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3-07-24邓淑霞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家国情怀

邓淑霞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主要从历史角度引导学生关注家国命运,并形成对国家及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家国情怀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近代抗争史中蕴含着非常丰富和典型的家国情怀素材。文章通过对中国近代抗争史中家国情怀素材的挖掘、分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使历史教学更具典型性、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家国情怀;中国近代史;抗争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0-0061-03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国自古代开始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家庭的兴衰与国家紧密相连。只有每个家庭都能对国家这个大家理解、接受并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青少年作为将来建设小家和祖国大家的接班人和责任人,在其高中阶段培养家国情怀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而家国情怀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教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及责任感。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中国近代史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素材,本文以中国近代抗争史为例,探索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文追求,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家国情怀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系天下。家国情怀具体体现为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对国家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一种保守的制度,家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础的单位。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追求。中国近代,主权丧失、山河破碎,有志之士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华民族真正团结,才能摆脱被侵略、被奴役的命运,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这使得家国的概念被拓展化,也使得家国情怀的内涵不断丰富。

二、中国近代史对家国情怀培养的意义

(一)典型意义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分为必修模块《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模块《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模块《史学入门》《史料研读》等。而在必修模块《中外历史纲要》中的中国近代史内容非常重要,在学生的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高考中占有较大比例。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内容时,会了解到晚清的腐朽统治及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会知道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意义,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能分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能探讨中华民族如何在危亡之际转危为安。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形成了对家、对祖国、对民族的认同感,这体现出中国近代史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二)实用意义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一些人出现了信仰缺失的问题,做出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高中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在他们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不断培养其家国情怀素养,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责任感。中国近代史内容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素材能有效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对自己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并萌生为国家作贡献的责任意识。近代中國受到的侵略和耻辱,能激起学生的斗志;无数知名和无名英雄的奋斗与牺牲,能让学生体验到国家崛起的艰辛。因此,教师通过中国近代史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具有实用意义。

三、在中国近代抗争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

(一)从两次鸦片战争谈家国情怀培养

教师在教学两次鸦片战争相关内容时能通过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犯、中国受到的耻辱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包括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纷纷丧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形成家国概念。在英军对中国进行侵略时,部分中国军民进行了抵抗,体现了他们对家园、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他们的英勇气概。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通过对比,能加强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中国近代史就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关鸦片战争的图片等,让学生从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了解战争的进程,并通过对比中国与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了解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人吸食鸦片、中国官员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遭受的耻辱。教师也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鸦片战争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相关视频,强调中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以激发学生对当时百姓的同情。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图片,同时融入儒家思想,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家园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让学生认识到在家园遭到破坏时,百姓奋起反抗是正常的。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且认识到中国的强大要靠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二)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谈家国情怀培养

在古代中国及近代中国,农民虽然处于最底层,遭受着各种苦难,但他们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主体力量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表明,农民是在巨大的压迫下才选择抵抗的。但是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且具有阶级局限性,比如义和团无法准确区分西方侵略和西方文明,只是狭隘地想打击西方帝国主义。

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可先为学生讲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产生的背景,再让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快速理解相关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反映当时农民和地主生活水平的图片以及反映中国的统治阶级对待外国侵略者和本国百姓态度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史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史料进行分析,进而理解两场运动中中国军民呈现出来的爱国情怀。这两场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虽然有局限性,但体现了参与者浓浓的爱国情怀。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国不是盲目的,要学会运用科学理论处理与国家相关的问题,要学会正确、客观地分析史实,理性对待历史事件,以做出正确评价。

(三)从甲午中日战争谈家国情怀培养

教师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从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中国和日本在近代都曾出现民族危机,但是二者的发展方向完全相反,主要原因是清朝后期政府的腐败和制度的落后。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些爱国志士奋起反抗。如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在弹药用完的情况下指挥“致远”舰全速向日舰“吉野号”冲去,不料船体被击中,引起大爆炸,导致舰船沉没,邓世昌与2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而在这个时候,社会不同阶层也开始反思,民众的民族意识得到加强。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将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情况、政治制度、军队情况等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军事实力是否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战争失利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使国家强大?接着,教师给学生播放电影《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牺牲的片段,为学生讲授一些爱国人士的事迹,以让家国情怀厚植于学生的心中。学生逐渐明白,只有国家真正强大了,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幸福;而国家的强大,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高中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当前必须学好本领。

(四)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谈家国情怀培养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走出战争、走向独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我们今日的和平生活是用非常多的生命换来的。

在教学辛亥革命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一些史料,如蒋翊武在就义前写的绝命诗,激发学生对烈士的情感,进而思考自己该如何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奠定基础。在教学五四运动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通过相关电影片段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当时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一批有识之士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洗礼,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他们中的很多人放弃了安稳舒适的生活,毅然投身革命事业,为中国的独立富强作出了贡献,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体现。虽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非常曲折,但是最终取得了胜利。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明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道路才是最正確的革命和发展道路。

(五)从抗日战争谈家国情怀培养

关于抗日战争内容的教学可以从日本占领东三省开始。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之久,在这场战争中,日本陆军的主要力量被中国牵制,中国人民通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最终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在抗战期间,中国涌现了很多爱国军民,这些爱国军民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联合各方力量为维护国家统一进行不懈的抗争,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教学实践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史料,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如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史料和“百团大战”的史料,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反抗日本的侵略作出了巨大贡献。教师还可以列举侵华日军犯下的暴行,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热爱和平,同时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才不会任人宰割,从而促使学生努力学习,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总之,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家国认同感、归属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中国近代抗争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素材,教师要深入挖掘,并对学生进行正面导向,避免学生形成狭隘的爱国思想,使学生的家国情怀更理性、更客观。

[   参   考   文   献   ]

[1]  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

[2]  汪敏.中学历史家国情怀的培养浅析[J].情感读本,2019(2):封2.

[3]  周夕雨.中学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研究评述[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11):105.

[4]  陈娟.构建历史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8):41.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中国近代史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浅析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浅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式教学的思考与实施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新视角看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