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

2023-07-10董安洋

丝绸之路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白裤瑶民族服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本民族丰富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本文以白裤瑶民族服饰制作工艺为例,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论述了对民族非物質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对白裤瑶服饰制作工艺进行详细阐述;其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白裤瑶民族服饰技艺保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公共管理视角指出白裤瑶民族服装应采取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白裤瑶服饰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公共管理

民族的服饰是根据本民族的居住环境和文化信仰制作而成的,不同的民族服饰蕴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服饰的发展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白裤瑶服饰在2006年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白裤瑶文化的象征。白裤瑶居住于西南山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瑶族的一个分支,他们的服饰制作工艺复杂,有着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意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文化对传统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少数民族较少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穿着民族服饰,因此,许多民族服饰面临着传承危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民族服饰并让它得以传承,是一个值得探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出发,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所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策略,转变公共部门的管理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当地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效率,而且有利于保障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内涵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开始政府改革运动,引起了社会大众对公共管理的关注。传统的公共管理是由政府部门组织成为公共行政组织,通过行政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调配,达到获取最高利益的目的。随着西方国家产生了经济滞胀,政府扩大了财政支出,从而又引起了高税收问题,公共服务逐渐趋向于无效率化,导致了社会的不满,因此引起了意识形态的变革。在现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通常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即为社会提供福利,宏观调控经济,并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责任。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能力,公共部门不得不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寻求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一些私营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为公共部门管理创新提供了借鉴作用,使新公共管理理论得以产生。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汲取了现代经济学所提出的“理性人”概念,即个人的理性都是为了自己能获得利益,每个人都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因此,公共管理应当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一些西方国家借鉴了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将其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当中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总结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做公共行政中的“掌舵人”,引入竞争机制,重视效率的提高,创建有预见性政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背景下,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部门产生了一定影响。我们在解决文化传承问题时,应当采取市场机制,借助社会力量,提高行政效率,在具体实践中借鉴优秀私营企业的管理方式来改进公共部门的管理策略。

二、白裤瑶民族服饰及其制作工艺

白裤瑶得名于族中男性所穿的白色裤子,是我国少数民族瑶族的一个分支,自称为“布诺”。白裤瑶聚居于我国西南的山区,那里巉岩峭壁,云雾萦绕,白裤瑶特色民族服饰是基于民族文化信仰和当地的地理气候的影响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符号。

白裤瑶是一个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未经历过多的社会变迁。因此,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专家学者们称为研究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不仅需要白裤瑶本族同胞的努力,更需要公共部门的带领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群策群力。

