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有效评价的研究

2022-06-28阮锦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3期
关键词:有效评价教学行为新课标

阮锦霞

【摘要】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活动是学校教学的常态活动,也是各级各地教研活动的常态活动。在听课后进行评价,是针对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反思后的评价和讨论,旨在提升在场参与教研教师的教育质量和教学品质。本文以笔者任教的一节高三备考区级公开课的评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当前高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开展评课,提出“一提二促”(提教学中有价值的讨论问题、促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促教师教学素质提升)的评课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行为;有效评价;一提二促

一、教学设计与过程

课例是笔者在2021年高考二轮复习中任教的江门市新会区高三调研的全区公开课——《情境迁移主观题》。参加听课教研的有陈国恩教师主持的“新课标背景下课堂学行为有效评价的研究”,省课题组教师、新会华侨中学高中语文科组教师共40多人。

新课标倡导语文课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在新高考中,“语言构建与应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都是高考评价体系集中考查的方向。从2021年开始,新高考出现一个新的改革方向:试题更强调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等任务。据此,在“文学类阅读”考查版块出现新题型:情境迁移主观题。本课例针对新题型的特点、解题思路、答题规范等进行重点复习,以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對文本的迁移能力,梳理文本和答案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学知识的储备和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等为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在该题型的得分率。本课教学主要流程有:

1.链接高考,解读题型:(学生)从真题和模拟题归纳此类“情境迁移阅读题”(基础版)的题型特点。

2.剖析题型,梳理解题思路:(教师)点拨解题思路;(学生)总结答题规范;(教师)链接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关键能力:①信息筛选能力;②概念理解能力;③思维迁移能力;④逻辑思维能力;⑤表达能力。

3.实践巩固:(学生)应用有关知识和限时做题;(教师)投影答案、点拨思维、规范答题思路、总结常见问题。

4.难点突破:(学生)回顾两类“情境迁移题(升级版)”的能力考查方向;(教师)总结“情境迁移题”(升级版)”的特点和理论储备。

5.课堂小结。

二、评价方法与观点

传统的课堂评价方法有:量表评价法、随堂观课评价法。评价形式有:自评、他评、互评。其中,最常用的是:随堂观课评价+互评。在本堂公开课后的课堂评价,就是采取互评式的随堂观课评价。

A教师赞同授课教师“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时间分配合理。B教师评价这节课可操作性强,同时对个别试题的讲评提出其它的理解。C教师认为课堂各环节环环相扣、思路清晰。D教师赞赏教师的点拨、解说、总结都始终与学生一起完成,以学生的课堂收获为各环节的设计目标。另外,对于课例中“难点突破”总结归纳“情境迁移题”(升级版)这个环节,讨论激烈:如,教研员E教师对此环节高度赞赏,认为是对高考试题考查方向的深度归纳,是整堂课的亮点。F教师却认为对于很多二三类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一般语文素养不高、语文能力不强,这些升级版的迁移题,对他们来说只是被动接受,倒不如把“归纳升级版”变成“归纳纠错版”,从基础阅读、基础能力入手,这样对这些学生的收益会更大。

三、评价反思与策略

1.当前教研活动评课的存在问题

不管是任教教师,还是听课教师,他们参加教研活动,都是想以此为契机相互取长补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然而,当前相当一部分评课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1)表面热热闹闹,或只讲优点,或点评缺点不切要害,如上文的A、B教师。显然,这种“客气”的评课缺失实效性。(2)评课内容老生常谈,讲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套话,如上文的C教师。这种“随大流”的评课也是收获甚微。

2.课堂教学行为有效评价的策略

评课、观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最终目的不是衡量某节课的好坏,也不是评价某位教师教学能力的好与不好,而是从课堂实例出发,为在场人员提供一个民主的、建设性的良好对话平台,让他们从中在教学研究方面有所启发。据此,笔者认为评课可以采取“一提二促”的策略。

3.有效评价策略研究——“一提二促”

(1)一提:提教学中有价值的讨论问题

评课,不应该是漫无边际的闲谈。课例评价应该既有对“理论到实践”的困惑问题的思考,也要深化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这两者都是很多听课教师关心点。在评课中,首先提出有价值的教学讨论问题(或理论或实践),然后再进行评课。确定好一个研究专题后,教师们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在交流碰撞中提升理论水平,并收获理论指导实践的良好方法,这样可以避免评课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例如,上面课例中,F教师提出对语文素养不高、语文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是否有必要把“归纳升级版”变成“归纳纠错版”?对于这问题,很多教师有不同的意见。有教师认为,与其让这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倒不如实打实从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入手,让他们在基础题得分有所提高就可以了。也有教师认为,高考考题难度正不断增加,基础题的数量越来越少,如果只抓基础题,只会得不偿失……评课上的广泛讨论,给教学研究提出很有价值的反思: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但是现在的高考题型难度并不低,有没有必要回避难题?上面的评课讨论,促使笔者进一步反思解决办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阅读能力不强,的确是失分的本质原因,教师的确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审题训练、方法指导、面谈面批等,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一以贯之落实的。不过,作为备考课,课堂应讲求高效。要从高考方向、考查内容、考查能力入手,让学生熟悉出题者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这样才有可能对高考完美攻关。因此,夯实基础和难题攻关并不矛盾,只是更让我们明白:高考没有速成,备考应是高中三年,或是更长时间。

(2)二促:促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与促教师教学素质提升

①促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新课标倡导语文课程强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要通过观课、议课活动立足课堂,关注学生”。因此,以学评教,评课内容始终应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来讨论,这是整个评课过程不偏不倚的“准绳”。

例如,上文中D教师和F教师对课例引发的讨论就让整个评课过程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和以学评教。通过这样的讨论,给笔者很好的教学反思: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与否,是课堂能否有成效的标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语文课堂需要让学生参与实践性学习和任务式学习,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得的。因此,要切实提高高考閱读中“情境迁移主观题”的得分,除了在考题中创设情境,也应在高中阅读课堂上多构建学习情境。构建学习情境是一种实践性学习。在实践性学习中,学生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这些课堂该如何构建,教学该如何设计……当高三的循环教学结束后回归基础年级,这应该是笔者下一步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②促教师教学素质提升

教学素质,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都非常愿意提高自身教学理论、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等教学素质。如果教研活动的研讨内容太浅显,缺乏相关理论的研读,或缺乏学科知识的探讨,这样的教研就往往让人兴趣索然。因此,笔者认为,评课中能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又能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方面提供方法论……这些满满的“干货”,肯定会让参与教研的教师乐在其中。

例如,教研员E教师认为,课例中总结归纳“情境迁移题”(升级版)”这种高考考查方向,并进行深度归纳,是整堂课的亮点。那有没有必要进行深度归纳?虽然有的教师持不同的意见,但笔者作了深刻反思:学科理论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抓手。学生应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教师更有必要为其梳理和点拨,更何况,某些学科理论知识(例如,2020年高考全国I卷小说考查的“冰山理论”)就属于大学教材文学鉴赏里出现的内容。这些看似“超纲”的考查点,更是对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因此,在备考课堂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教师为学生扩大知识面进行点拨,这些备考操作还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教师,在平时也要注意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把自己的学科理论有效转化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效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四、总结

提出教学中有价值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促进教师教学素质提升,三者相辅相成,教研活动以这三者为出发点,形成有深度、讲实效的研讨平台,使每位参与教师用学习的态度观课评课,用研究的眼光进行讨论,这样的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文化必然让教研活动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有效评价教学行为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新课标下有效音乐课堂策略探究
让有效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亮丽风景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