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017-01-12王宝菊
王宝菊
【摘 要】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时时刻刻在渗透着家国情怀的教育。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宗法制度开始,家国情怀已经影响中国几千年,汉代的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高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的内容、素材、资源,都是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这些情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笔者将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探讨如何进行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家国情怀,主要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担当起自身的责任,增强学生对自己国家的信心,让学生学会为自己读书的同时,更要为国家、为民族而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忠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反映出浓烈的家国情怀。这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国都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采取有效的手段,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家国情怀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对家庭、国家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从文天祥、到岳飞、到谭嗣同都体现了个人的德育的重要作用。古人有“修身、齐家、平天下”,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层层相依,层层推进。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二)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家国情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从家庭的角度来讲,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培养家庭道德,重视学生的伦理情感,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这是传统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从国家的特点来讲,是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实现国家的和平稳定。同时,家国情怀教育与德育教育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都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
(三)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国历史。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中,也是学习中国历史的过程,在宗法制、传统文化的演变、小农经济的学习下,不仅仅学会了历史知识,还受到其中情怀的影响。西周开始的宗法制度,是家国情怀的源头,在学习宗法制形成的原因,作用的过程中,也学习了宗法制对后世发展的影响,并且一直影响到今天。另外,家国情怀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高中历史中还有大量的知识是关于家国情怀的,有利于实现家国情怀与历史知识双层面的教学目标。还有近代史的学习中,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经历了一百年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但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一直顽强的抵抗外族的侵略,各种革命活动从未结束,从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带义和团、抗日救亡等活动,都展示出来中国民族的坚强品质,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感。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方法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高中历史知识具有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高中历史中的知识,具有比较强烈的民族属性。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崇高的灵魂,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想要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子的人,自救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受到功利性因素的影响,没有正确的处理好传道、授业、解惑之间的关系,忽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教育,学生在理想信念产生冲突,在德育教育的目标上存在偏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这一错误,并且意识到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场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满足学生内心的学习需要,让学色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那些从耀眼的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优秀血液。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成长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帮助学生形成担当意识。
(二)探索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家国情怀的素材。高中历史教学中,教材知识具有其自身的理论星宇科学性,历史知识内容具有真实性与客观性,教师要深入的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历史知识沟通过去与未来,牢记历史,反思现在,展现未来,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升华出来,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的、开放的爱国情怀。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理性的进行工作。家国情怀是人的内心一种情感依托,必须学生自身主动去进行知识的构建,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灌输,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自身的教学观点、教学立场,是家国情怀实施的关键所在,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教学设计,运用趣味性的、感染性的语言,进行教材,采取参观、访谈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历史,感受其背后的家国情怀,唤醒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感。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是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符合历史教材的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有利于树立民族自豪感。高中历史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金成.新世纪高中历史教育中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偏失与调整[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吴晓棠.中学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探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3]韩秀英.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研究及实施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