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上的白银

2023-07-10李并成

丝绸之路 2023年2期
关键词:白银市丝绸之路

[摘要] 白银市地跨黄河两岸,位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河西走廊的结合部,又地当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的交界之域,还是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过渡地带;以及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也是我国历史上传统的农业区与畜牧业区过渡地带。白银区位独特、位置显要,境内大河奔腾,山岳雄峻,气象万千;且历史悠久,名胜遍地,文化积淀十分丰厚,为古丝绸之路上文化及旅游资源丰富而奇特之区。

[关键词] 白银市;丝绸之路;重要地位;文化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白银市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

白银市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和总体特色可以定位为:黄河古渡、丝路要津、“第一国道”、长城锁钥、会州古郡、河西门户;石林胜景、丹霞画廊、引黄奇观、红色足印。

(一)白银是古丝绸之路中原通往河西、西域及其以远的门户和要隘,是丝绸之路国际大通道最早开辟的路线(可称之为“第一国道”)所经的重地,且位处丝绸之路东段的“十字路口”

自张骞“凿空”后,由长安通往西域及其以远的丝绸之路遂得以开通。当时这条道路所经的具体路线如何,由于史料的缺略,长期以来人们对之若明若暗,不甚了了。所幸的是1972年居延甲渠候官遗址出土了一枚珍贵的记载有关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置之间里程的汉简EPT59:582简,可称之为里程简。该简记,自长安起,经茂陵、好止、月氏、乌氏、泾阳、平林置、高平等地,而后抵达媪围;“媪围至居延置九十里,居延置至鰈里九十里,鰈里至揟次九十里,揟次至小张掖六十里”;然后又经删丹、日勒、钧著置、屋兰、氐池等地,沿着河西走廊继续西行。茂陵即汉武帝陵冢所在的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9.5公里处的南位乡茂林村之地,月氏、乌氏、泾阳、高平均为汉安定郡属县,其位置均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以至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一带,其中郡治高平即今宁夏固原市。

这段道路的大体走向是由长安出发后沿渭水西行,又复沿六盘山-陇山东麓北上,在今固原一带绕过六盘山北端尾闾,然后由固原径趋西北,在索桥渡口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经媪围、揟次、小张掖等地,直趋姑臧及其以远。这段道路是汉代开辟的最早的丝绸之路所走路线,是有史记载以来最早的官道,可誉为汉代的“第一国道”。

汉媪围县即今景泰县芦阳镇吊沟村吊沟古城,媪围县西九十里的居延置即在今景泰县寺滩乡白茨水。鰈里在今古浪县大靖镇北1公里处的古城头古城,汉于此置扑褱刂县,鰈里即为扑褱刂县的一个里;揟次在今古浪县土门镇西3公里的王家小庄一带;小张掖指汉武威郡张掖县,今武威市凉州区东河乡王景寨古城;姑臧,今武威城 [[[]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35-50.]]。

由此可见,今白银市为西汉“第一国道”、即最早开辟的丝绸之路所经要地,在中西交通上占有重要地位。

事实上,通過景泰这条连接关中、中原与河西、西域的道路,不仅是西汉时所辟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而且早在先秦时期就是民族往来的要径。景泰境内既然设有居延置,表明这里曾有居延戎的居住和活动。《山海经》记流沙之外有居繇之国,《史记·匈奴列传》记秦穆公征服西戎八国中有“朐衍之戎”。《汉书·地理志》记秦北地郡有朐衍县,汉因之,笔者考得该县即今宁夏盐池县张记场古城。

约在战国时部分朐衍戎进入河西,被译写为居繇,后又主要聚居于黑河下游居延海一带,故汉称其地为居延并设居延都尉、置居延县。居延戎进入河西后,肯定有留居于今景泰者,故其地遂有居延置之设。可见早在战国时期景泰一地即是民族往来的重要通道。居延置一名,生动地揭示了古代民族通过白银道路迁徙往来的重要历史事实。

白银不仅为汉代“第一国道”上控扼黄河渡口的必经重地,而且还是黄河右岸南北方向上的大通道,实处于丝绸之路东段的“十字路口”。由白银市景泰县向北,经红水、天涝坝梁等地,可达中卫、银川、河套等地,进而向东连通华北平原;由白银向南可直达兰州及其以远;向东连通固原、长安及其以远,向西直达武威,进入河西走廊,通往西域及其以远。此外由景泰县五佛寺向北经营盘水等地,可达雅布赖盐池及其以远,向北亦可达巴音(阿拉善左旗),此路也称作盐路,五佛寺也因之被称作盐寺。

