者来说,虽然他们对熟悉的作家作品有着自己的偏好,但也乐于接受域外陌生的作家作品,特别是已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作品。尤其在看完根据《三体》小说改编的电影后,这些科幻文学爱好者对原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占受众大多数的普通读者,与科幻文学爱好者不同,他们对于刘慈欣科幻小说的兴趣来自想了解这位作家或者作品为何能在中国甚至世界取得成功,他们往往只会参考权威书籍销售榜单或者书评人的推荐。刘慈欣及其作品在俄罗斯受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刘慈欣的作品中充满了俄罗斯特有元素及俄罗斯式的叙事方式,使俄罗斯读者充满亲切感。比如,小说《全频带阻塞干扰》以俄罗斯的雪景为背景,讲述了一场俄罗斯以阻塞电磁干扰来对抗高科技电子信息化进攻的国土保卫战,作者在小说的题词中也向俄罗斯人民表达了敬意:“将这篇小说以深深的敬意献给俄罗斯人民,他们的文学影响了我的一生。”再比如,2008年5月出版的《三体Ⅱ:黑暗森林》,曾对未来的世界格局进行过这样的描述,“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合并,国名仍叫俄罗斯联邦”。小说中罗辑一路上听了五六首歌,其中有《卡秋莎》和《红梅花儿开》,于是他满怀希望能听到《山楂树》,这是两个世纪前他在那个村前的大戏台上为想象中的爱人唱过的。同时,刘慈欣的小说创作深受苏俄文学的影响,使俄罗斯读者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刘慈欣作为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在当时中苏关系的历史环境下,他年少时所能接触到的外国文学作品还是俄罗斯的更多一些。刘慈欣在接受布兰代斯大学教授约翰·普洛兹和布兰代斯大学副教授王璞的采访时表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作家,主要是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战争与和平》。它对历史的全景式描述,那种宏大叙事,让我着迷。另外它根植于俄罗斯土地的厚重感,也是吸引我的原因。其实我后面的一些作品都有《战争与和平》的影子,当然都是很拙劣的模仿。”【王璞、刘慈欣:《刘慈欣谈人文传统与科技未来》,《中国青年报》2019年10月13日。】刘慈欣在接受中国科普研究所姚利芬采访时也曾谈道:“其实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文学作品,也就是列夫·托尔斯泰那个时期的俄罗斯文学。说起影响,人们总是误会说影响都是好的影响,其实未必都是好的影响,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影响,比如说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就是很沉重很厚实,它的语言也是那种很沉重很励志的语言,对我的语言表达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作用,它的语言不一定完全适合于科幻小说。”【姚利芬、刘慈欣:《宏大宇宙与微渺个体的探索者——访问“雨果奖”得主刘慈欣》,《世界华人文学论坛》2017年第1期。】

其次,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基因,以文學的方式彰显出当代中国的实力与地位。《三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具有中国独特民族特色的故事,“中华形象”及“中国元素”是其重要特征。刘慈欣在《三体》英文版后记中如是写道:“人造卫星、饥饿、群星、煤油灯、银河、‘文革武斗、光年、洪灾……这些相距甚远的东西混杂纠结在一起,成为我早年的人生,也塑造了我今天的科幻小说。”【转引自顾忆青:《科幻世界的中国想象:刘慈欣〈三体〉三部曲在美国的译介与接受》,《东方翻译》2017年第1期。】在21世纪中国经济稳步向前发展的背景下,俄罗斯民众也想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中国这个数十年就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国家。而中国的科幻小说恰恰向俄罗斯读者展现了处于宇宙视角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在更加宽阔和深远的视野里传达着中国文化特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此之前,西方科幻文学作品与电影中,西方人是当然的主角,在那些作品中,我们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三体》的出现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也可以作为主角出现,作为主角参与宇宙事务,更让世界意识到,此前中国人形象在科幻作品中的缺失,不只是一个艺术想象的问题,还与国家的实力与信心有关。

再次,刘慈欣科幻作品在俄罗斯备受关注也与俄罗斯大众媒体的积极宣传有很大关系。其实早在刘慈欣获得雨果奖之前,其作品就已经在俄罗斯网络文学平台引起关注并引发大量讨论。不少俄罗斯读者表示,他们最初的阅读是因为看到了刘慈欣作品是“中国最好的科幻作品”之类的宣传语。而在刘慈欣斩获雨果奖后,其轰动效应迅速在俄罗斯蔓延,其作品俄译本在俄罗斯热销。小说俄译本热销的背后,埃克斯摩出版社功不可没:其一,刘慈欣系列作品能够在短时间内被译成俄文并接连在俄罗斯市场正式出版,其背后是埃克斯摩出版社在推动。其二,埃克斯摩出版社是俄罗斯最大的出版社,俄罗斯每年的十佳畅销书都有数本出自该出版社。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三体》初期印数为5000册,旋即加印2000册;《三体Ⅱ:黑暗森林》印数4000册,加印2000册;《三体Ⅲ:死神永生》印数7000册。在《三体》系列的带动下,刘慈欣的作品整体在俄罗斯出版界取得了良好的口碑。【见许华:《网络文学,中俄民心相通新渠道》,《环球时报》2021年3月10日。】

