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体字产生的原因探析

2023-02-08陈波先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形声形符段玉裁

陈波先

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与意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一组汉字。异体字从汉字产生就存在。殷商甲骨文、西周早期金文的文字异体主要表现在象形字、会意字上,因为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图画性很强的表意文字,一个字只要根据其字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即可,至于笔画的多少、字形的正反、构字符号的上下左右位置,不会影响该字字义的表达。比较战国时期秦国文字与其余六国文字可知,文字的异体主要表现在形声字的异构上,因为汉字发展到战国时,象形字、会意字的写法趋于稳定,这一时期在假借用字表义明确的情形下,形声字大量出现,或因形符义通更换形符而异构,或因声符音近更换声符而异构。从战国始,至今天,汉字的异体现象百分之九十是形声字的异构。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规范的正体文字小篆在六国推行开来,异体字的数量相应地减少了。《说文解字》①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就是在分析小篆字形的基础上训释字义的。许慎在该书中收了重文1163 个,这些重文绝大多数是异体字。1954 年,国家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专门负责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并于1955 年12 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新华字典》(第11版)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1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的编纂者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汉字字形,就把该表的异体字附于相应的正体字头后面。

学术界对异体字的研究较多,代表性的有王力先生和裘锡圭先生的论述。王力先生分析了异体字的四种类型:一是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二是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三是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四是变换各成分的位置。③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8:172.裘锡圭先生根据狭义异体字之间在结构上或形体上差别的性质,把异体字归纳为八类:一是加不加偏旁的不同;二是表意、形声等结构性质上的不同;三是同为表意字而偏旁不同;四是同为形声字而偏旁不同;五是偏旁相同但配置方式不同;六是省略字形的一部分跟不省略的不同; 七是某些比较特殊的简体跟繁体的不同; 八是写法略有出入或因讹变而造成不同。④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99 -201.至于异体字的类型为何产生,苏文英在《西周金文异体字研究》一文中分析了四点:一是趋易心理的影响; 二是类推心理的影响; 三是字形区分的影响; 四是追求构件布局平衡对称的影响。⑤苏文英.西周金文异体字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还有的学者认为是地域因素、书写材料和政治制度等导致异体字产生。这些学者的探析多为共时平面的论述。

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新华字典》(第11 版)中收入的异体字进行分析,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来探析异体字产生的原因,以期丰富对异体字产生原因的研究。探析异体字产生的原因,不仅可以为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促进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学术参考,还可以为语文辞书编纂收录异体字提供理论依据及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①陈波先.从异体字看华夏古文明的发展进程[J].大连大学学报,2019,(5):73 -76.

一、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是异体字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不同历史时期更换了形符的一组组异体字,就直观地阐释了这一原因。例如下列两组异体字:

砲(礮)—炮②炮(﹡砲、﹡礮)pào:①武器的一类,有迫击炮、高射炮、火箭炮等。②爆竹:鞭炮|炮仗。(《新华字典》第376 页)

砲,兵器的一种,是古代以机发石的作战工具。三国魏曹叡《善哉行》:“发砲若雷,吐气如雨。”黄节注:“诗所云发礮,即飞石也。其来甚古。”③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5 卷)[Z].武汉:崇文书局,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2595.此抛石机所发之物为石头。公元8 世纪,发明火药。公元10 世纪,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后,抛石机便由抛石头变为抛火球,故以“石”为形符的“砲”字可改写成以“火”为形符的“炮”。远距离推射的火炮则更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明末方以智《通雅》卷三十五《器用·戎器》:“古以石为砲,火砲起自外国,而中土传之。砲或作礮,乃桔槔,以反发石也。今有火器,用硝黄,乃从外国传此法。明朝因立神机营,有伏狼机、大将军、百子诸制; 后得红彝砲,尤为神器,可发二十里远。西洋以铳尺量之,测远度之,发无不中,惜今未有尽其用者。智按宋真宗咸平五年,召普言,能发火球火箭,上召至崇政殿试之。先是开宝二年,岳义方上火箭法,赐束帛。岂所谓枉矢、洁矢、结火以射敌者乎? 且有火球,必为火药矣。”④方以智.通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064.方氏此段论述梳理了“砲”的演变过程,可见生产力进步对兵器发展的促进作用。

枱(耜)—鈶

《说文·木部》: “枱,耒耑也。从木台声。鈶,或从金。”段玉裁注:“枱,今经典之耜。……鈶,或从金台声。(枱)以其木也,故从木。(鈶)以其属于金也,故亦从金。”⑤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259.枱,就是耒下端入土的部分,先是木制,故段氏说“枱”字“以其木也”,后由于青铜器等金属使用于农具制作中,枱端之木改成锋利的金属,可使入土省力,故“枱”字可写成“从金”的“鈶”字,这揭示了冶炼技术对农具改进的过程。“枱”字之所以又写作“鈶”,“以其属于金也”,这就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得益于古人从矿石中提炼出金属,也是“原始农业过渡到精细农业的一个体现”。⑥陈波先.从农具用字形态演变看农业发展[N].语言文字报,2019 -09 -18.