可见五佛是历史上一处十分重要的货物、商品集散地,属于黄河上游串珠状盆地(兰州盆地、靖远盆地、旱坪川、五佛盆地、中卫盆地、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之一,为一处富庶的黄河冲积小平原,交通便利,物产丰饶,人烟稠密。笔者考得唐代这里设有乌兰县,其西南七里设乌兰关,与会宁关(北城滩古城)“夹河并置”。[[[] 李并成.唐代会州故址及其相关问题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03):46-53.]]盐路是景泰向北通道的又一条重要支线。

近年来,景泰县博物馆发现天涝坝梁是一处十分重要的聚落遗址。2011年5月28日,笔者与高启安教授、沈渭显馆长一行来这里考察,所见该遗址范围约南北600米、东西200米,遗址内院落密集毗连,院墙以就地紫红色砂岩石块砌成,残高大多不足1米,到处散落明清时期的青瓷片、残瓦片、碎砖块等物,亦见宋代的影青瓷片、西夏和元代的白瓷片、黑瓷片、用于游戏的羊骨节等物。遗址内尚有街道残迹,残宽约6米。遗址南部发现水井一口,其边缘用紫红色石块砌有围栏。遗址年代应为西夏至清代中期。遗址西北里许还残存寺庙遗址一处。

(二)白银扼守丝绸之路上地位最重要、历时最悠久、规模最壮观、迄今所见全国唯一的留有实体建筑遗迹的黄河渡口

索桥黄河渡口,位于白银市靖远县与景泰县之间的黄河东西两岸,为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历史最悠久、通行时间最长的黄河渡口之一,也是连通长安-—河西—西域之间路途最短、最便捷的黄河渡口,同时也是迄今所见保存遗迹最宏大的全国唯一的黄河渡口。

笔者曾于1989年起,多次来这里考察,摸清了其遗存状况及历史面貌 [[[]李并成.索桥黄河渡口与汉代长安通西域“第一国道”[M].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三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7-28.]]。所见索桥遗址分布于黄河东西两岸。河西岸遗址位于景泰县一侧,沿边坡、台地展开,范围可达2平方公里许。遗址墙垣皆取用就地山体(红山峡)风化的紫红色板岩砌筑而成,均已倾圮。整个遗址由30余处院落废墟组成,占地面积达2平方公里之多。其上建筑遗迹密集,鳞次栉比,院落套院落,门户轮廓历历在目。

台地中部有一条南北走向残宽5米许的街道。台地北侧一座孤立小山包上残存汉代烽燧一座,夯土夹石块砌成,夯层厚11厘米,系典型汉燧建筑样式。三级阶地再往上约百米为黄河西岸四级阶地,其上残留一组明代烽燧,其中大墩一座,底基方形,每边长4.5米,残高约5米;大墩北侧依次排列5座较小的旗墩。大墩与旗墩外侧均以就地紫红色石板垒砌,中间填以夯土。西岸索桥遗址地表散落遗物有少许汉晋时期灰陶片、磚瓦碎块、石磨残块,唐代莲花纹砖块,宋元时期残瓷片、粗缸瓷片,以及大量明清时期的青瓷片、瓦片砖块、建筑残件等,真实地反映了索桥古渡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沧桑。

西岸索桥遗址北侧约1公里许见明长城遗址,墙体以就地紫红色石块夹夯土筑成,其内侧残高约2米,外侧(北侧)为一道壕沟,距墙垣顶部7-8米,颇为险峻。临近黄河处全部用石板筑墙,一直伸至河边,残宽0.8米,高出河面3-4米,亦类似山海关的“老龙头”。

近年有人撰文,依据清代的方志认为索桥为明代遗址,最早建于隆庆初年(1537)左右 [[[]史志林.关于唐会州州州治的几个问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5,(01):35-45.]]。诚然索桥堡确实是明代修建的,但索桥渡口的使用则不晚于汉代,索桥遗址今天仍留存汉代及其以后的遗迹。《中国文物地图集·甘肃分册》上亦记,索桥古渡为汉代遗址。汉代以后直到民国初年一直使用。

