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2016-12-21胡榕餜
【摘要】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就是明确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形态或者社会形态,从而更好地归纳总结出这一段历史发展中的内在规律,进而指导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活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分期主要有两种说法和讨论。一种认为1949年以前我国国家性质不稳定,社会性质也存在差异,所以认为1840年到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分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1919年至1840年是近代史的具体分期。本文浅析这两种分期观点。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分期;国家性质;社会性质
“这本书所讲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前一段的历史。虽然多年来大家习惯上称这一段的历史为中国近代史,但是早已有人建议,把中国近代史规定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而把中国民主革命胜利,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以后,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超过三十年的时候,按社会性质来划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看来是更加适当的。”这是胡绳先生在198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的序言开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公认的在研究中国近代史领域中一部地位非凡的著作。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中国近代史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出版再次掀起了一波关注中国近代史的下限的热潮,在这个热潮中李侃列举出以1919年为中国近代史下限的不合理,其中最主要观点就是认为以1919年为近代史下限对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全过程存在不利,对揭示和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存在阻碍。同时陈旭麓也在随后的论述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觉得“近代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80年,应延伸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110年”,认为这110年是完整的历史,所以不能1919年为下限。
在现下的中国史学界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支持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关键。但是实际上,这段历史还是被很多人分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两段,因此这段历史的下限很多时候是模糊不清的。还要特别指出来的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是按照1840—1949年的时限来撰写中国近代史的。
不得不承认近代的中国是一段充满了屈辱的,洒满了血泪的历史。自鸦片战争的失败开始,中国这艘巨轮便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狂风暴雨中,风雨飘摇。这是以前历史学者对这段历史的普遍认识。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在十几年以前,就有学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就提出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不仅仅只有所谓的“沉沦”,还有一些“上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体来说半殖民地是对独立国家来讲的,半封建是对半资本主义来讲的。半资本主义,客观来说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历史进步。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一种进步,进步就是一种“上升”。所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有“沉沦”,而且有“上升”。这种“沉沦”和“上升”是同时并存的。这是历史学家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又一种解说。
对这一新的解说,笔者认为似有一定的新意,又难以自圆其说。它看到了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对它作了充分的估计,是它的长处。但如何估计半资本主义的因素,颇为困难。中国社会的近代资本主义因素,在19世纪40年代即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就产生了,那完全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带进来的,且为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服务的。如果说中国刚刚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乎同时就有半资本主义的“上升”因素,这无论在理论上、实践上、感情上,都很难以说服人。民族资本在帝国主义和买办企业的夹缝中产生出来,在19世纪90年代才有一定的增长,这当然可算作中国社会里的半资本主义因素。如果以此为准,则“上升”要到19世纪末才出现。这样,“沉沦”与“上升”同时并存,就难以解释清楚。海峡两岸间的认识不一致,大陆的学者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中的近代史阶段,1949年后是现代史阶段;较早的看法稍有不同,认为五四运动起为中国的现代史阶段。台湾的学者则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便是中国现代史阶段。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个人更加倾向于1840年到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的这一观点。现行的中国近代史分期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了(1840年到1919年为近代史),作为新兴只是人才,作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打破把近代史分割为近、现代的这一习惯。从而形成一个一个更科学的,更系统的110年完整历史,积极配合建立把轴心看作国家政权,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为框架的体系。觉得这段历史具体分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1912,即鸦片战争到中华民国成立。因为这是根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而定的。从鸦片战争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到中华民国时,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因素:资产阶级性质的(虽然洋务运动时期已有了民族资产阶级,但不成熟,而到1912,孙中山已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第二阶段:1921—1949,即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因为这是社会性质发生巨大改变的阶段,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当家做主,并且揭开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序幕。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中国终于取得了近100年来的第一次全面反侵略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赵惠昆. 护国运动百年的启示[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4.
[2] 张剑平. 中国近代史“重写”之论可以休矣[J]. 中华魂, 2015,06.
[3] 王虹波. 对普通地方高校“中国近代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4] 郭 辉. 文明冲突视域下中国近代史开端动因探微[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5] 于文善. 建国以来中国近代史理论若干问题研究[J]. 兰州学刊, 2009,02.
[6] 董恩强, 陈洪鹏. 中国近代史教学改革初探[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7] 朱 英. 商会史研究与中国近代史相关领域的拓展[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
[8] 吴擎华. 20世纪中国近代史话语的变迁[J]. 中华文化论坛, 2007.03.
[9] 赵文静. 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教材——评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J]. 中国大学教学, 2005,10.
[10] 王 蕊. 浅析爱国主义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教育作用[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5,04.
【作者简介】
胡榕餜(1992—),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学位,单位:湘潭大学,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