再如“椀—碗—埦(盌)”这一组异体字,与考古学的成果吻合: 先使用树枝作为工具,获取生存物资;随着对大自然的进一步开发,学会打磨石器和用土烧制陶器,故先有“木形”之椀,再有“石形”之碗,后有“土形或皿形”之埦、盌。这一历时层面所产生的异体字,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是我国先民改造大自然、发展生产力的一个缩影,从而投射到了汉字形体的构造上。

二、深入观察的认知因素

我国先民在改造大自然时,不仅社会生产力发展了,而且观察事物的能力也逐渐提高了,认知事物的水平也不断深化了。深入观察事物和分析认知事物能力的提升,也能在一组组异体字中得到体现。例如下列两组异体字:

茵—鞇

《说文·艸部》: “茵,車重席。从艸因声。鞇,司马相如说茵从革。”③许慎.说文解字:25.“茵”字从艸,则是草制。但草制之车垫,保暖性、舒适性欠佳,古人又有布制和革制两种,故“茵”字又写成“絪”“鞇”,《广雅·释器》“靯谓之鞇”,王念孙疏证:“《说文》:‘茵,车中重席也。从艸因声。鞇,司马相如说茵从革。’《汉书·霍光传》作絪。并字异而义同。”④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3:241.常见的车垫是革制。《诗·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毛传:“文茵,虎皮也。”孔颖达疏:“茵者,车上之褥,用皮为之。言文茵,则皮有文采,故知虎皮也。”⑤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15 -417.革制优于布制,布制优于草制,这也是古人深入认知的结果。其他如“絥”“茯”,“缰”“韁”等。

再如“糍”“餈”,“糕”“餻”,“糖”“餹”等组异体字,或从米或从食,这是古人根据不同米的粘性与否,柔软强度的大小等制作出不同食物的结果。《说文·食部》:“餈,稻饼也。从食次声……粢,餈或从米。”段玉裁注:“谓米饼也。《周礼》‘糗饵粉餈’注曰:‘饵、餈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合蒸曰饵。饼之曰餈。糗者,捣粉熬大豆为饵。餈之黏著以粉之耳。饵言糗、餈言粉,互相足。’按许说与郑不同。谓以稬米蒸孰饼之如面饼曰餈。今江苏之餈饭也。粉稬米而饼之而蒸之则曰饵。”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219.从段注可知,不同的米可制成不同的食物。

“深入观察的认知因素”和“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因素”都是异体字历时产生的重要原因,这两种因素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以更换形声字的形符而表现出来。这两种因素不同的地方是一个以改造大自然、发展生产力为主,一个以深入认知事物属性、利用事物特性为主,但均体现了我国先民的智慧。

三、语言演变的内在因素

汉字在使用过程中,或因形符义通而更换形符形成一组异体字,或因声符音同而更换声符形成一组异体字,或因形声造字法的类推而形成一组异体字等。这些形成异体字的原因,时贤已有论述,我们把时贤在这一方面的论述归纳为“语言演变的内在因素”,并全面总结如下:

(一)形符义通而异构

形符义通而异构是指形符意义相近或相因而更换形符形成的一组异体字。如:段玉裁注解《说文·隹部》“隹,鸟之短尾总名也”,“短尾名隹,别于长尾名鸟。”⑦段玉裁.说文解字注:141.可见“鸟”“隹”义近而稍有别,故以“鸟”为形符的“鷄”“”“鷽”“鵰”“鶬”“”可写成以“隹”为形符的“雞”“”“雤”“雕”“”“”。又如以“彳”为形符的“征”“徂”“”“”诸字可写成以“辵”为形符的“”“”“”“返”,因为“彳”是小步行走,而“辵”是从彳从止,为步履之义,与“彳”义近,故可更换形符而异构。再如“叔”“”,“勅”“敕”等异体字,也是形符意义相近而异构形成的。