东汉曹魏时这里名为鹯阴口,因位处鹯阴县境内故名。鹯阴县故址笔者考得即今缠州古城(详后)。十六国时期,索桥渡口名为阳武下峡渡 [[[]刘满,白银地区黄河古渡考[M].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39-41]]。《资治通鉴》卷109“隆安元年(397年)正月”条胡注:“阳武下峡在高平西,河水所经也。” 然而延至唐代情况发生了变化,索桥渡口虽然仍在使用,但其重要地位已而下降。唐代会宁关渡(今靖远县北城滩古城,位于索桥以北约10公里)取代了索桥渡口的重要地位,成为这一带黄河上最主要的津渡。会宁关为唐开元13所中关之一,系“大津”所在,控扼着由长安到凉州的北道以至通往西域的襟喉。严耕望先生大著《唐代交通图考》对于唐会宁关的重要地位及当时的兴盛状况论之甚详。尽管如此,然而索桥渡口在唐代并未废弃,只是其地位下降而已。会宁关虽在唐代繁盛一时,但却在宋初陷于党项后就完全废弃了,且此后一直未能恢复,而索桥渡口则一直沿用了下来。其原因何在,笔者曾撰文对这些问题作过分析[[[]李并成.唐代会宁关及其相关问题考[J].历史地理,2017,(34):240-252.]]。

延及明清,索桥渡口不仅沿而未废,并且再度成为靖远一带黄河上的主要渡口。康熙《重修靖远卫志》等记载,明代隆庆初年以来索桥渡口再度兴盛,曾反复采用船桥、船渡方式以通往来,并于万历年间在其河东、河西分别修筑桥堡,以保护通行。并创建芦塘堡,修筑新边(长城,即今索桥遗址北约1公里遗址),这一系列大规模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有效保护索桥渡口,充分说明索桥当时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这些活动均为政府行为,索桥绝不仅仅是一个民间商用渡口。

时至清代,索桥更趋兴盛和显要。《秦边纪略》:“索桥,黄河之津处也,名桥而实无之……庄、凉、甘、肃而往河东,自镇远、索桥外更无他途也。桥非大道,盖宁夏、固原往河西之捷径耳。然西安商旅亦有不由兰州往河西,而取道靖虏以渡索桥者,路捷三日也……舟子日纳渡赀一金于官,其利可知。”所云“庄”即庄浪卫,今永登县;“镇远”指兰州黄河上的镇远桥,今中山铁桥。可知当时河西各地通往河东,渡河地点只有兰州镇远桥和索桥两处,而西安商旅取道索桥而往河西者较取道兰州渡河往河西者可“路捷三日”,其优势不言而喻,索桥渡口自然受到青睐,以至于仅舟子每天缴纳的“渡赀”就达“一金”。民国初期,随着近代公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1910年兰州黄河铁桥建成后,祖国中东部地区前往河西、新疆等地的人员多取兰州黄河铁桥而往,索桥渡口由此衰落,仅为沿河两岸靖远、景泰两县民间驮远渡口。

历史上的黄河渡口曾有不少,例如仅在甘肃境内的黄河上游除索桥渡口外,尚有金城关渡、石城津渡、黄河上渡、黄河下渡、钟家河渡、青石嘴渡、八盘峡渡、小寺沟渡、段家湾渡、皋兰什川渡、二十八渡(青城渡)、祖厉故城渡(平滩堡渡)、鸇阴何口渡(迭烈孙渡)、媪围水渡(乌兰津、会宁关、乌兰关)、席芨水渡、金坪渡等[[[]刘满,白银地区黄河古渡考[M].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39-41]],至于遍及整个黄河干流的渡口当然为之更多。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渡口今天虽然大多可找到其昔日的位置,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河水的冲刷,其渡口实体建筑遗迹今日已荡然无存,或仅有少许遗物出土。而唯一留存有渡口实体建筑遗迹,而且是如此宏大、壮观的实体遗迹的渡口只有索桥黄河渡口,诚可谓不幸中的万幸。索桥渡口又是丝绸之路主干道上的黄河渡口,实为中华大地上千年之瑰宝,值得我们倍加珍惜、爱护。

