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刍议

2022-10-29闫尚国

成才之路 2022年27期
关键词:接班人建设者思想品德

闫尚国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与政治素养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借助国学经典、为学生树立榜样、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外活动以及联系实际生活等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现阶段该做的事情,努力学习,奋发进取,为未来发展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创新;建设者;接班人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7-0137-04

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极为重要,能够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要借助国学经典,渗透道德文化;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1.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要求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的教学工作基本上都是围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展开,教学内容基本上局限于教材。学生在学习时习惯于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很少领会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和内涵,更不要说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的一部分。时代的发展推动文明的进步,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弊端日渐明显,素质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要出发,对教学模式进行丰富和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作用。

2.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原则

第一,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小学阶段是思想启蒙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应更多着眼于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引导其及时进行改正。第二,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学习能力,其学习兴趣更多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对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多样性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如理实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第三,要遵循示范性原则。教师是学生学习和人生路上的引导者,对于尚未形成独立思想意识和正确判断能力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处处起表率作用。

1.借助国学经典,渗透道德文化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应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中,而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利用一些课外书籍辅助教学,以提高品德课程教学效果。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至今仍熠熠生辉,对当下有着重要的启示与教化意义。教师可借助国学经典,渗透道德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国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至今仍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因此,教师可将国学经典融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获得启发和教化。

学生年纪尚小,教师在选择国学经典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筛选出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智力的书籍,如《论语》《道德经》《曾国藩家书》《弟子规》等。教师刚开始引入国学经典进行品德教育时,可先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书籍作为国学启蒙,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书籍读起来朗朗上口,虽然学生刚开始不知其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逐步深入,其自然会了解其文字背后所隐含的深意。比如《弟子规》中“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是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这句话的内涵是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句话,体会其内涵,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论语》《道德经》等书籍,感受古人为人处世、生活学习的智慧。比如,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语句,让学生认识到思考、学习以及复习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国学经典在教化学生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国学经典大多是文言文,晦涩难懂,对于已经习惯于白话文的学生而言,其在阅读和学习国学经典时容易感觉到枯燥和无趣,需要教师循循善诱、谆谆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国学经典的教化价值。

2.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宛如一张洁净的白纸,正处于生命吸納力最强的阶段,不仅身体在快速发育,心理和思想也在日渐丰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完善自我,逐步形成独立和健全的人格。但学生年纪尚小,是非观和价值观在建立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包括教师、家人、同学等。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发挥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以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思想品德教师与学生有近距离接触,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教师平时穿着过于艳丽,学生可能也会形成过于注重自己的穿着和外表的心理和行为;教师平时经常爆粗口,学生就有可能模仿和学习,养成不良的谈吐习惯;教师在学生面前过于注重面子和威严,即使自身有错也不愿承认和纠正,学生就有可能会养成掩饰错误、不愿意承认错误的不良习惯。教师身为教育工作者,要发挥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而不是要求学生做这做那,而自己不愿做或做不到,否则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部分家长在对自家孩子进行教育时,会说隔壁家的孩子如何懂事勤劳、努力用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以隔壁家的孩子为榜样,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因此,教师可通过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对其进行教化。具体而言,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赞美和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通过树立典型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和留意班级中发生的好人好事,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奖励,以鼓励学生继续做好人好事。对于学生而言,教师鼓励的话语和肯定目光可以让道德的种子在其心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成为一个品德优良之人。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积极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如此珍贵和难得,从而使其能主动以身边优秀的人为榜样,成为一个品行兼优的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不要过于严苛,一味地要求学生以某个人为榜样,如果达不到便对学生进行否定和批评,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