此外,还有形符意义相因而异构形成的异体字,即通过分析字的本义可知本义以某物或某事为语义特征,故更换以这一语义特征之事或物为形符而形成的异体字。例如:

瑱,《说文·玉部》:“瑱,以玉充耳也。从玉真声。《诗》曰: ‘玉之瑱兮。’,瑱或从耳。”①许慎.说文解字:11.因为“瑱”用于“充耳”,所以换用“耳”为形符。“瑱”之“玉”符与“”之“耳”符因本义而呈因果关系。再如“皰”,《说文·皮部》释为“面生气也”②许慎.说文解字:67.,即面疮,这是一种病,故又写成形符为“疒”的“疱”; “唾”,《说文·口部》释为“口液也”③许慎.说文解字:31.,液体是水,故换成形符“水”后写作“涶”。

(二)声符音同而异构

声符音同是相对而言,更多的是因声符音近而更换声符的异体字,如:《说文·手部》:“捦,急持衣也。从手金声。,捦或从禁。”④许慎.说文解字:251.“捦”“”这一组异体字是声符音同而更换声符: 金,上古见纽侵部,禁,亦是上古见纽侵部。又如《说文·口部》:“喟,大息也。从口胃声。嘳,喟或从贵。”段玉裁对“喟”字又写作“嘳”的原因阐释说: “胃贵声同部。”⑤段玉裁.说文解字注:56.段氏此言,是也,“胃”“贵”上古同为微部,又“胃”上古匣纽喉音,“贵”上古见纽牙音,喉音牙音部位相近。

声符音同或音近而异构形成的异体字,是异体字大量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例如: “碜”“硶”,“祺”“禥”,“噍”“嚼”等。

此外,还有一类异体字既换形符又换声符而异构,比如“猿”“蝯”,“迹”“蹟”,“禂”“”等组异体字,这是因为形符既义通,声符又音同或音近。

(三)形声造字法的类推

形声造字是汉字中使用最多,也是最能产的一种造字方式。因此,一些会意字,在形声造字法的类推下,也采用形声的方式造出另一个同音同义的异体。如,《说文·釆部》: “番,兽足谓之番。从釆;田,象其掌。,番或从足从烦。”段玉裁对“”字的评说是:“此形声也。”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50.即“”的形符是足,声符是烦。又如“擤”字,是按住鼻孔出气,藉以排出鼻涕,会意字,又写作“”,从手省声,形声字。还有一类异体字具有累增关系,也是形声造字法类推的结果。

王筠在《说文释例》卷八《分别文、累增字》中说:“字有不须偏旁而义已足者,则其偏旁为后人递加也。其加偏旁而义遂异者,是为分别文……其加偏旁而义仍不异者,是谓累增字。”⑦王筠.说文释例[M].北京:中华书局,1987:173.近代学者把未累增偏旁的字称为“初文”,累增字以初文为声符,增加形符。如《说文·又部》: “彗,扫竹也。从又持甡。篲,彗或从竹。”⑧许慎.说文解字:64.“篲”就是在初文“彗”的基础上,累加形符“竹”构成的形声字。《说文》中具有累增关系的异体字较多,再如“叟”“傁”,“厷”“肱”等。

(四)简省

汉字从甲骨文时代,就有书写简省的用例,且这一趋势符合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虽然形声造字法具有强大的类推作用,但在汉字书写趋简的原则下,有些笔画较多的形声字,也用会意构字的方式以精简笔画。如“巖”字,《说文·山部》析其字形为“从山嚴声”⑨许慎.说文解字:191.,虽“古籍中多作‘巖’,今‘岩’字通行”⑩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2 卷):791.。“岩”从山从石会意,但较之形声字“巖”,书写简省。再如“淚”,从水戾声,形声字也。虽“古籍中多作‘淚’,今‘泪’字通行”⑪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3 卷):1697.,从笔画上看,“淚”繁“泪”简。

还有一类异体字也是着眼于笔画的多少,即《说文》中的正篆与重文的省文关系。如《说文·晶部》:“曐,万物之精,上为列星。从晶生声……星,曐或省。”①许慎.说文解字:141.“曐”字从晶,以三“日”示曐众之象。省文写作“星”,以一“日”示之,书写的笔画就减少了。《说文》中正篆下标注省文关系的异体字较多,如“曟”“晨”,“孴”“”等。

在语言演变的内在因素形成异体字的过程中,既有共时的层面,也有历时的层面。共时层面体现为形声字在结构上或形体上的异构,即因形符义通而更换形符异构和因声符音近而更换声符异构; 历时层面主要体现为初文的累增和笔画的简省,这是用文字区别词义和文字书写趋省所造成的。

