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探索

2023-07-29黄冬梅

成才之路 2023年20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家园合作创新教育

黄冬梅

摘要:“爱心”是世界上最美的词语,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和重要思想,也是落实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基础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前教育中,“爱心”承载了教师对幼儿的“爱心”,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爱心”,对幼儿教育改革的“爱心”。“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符合幼儿“被呵护”“被关爱”“被照顾”的特殊发展需求,符合“立德树人”“以生为本”“育人先行”等相关教育理念。

关键词:幼儿园;以心唤心;以爱育爱;创新教育;家园合作;自我认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0-0097-04

学龄前幼儿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一直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此,幼儿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考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幼儿的情感需求、学习需求,在教学中融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内容,确保幼儿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德育素养得到培养、文化思想得到熏陶。而这一系列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执行,需要一个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爱是沟通的桥梁,爱是交流的渠道,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幼儿园教育要求。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中融入“爱”,促使幼儿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健康、快乐成长。“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活动就要求幼儿教师心怀爱心、耐心、责任心,如同父母般给予幼儿关怀、帮助,让幼儿沐浴在爱的阳光中,逐步提升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实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以心唤心以爱育爱创新教育实施价值

1.解决幼儿园管理难题

学龄前幼儿处于成长初期和系统化学习的初级阶段、启蒙阶段,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处于发展中。但长期受“固定思维”“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儿学习品质、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培育缺乏足够重视。而幼儿未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易出现缺乏学习自信、缺乏自我约束力、缺乏学习动力等情况,这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实施“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能够保证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站在幼儿角度思考教育问题、学习问题、管理问题,以自己的“爱心”唤醒幼儿的“爱心”,并在“爱心”沐浴下引导幼儿形成学习自信,提升自我约束力和学习动力,最终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样就可有效解决幼儿园管理难、教育难等常见问题,实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1]。

具体来说,在幼儿园实施“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可充分调动自己的“爱心、耐心、关心”,与幼儿如朋友般推心置腹地进行谈心、聊天,了解幼儿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对幼儿存在的学习困难、生活困难、认知困难等提供及时帮助,并引导幼儿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使幼儿在“关心”“关爱”之下解决自身问题,且学会以“关爱”“关心”“关怀”的方式与其他幼儿相处。这样,幼儿就可在教师的“关爱”“关心”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2.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幼儿园,幼儿教师是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管理人”“教育人”“监护人”,不仅要向幼儿传授相关知识,还要注重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师者,父母也”的理念,所以,幼儿园实施“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可让幼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感知教师的关爱以及呵护,并将“关爱”“呵护”“关心”释放给身边的同伴、家长和教师,逐步朝着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人发展[2]。具体来说,在实施“以心唤心、以爱育爱”创新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爱的传递”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启蒙入手点,借助“学会爱人”“学会关怀”等德育元素实施思想道德引导,将“育人为本”教育理念渗透于“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全过程。以“爱心”为纽带,可以积极营造充满“爱心”的教育氛围,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的健康人格养成和人格发展,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正处于心智发展、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思维发展的初步阶段,敏感和脆弱是幼儿情感和情绪的主要特点。而在传统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非常注重其“权威”“主导”,导致幼儿不敢进行表达和沟通,缺乏自信心。幼儿园实施“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可使幼儿教师通过情感表达、情感感悟、情感感化让幼儿在情感上得到“关爱”,感受到“被关爱”“被肯定”,进而增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

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现状

幼儿身心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应是动态变化的。同时,幼儿园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成为社会人的第一步,对幼儿的社会生活、日常学习及长远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德智并行”“人本理念”等教育理念普及的背景下,幼儿园教育工作要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德智体美劳培养目标开展具体教育活动。但现阶段,部分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幼儿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上,而不是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培养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例如,在开展德育活动时,部分幼儿教师采取的德育模式单一、落后,没有关注幼儿的道德素养提升和思维能力发展,与素质教育理念背离。近年出现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也反映出部分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教育存在認知不正确的情况,即忽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仅将科普知识、基础技能传递给幼儿。这种单一、落后的教育思想使得幼儿园教育缺乏全面性。