最后,民族文化间的共通之处,以及精准的翻译,让刘慈欣的作品更易被俄罗斯读者接受。科幻题材表现的是人类与宇宙自然之间的共存关系,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终极命运,具有跨文化的特质。而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与欧美科幻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小说中没有拥有超级能力的超级英雄,只是依靠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普通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去拯救地球。即使到了浩瀚的宇宙中,中国人仍然是不打扰、不侵入、不放弃,这最能反映出中国人的普世价值观。俄罗斯读者对中国科幻作品中的集体协作精神感到钦佩,也是与俄罗斯民族富有集体主义精神有关。刘慈欣小说英译本译者刘宇昆是一名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对中国文化及科幻文学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翻译《三体》的过程中,曾多次与作者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沟通、探讨,这样就极大地保留了中文小说的原汁原味,降低了翻译过程中的缺失和误译。而在刘慈欣作品俄文转译的过程中,前有英文译者的沟通,后有俄文译者在汉学家指导下对英译本的修正,所以在语言思维上并没有造成俄罗斯读者的阅读障碍。

毫无疑问,刘慈欣科幻作品的叙事视角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全人类视域高度的,既能够显示当代与日俱增的“中国话语”的力量,同时又能将“科幻世界”与“中国精神”巧妙结合,以中国当代作家的视角从“中国价值观”的视域向全世界阐释“热爱和平”与“身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式根本思想,从而将中国合理又精彩地呈现在世界文化舞台之上。近年来,刘慈欣无疑已经成为中国科幻文学的一种现象。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俄罗斯读者都对他的书感到满意,但他们对刘慈欣的作品也并非漠不关心。以刘慈欣为代表的中国科幻作家已经站在世界读者面前,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喜爱。

三、刘慈欣作品俄译传播的问题与经验借鉴

纵观近年来刘慈欣科幻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传播,总体呈现出数量逐渐增加、发展向好的趋势,有可资借鉴的经验,但也应看到其传播效果还远不够理想,这不是刘慈欣作品的问题,而是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出版和推广的共同难题。

第一是直译文本欠缺问题。俄罗斯对中国文学作品的需求要比对西方国家文学作品的需求低很多。比如,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中国文学教研室的教授罗季奥诺夫(Родионов Михаил Анатольевич)认为,中国五六十年代,甚至是80年代的文学作品,给许多俄罗斯读者的印象仍是政治性太强,而经历过苏联解体的俄罗斯民众,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对他们来说不再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直到现在,仍有俄罗斯读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存在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这直接导致中国的科幻作品要经过其他国家翻译出版后,才会传到俄罗斯,并被转译出版。正如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小说及多篇短篇小说,都是以英译本为母本进行的俄译。“Rulate”是中国网络小说在俄罗斯传播的重要平台,是俄罗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翻译网站之一。在“Rulate”网站以Из раздела каталог (类别) -Китайский (中国的),Язык оригинала (原语) - Китайский (汉语的),Язык перевода(译语)-Русский(俄语的),Жанр(体裁)- Научная фантастика(科幻)为词条进行检索,只得出117条信息;而以Из раздела каталог(类别)-Китайский(中国的),Язык оригинала(原语)-Неважно(不限),Язык перевода(译语)-Русский(俄语的),Жанр(体裁)-Научная фантастика(科幻)为词条进行检索,就可以得出355条信息;以Из раздела каталог(类别)-Неважно(不限),Язык оригинала(原语)-Неважно(不限),Язык перевода(译语)-Русский(俄语的),Жанр(体裁)-Научная фантастика(科幻)为词条进行检索,可以得出3585条信息。【https://tl.rulate.ru/search?t=&cat=5&s_lang=7&t_lang=1&adult=0&type=0&remove_machinelate=0&remove_machinelate=1&sort=4&genres%5B%5D=36&genres_cond=1&tags_cond=0&fandoms_cond=0&n_chapters=0&n_pages=0。檢索日期为2021年6月4日。】上述数据显示,中国网络科幻小说从汉语直译成俄语的数量只占很小比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科幻作品汉俄直译的尴尬现状。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为,针对科幻题材作品的外译层面的交流与翻译途径不畅。2013年5月,在驻俄使馆文化处及文化中心的倡议和推动下,当时的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俄罗斯出版和大众传媒署联合签署了《“中俄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6年内双方相互翻译并出版对方国家不少于50种经典作品,或双方共出版不少于100种图书。【引自http://ru.china-embassy.org/chn/whhz/zgwhzels1/t119251