这里还应特别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白银地处丝路黄河长城文化汇通之地。黄河干流被认为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龙脉,龙脉不仅仅是指自然山水形态,而更重要的是指文化涌动、流淌和汇融之处,龙脉就是文脉。文脉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从历史过程中产生并涵养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民风习俗、民族精神等一脉相传的文化传统,凝聚了以往数千年来丰富的社会信息,其形成的文化记忆与文化传承,承载着人们的精神、价值和追求。丝绸之路大动脉和万里长城,无疑亦是文脉,与黄河干流三大文脉恰在白银交汇,而且这里更是丝路干道的黄河渡口所在,诚为“脉点”“脉纽”之所在,其在人类文明史上多元文化的交汇交流交融,无疑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靖远出土的东罗马时期神人纹鎏金银盘、归义羌王金印等珍贵文物即是此方面的明证。丝路黄河长城汇通是中国大地上独有的文化奇观。

(三)白银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所经的重要路段和河西汉、明长城的东端点

白银境内的明长城遗迹至今仍然存留,走向清晰。黄河东岸靖远县境内的明长城有明代中期修筑的属于靖虏卫管辖的芦沟堡及其所辖的墩台;以及由宁夏中卫县渡黄河而来的一批山地墩台和各山口夯土边墙。黄河西岸的边墙东起黄河渡口索桥咀,西北行,经景泰县芦阳镇北、城北墩、一条山北、青石洞村、案门塘村、红墩子,折而西行,复经昌林山北麓之高家墩、保进墩、牦牛圈,进入古浪县境;又经裴家营、大靖北、西景、土门镇,圆墩子等地,进入武威市境内,遂与自庄浪河谷延伸、翻越乌鞘岭北来的另一条明长城相汇合,继续沿河西走廊北部向西延伸。

这条明长城的修筑晚于自庄浪河谷、乌鞘岭北来的那条明长城,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称之为“新边墙”。时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的李汶,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取得松山(天祝松山滩)战役胜利后,实地勘察这一带地势形胜、攻守形势后,决意构筑此段长约400里的新邊墙,遂上报朝廷获准。同时沿线建造烽燧120余座,并在松山、大靖、土门、裴家营、红水等重要地点修筑城堡,形成了一道直接连接河西重镇武威与索桥黄河渡口布局严谨、设施完备的新的长城防御体系。由此河西走廊东部就有了新、旧两道边墙。

明长城状况如此,白银境内有无汉长城遗址,长期以来人们并不很清楚。笔者曾撰文认为,汉代为防御北部匈奴部族的南来袭扰,除修筑起自令居溯今庄浪河谷延伸、翻越乌鞘岭而来的那段长城外,一如明代,势必要在土门、大靖、索桥一线北部构筑塞垣,可谓势在必行。明崇祯十三年(1640)驻守“新边”大靖的副总兵官木壬孟颜立碑云:“大靖何地也?一墙之外,豺虎丛嗅之区。山光黯淡,云气苍茫,幽窈荒凉,石田沙碛,盖西南一绝域也。”

清代古浪知县徐思清立碑曰,新边大靖一带“控贺兰之隘,抗北海之喉,用以独当一面,而使凉镇无东北之虚者,不啻泰山之倚也” 。对于如此重要的军防要地,明清时殊为关注,在汉代亦不可能置之不顾。明代李汶所上《计处松山善后事宜疏》即云“查得历凉(武威)之泗水,以至靖之索桥,横亘不过四百余里许……勘得自镇番以至中卫,烽堠相望,迄今旧址犹存”。这一明代犹存的“旧址”即应为这道军防要线上汉代所筑的长城、烽燧遗址。

同时,在这段汉代丝绸之路沿线还设有媪围、扑褱刂、揟次、张掖等县城,汉王朝绝不可能将如此重要通道和沿途县城不加防护而直接暴露在北来匈奴的打击之下而不顾。笔者在河西多年的田野工作中,还从未发现有置于长城之外的汉代县城。由此思之,汉代在这条通道和沿线县城以北设置长城塞垣应是理所当然的。

笔者的上述想法得到了田野工作的证实,即在今古浪县土门镇北东至裴家营石嘴子、姚家井一线,发现了断续延伸的汉长城残迹,已坍成土梁状,大多残高0.5-1米,残宽2-3米,夯筑,夯层厚10-12厘米,大约每三层夹筑芨芨草、柽柳或白刺一层,柴草层厚约3厘米许,与夯土层已牢固地“锈”为一体,不易剥离。其沿线还散落灰陶片、汉砖块、残铁片、五铢钱等汉代文物,并分布有大面积的汉代墓群 [[[]李并成.河西走廊东部新发现的一条汉长城——汉揟次县至媪围县段长城勘察[J].敦煌研究,1996,(04):129-131,112.]]。