三、幼儿园以心唤心以爱育爱创新教育实施路径

1.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有效激发幼儿的“爱心”反馈

“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核心在于“心”“爱”,而“心”和“爱”也是幼儿内心最真实和纯粹的状况。因此,“以心唤心、以爱育爱”要求幼儿教师了解幼儿内心最真实的状况,以便唤醒和激发他们心中的“关爱”“关心”“关怀”[3]。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幼儿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状况,掌握幼儿产生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情感问题的原因,以便将“关爱”“关心”“关怀”恰到好处地融入教育管理和教育引导中。这样,幼儿就能准确接收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关心”和“关怀”,并将这种“关爱”“关心”和“关怀”反馈给教师。

例如,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隔代带娃”的溺爱情况更严重,导致部分幼儿存在娇气、缺乏集体荣誉感等情况。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幼儿甚至出现不服从家长、教师管理的情况,逆反心理严重。为帮助幼儿尽快融入幼儿园环境中,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幼儿教师要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中,从“关爱”“关心”“关怀”的角度,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思想动态,并针对幼儿的内心状况进行沟通交流和适时指导。这样,幼儿教师就能找到幼儿存在问题的症结,依托自己的教育经验、管理经验,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借助“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给予其一定的思想引导,开展情感交流,使幼儿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行为习惯发生变化,如在学习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上经常帮助其他幼儿。而且,“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教育创新还能促使幼儿快速融入班集体,学会“关心同伴”“帮助同伴”,并通过“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情感交流、内心交流,将自己的“爱心”反馈给教师、父母和其他同伴。

2.家园合作传递“关爱”,营造“爱心”教育氛围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教师”的责任,也是“关爱”“关心”“关注”“关怀”幼儿的最佳人选。因此,发挥家庭教育功效,家园合作传递“爱心”,营造“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积极教育氛围,是幼儿园实施“以心唤心、以爱育爱”创新教育的重要路径,即幼儿教师、幼儿家长要明确“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价值,并在教育、引导中践行“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理念。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建立健全家园合作传递“关爱”的教育机制,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幼儿“关注”“关心”“关怀”“关爱”。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家长实施“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教育创新时,要明确“爱心的度”,切忌出现“溺爱”“过度关爱”的情况。具体来说,在家园合作开展“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教育创新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教育技巧、心理学知识储备、教育学知识储备等为幼儿家长答疑解难,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发挥自身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有效促进家园合作,共同传递“爱心”,积极提升家园共育成效[4]。

例如,幼儿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都存在差异,所以部分幼儿会在生活中、学习中出现一些问题。针对此类幼儿,幼儿教师要经常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借助“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理念格外“关注”“关心”“关怀”此类幼儿。当这些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闪光点”时,幼儿教师就要联合家长及时进行表扬、鼓励,让幼儿融入家园共育的“爱心”教育氛围中,逐渐形成学习、生活自信。可见,依托家园合作产生的教育合力,可使“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实施效果更明显,还能推动幼儿园形成整体学习氛围、友爱氛围,逐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效。

3.以“爱”之名,加强师幼交流互动

幼儿教师要为人师表,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所以在“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作为教育理念的践行者,要以身作则,成为爱人典范、道德榜样,用爱感化幼儿,用爱教育幼儿。这样,幼儿就能在“被爱”的氛围中接受爱的教育和德育培養,进而学会“爱别人”“爱生活”“爱学习”,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学龄前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等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在实施“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时,幼儿教师要科学合理设计教育方案,立足“师幼交流”“师幼互动”,引导幼儿正确面对学习、生活变化,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组织诸如“一对一交流”“周座谈会”等活动,开展“爱的教育”“爱的沟通”。在“爱的教育”“爱的沟通”的师幼互动交流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营造和谐、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融入“同学情谊”“尊师重道”“集体荣誉”“尊老爱幼”等内容,让幼儿放下对教师的“戒备心”,准确感知教师传递的“爱”。

