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2018-11-20张茜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江永上古

张茜

很早以前,我國古音學研究就開始了。在段玉裁之前,古音學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並沒有真正弄清楚上古韻部的系統。段玉裁在總結、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探索與研究。

一、段玉裁分古韻為十七部

段玉裁通過全面考察《詩經》的用韻,廣泛搜集先秦有韻之文,分析了《說文》的諧聲系統,在江永《古韻標準》十三部的基礎上,將古韻分為了十七部,分別為:

段玉裁將古韻分為十七部,只比江永的十三部多了四部,但是這一舉措十分有價值。段氏將支脂之三分、真文分立、尤侯分立。

1.支脂之三分

《廣韻》中五支六脂七之三韻,顧炎武、江永都看作同一個韻部——支部。而段玉裁則根據《詩經》等的韻文用韻,將支脂之分為三部,分別為之、咍,脂、微、齊、皆、灰,支、佳三部。段玉裁查找了大量的語料來證明他的觀點,說明十分嚴謹。“支”“脂”“之”三分,是段玉裁對古音學研究的一大貢獻。雖然脂部可以繼續分部,戴震後來從脂部分出祭部,王念孫分出質部,但是段玉裁的研究思想給了後世很大的啟發。

2.真文分立

段玉裁第二發明是真文分立。段氏說:“鄭庠乃以‘真‘文‘元寒‘刪‘先為一部。段玉裁認為:“真”“文”“元”三部,“《三百篇》及群經,屈賦分用畫然漢以後用韻寬,三部合用。”考察《詩經》中的用韻,“真”、“耕”通用為多,“文”、“元”合用為多。

3.尤侯分立

尤侯分立是段玉裁對古韻分部的另一大貢獻。顧炎武和江永對“侯”部的分部不一樣,顧炎武將“侯”合於魚部,江永把“侯”合於“幽”部。段玉裁認為顧炎武和江永使用的都是漢以後的音,這樣來分部不能準確說明上古的音。段玉裁在《六書音均表》中說:“顧氏誤合侯于魚為一部,江氏又誤合侯于尤一部,皆考之未精。顧氏合侯于魚,其所引據,皆漢后轉音,非古本音也。侯古音近于尤而別于尤。近尤故入音同尤;別于尤,故合諸尤者亦非也。”段玉裁通過分析《詩經》的用韻,認為“侯”應當獨立分為一部。

通過後人的研究,例如孔廣森把冬部從東中分離出來,採用段氏的尤侯分立,逐漸證明了段玉裁分部的正確。

二、段玉裁創造合韻說

合韻,就是不同韻部的字相押韻。這樣的條件是語音必須要相近。《六書音均表》序中說:“古與今異部,是為古本音。……古與古異部而合用之,是為古合韻。”產生合韻可能由於古今音變和方言差異,也可能是語言系統內部的相鄰的韻相押。在段玉裁之前的學者,也有注意到合韻的問題。顧炎武認為合韻是方言的差異造成的,江永也讚成顧炎武這一觀點,他也認為合韻和方言有關係,而且戴震也有這樣的觀點。顧炎武和江永注意到了這種語音問題,但是沒有進行系統地研究。顧炎武將古韻分為十部,江永把古韻分為十三部,都十分寬疏。而段玉裁將古韻非為十七部,分得更為詳細和縝密。

段玉裁的合韻說是要尋找想合的韻部的共同點,有共同點才能合韻。“近”的合韻包括同類或非同類但類與類的銜接韻部。“遠”的合韻包括非同韻和和韻部相隔的韻。這樣的話,使大部分韻部可以和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韻部發生關係。但是,這樣的規則也不是完全絕對的。比如:第一類和第四類不能合韻,第二類不能和第六類合韻等等。段玉裁這六類的劃分十分整齊,基本為韻尾相同或主要元音相近。

段玉裁首先打破了《廣韻》的順序,從上古漢語的韻部總體出發,確定音與音之間的遠近關係,將古韻部分為十七部六大類,為以後上古韻母系統的建立和音值的擬定奠定了基礎。

三、段玉裁提出古無去聲說

關於上古的聲調問題,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爭議,有人認為上古聲調和現在一樣,也是有四個聲調,只是有些字的讀音不一樣。比如顧炎武、江永主張“四聲一貫”。另外一些觀點認為上古聲調和現在的不一樣,段玉裁是後者,他提出“古無去聲”。

段玉裁這個結論是根據上古韻文中平上去通押和去入通押的事實來斷定的。段玉裁認為古代聲調和今韻不同,漢語最初只有平聲和入聲兩個聲調,到了《詩經》的時代,從平聲中分出來了上聲,魏晉的時候從入聲分出來了去聲。所以段玉裁認為上古時期聲調只有平聲、上聲、入聲三種,沒有去聲。

段玉裁認為,不應該直接用今音去套古音,這樣理解出的聲調情況自然不準確。段氏認為上古時期不同聲調相押韻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關於段玉裁這個觀點,孔廣森在之後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論。段氏提出的“古無去聲”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如王力的長入短入。王力認為段玉裁“古無去聲”這個理論,是有道理的。但是王力認為入聲應該分成長入和短入。長入的字在中古變為去聲,短入的字在中古還是入聲。之後的學者,如黃侃、王國維等等,都收到段玉裁古無去聲說的影響。段玉裁古無去聲說開創了對上古聲調研究的新領域。

四、段玉裁研究存在的問题

段玉裁對於古音學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他為後人研究古音開創了新的方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然,也是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段玉裁的理論也有不足之處。

在韻部的問題上,段玉裁沒有把“東”和“冬”、“屋”和“覺”、“物”和“月”分立。在段玉裁晚年的時候,他也承認了這個不足之處,也對這一點進行了修改。

段玉裁在入聲的分配上,有些混亂,缺乏系統性。段玉裁主張“異平共入”,段氏“侯”部和“宵”部沒有入聲,又把“質”、“櫛”、“屑”歸入真部。段玉裁只看到了《詩經》中的互押,《說文》諧聲字陰入互諧比較多,所以入聲韻不分部。但是,從《詩經》押韻的總體來看,分開押韻是主流。《說文》中陰聲陽聲入聲分諧的占百分之六十多,可見入聲韻也應該分開獨立。由於段氏沒有將入聲韻進行分部,所以,會把入聲劃分到錯誤的韻部當中。

雖然今人對段玉裁的學說有很多的爭議,段玉裁古音學的研究上也是存在一點缺點和瑕疵,但是畢竟瑕不掩瑜。我們要考慮當時的環境和條件,總體上段玉裁對於上古音的格局形成的過程中的貢獻是巨大的。從整個清代古音學發展來看,段玉裁確實是“上承先賢,下啟學者”的人物。所以,段玉裁在語音方面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是一位卓越的古音學家。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猜你喜欢

江永上古
例外之外
江永《古韵标准》“方音说”辨正
上古
鬼面镜
转角遇萌物
守得云开望月圆
江永女书的生存现状以及未来传承
女娲补天
中国上古礼制中衣服所具功能与灵魂附归问题
鬼面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