依理推之,上述古浪县境内汉塞不可能中途而断,它无疑应一直向东延伸,抵达黄河岸边。今天在景泰留存的明长城很可能是在汉长城基础上重修的。2013年8月2日,由景泰县与省民革委员会在水沟共同召开了甘肃景泰汉长城遗址研讨会,虽未作出很肯定的结论,但也提供了较多的证据。如“三普”时新发现景泰北边的红湾子、土墩子、八代水、岗墩梁、青崖子等烽燧皆为汉燧;一些墙段的构筑方式用石块夹砂土、夹柴草筑成,有的夯层仅约10厘米许;长城内侧有不少汉墓;长达400里的“万历新边”仅四个月即已筑成;等等。

高启安教授多年来一直留心于此,在景泰县境内悉心查寻,果然有新的发现。2020年8月15日,高教授与笔者,以及景泰县文物局王洪安局长,白银市文体广电局邵云祥副局长、黄大鑫科长、陈秀琴副站长,西北师大刘再聪教授、黄兆宏博士、秦丙坤博士、李顺庆博士,兰州财经大学庞颖博士等一道前来考察。在景泰县老红水庄子北边的沙坡里,留存有一段长城遗迹,夯土版筑,已很残破,大体上南北方向,从青石头沙河河滩延伸到山脚边,残长约100米,残高0.5--2米,底宽约1米,顶宽0.5-1米,捡到绳纹灰陶片,应为汉代遗物,还有后代的褐釉瓷片、白釉瓷片等物。此段长城位于明长城北侧里许,较这一带的明长城残破许多,显然应系更早的长城遗存,由其留存的汉代遗物判断,应系一段汉长城残迹。可见景泰县境内不仅多有汉代烽燧,而且确有汉长城遗迹。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汉塞发现。

(四)白银市境内遗留了丝路沿线一批重要的古城遗址,它们是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权威性的历史标本,保存了我国汉代县城、唐代州城、唐代军城、明代军事城堡遗址的典型的实物例证

白银境内文物荟萃,历史文化遗迹十分丰富。由于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表文物少受雨雪、地下水、盐碱等的侵蚀,人为活动的破坏也相应较轻,从而保存下来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等第、规格、形制、规模的大量古城遗址。这些古垣旧墉今天虽然早已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们如同座座历史的丰碑,仍巍巍屹立,向人们无声地倾诉着这里悠远的过去,昭示着丝绸之路永不磨灭的历史辉煌。

白银市境内古城遗址的另一突出特征是:保存了我国汉代县城、唐代州城、唐代军城、明代军事城堡遗址的典型实物标本,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

例如,处于“四会之地”的著名的会州城,即是今位于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北1.3公里处的柳州古城 [[[]李并成.唐代会州故址及其相关问题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3):46-53.

.]] ,该城始建于西魏,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唐代贞观时一度改名粟州,因其农产丰饶、人口较多之故,永泰元年(765)又升为“上州”,州治会宁县为上县,会州的地位更形重要。今古城遗址仍然保存较好,城址平面大体呈方形,南北340米,东西360米,周长约1400米,墙基坍宽约15米,顶宽1.5-2米,大多墙段残高3-5米,最高处可达11米,为丝路古道上具有标志性的建筑遗存。

位于会州故城东北420米处的另一座古城遗址缠州城,为西汉鹑阴县、东汉鹯阴县故址。城垣破损严重,大段墙体坍塌缺失,但其基本轮廓仍可辨识。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305米,南北宽270米许,周长约1150米,城垣外侧四周开挖护城壕。该城堪为丝绸路上汉代县城的典型代表。例如城址规模符合汉代县城大小(平面矩形,周长大多为1000-1500米),夯筑,夯层较薄,约0.1-0.12米,墙垣形制单调,无马面设置等。

又如,景泰县芦阳镇吊沟古城,为汉代武威郡媪围县城、唐代新泉军城。遗址可分为山城与滩城两部分,山城高出大沙河床约80米,形势险峻,墙体顺山而上,已多不连贯,墙基石砌,宽约5-7米,开东西二门,上建墩台,显示了唐代军城的典型特征。川城早已被夷为农田。