4.以“爱”为主题,开展“爱”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以心唤心、以爱育爱”创新教育要想顺利实施,就需要幼儿教师积极挖掘关于“爱”的教育元素,以此为导向,深度探究“以心唤心、以爱育爱”创新教育内容和细节,开发更多可用的教育资源,并将其作为“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材料,促进“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教育效果。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学习模式,也是幼儿教师实施“以心唤心、以爱育爱”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幼儿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相应的“爱”的主题游戏活动,并依托游戏践行“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理念。具体来说,在“爱”的主题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沟通、交流、协作,逐步提升幼儿的是非明辨能力、发现爱的能力、敢去爱的勇气,使其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习的乐趣。同时,在践行“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理念,开展“爱”的主题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丰富“爱”的内容,让幼儿通过“爱与被爱”的具体活动,感受到关怀和关爱,进而提高自身“爱”的能力。

例如,在“爱”的主题游戏活动开展前,幼儿教师可搜集一些有“爱”的社会热点,或让幼儿整理自己身边发生的“暖心”“有爱”事件。随后,幼儿教师可在“爱的故事”主题游戏中,让幼儿进行“爱的故事”舞台演绎活动,通过表演将“爱”展示出来。这样,依托社会热点和身边故事,幼儿在“爱的故事”的舞台演绎游戏中,既能深化对“爱”的相关故事内涵的理解,还能将“发现爱”“用心爱”“用力爱”的行为展现出来,最终达到“爱人”“爱生活”“爱美丽”的高度。可见,依托“爱”的主题游戏活动,幼儿园“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能“润物细无声”地顺利实施。

5.開展自我认知教育活动

受一些因素影响,是非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幼儿容易出现诸如“自卑”“骄傲”“自私自利”等负面情况,这对幼儿的成长、发展非常不利。这其中,自卑心理源于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长期落后而又无法改变的境遇,是一种消极心理。而如果幼儿的生活条件比较好,且其在生活中没有受到过打击,没有遭遇过挫折,就容易形成骄傲心理。自私自利心理的形成与幼儿在家庭生活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甚至被溺爱,受到的关注度较高有关。针对上述情况,在实施“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与“爱”相关的元素,组织幼儿开展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纠正。

例如,在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具体事例引导幼儿关爱家人、关爱同伴,使其树立“关心他人”的思想意识,纠正“自私自利”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还能对“关心他人”“学会爱人”的理念形成认同感,并在“关心他人”“关爱他人”的过程中“被爱”,使“自私”“自卑”的心理得到有效改变。针对部分幼儿存在的“骄傲自满”问题,幼儿教师可在“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过程中,通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主题教育内容,引导幼儿走出“骄傲自满”的心理状态,朝着健康、积极、谦逊、有礼的社会人方向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身处启蒙阶段和发展阶段的幼儿,往往缺乏“爱的感悟”“善的感知”,对爱劳动、爱学习、爱生活、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的认知比较模糊。而且,幼儿的心理、情绪缺乏稳定性,极易产生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对“被呵护”“被关爱”“被关注”的需求度较高。幼儿园实施的“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不仅能对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还能与他们的生活观、世界观、是非观等关联起来,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务必认清“以心唤心、以爱育爱”创新教育的实施价值,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发挥家园合力,加强师幼交流,开展“爱”的主题游戏活动以及自我认知教育,推动“以心唤心、以爱育爱”顺利实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蓓.在爱的教育中师生获得“双赢”的探讨[J].成才,2022(11): 23-24.

[2]孟利霞.构建多元活动开展爱的教育[J].山西教育,2021(11): 78-80.

[3]黄鑫,陶志琼.从“情”到“行”: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23(01):60-71.

[4]韦芳.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构想与举措[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1):142-146.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of Heart to Heart Love to Nurture Love

Huang Dongmei

(Shanghang County Nanyang Central Kindergarten, Fujian Province, Shanghang 364200, China)

Abstract: "Love" is the most beautiful word in the world, an important concept and idea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modern education reform. Preschool education, as an enlightening and bas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ist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battlefield for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preschool education, "love" carries the teachers "love" for young children, the caus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the reform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evoking the heart with the heart, nurturing love with love" meets the spec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young children to be "cared for", "cared for", and "taken care of", and is in line with relevant educational concepts such as"cultivating virtue and nurturing people","student-oriented", and"educating people first".

Key words: kindergarten; heart to heart; love to nurture love; innovative education; 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self-awareness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家园合作创新教育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加强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几种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