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在高职“护理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2-10-29骆亚南

成才之路 2022年27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实训教学

骆亚南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授课模式下高职院校“护理基本技术”实训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20届6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对30名学生采用传统授课形式(对照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基础对其他30名学生进行教学(实验组),测评各组学生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推导、假定等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教学模式的支持率分别为96.7%、73.3%,数据差异显著。

关键词:护理专业;“护理基本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7-006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作过程系统化视域下高职《护理基本技术》实训教学改革研究”(编号:ZJGB2020045)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护理基本技术”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为各科室、各系统疾病患者及健康群体提供具有一定共性的生活护理及病症护理技术服务的一门学科,其应用范围十分宽广,能帮助高职院校培育出更多实用型人才。为了提升“护理基本技术”实训教学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推广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课题组选择6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不同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然后进行相关分析与研究。

1.一般资料

共计有2020届60名护理专业学生参与本次研究,均为三年制大专生,当前正处于大学第三学期,分组情况如下:对照组(n=30):男2名,女28名,年龄范围18岁~22岁,平均(19.87±1.09)岁;实验组(n=30),男3名,女27名,年龄范围19岁~22岁,均值(20.87±0.87)岁。

两组学生的入学成绩、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基本无差异,以上人口学资料均衡分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包括督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讲授新课内容、教师现场示范、归纳课程要点,实验室模拟训练,项目学习情况考查等。

实验组推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基于该理论的“护理基本技术”实训教学活动把医院护理工作岗位运行需求作为目标,选择现实的护理岗位作为课堂教学案例,以真实的护理工作执行过程作为主要线路,构建出岗位高度匹配的工作推进过程。在仿真病房内开展教学活动,并要求附属医院行动方便、认知状态及交流能力较好的患者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學工作推进时,教师结合护理工作实施过程,灵活布置相应的工作场景,串联数个工作场景,把5名~6名学生分为一组,分析评估工作场景内各个护理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科学调配各项护理任务,及时针对被服务的病患提出当前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相应护理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测评护理工作效果。下面,本文以“某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作为实例进行简要分析。

其中,工作过程为入院护理→护理评估、提出相关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的实施→护理测评,入院护理时的工作场景“患者,男,27岁,用过午饭后20min自感脐周隐隐作痛;到晚间时,腹痛症状缓缓转移至右下腹,合并持续性、剧烈、阵发性疼痛及呕吐表现,体检时体温37.9℃,脉搏86次/min,麦氏点压痛症状明显,且存在着反跳痛。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对护理岗位提出的工作任务“自我介绍,入院时健康宣教,编写入院病历,准备病房,告知医生当前患者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准备生活用品”,职业能力要求有“基本较强的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及组织协调能力,有为患者进行全面服务的职业意识等”。提出的护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当前本例患者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什么?相应依据有哪些?初步护理内容有哪些?保守及手术治疗时护理要点有哪些”等方面,要求护理人员主动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认知能力、精神及情绪状态、家庭成员构成,科学测评临床症状表现等,自身具备良好的语言交流、沟通能力,尊重他人的意识,娴熟运用常规量表开展测评工作的能力。本例病患症状表现屡次出现,家属焦躁、痛苦地坐在床边陪伴却束手无策……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为病患介绍医院及病房环境条件,让病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转移病患的注意力,缓解病患的疼痛,并要求家属掌握基本的普外科护理操作技术。经过这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待其情绪状态平复后,就可以开展护理评估工作。此时,对护理人员提出的职业要求主要有尊重个体的思想意识、推行个性化服务的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等。

3.观察指标

(1)成绩考核:教学前后均进行。由学院题库中电脑组卷内抽取部分试题进行理论考核,其由选择题与案例分析题两部分构成,两组患者均在同一个时间段中进行考核,单科成绩满分100分。实践技能的考核按照护理岗位工作过程规划出4个连贯的考核环节,各环节分数均25分,总分10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交流协作、关怀、临床操作及应变能力等。

(2)Watson-Glaser评判性思维量表(WGCTA):这是一种多条目可被选择的测试量表,各条目内容和常规护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相似度很高。量表由80个条目构成,各题均1分,总分80分。各条目又由推导、假定的认可、演绎等五个不同能力的评估构成,各个分量表均由16个题目构成,共需要测试45min。学生得分越高,表明其评判性思维的认知能力越强。

(3)教学支持情况:应用自编量表进行匿名调查,有非常支持、支持、不支持之分,支持率=非常支持率+支持率。

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软件包处理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差异检测标准:P<0.05。

1.考核成绩比较

教学前,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评分分别是57.47±2.58分、55.55±1.88分,和对照组58.60±1.79分、57.84±2.50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是0.954、1.214,P分别为0.874、0.079,均P>0.05)。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评分分别是86.41±3.04分、84.57±2.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47±2.98分、69.54±3.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是5.247、6.254,P分别是0.027、0.012,均P<0.05)。

2.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

教学后实验组推导、假定的认可、演绎、解释、论述能力得分依次是9.79±1.75分、10.14±1.70分、10.18±1.82分、10.37±1.85分、10.48±1.98分,均高于对照组8.12±1.12分、8.52±1.03分、7.50±1.24分、8.22±1.43分、8.35±1.37分,差異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是3.245、3.957、4.025、3.357、3.874、5.647,P分别是0.042、0.039、0.037、0.041、0.040、0.031,均P<0.05)。