白裤瑶服饰分为活动盛装和日常便装两种。男性盛装上衣为深蓝色,因为对公鸡的崇拜,大多在上衣上绣上鸡仔花的图案。白裤瑶认为公鸡身上最漂亮的地方是背上的羽毛和脚,便将上衣背部衣角的中间微微翘起,象征着鸡的尾巴。为了更加美观,在正面衣角处用五彩丝线绣出花卉。男性盛装的白色裤子上绣有红色的“瑶王五指印”。据传说,是在瑶王带领部落战胜了外族侵略后,不慎将手上的血迹留在了裤子上,为纪念瑶王,白裤瑶族人就在裤子上绣了五指印。绑脚上的花纹别具特色地模仿了公鸡脚上的纹路,与上衣相互呼应。女性的盛装分为冬装和夏装两种,冬季盛装最为精美,上衣是用两块布料缝合制成,是一种仅肩部相连的“褂衣”,前方为纯黑色,后背是用蜡染与彩色丝线刺绣相结合绘制而成的瑶王印。因为这一独特的“褂衣”,白裤瑶也被称为“两片瑶”。白裤瑶女性下身为蓝色的蜡染百褶裙,百褶裙长度不超过膝盖,裙摆用红色的花边进行装饰。日常服装较为简单,只是减少了一些较为复杂的刺绣,但是在布料的使用方面与盛装无异 [2]。从这些服饰方面的特点中可以看出白裤瑶对自然的崇拜和对英雄的敬仰,白裤瑶服饰文化象征着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白裤瑶服饰制作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白裤瑶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的体现。精美的服饰背后意味着制作工艺的复杂和大量的时间投入,制作一件盛装往往需要用几个月的时间,整个制作过程实际上是从养蚕开始的,历经纺纱、跑纱、晒纱、梳纱、织布、采粘膏、粘膏描图、染布等三十多道工序,其中一些工序还会受到季节和天气变化的影响。特定的自然环境决定着制衣原材料的与众不同,制作衣料的蚕种选用的是金丝蚕,这种蚕所产出的丝为金色,用其制成布料更为光泽丝滑。棉花是衣料的最主要材质,白裤瑶一般在谷雨时节种植棉花,八九月份收获,棉花的开荒种植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布料的制作是由白裤瑶妇女用自制的织布机手工织成,布料上的图案也是用纯手工绘制,采取了独特的扎染技术。染料使用树脂和粘膏树浆混合而成,这种粘膏树是仅仅生长在白裤瑶村落周围,目前在我国各地的其他民族地区未曾发现。刺绣是白裤瑶服饰中又一个重要的环节,影响着整个服饰的精美程度。白裤瑶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刺绣高手,刺绣出的图案代表着不同意义,主要的刺绣图案除了鸡仔花,还有剪刀花、竹筒花、回形纹、米字纹等等。可见,白裤瑶服饰制作灵感来自自然,又融合于自然,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白裤瑶服饰及其制作工艺体现着本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保护好白裤瑶服饰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白裤瑶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传承的现状及问题

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相互影响,互为表里的。只有保护好传统民族文化,才能促进其传承;只有将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下去,才能做到更好的保护。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不仅是其本民族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科技的进步逐渐冲击着这一民族服饰制作工艺,再加上发展理念的滞后,目前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的流失

白裤瑶服饰复杂的制作工艺需要大量的人力共同投入、团结协作,服饰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然而,由于地处偏远贫困山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以白裤瑶聚居较多的南丹县为例, 2021年,进行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为275554人,相较于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8350人,减少了2796人,年平均常住人口下降率为0.10%。人口流动性增强,大量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外流,直接影响全县常住人口数量。

在2020年,白裤瑶聚居地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26.01%,15-59岁人口占59.53%,60岁及以上人口占14.46%。与2010年相比,0-14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3.03和3.00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03个百分点。其中,少儿的人口比重上升主要归因于生育政策调整所取得的积极成效。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部分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2020年,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所占常住人口比例)为6.10%,比2010年上升1.19个百分点,比全市高出0.88个百分点。一是因为高学历常住人口外流,全县15-59岁人口的比重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59.53%,同比下降6.03个百分点;二是因为低学历老年人口留守在家,全县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10.81%,同比上升2.90个百分点 [3]

基于以上数据,结合实地调研,可以看出当地能够肩负起白裤瑶服饰文化传承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能够接受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少年儿童也大多外出求学。同时,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建言献策的高学历人口也在大量外流,留守在白裤瑶村寨中的大多数人是老龄人口与留守儿童。当然,也有一部分热爱白裤瑶民族文化的村民和游客参与到传承事业当中,非遗传承人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力资源的流失对当地文化传承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二)现代文化的冲击

当下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科技发明不断增加,传播手段不断变革,交通和通信也处于高度发达的状态。各类文化快捷而自由地流通,现代文化便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进攻之势 [4] 。一方面,白裤瑶所处山区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经济类型较为简单,以村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几乎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姓氏。在建国之前,白裤瑶族作为直过民族处于原始的社会阶段,保留着原始氏族公社的传统,与现代文化差距较大。现代文化对其产生冲击后,本族人民作为少数民族,不得不接受现代文化,舍弃传统文化,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