3.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渴望了解和尝试新事物,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和探究。同时,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缺乏耐心和恒心,即便是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上也很难一直集中注意力,经常出现走神、搞小动作等现象。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以生为本”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与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来提高教学效果。现代课堂教学不能一味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方案。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思想品德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和精彩,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与“餐桌礼仪”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吃饭的视频,视频全方位展示一家人饭前、饭中以及饭后的行为举止。视频播放结束,教师设计一个“大家来找茬”的游戏,让学生说说这个吃饭视频中有哪些不得体的地方。由此,学生带着兴趣和热情反复回看视频,并找到视频中不得体的行为,有学生说:“视频中的小朋友在别人夹菜的时候转桌子,在吃饭的时候还走来走去、上蹿下跳,让其他人没办法安心吃饭,这非常不好。”有学生说:“视频中的大人扒拉菜,吃饭的时候吧唧嘴的声音很大,这让其他人怎么吃。”还有学生说:“小朋友在上菜之前就坐到餐桌上了,而且一边唱歌,一边拿筷子敲碗,叫个不停,这很不得体。”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要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平时就餐的行为,想想在吃饭的时候有哪些不得体的表现,是否有视频中不得体的行为。如果学生确实有这些不得体的行为,教师可要求他们进行改正,让他们认识到“餐桌礼仪”的重要性,在跟家人、朋友以及亲戚一起吃饭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一个懂礼仪、讲文明的人,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学习活动结束,学生如果不知道餐桌礼仪具体有哪些,教师可播放一个视频供学生观看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讲解餐桌礼仪的由来、特点等,深化学生对餐桌礼仪的理解和认知。

4.开展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一般局限于课堂内,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课,师生缺乏积极的互动交流,虽然整个课堂教学看似和谐有序,但总感觉缺少一些生气,教学效果一直得不到提高。当然,这并不代表学生不爱学习,只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座位上坐得太久了,对这种灌输式教学已经产生了乏味感,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走神,无法持续集中注意力。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苦海中拉回来,教师也获得了更多的教学自主权,不一定非要将教学局限于课堂内,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资源,需要教师进行挖掘和开发,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接受知识和教育。比如,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就要到了,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敬老院看望老人,给老人们表演节目、打扫卫生,让学生意识到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传承和弘扬这种传统美德,多关心和关爱老人。同时,学生还会意识到在与家中长辈相处的过程中,应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尊重,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想法,学会去孝敬他们,关心他们,热爱他们。此外,学生还能在敬老活动中感受到奉献是一件如此简单而有意义的事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多去关心和帮助他人,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善待每一个人,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心怀善念之人。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教师可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详细介绍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感受先烈不畏生死,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课外活动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远远超过课堂教学,因为当学生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他们的内心和情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由此产生许多的思考和感悟,思想价值观念自然也会有所改变,远比教师的讲解更有效。

5.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教师的语言过于晦涩,会让学生感到不知所云,更不要说理解和体会了。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语言要尽量浅显易懂,最好能结合实际生活。唯有如此,方能引发學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保证情感教育的效果。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情感教育,这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体现,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感受和体会。

例如,在教学“法律护我们成长”这个单元的知识内容时,教师不能一直用专业的法律语言进行教学,否则只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意识到知法守法的重要性,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视频,这些视频内容均来源于真人真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教师可播放一些因违反交通法规而发生安全事故的视频,但注意不要播放一些严重的交通事故现场视频,以免让学生产生心理阴影。视频播放结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意识到闯红灯、不走斑马线,不仅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还会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交通法规不是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而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让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留守儿童的视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所有学生都能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社会、学校是如何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呵护他们健康成长的。要教育留守儿童体谅父母、安心读书,并让学生知道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向学校或有关部门提出来。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情感教育效果。

思想品德教师积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化和育人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借助国学经典、树立身边榜样、巧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外活动以及结合实际生活等方式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该门课程的乐趣和价值,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让自己能够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养的优秀人才,未来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晨.红色教育融入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路径[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6).

[2]许露.建构生活化模式提升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刍探[J].成才之路,2019(07).

[3]吕志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创新的思考[J].教育界,2020(05).

[4]杨娜青.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实效性的多重情境构建[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03).

[5]朱新慧.思想品德课堂构建生活情境的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2).

[6]王海平.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路径[J].内蒙古教育,2018(04).

[7]王芳.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09).

[8]许静.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 2014(24).

[9]蓝晓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基础教育研究, 2018(16).

[10]陈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7(22).

Discuss on the Innovative Ways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urses

Yan Shangguo

(Hangtian Primary School, Jinta County, Jiuquan City, Gansu Province, Jiuquan 735300,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urses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oral quality and political literacy,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values.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ir teaching concepts, enrich and innovate teaching models, cultivate students’ excellent moral quality and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by relying on Chinese classics, setting an example for students, us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carrying out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connecting with real life, 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what to do and what not to do, do what to do at this stage, and study hard, forge ahea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and grow into a qualified builder and successor of the socialist cause.

Key words: ideologyand morality;teachingmode;innovation;builders; successor

猜你喜欢

接班人建设者思想品德
建设者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建设者
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
未来的接班人,准备好了吗?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劳动者”与“建设者”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加油!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