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程研究
2023-03-27李宁纪颖
李宁 纪颖
摘 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决议》作为高校思政课最新的教学理论指导,同时又作为思政课最权威的教学素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切实增强教学效果和教学效能的重要理论资源。文章系统总结了十九届六中全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十九届六中全会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具体教学建议与实施路径等,旨在通过梳理、分析与整合相关理论知识点,系统推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融进课堂、沁润大学生头脑。
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6.06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向全会作了说明,这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一部纲领性文件,《决议》作为高校思政课最新的教学理论指导,同时又作为思政课最权威的教学素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切实增强教学效果和教学效能的重要理论资源。
1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意义
1.1 有助于大学生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的全程研究项目,系统梳理、分析与整合相关理论知识点,有助于全面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有助于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建设和辉煌发展的历史经验和重要启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对于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推进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奋斗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1.2 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突破传统格局,强化创新理论武装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通篇融汇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践行初心使命,为追求民族复兴所作的流血与牺牲,对整个历史进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分析和总结,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程是大学文化建设、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三重建设在大学生培养上的交叉聚合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突破传统格局不断创新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使命。
2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
2.1 明确融入目标
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四部分:总结党百年发展的四个时期;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十条经验;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三个需要;党的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在思政课授课过程中,要紧紧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内容实质融入教学目标,主要立足党的百年建设的历史,从思想层面、实践层面、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使学生理解伟大的建党精神,通过思想理论课教育学生从思想层面做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引导学生坚定信仰、认准方向、勇敢前行;从实践层面做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帮助学生树立“不忘初心、担当重任”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2.2 明晰融入重点
立足“两个确立”的指导思想,总结历史经验,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一个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意义。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切入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深入理解拥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学生将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转化为行动自觉,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以探索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点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点之间的战略契合为依据,以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全程的路径方略为落脚点,不断加强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3 讲清融入要点
结合思政课具体课程授课内容,主要讲述清晰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定崇高信念,堪当民族复兴重任;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引导学生用历史观的角度领悟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引导学生领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四个时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接续发展的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通过《形势政策课》提升学生自觉理解党的历史上的第三个决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意志和行动的重要推动意义,在新时代的历史阶段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建议
系统梳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程,以此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全面优化,进而提高其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1 关于全会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
《决议》是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对党的前途命运具有深刻影响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这是一次对百年大党奋斗历程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系统总结的重要会议,是一次将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载入史册的重要会议。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绪论的第一部分我国处在新时代,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主要围绕百年党史的重大成就为学生展示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在整个“纲要”课教学中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即将召开的二十大学习,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任务,使学生们理解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通过《形势政策课》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三大“历史决议”,深入理解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大历史观,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3.2 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四个历史时期的论述
《决议》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划分为四个时期,旗帜鲜明、全面深刻地阐明了党的百年历史的四次飞跃。《决议》用四次伟大的飞跃来阐述百年大党的四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成就。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点与难点,特别是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结合《决议》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引导学生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这种情怀更深更实地体现出来,教育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定崇高信念,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原理”课上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的四次飞跃的表述,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理阐释,同时也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集中注意力配合教师参与课堂活动与互动,加深学生对其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着重讲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本部分内容可可以在“原理”课程上导论的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章节进行讲述。“原理”课程的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结合该项内容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发展中有量变,也有飞跃的质变。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地第二章第二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地第一部分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以及第三章弘扬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部分可以结合这部分《决议》内容展开。“概论”课结合决议的本部分内容从导论开始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通过对四个历史时期的深刻阐述,在课程讲授中使同学们深刻了解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的历史条件、丰富内涵、重要地位。
3.3 关于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的论述
回望百年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实际行动生动诠释出其初心使命,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中我们可以深刻验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强大的生命力,进一步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历史,就是一部理论不断创新的历史。《决议》中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是毛泽东思想的创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讲授清晰,引导学生理解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牢记初心使命,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理想信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持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夺取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这一章节,结合决议这部分内容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追求,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念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放飞青春理想。在“原理”课的导论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这一章节,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改变。在“纲要”课的教学实践中,要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世界历史进程,重视历史比较,在坚持大历史观的基础上,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使学生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在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深远影响,调动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兴趣,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兴趣,激发作为时代新人的广大学生能够切实堪当民族复兴的重任。“概论”课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沁润过程,在讲授本门课程之前,要先给学生将中国百年党史四个重要历史时期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重大理论飞跃向学生明晰,进而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增强学生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心和底气,引导学生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历史。
3.4 关于“两个确立”的相关论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两个确立”的指导思想,这对于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的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特别是在这一章的第二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及时融入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两个确立”思想内容,“两个确立”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百年党的发展历程说明了发展要有方向,方向要有指引,因此,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指导极为关键。在“原理”课的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讲清楚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在本章节的第二部分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这部分展开讲述,讲授清楚无产阶级杰出人物的历史性贡献。从党的历史经验和伟大成就来看,我们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在过去取得成功,今后我们怎样继续成功,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的地方,由此自觉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概论”课在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部分要著重对“两个确立”进行讲授,使学生能够清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以及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具有决定性意义。
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发挥其育人的功能与成效,坚持守正与创新结合,推进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入教材、入课堂、入大学生头脑,引导广大学生以史为鉴,不忘本来,矢志复兴,开创未来,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7日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21/1117/c64387-32284363.html.
[2]颜晓峰.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地位[J].2022年1月11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62703599253 6928&wfr=spider&for=pc.
[3]黄延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建议[J].北京教育(德育),2022,(2):23.
[4]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建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2,(2):2.
[5]田克.“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五个维度,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