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3-02-18陶有红
陶有红
【摘要】文章简略阐述了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介绍了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并从课前制订教学任务和开展预习活动,课中简化知识难度、记录课堂笔记和自然引入新知,课后完成课后巩固和开展复习活动着手,对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切实发挥思维导图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为后续更高难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运用;初中数学
引 言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正处在持续改革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一背景下,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而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的运用则更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直观呈现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但从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力度不足,在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未对其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和探究,从而导致思维导图的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鉴于此,文章对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深层次探究.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抽象内容直观化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思维导图可以使原本抽象的内容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系统性和具体性,并在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方便学生梳理繁杂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尤其是在系统开展数学知识复习的过程中,教师灵活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加直观、明确地展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迅速串联,并完成回顾,有助于提高数学复习效率.
(二)复杂知识体系化
当前,部分初中学生受到自身学习能力的限制,往往无法实现对各种知识点的高效有机整合,导致其复习时间不够,无法达到应有的复习效果,严重影响了数学成绩.而思维导图呈现的知识内容有着突出的层次性以及逻辑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知识点之间所具有的层次联系和逻辑关系,从而为学生系统、高效地完成数学复习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完成重难点知识的提炼,而学生则可以借此对数学关键信息进行细化梳理,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可切实提高其数学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下,教育领域正在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而思维导图便是其中之一.就目前来看,已经有诸多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开始尝试性地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思维导图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不足之处.
一方面,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并未真正将思维导图深度融入教学活动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形成运用思维导图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偶尔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而学生在课后很少自己主动利用思维导图完成数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过于死板、固化,没有掌握科学的运用方法,导致思维导图的运用欠缺趣味性,无法真正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大多是按部就班地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完成之后却没有详细分析思维导图,使得教师无法明確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削弱了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一)课前
1.制订教学任务
初中数学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通过思维导图分阶段地制订教学任务.对于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来说,其主要包括课前导入、课中讲解和课后复习三个部分,每个环节都有其重要作用.但针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往往会将主要精力放在课中讲解环节,而忽视了其他环节.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缺少关联性,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正数和负数”这一知识点时,便可以凭借思维导图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这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内涵,进而掌握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划分成三条支线.第一条支线是课堂导入,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与该知识点有关的事物,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第二条支线是课中讲解,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立足于课前导入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相关内容对学生展开深层次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同时对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第三条支线是课后巩固,针对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生活化的场景,使得学生能够明确正数和负数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需要基于思维导图完整展现各个环节的具体学习任务,并采用更加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既能切实体现知识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
2.开展预习活动
除了制订阶段性的教学任务以外,教师还应当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下预习活动.例如,教师在正式进入“有理数的加减法”这一知识点的讲授之前,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成果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课下按照课本顺序阅读教材内容,对其中涉及的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原则形成初步认识,并尝试自己完成课后习题.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分别体现有理数加法和有理数减法这两个方面,同时明确写出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知识讲述自己为何会这样绘制思维导图,使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更具条理性和科学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其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同时组织全班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二)课中
1.简化知识难度
初中数学知识点与小学相比难度更高,学生在刚接触时往往找不到切入点,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清晰、完整地展现数学知识,以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过高压力,从而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点的同时感知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实保障教学效率.教师应当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备课阶段系统整理知识点,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来.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当合理使用电子白板,促使学生产生完整的知识认知过程,这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增加教学深度,提高教学成效.
以“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针对其中涉及的图形问题,利用信息技术绘制思维导图,并在其中融入例图和例题等内容,确保思维框架的完整性和直观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先构建大的整体框架,使得学生初步形成笼统的概念,然后可以按照相应的顺序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注意力.之后,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具体问题的思维导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对例题中所包含的数据进行分析,重新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可以通过课件对思维导图产生一定的了解,而经过教师的引导则能够深度理解思维导图的含义.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进一步降低知识难度,减少学生在画图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深化学生对数据统计有关知识的理解,这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2.记录课堂笔记
记录课堂笔记是加深学生记忆的重要举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随时进行查缺补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在黑板上写出提纲要点,并要求学生将其抄录到笔记本或者教材上.尽管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整地记录下来,但是无法真正做到将知识融会贯通,难以实现知识面的进一步拓展.思维导图的绘制呈树枝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序,但是其中的内容蕴含着一定的条理性.作图人可以用自己习惯的方法以及常用的符号和线条表达出内容的具体含义,进而实现对其的理解.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笔记的记录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衔接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完整体现思维过程,同时使用相应的线条符号能够准确表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烦琐的文字赘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如果遇到新问题或产生新想法和新思路,可在课后利用思维导图自主进行补充,以真正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3.自然引入新知
初中数学不仅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其复杂程度和难度较以往都有一定的增加,然而部分学生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在面对初中数学课程时出现了不适应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其抵触心理,不利于其数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和既有知识水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更加自然合理地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接受新知识,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以“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便可以围绕三角形的内容设置问题:“你们都知道哪些三角形呢,它们都各有什么性质呢?”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自然地联想到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等.接下来,教师便可以提问:“不同的三角形之间往往也包含着一定的共性,那么三角形的角和边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共性呢?”学生在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要基于思维导图模板,将三角形设置成主干,并按照各个层级引出详细的课程知识点,包括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等,再基于此不断向下延伸,进而延伸出本课程所要讲述的勾股定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点,还能够让学生迅速找到学习状态,投入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三)课后
1.完成课后巩固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课后巩固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课后巩固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水平,还能够促使其对知识点形成多维度的解读与感悟.鉴于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对课后知识巩固的辅助作用,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为其布置课后巩固作业,达到夯实基础的效果.
2.开展复习活动
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其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按照阶段性的任务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数学复习活动,既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交流,产生更好的双向活动,还能够促使学生在不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对“不等式”这一知识点进行复习活动时,便可以先让学生对本章节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借此提高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应当在班级中划分多个小组,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与同伴之间展开沟通和讨论,进而对思维导图的绘制细节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在这一环节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讨论,但需要切实发挥引导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为其提供多种角度,以便深化学生对这一章节知识点的理解.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分别让各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讲解本组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的思路和依据.学生能够基于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并完成总结归纳,或者可以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定义和应用等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客观、积极的评价,并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思维导图,为其复习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 论
综上所述,教师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同时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数学学科抽象性、逻辑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围绕学生逻辑思维培养这一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并确保思维导图能够实现对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的全方位覆盖,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实现课前预习、课中掌握和课后巩固,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储志英.巧用思维导图,整体建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中的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数学,2022(2):70-72.
[2]姚正江.智慧有源 思维寻根:分析思维导图走进初中数学课堂[J].新课程,2022(41):108-110.
[3]柯双英.思维导图在提升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效率中的效能分析[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4):77-78.
[4]劉军平.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与策略[J].新课程,2021(29):217.
[5]吴敏燕.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单元教学中的运用:以《圆》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0):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