再如,位于景泰县寺滩乡的永泰城址,平面略称乌龟状,故又名龟城,为著名的明代军事城堡。筑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东西520米,南北500米,墙基宽6米,顶宽5米,高達12米,开东、西、北三面城门,外筑半圆形瓮城,城周有护城河,距北城墙约20米处筑大墩1座,其东北又有小墩5座。城西有地下泉水串流城内五井中,俗称“五脏”。该城是迄今所见保存相当完好的明代军事城堡,对于丝绸路上军事史、建筑史、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五)白银市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的会师地,也是红军西路军悲壮西征的出发地和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颇具特色的地区,在中国革命史上的贡献至伟至巨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县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10月10日,在会宁县文庙大成殿举行隆重的庆祝会师联欢大会。会宁境内留存了大量红色遗迹和名胜,如会师楼、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红二方面军营级指挥部旧址、红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旧址、红四方面军剿匪办公处旧址,以及红军驻地旧址、红军墓、红军标语等遗迹。

三大主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21800多名指战员奉命从靖远虎豹口西渡黄河,进入景泰境内,拉开了西征序幕。红军足迹遍及全市大部分乡村,西路军在一条山、尾泉、沙淌子、锁罕堡、芨芨水、大芦塘、五佛寺、城北墩、秀水、石窝、大拉牌、井子川等地进行了激烈战斗,并组建了“五佛抗日民主促进会”等组织。靖远、景泰也因之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红色遗迹。

可见白银市既是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地,又是红西路军的出发地,这在全国具有唯一性。

(六)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甘肃省在全国率先建成的一项高扬程、大流量、多梯级电力提灌工程,是我国水利战线上名闻遐迩的样板工程和一面旗帜,亦是可资发展农业旅游、科技旅游的品位很高的重要资源

该工程始建于1969年,1994年二期建成,最大提水高度602米,创中华之冠,灌溉面积80万亩。工程收到了十分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使昔日“遍地是沙丘,十种九不收”的景泰川变成了腾格里沙漠南缘生机勃勃的新绿洲,因之该工程被誉为“翻身工程”“脱贫工程”“致富工程”。事实上,它还可作为一项独具特色的旅游工程。展现在万古荒原上的现代化新绿洲本身就是一大奇迹,对游客自有其不凡魅力。

游人在这里可亲眼目睹高扬程泵站、长距离压力输水钢管、大跨度渡槽、高品质农牧业生产、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沙产业示范等项目。景泰县应充分利用其光照资源丰富、热量条件好、土地平整、灌溉技术先进、农牧业科技含量高等优势,大力培育适宜本地区的优质农牧业产品(如本县的驼鸟、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养殖就很有前景),大力发展诸如自动化育种、自动化智能温室等高、新农业技术,大力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区。

(七)位于景泰县西部的昌林山和寿麓山为干旱荒原上罕见的绿岛,景致绝妙

二山平地崛起,虽环处荒漠,然而山上却郁郁葱葱,密林蔽日,松柏四季常青,泉水潺潺不绝,与山下的景色恰成鲜明对比,令人拍案叫绝。二山为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昌林山俗称“小庐山”。近年景泰新建的大敦煌影视城,为我国第一座专门传承、弘扬、展示灿烂的敦煌文化和丝路风情的影视拍摄基地,匠心独具。白银市还有五佛寺、双龙寺等石窟寺院、四龙旅游度假区以及乡村旅游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

二、几点建议

(一)积极申报、促成黄河索桥渡口遗址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申报的“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顺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申报中未能将黄河索桥渡口遗址这样一处极为重要、极有价值和代表意义的景点纳入。

但由于受世界遗产申报的“凯恩斯决定”限制,一个国家一年最多只能申报一项遗产进入名录。2004年于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对之作出新的修订,由一国一年申报一项调整为一国一年可以申报两项,但两项中必须有一项是自然遗产,但对于遗产保护的“拓展项目”申报可不受此限制。如2004年我国申报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顺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同时“北京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作为我国已于2000年申报成功的“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亦通过了评审,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即是一次成功的范例。

因而建议:我省及白银市、景泰县和靖远县有关方面,应精准谋划,精心运作,高站位,大手笔,运用各种媒体切实做好宣传,并搞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争取尽快通过“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扩展的方式,将黄河索桥渡口遗址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然亦可将此项目单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那样的话难度太大,短期内排不上队。拥有世界遗产项目,那就标志着拥有世界级的文化品牌,无疑可为“一带一路”和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以及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增添异样的光彩。