另一方面,现代文化与白裤瑶文化产生了难以兼容的矛盾。白裤瑶的服饰文化最突出的就是纯手工技艺,但是为了迎合商业化需求,不得不放弃纯手工制作,为节约成本而去使用机器制作。另外,对于白裤瑶文化来说现代文化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白裤瑶民族服饰的制作不仅要耗费大量时间,并且学习制作的过程更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往往白裤瑶女性需要从幼时开始学习,至少耗费十年时间才能做到对服饰制作工艺的完全掌握。年轻一代的白裤瑶人更喜欢穿着现代服饰,对于学习民族服饰制作技艺也呈消極态度。由此可见,现代文化对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三)发展理念的滞后

首先,发展理念的滞后表现在对白裤瑶服饰文化的宣传方式较为单一,且宣传力度不强。当前经济发展迅猛,冲击着传统民族文化,导致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地趋向于功利化和娱乐化。与其他文化传播方式相同,过于形式化,没有深入挖掘白裤瑶民族的特色文化,没有把握其整体的精神内涵。例如大多数媒体对白裤瑶服饰文化的报道,形式单一,一般只对白裤瑶民族着盛装参加节庆活动的场景进行采访记录,通过一些较为精美的图片或丰富热闹的活动视频等吸引关注,但是大多数作品过于讲究为视觉带来冲击力,过度追求审美效果,而对服饰制作技艺本身的内涵没有深入的诠释,从而限制了传播受众对白裤瑶文化的认知深度,因此,没有给更多的人民群众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对于白裤瑶服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来说,资金的投入和产业扶持是十分重要的。白裤瑶生活地区本身社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当地公共部门用于服饰文化产业的发展资金有限,在鼓励和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和外地客商投资服饰文化产业,实行多样化的融资模式和筹资体制上还存在不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扶持,不仅可以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保持其传承性、生产性以及传承方式的可持续性,同时还能够使产业不断发展,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双赢。但是,目前除政府进行文化管理以外,很少有促进白裤瑶服饰文化发展的其他机构,缺少培育白裤瑶服饰文化产业的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

四、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白裤瑶服饰文化的保护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关注。基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视角,公共部门应当立足于白裤瑶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白裤瑶服饰保护的“掌舵人”,注重白裤瑶民族文化传播的效率。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需要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协作。从白裤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来看,公共部门已经对掌握传统民族手工艺人采取了扶持措施,不仅给予他们财力上的支持,而且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将专项基金投入到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上。在白裤瑶族中,有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长期从事着服饰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但是,专业人才仍然十分欠缺,阻碍了对这门技艺的保护工作。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摆在首位,建立服务型政府,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

首先,可以通过教育普及的方式,将白裤瑶服饰文化引入到学校课堂之中,让孩子们从小就对其产生保护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白裤瑶服饰文化的重要意义,见证白裤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与美丽之处,并加入文化传承的队伍中。也可以鼓励高校设置有关于白裤瑶服饰文化研究的机构,培养专业的文化研究人才。

其次,加强对白裤瑶服饰文化保护工作者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具有更为专业的相关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培训对象不仅限于文化从业人员,应当鼓励各行各业人员的参与。培训的方式也不应局限于面授,可以采取网络培训,论坛培训等。

最后,关于白裤瑶民族服饰培训的内容应当包含其源远流长的服饰历史、与众不同的服饰特色,以及繁荣复杂的服饰制作工艺和非遗传承的扶持政策解读。从而培养出一批掌握白裤瑶服饰知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等,为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传承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二)做白裤瑶服饰保护的“掌舵人”

白裤瑶服饰保护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需要群策群力的工程。如果公共部门不转变管理理念,仍将所有工作包揽到自身,一方面,不利于公共行政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因此,公共部门应采取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做公共行政的“掌舵人”。在白裤瑶服饰文化传承中,“掌舵人”的主要职能是为文化的发展搭建平台,为文化的传承指明方向。

首先,保护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那么文化的传承将难以继续。如果仅仅依靠公共部门的固定资金用于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以及改善传承人的生活条件,设置培训机构等,是较难涉及各个方面的。由于地方财政能够提供的资金有限,如果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短时间内无法收获利润,会造成地方财政危机。而且,容易造成细节的遗漏,导致没有将资金有效地利用。因此,公共部门可以换一种策略,拓宽保护白裤瑶服饰文化资金的来源,除政府部门对其进行资金投入外,还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白裤瑶服饰文化的保护过程当中。

