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探讨

2022-10-29候元花

成才之路 2022年27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候元花

摘要: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是基于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长效培养而提出的合作化、共情课堂模式。实行“学生学习共同体”教学建设,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可采取以下策略:明确教学导向,清晰划分教学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习共同体构建;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调互助性学习,增强学生互动性;家校教育信息互通,提高教育教学的全面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7-008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2020年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提升数学素养的小学生‘学习共同体’模式的构建”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20]GHB3880

“学生学习共同体”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目的。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能集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共同监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和成长。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有以下价值。一是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能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二是能促进学习信息交流。学生能力有限,仅靠自己学习会有很大困难,构建学习共同体,能促进学习信息交流,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培养发散思维,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三是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在学生学习共同体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参与度更高。本文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共同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1.学生学习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黄金期,身心发育还不健全,无论是自主学习能力还是自我控制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对于教学的开展无疑是一种挑战。一是注意力时间短。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时会比较集中,大约在20分钟后,就会出现开小差、犯困、玩文具等现象。二是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大多是跟随教师的步伐,教师讲到哪里就学到哪里,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明显。高年级学生会有一定的改善,但自主学习意识仍有待加强。三是课堂参与度不高。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沉闷。长期处于沉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进而影响数学学习成绩。

2.影响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因素

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的主体性因素。这涉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集体参与感、团队协作能力等,如果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那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构建学习共同体,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二是教师的主导性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课堂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育模式的应用,都会给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创新,课堂教学虽然能够保持稳定,但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三是其他因素。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时长为40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学生的成长变化,有些地区的小学课堂教学时长做了相应调整,会少于40分钟。因此,教师可利用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少,而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无形中加大了有效教学的难度,给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带来一定阻碍。课堂教学困于这“一亩三分地”之中,一些实践性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完整地在课堂中呈现,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也大多停留在书本上。而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需要把实践作为基础,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共同体作用受到影响,课堂教学无法实现新的突破。

1.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低

严格说,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并不是学习社区的搭建,重点应当是学生、教师、家长等在这个学习社区中的参与。从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低,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被推着走的状态。尤其是一些学习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会跟在能力较强的学生后面“拾漏”,也就是别人摘个“大西瓜”,他捡个“小芝麻”,虽然从表面上看他们是在认真学习,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并且在共同体中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低,往往会使学习共同体构建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出学习共同体应有的作用。

2.學生学习主导性缺乏

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学习,能确保学习的针对性和高效性。构建学习共同体,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漫无目的,缺乏主动性,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在主导和支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这种漫无目的性容易被放大,学生在共同体学习中,不仅容易产生盲目感,还容易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会导致学习共同体构建对教学的推动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3.教师的引导不足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十分重要,缺乏教师引导下的学习会存在更多困难。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同样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从目前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足,没有将自己融入学习共同体中,参与学生的讨论探究,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往往都是在学生学习探究之后,才集中讲解其中的一些问题和难点。这会导致没有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引导,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共同体作用会逐渐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会逐渐下降。

1.主体性原则

对于教学来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与教材都是教学的客体。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示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学习共同体构建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此外,主体性原则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所体现,要与常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确保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保障学生学习完整性和全面性的关键,任何阶段的教学都要遵循有效性原则。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务必要遵循有效性原则,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建立学习共同体提供保障,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知识储备取得实质性进展。遵循教学有效性原则,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3.实践性原则

数学属于应用型学科,其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应把学以致用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应遵循实践性原则。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遵循实践性原则,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知行合一,促进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实践性原则下的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能让学生产生实践共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4.素质教育原则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始终坚持的教育理念,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务必要遵循素质教育原则,以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遵循素质教育原则,能在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时让学生保持思想端正,保证知识的学习与品质的培养同步推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教师要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深入钻研教材,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方法,将素质教育有效融入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摒弃“成绩独大”的错误教学理念,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所谓“学生学习共同體”就是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进步。

构建学习共同体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核心素养和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与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相得益彰。二是现代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式教学等都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方式。这个目标与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相契合,因此,教师在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时,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充分满足学生的愿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学困生而言,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为其打开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学生共同体的核心是完成学习任务,主要体现在学习的主体与资源、实践和自我对话上。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主要就是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明确教学导向,清晰划分教学任务

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就是明确教学导向,清晰划分教学任务。这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学习共同体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依据教材内容明确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和方向,将学习主动权放手于学生,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适当增加学习难度,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习共同体构建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有效手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与学习共同体构建目标和需求相一致。首先,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保障组内成员之间的平衡性和组与组之间的均衡性。其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结合学习小组的特点和差异性,以保证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第三,要注意融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理念,让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学习共同体存在一定的共性,从而保证教学与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性。

3.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方式,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可充分利用这一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这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从而让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更具实效性,让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有着更强烈的合作欲望,使学生学习共同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设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4.强调互助性学习,增强学生的互动性

互助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因此,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强调互助性学习,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互助性学习,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和成长。教师在教学中要先了解学生对于知识有没有完全掌握,明确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对学生未掌握的知识要让其产生一定的神秘感,以此让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牵引下产生学习兴趣。然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强化学生互助学习思想,使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更有效。

5.家校教育信息共享,提高教育教学的全面性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融合家庭教育尤为重要,能使家校教育信息共享,提高教育教学的全面性。信息时代“云”概念和“大数据”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可根据教学需要建立线上教学平台,使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形式更加丰富,让课堂学习不局限于教室这一方天地。线上教学平台能让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实现跨时间、跨空间交流,实现家校教育信息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学习经验共享、学习方法共享,使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与时俱进。家校教育信息共享,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先进信息技术与网络终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能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必须要从学生主体出发,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化差异。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能提高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和成长。在“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导向,清晰划分教学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习共同体构建;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调互助性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家校教育信息共享,提高教育教学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柳长友,邱佳.基于“同伴互助”的教研管理研究[J].天津教育,2019(07).

[2]盖俊玲.学习共同体:小学数学课堂的追求[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27).

[3]钟苑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塑造[J].基础教育研究, 2020(07).

[4]吉秀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J].数学大世界, 2018(10).

[5]黄振华.关于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 2018(10).

[6]翁倩蕾.时雨春风共同体,焕然一新数学课———我的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探索[J].福建教育,2016(10).

[7]王明剛.小学数学教学中和谐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建构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5(33).

[8]单薇洁.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0).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Student Learning Community"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Hou Yuanhua

(Chengguan Primary School,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Gansu Province, Tianzhu 733299,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 "student learning community" is a new teaching concept, which is a cooperative and empathic classroom model based on the long-term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earning ability. Implementing the teaching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learning community" can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terest in autonomous learning,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nd improve students’ core mathematical compet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learning community"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clear teaching guidance and clear division of teaching tasks; adopt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y; create teaching situations and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emphasize mutual learn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interaction; home school education information exchange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 learn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 strategy; teachingquality;core competence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