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22-11-23曹智伟
【摘要】在初中所有课程中,数学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初中数学密切联系实际,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下降。文章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策略
作者简介:曹智伟(1974—),男,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水南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样的改变,意味着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里所说的问题并不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而是指新的教学理念与原有的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的矛盾。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很多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素质无法得到提升。作为教师要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将其分类,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因为教师面对的教学群体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难免也会有教学方法不适用的情况出现,致使课堂效率低下。此时,教师应该在不断调整之下与学生进行磨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从实际情形来看,受到中考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重视,这也就意味着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可能不那么明显,而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至于学生是不是在兴趣的驱动之下去完成这些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很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因此,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教师没有顾虑到学生的情况,而是一味地将数学知识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中,学生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彰显,从而导致学生听讲不认真,纪律性比较差,对教师教学表现的态度非常随心所欲,不愿意花時间和精力去思考数学问题、完成作业。这都是由于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所造成的,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升,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
(二)教师没有有效利用教学设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也越来越发达,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在课堂之中。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里,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上,认为多媒体信息技术不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很少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些教龄比较大的数学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即使想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其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导致课堂氛围看起来很融洽,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学习到什么数学知识。甚至很多时候,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分管教育的专业人士,都认为这些教学设备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上述情况的存在,都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升[1]。
(三)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较少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都是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在听课。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所以教师要想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就必须马不停蹄地从课堂一开始就进行讲解,从而忽略了合理的课堂互动。当发现学生有扰乱课堂秩序,或者是影响课堂教学进度的行为,有些教师就只会对学生大声地呵斥。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对教师只有敬畏之心。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不懂的问题,也不敢向教师请教。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师生关系比较冷淡。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难度更高,对思维和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更高。而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没有达到标准,如果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厌烦的心理,自然而然也不会喜欢教授这一门课程的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会导致课堂氛围毫无生机,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2]。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作为教师不应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在对这些问题分析与思考的过程中,寻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策略的形成并不只是指向问题解决本身,而是应当指向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考虑到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涉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因此在寻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时,教师也应当立足学生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量的教学理论研究表明,情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今天的学科教学已经日益重视情境的作用,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来说,情境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因为情境可以让知识从抽象变得形象,使学生更易理解数学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顺利。创设情境的手段是多样的,而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最主要的渠道。教师应该有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轻松愉快地收获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负数时,学生对于负数的概念难以理解,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张直线坐标轴,取坐标轴最中间的位置为原点,坐标轴的左边为正、右边为负,再对这个坐标轴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来理解负数的含义。之所以选择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主要原因是多媒体设备能够将图像、声音、动画结合在一起,把静态的知识以动态的过程呈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二)重视合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而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当中发生高效的互动。学生互动的过程就是合作交流的过程,合作交流的过程就是互通有无的过程。不同学生的经验与知识积累是不一样的,当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不仅会实现知识上的互补,还可以让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取长补短,以此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传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自己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与交流。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深入学生,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来分组,并选择设计他们喜欢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地观察学生讨论的方向是否偏离主题,并给予学生适度的帮助,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和探索,最终发现问题的答案所在。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知识。比如,学生在学习有理数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小学数学中的加减法探讨有理数加减法的法则,让学生们进行分组并展开讨论,最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来回巡视,如果发现有开小差的小组,不能严厉地呵斥学生,而是应该及时、友好地指正,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的法则。在总结出有理数加减法法则后,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成员玩有理数加减法游戏,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各个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而且也能使得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深化学生对有理数的理解,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数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逻辑思维的建立,可以说没有逻辑,数学知识的大厦就无法真正地建立起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把握住逻辑这一主要脉络,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应对学习过程中题目的变化,增强学生使用数学的灵活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教师在课堂所讲的知识已经了如指掌,可到考试时却常常没有思路和想法去解决问题,导致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无法在不同类型的题目中运用相同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的逻辑思维培养力度,設置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不断地训练中得到逻辑思维的有效提升,从而懂得如何分析和理清解题的思路。思维的方法不仅对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有帮助,还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长期发展,当学生能够灵活地运转思维,熟练运用数学概念和公式解决不同形态的数学问题时,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对这一知识点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以此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哪一条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是什么关系呢?”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具有连贯性、层递性的问题,对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点学生就能够掌握得更加牢固,并对此知识内容形成系统的、有逻辑的认识。
(四)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会依据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是否出众,这样对学生的思想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发挥的水平不一定是其真实水平,有些同学可能会超常发挥,但有些同学可能并没有把自己全部的实力发挥出来,所以靠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结果是非常片面的。因此,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运用合理的评价和分析方法,将学生日常学习习惯、实践活动参与的积极性等都纳入综合判断,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与赞扬,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也要适当地指出学生在学习表现方面的不足,督促他们及时改正坏习惯,取得更优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合理的评价,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使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以便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激励。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初中数学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出示几组二元一次方程,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程的共同特征,再将自己的答案与组内成员讨论,并选出代表上讲台讲解。有一个小组说:“我们发现这些方程里面都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2。”另一个小组:“你们说的不对,最后一个方程组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我们只能说这些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而不是每一个未知数的次数都是2。”在学生出现矛盾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此类方程属于哪一类方程?”此时,学生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由此可见,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不应该急于否定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中仍然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无法有效利用教学设备、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地深入探究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从而在学习中积极主动,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琳.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理导航(下旬),2017(36):9.
[2]许柱.浅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