四、形近讹误及避讳的人为因素

(一)形近讹误而产生的异体字

形近讹误产生的异体是指正体字在流传过程中因其某个偏旁书写讹误而写成另一形体,该形体字无构字理据。形近讹误产生的异体多集中于声符字讹误而更换声符的现象。这是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疏忽所致。例如下列两组异体字:

拗—抝④拗(﹡抝)ǎo:〈方〉弯曲使断,折:竹竿拗断了。(《新华字典》第6 页)拗(﹡抝)ào:不顺,不顺从:拗口|违拗。(《新华字典》第6 页)拗(﹡抝)niù:固执,不驯顺:执拗|脾气很拗。(《新华字典》第367 页)

“拗”的声符“幼”,上古幽部; “抝”的偏旁“幻”,上古元部。幽部、元部不相通转,不是声符音同而更换声符的异体字。“拗”之所以写成“抝”,因“幼”“幻”形近讹误所致。类似的还有“坳”“”。

还有形符讹变产生的异体字,如“颖”字从禾顷声,形符“禾”在书写的过程中讹变成“示”,故又写成“颕”字⑤颖(﹡颕):①禾的末端,指某些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苞片。②东西末端的尖锐部分:短颖羊毫笔|脱颖而出。(《新华字典》第597 页)。

(二)避讳而产生的异体字

形近讹误与避讳产生的异体字,都是由于书写者所为,但避讳产生的异体字主观性强,有意而为之。王彦坤先生在《略论敬讳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一文中就对此做了论述: “古人遇到须要敬讳的字,有时故意不按常体书写而变其形,于是就造成了一批异体字,其中有的还取代了正字而流传下来。”⑥王彦坤.略论敬讳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J].暨南学报,2001,(3):121.

王彦坤先生引述了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九举的因避讳而形成异体字的例子: “‘世’字因唐太宗讳世民,故今‘牒’、‘葉’、‘弃’皆去‘世’而从‘云’。‘漏泄’、‘缧绁’又去‘世’而从‘曳’。‘世’之与‘云’,形相近; 与‘曳’,声相近。若皆从‘云’,则‘泄’为‘沄’矣,故又从‘云’而变为‘曳’也。‘民’则易而从‘氏’,‘昬’‘愍’‘泯’之类,至今犹或从‘氏’也。”王先生不仅引述《游宦纪闻》的例子,还举有他例,如: “金避熙宗完颜亶讳,规定‘亶’字写成从面从且; 避世宗完颜雍讳,规定‘雍’字作‘’;明避成祖朱棣讳,‘棣’字变体作‘捸’;清避仁宗顒琰讳,‘琰’字变体作‘’。”①王彦坤.略论敬讳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121.

形近讹误及避讳的人为因素产生的异体字,是我们应该避免的,因为这一因素产生的异体字是无规律可循的,也无造字理据,是我们阅读古籍的一大障碍。

五、余论

此外,还有一类异体字,它们的偏旁相同但排列的位置不同,如“群”“羣”,“峒”“峝”,“峰”“峯”,“和”“咊”,“昺”“昞”,“词”“”,“花”“芲”,“凡”“凢”,这是由于书写者对汉字结构美感的认同存在差异所致。

以上论述的“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因素”“深入观察的认知因素”和“形近讹误及避讳的人为因素”这三点原因,随着汉字的规范化,不再成为产生异体字的主流。然而,“语言演变的内在因素”至今还在发挥作用,一些民间自造字,就是在“简省”的作用下产生的。

综上所述,异体字是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存在的合理价值。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更换了形符的异体字,可以丰富科技史、考古学及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组异体字既反映了我国先民生产力的发展,又体现了他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入。不仅如此,异体字的产生还受汉字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既有形声造字法类推产生的形声字,也有因书写趋于简省而产生的会意字。书法这门艺术,亦因不同异体字的结构美感而更具欣赏性,绵延数千年。

探析异体字产生的原因,不仅能揭示汉字逐渐增多的缘由和阐发一组组异体字所内含的活化石功能,还能为当今汉字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笔者揭示以此,求正以方家同道。

猜你喜欢

形声形符段玉裁
近二十年形声字形符研究综述
从形符与字义的关系角度论《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分类
——以“人”“彳”字部为例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订《古今韵会举要》探略
留学生形声字教学实践研究
——以满洲里学院为例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创设教学情境要巧“借”
根据“形声”记汉字
偏旁部首知多少
“形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困境、功能与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