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阅读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课堂范式初探

2022-06-28蓝柳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3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道德与法治初中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初中生接触和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新课改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更注重民族文化的渗透,教材语言、案例选择、活动设计都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深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度阅读有关文化的文本、视频等信息,通过反复咀嚼、品味、思考,提高认知度,增强认同感。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深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行之有效的课堂范式。

【关键词】初中;深阅读;文化自信;道德与法治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初中生接触和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有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功能。强烈的文化自信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深切认同,所谓“知是行之始”。因此,坚持正确的文化引导,创设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成学生文化自信养成的关键。

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它以获取知识和能力、提升自身为目的,它注重与已读过的知识、观点相关联,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快餐式”的阅读,阅读层次较浅,只经过大脑皮层表面,未经心理和情感的双重认同,自然也无法提高对文化的鉴赏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新教材、新中考改革对学生政治学科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提高“深阅读”能力。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对于教材有一些阅读资料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学生需要通过认真思考,深层阅读,抽丝剥茧,才能做到“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更深入地领会文化内涵,增加文化认知,从而逐步提高文化自信。

那么,深阅读下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呢?基于本校学生实际,我校政治学科对深阅读下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课堂范式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究,我们的课堂教学范式设为“四化”课堂,分别是时政化——情境化——可视化——项目化。

一、时政化——课前三分钟时政分享

深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深阅读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注重与已读过的知识、观点相关联。时事评论就是很好的一种深阅读。我们逐步尝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国际国内大事、广东广州大事进行资料搜集整理,提取新闻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进行评论,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在课前3分钟进行分享,学生们听完时政分享后针对性地做出点评。这个环节一方面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信息提取、归纳能力,促使学生对阅读的新闻进行思考内化,在大脑里经过深层次加工后再输出,养成深阅读的习惯,提高深阅读的能力,能够体现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另一方面,在课前时政点评活动中,学生通过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对中国的成就眼观耳闻甚至亲身亲历,会有更多的感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如,在初三的课堂上,一位学生做了《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开通》的时事评论。该学生选取了多张非常震撼的照片,分享了港珠澳大桥的多个之“最”,结合了我国实施科技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知识去点评该件大事,说明我国科技在一些简短领域和重要技术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听完同学们对港珠澳大桥成就的分享,学生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而另一位学生同样讲的是港珠澳大桥,选取了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林鸣的故事进行分享,结合了中华民族精神进行分享,也让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位中国人的自信。关于澳珠澳大桥的信息量很大,可说的话题角度很多。这两位学生在准备时事评论的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阅读了大量的信息,对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建设及开通的意义等都有很深入的了解,从中选取自己感悟较深的其中一个角度进行评析,这就是信息输入再到信息输出的过程,这种输出是在大脑中经过深层次加工的,是深阅读的体现。时政分享的素材非常丰富,“中国天眼”落成,“新四大发明”“袁隆平杂交水稻”等都是中学生眼观耳闻甚至亲身经历的,在介绍中国成就时会了解中国发展之路,学生自然会有更多感悟,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也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积极主动在课前时政评论活动中积极宣传中华文化,传播中国正能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道德与法治》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克服狭隘的学习观,让他们在追赶时代潮流的过程中坚定“四个自信”,放眼国家视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境体悟中提升政治认同。

二、情境化——创设真实复杂的情境

当前,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中形成和发展的,既强调对学科知识整体理解,也强调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向未来”的教育要求教师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深阅读教学应运而生。我们所主张的深阅读教学以真实情境链接学习内容。在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引领下,学生自觉进入学習主题,全身心参与,互动体验,形成价值认同,培养文化自信。深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有效的真实问题情境,形成学习任务。学生在面对复杂、陌生的真实问题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将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关联起来,这样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因此,深阅读下,课堂教学创设真实、复杂的大情境尤为重要。