其次,在新时代,公共部门应当加强行政职能的转变。新公共管理的模式下,政府不是唯一的管理主体,可以根据社会分工,将一些事务交给社会部门,充分地去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办事效率,而且扩展了公共管理的范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政府不能事无巨细地去大包大揽,而是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等第三部门的力量,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最后,地方政府应当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做好文化传承的引领者和监督者,让白裤瑶服饰文化保护工作在政策的支持下能够顺利开展。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与实际情况,以政策为导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开发建设,并且建立一套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现白裤瑶服饰文化在当地的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和价值 [5]

(三)注重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宣传的效率

文化自信指的是坚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并让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6]。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来说,宣传工作的有效实施,能够起到文化保护的效果。将白裤瑶服饰文化进行积极有效的宣传,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文化魅力。所以,注重文化宣传的效率,能够提升文化影响力。白裤瑶服饰文化是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要认识到文化的宣传对保护起到的效果,注重对白裤瑶服饰文化的宣传效率。

首先,白裤瑶民族服饰本身可以被作为旅游纪念品或工艺品,让大众熟知。公共部门应当引导非遗传承人对服饰衍生产品的开发,如将布料制作成带有白裤瑶图饰的背包、靠枕、配饰等制品。在此过程中,要遵从传统的手工技艺,塑造的制品具有民族特色,保证其文化价值。同时,要注重销售渠道的开发,如直播带货、开设网上旗舰店等。也可以通过打造白裤瑶非物质文化产业园,进行旅游规划,来提高白裤瑶服饰文化的宣传效率。

其次,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越来越便捷,可以借助各种传播媒介对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进行宣传。提高宣传效率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的传播方式,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媒介都能够起到宣传的作用。传统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期刊、杂志、报纸等进行文字性宣传,或是在公共场所进行广告投放。而较为先进的宣传方式是搭建互联网平台,创建公众号、视频号以及直播等方式。采取多种传媒方式对白裤瑶服饰文化进行宣传,能够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更多的关注和传承途径 [6]

最后,文化的传播应当注重内容的深度,而不仅仅流于表面。历经时代的变迁,白裤瑶服饰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因此,在传播中要注重对其内容的诠释,包括其服饰背后的历史故事、民族信仰、制作工艺以及民族精神。

五、结语

在我国光辉璀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白裤瑶作为少数民族瑶族的一个分支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解决白裤瑶服饰文化现有的传承问题,公共部门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突出的两个重点,一是对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不仅指的是公共部门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且个人也能从中获得利益,从而达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文化的传播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白裤瑶民族服饰的传承中,本族人民的先进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并且在传承的过程中获得应有的经济利益。经济发展又反作用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够让社会大众领略到白裤瑶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因而,无论是白裤瑶人民还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或是当地的公共部门能获得相应的利益。二是公共部门职能的转变,由“划船者”转为了“掌舵人”,即从政策的执行者转变为政策的制定者与监督者,引领社会的发展。在解决白裤瑶服饰文化传承困境时,当地公共部门应当做好“掌舵人”,搭建文化传播的平台,发挥社会团体的力量,注重文化传播的效率。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针对白裤瑶服饰文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參考文献】

[1]林婷.“新公共管理”理论范式变革之争[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2-14.

[2]陈靖.广西白裤瑶织染绣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与现代传承[J].大众文艺,2020,(20):24-26.

[3]南丹县统计局领导组.南丹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DB].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网站,2021.

[4]张凤喜. 论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现代化选择[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5]王琳琳,崖潇艺.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非国家主体协同机制研究——以广西里湖白裤瑶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5):142-148.

[6]李丽萍.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102-104.作者简介:董安洋(1991—),女,汉族,广东肇庆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新公共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
继承与超越: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自贸区的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