4.htm。】2015年中俄又签署了《“中俄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合作备忘录补充议定书》,将互译出版对方国家的书目增至100部。在此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贾平凹的《秦腔》、麦家的《暗算》、余华的《兄弟》、莫言的《生死疲劳》《红高粱家族》等一系列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得以在俄罗斯翻译出版,但应该看到,其中没有一部涉及中国科幻题材的作品。而这一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专业译者数量有限。科幻作品的翻译,需要专业性很强的翻译技能与知识储备,如果译者不具备这些条件,则翻译工作很难推进。当下科幻作品仍属小众,专门从事科幻作品翻译的译者数量有限。

同时,中国译者更擅长对中文原文的理解,能减少出现误译的概率,而俄罗斯译者在译文语言表达方面更胜一筹。据此,跨语境协作翻译是最理想的选择,即中国译者与俄罗斯译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一部作品的翻译,中国译者对中文文本进行初稿的翻译,而俄罗斯译者对初译本进行“本土化再加工”。这样最终的译本既贴近原著的中国文化内涵,又符合俄罗斯的语言思维习惯,增加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因此,在我国各层面教育领域,需要加强对各专业方向翻译人才的培养,以及与国外优秀译者尤其是精通中国文学的译者的交流和互动,采用“中国科幻文学+外语专业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模式,着力培养对外翻译高素质人才,才是解决我国优秀科幻作品外译“直译通道”不畅的关键。

第二是“中国元素与中国参与”的多模态设计欠缺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际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多模态文本,即由图、文、音、色等多种表意符号系统构建的意义连贯的文本。【见张丽萍:《多模态警示语的整体意义建构》,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刘慈欣科幻作品在俄成功引起大众读者关注的另一个助力因素,应该与其俄译版本中一些多模态的成功设计密不可分。比如在视觉模态层面,《三体》三部曲俄译版的封面设计包含了大众非常熟悉的三体元素:第一部是具象化的三体星系,第二部是具有时空拉伸和透视效果的巨大水滴,第三部是二维化的太阳系。在听觉模态层面,有俄罗斯最大的网上书店Litre.com对《三体》有声小说的积极推广,该网站占俄罗斯电子图书市场超过半数的份额。在Litre.com网站以Лю Цысинь(刘慈欣)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得到刘慈欣的《三体》《流浪地球》《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的有声小说。

要想将中国科幻作品对俄传播从现有的“成功关注”推上“普遍流行”的新高度,出版、宣传各方都应该总结刘慈欣科幻作品在俄罗斯推广过程中多模态设计的成功经验。首先可以针对中文原著自身的“科幻”多模态文本特点,通过中国优秀的设计师团队,以“中国思维”去展现“中国式科幻元素”,如通過变换文中的字体、添加一定的色彩及插图等设计手段,来提高内容的视觉呈现水平。将国内优秀的科幻作品进行视听模态构建及对外传播,以促进国外读者从视觉、听觉两个层面充分理解中国科幻文学的文化内涵,从而减少“中国式”文化信息的损耗,补偿在外译过程中的文化流失,提高目标受众的阅读兴趣,减少阅读理解的障碍。在当今这个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音频、视频等视听模态的使用对于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是传播渠道单一问题。目前纸质图书和实体书店仍是中国当代文学在俄传播的主要介质和渠道,而俄罗斯出版界对中国文学普遍缺乏敏锐的鉴赏眼光和立足长远的魄力,盲目跟风西方,只会优先选择出版在西方畅销的中国文学作品。《三体》系列小说俄译本的成功译介和推广,并不能掩盖中国科幻作品在俄罗斯仍处于边缘化及需求量不高的现状,销售联动机制的滞后仍然是横亘在前的难题。为了改善这种尴尬局面,我们应汲取刘慈欣科幻作品在俄罗斯有效传播的积极经验,对改变中国科幻作品外译现状有所借鉴。例如,可以从国家层面设立相关专项基金,对面向俄罗斯出版的科幻类图书进行资助,帮助推介;同时,顺应电子时代的需要,对科幻作品从纸质版向电子版与有声版转化提供资金支持。从民间层面,倡导采用戏剧、有声读物、影视剧等形式宣传与推广,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国际化竞争开拓新渠道。从出版层面,可适当降低中文版税,以降低中国科幻作品俄译本在俄罗斯的零售价格,以促进购买意愿,从而扩大读者群规模。从营销层面,可借助“热点”问题,适时开展营销活动,从而将“原本就偏好科幻题材”的俄罗斯大众,积极推向“更倾向与认可中国科幻作品”的消费偏好。

近年来,刘慈欣科幻作品在俄罗斯的广泛译介传播,标志了我国科幻文学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这对于宣传中国形象、构建中国的国际文学话语权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容小觑。对于中国的科幻作品能否真正进入世界视野,其关键仍取决于普通读者的期待和认同,只有当中国的科幻作品真正走入世界读者的阅读视野,其视听宣传流转于大众的生活空间,而不是孤零零地摆放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时,才是中国科幻文学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天。

【作者简介】赵晨宇,博士,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李桂玲)

猜你喜欢

进行搜索流浪地球三体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三体》中的物理学
物候历法
请来“快手”本地文件快速搜
《三体》获雨果奖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