大情境指的是以能够贯彻一节课、一单元甚至跨单元的典型材料为主线设计的情境,并将情境贯彻课堂始终。教师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讨论、分析、体验和感悟,提高深阅读能力,增加情感和价值认同。教学选择和使用情境要指向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涉及生活中学生关注的话题在社会生活中有一定代表性,能够触及较大的影响面积,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凸显“公共性”,这样的问题有议论的空间。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如,在《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的大情境设计中,蓝柳英选择了2021年6月份发生的广州本土疫情的素材。新冠肺炎疫情是完全开放的社会大课堂,这是极其鲜活真切的素材,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是当事者,亲历其中。对于疫情防控中的规则及一些感动的人和事,大家都有话可说,有些学生当时住在芳村被封控,感受可能更深。由此,笔者确定了以“广州抗疫”为主线创设单元教学情境,还设置了三条分线“科学防疫、生活有序”“温暖的城市有力量”“抗疫无小事,守法是底线”分别对应第三、四、五课的教学。整个单元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根据情境化所设置的学习任务展开思考、讨论,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广州的疫情防控,领会到我国的法治精神,感悟到人间真情,认同我国的防疫措施,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自觉选择做一名守法的公民。

三、可视化——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像化资源

电视、电影、网络和集声音、图像和文本为一体的电子读物的出现无疑对人类的知识结构、认知方式产生影响。“浅阅读”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网络环境和“浅阅读”已经在初中生的阅读中存在,简单的拥抱或告别都不是应有之策,顺势而为才是理性之选择。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播以一种加速度向图像化方面发展。因此,新媒体能更好地宣传文化,加速文化的传播。在政治课堂上,新媒体的合理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视听直观的感受会在大脑中形成印象区域,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提问,便会将学生导向深阅读的路径中。

目前,作为政治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方式也越来越多。教师要留意官方网站的素材,如,人民网、新华网、CCTV网,保证所选素材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政治教师还要留意每年的大事,保持高度的时政敏感度,如,每年的“两会”、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发及国家发布的一些小视频、专题视频,等等,搜集这些视频,以备教学的不时之需。这些权威的图像化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社会热点,增强情感和价值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视频、图片、微课等可运用于课前的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可运用于讲解课堂的其中一个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和理解教材。

如,在复习九年级知识“两个一百年目标”时,笔者播放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时的视频片段,大会提出,“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赢得学生阵阵掌声,视频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性目标,也增强了教学上的权威性,短短的2分钟视频比教师10分钟的讲解效果更佳。结合视频资源,教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去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情感与思维交融中和谐自然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由感性到理性,实现认识的不断飞跃。

相比简单的教师讲授,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喜闻乐见的图像化材料,更易进入深层思考的过程,分析得到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入,通过自己理解摸索形成的文化自信更为牢固。

四、项目化——布置项目探究式作业

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必须经过深阅读的方式。项目式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必须基于学生对学习主题的深入了解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深层次地挖掘主题内容的内涵。单元项目式作业是挖掘教材本质,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渗透教学价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既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内化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符合新课程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如,钟弋教师在上《延续文化血脉》时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中华文化的某一方面制作手工艺品,在课堂上小组上台展示并介绍其作品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甄选中华文化的一个方面,首先进行资料的查找,再对该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为了使手工制品更加出类拔萃,学生对文化要素要广挖、深挖,学以致用,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不断加深,文化自信心不断增强,在与师生们的交流中也在传递文化信息,使文化自信不断升华。

笔者在上完《踏上强国之路》后布置学生自主或小组探究完成《改革开放40周年》手抄报制作。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课后,学生们查找了大量的资料,阅读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选取一个主题或是一条主线制作手抄报。有些学生对比了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以此为主线进行手抄报的制作;有学生选取了改革开放科技方面的成绩,列举了许多科技成就;还有学生描述了改革开放40年的大事件。在手抄报的制作过程中,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将这些资料进行深阅读、精加工,制作了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提高自己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之余,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对国家的认同感。

诚然,深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文化自信的提高的课堂范式探索才刚刚起步,如何在其它的教学课例和教学内容中推而广之并不断总结使之“凝结”成系统的课堂教學范式范例,还需要所有科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多元、更广泛的探索。

[本文系广州市海珠区十三五教育科学计划青年教师专项课题“深阅读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课堂教学范式研究”(立项号:2018C0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志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思考[J].教学研究,2018,6(25):49-50.

[2]王铁峰.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利用有效视频资源[J].新课程导学,2016(2).

[3]陈宛媚.以情境为依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8(2):67-68.

[4]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教学科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