3.教学模式的支持情况

实验组非常支持、支持、不支持分别有24例、5例、1例,对照组分别有16例、6例、8例,在支持率指标上,实验组为96.7%,对照组为73.3%,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字2=4.564,P=0.032<0.05)。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形成的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及实践操作能力,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在亲身参与“工作过程”中能顺利获得实现自我建设的隐性知识,即过程性知识。推行这种新兴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个“工作任务”运作过程有效整合了经典的岗位工作内容,这些工作任务覆盖范围广,不仅有部分特殊职业岗位的常规运作过程,还和后续几年中的工作预期目标相契合。而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创设递进式、程序化特征显著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等方式参与其中,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具体在实施阶段重视将行动作为导向,衔接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教学过程及岗位生产过程,打造理论、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动性,促进医院工作任务与现场教学过程的有效转换。基于岗位任务需求开展教学活动是这种新兴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教师整体应用既有的知识,探索新方法,能使自身的岗位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在这种全新的授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整个学习过程能和工作实践密切贴合,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主动处理日后工作岗位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在本次研究中,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评分分别是86.41±3.04分、84.57±2.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47±2.98分、69.54±3.00分,表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训教学方法实施过程能取得良好效果,与国内既往报道结果相一致。

评判性思维的外在表现主要是人们面对各种复杂场景、问题以及多样化选择时,能灵活应用既有经验和知识做出准确取舍和判断。从某种层面上分析,评判性思维就是一个目的性明确且能进行自我校准的判断过程,其涵盖了阐述判断时所依据的概念、证据及背景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清晰阐述、客观评估、全面分析及科学推导等。既往有研究证实,增强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精神,提升广大患者满意率及护士主观上的满意度,有助于减少护士的离职率。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教学后实验组推导、假定的认可、演绎、解释、论述能力得分依次是9.79±1.75分、10.14±1.70分、10.18±1.82分、10.37±1.85分、10.48±1.98分,均高于对照组8.12±1.12分、8.52±1.03分、7.50±1.24分、8.22±1.43分、8.35±1.37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开展教学活动,和传统方法相比,能更有效地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这是提高其临床能力的重要基础。这也说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法在实施阶段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在教师设计好的“工作过程”中面对复杂的临床治疗环境及病患多变的身体状况,及时探查到相关问题,应用较好的临床思维准确、客观分析问题本质,寻找相应的处理方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以科学的态度处理问题,提升评判思维能力,这也是本组学生更加支持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另外,在护理专业学生执行“工作过程”中,授课教师明确要求当他们做出相关护理决策时一定要获得来自多方面的资源及证据支持,并且始终要具有高度谨慎的工作态度,切忌以既往个人经验或者直觉等去判断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专业学生结合自身基本的理论知识与经验,结合收治患者当前的实际情况,科学做出“可能的”或者“存在危险性的”护理诊断,并且科学选择排列的优先顺序,为患者编制预期目标。而在以上的工作执行过程中,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也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提升。由此可见,在“护理基本技术”实训教学中融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主要得益于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有机结合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两大过程,其中学习过程可以被看成是工作过程的教育学转换产物,工作过程则为学习过程的参照体及重要的发展基础。采用这种独特的结合形式,不仅能使护理专业学生受到学校及行业带来的双重影响,还能规避常规护理教学实践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过程经常脱节的实际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尽早从过去的“学生”单一角色转变成“准从业者”,全面提升学生对临床护理岗位的职业认同感,协助他们在当前的工作背景下尽早精准定位自己的就业目标及未来发展方向。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把“工作过程”的实现作为核心内容,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尽快、有效地处理实际问题,需要采用观察及主动和患者或家属交流等形式获得直观的健康信息,以借此方式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群体的内心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相关沟通技巧等。近些年来,国内的各级医院都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引领护理工作模式转型成小组责任机制的整体化模式,这在无形中对护士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方法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很难全面提升护理专业的团结合作能力。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知识和信息分享等方式,在模拟情境内对病患进行综合护理,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建立新兴的教学模式,将其规范地应用在“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教学中,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在实施这种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明确具体任务内容的基础上,合理串联、整合前期习得的各学科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最大限度地呈现出知識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及临床护理工作任务执行的整体性。在日后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如下事项。

一是尽早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该项制度的实施能促进学校与合作医院、养老机构等实现功能的最大化,协助学生群体在执行岗位工作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

二是一些护理专业教师以往可能没有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经历,临床思维不强,使得自身无法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等。为改善以上的情况,高职院校应重视专科教师临床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适时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合理应用双向兼职、定期轮岗等方法,促进他们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是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过程中各组的学生人数不可过多,并且后期要做好师资配置及后勤保障工作。

总之,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渗透到“护理基本技术”实训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支持度提高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也能在“护理基本技术”实训教学中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秋霞.基于护理实训项目的英语实践课程改革及教学模式研究———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为例[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2]王利洁,刘娉,张瑜.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多模式实践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5(22).

[3]许苏飞,丛小玲,杨艺,沈娟.跨专业选修《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的实训教学[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09).

[4]闭静.多元化“学导式”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04).

[5]宋非无,陈凤萍,陈丽娇,等.PCMC结合PBL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9(08).

[6]陈晓娜,杜娟,王敏,等.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以护理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1(02).

[7]刘欣,陈咪娜,陈雪萍.规定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在护理中的应用与启示[J].护理研究,2019(08).

[8]胡哲,张静,解廷墨,许继艳,高燕,宋启慧.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开发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19).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uo Ya’nan

(Yong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Hunan Province, Yongzhou 42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of "basic nursing skil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Methods: 60 nursing students in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30 students were taught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form (control group), and the other 30 students were taught on the basis of the systematic theory of work proces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students’ grade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each group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cored higher in derivation, assumption and other abilitie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pport rat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for the teaching mode were 96.7% and 73.3% respectively, and the data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Key words: nursingmajor;"basicnursingskills";systematictheoryofworkingprocess;practicalteaching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实训教学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环境监测实训教学模式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