(二)积极运作,将黄河索桥渡口遗址申报为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

索桥遗址长期以来仅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作为“明长城--景泰段”的一部分,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由于索桥黄河渡口遗址与明长城并不同属于一个系列,而且索桥遗址从汉代延续到民国,其历史长达2000多年,比明长城的历史长得多,因而应将索桥黄河渡口遗址单独申报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而不要将其作为明长城的一部分,被明长城所遮蔽,从而掩盖了索桥应有的光辉。

2005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大遗址保护项目。所谓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及文化景观。

黄河索桥渡口遗址,完全符合申报国家大遗址保护的条件和要求,无论从现存遗址宏大的规模,遗址延续的悠远年代(伴随着丝绸之路沧桑兴衰2000多年的历史全过程)、遗址蕴含的无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信息、遗址重大的学术研究、旅游观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价值及影响,在整个丝路沿线上均名列前茅。因而我们应积极运作,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规划管理及组织实施,认真落实保护措施,加大宣传攻势,积极申报,将黄河索桥渡口遗址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

(三)全面落实中办、国办于2019年7月下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遵循国家统一部署,密切结合白银市长城、长征遗址资源突出的优势,以及遗迹分布的实际,整合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建议我省应在会宁县创办一所干部学院,如同延安、井冈山、南梁干部学院等学院那样,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红色资源,开展党政军干部以及党外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就红军西路军这批珍贵的教育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来说,建议会宁与景泰、靖远、平川、古浪、临泽、肃南、瓜州等县联手,联合打造河西走廊红西路军品牌。例如,可联合开展以“重走长征路”为特色的深度体验游和红色研学游;共同整理挖掘沿线红色文物和文化资源所载荷的重大事件、重要任务、重头故事,拍摄电视专题片、故事片等;联手建设完善一批教育培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联合推动开发乡土教育特色资源,充分彰显红色文化强大感召力;串珠成线,联线成片,让伟大的长征精神融入百姓生活。应努力将河西走廊建成特色鲜明的党史教育长廊、红色旅游长廊,以及西部战区军史教育重要基地。

(四)景泰作为我国长城资源中颇具特色的区段,应在国家长城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突出打造一批标志性品牌,建设若干文旅示范区

例如,目前我省制定的长城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中,确定的“三园、三段、八点一线”中,列有景泰点。在这一点中应容纳一批有代表性的段落(如水沟段、索桥北部段等)开辟为文化旅游景点;建议加大对于“万历新边”及其沿线松山古城、永泰城、大靖城、裴家营、大小芦塘堡、永安堡、卢沟堡、宽沟堡、三眼井堡、红水堡等的探查和学术研究;同时还应进一步积极探寻汉长城遗迹。应积极收集整理有关长城及地方历史文化的诗词歌赋、典籍文献及历史名人信息等,采用数字化手段,建设完善文物和文化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

(五)充分利用景泰川电力提灌一、二期工程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今日景泰川如画美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

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创造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解决“三农”问题和就业再就业中作出特殊贡献;可以在促进城乡、地区、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统筹发展中发挥特殊功能;可以极大地拓宽旅游资源,丰富优化旅游产品,适应海内外旅游者不断增长和日益多元的旅游需求。

白银市是我省也是西北地区最有条件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的地区之一。据悉农业农村部2019年公布的全国26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甘肃8个,景泰喜泉镇大水?村榜上有名。近两年国家文旅部与发改委公布的10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甘肃32个,大水?亦名列其中。应力争建成更多的重点村或美丽休闲村,建设好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以充分吸引游客,满足不同游人从摘、观、学,到吃、住、购等需求,千方百计将农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白银有望建成我省乃至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样板。

[参考文献]

[1 ]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35-50.

[ 2] 李并成.唐代会州故址及其相关问题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03):46-53.

[ 3]李并成.索桥黄河渡口與汉代长安通西域“第一国道”[M].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三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7-28.

[ 4]史志林.关于唐会州州州治的几个问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5,(01):35-45.

[ 5]刘满,白银地区黄河古渡考[M].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39-41

[ 6]李并成.唐代会宁关及其相关问题考[J].历史地理,2017,(34):240-252.

[ 7]刘满,白银地区黄河古渡考[M].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39-41

[ 8]李并成.河西走廊东部新发现的一条汉长城——汉揟次县至媪围县段长城勘察[J].敦煌研究,1996,(04):129-131,112.

[ 9]李并成.唐代会州故址及其相关问题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3):46-53.

猜你喜欢

白银市丝绸之路
才艺之窗
小学足球开展情况调查分析——以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为例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2019年白银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分析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