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运用情境教学法初探

2022-06-28朱桂针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3期
关键词:应用探索情境教学初中英语

朱桂针

【摘要】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教学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既要坚持意识与无意识心理统一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原则,勇于创设生动活泼、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又要坚持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巧于创设新颖有趣、陶冶美好情操的情境,还要坚持學生自主性原则,善于创设思维活跃、拓宽语言运用的问题情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应用探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既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李吉林特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创立并取得成效的情景教学法,赢得了越来越多中学英语教师的关注,特别是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成为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最为有效的“导向标”。笔者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拟对核心素养视域下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探索。

一、必须了解情境教学法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情境教学法源于英语教学,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开始叫口语法,也译作情景教学法,其代表人物是霍恩比。他在《英语语言教学》期刊上多次运用“情境法”术语之后,结构情境法和情境语言法便成为人们普遍的叫法。随后根据 Pittman 的提法,“情境”一词指的是通过使用实物、图片、教具和演示等方式,以达到对语言解释与说明,其后进行替换练习。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Jack C Richards和 Theodore S Rodgers两人合作出版了《语言与教学的流派》一书,首次采用“情境教学法”。此后,中国特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女教师李吉林,依据情境认知和建构主义与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善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境界说”引入情境于课堂,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情境教学体系。

由于情境教学法遵循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以及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为理论依据,因而不仅具有陶冶学生情感、净化学生心灵的功能,有利于适应性、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和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作用,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潜移默化的暗示性、启迪性的唤醒智慧的功能 ,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等能力。同时,这一教学法既具有符合中学生认知特点的直观性,又具有在课堂上利用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技术手段轻松愉快完成教学任务的兼容性,还具有符合交际法的师生、生生之间沟通交流和小组合作与评价的操作性等功能。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法可以构建高效化的英语课堂,为初中学生送去更为优质的英语教学服务,不仅有利于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克服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的脱节现象,而且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从而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初中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四个维度有关要求,促进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必须善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情境”,强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为此, 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勇于创设如下教学情境,进行了实践的探索,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1.坚持意识与无意识心理统一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原则,创设生动活泼、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众所周知,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还要重视对他们诸如兴趣、情感、动机、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为在学习英语的认识活动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能够对智力因素起着调节和催化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贴近学生实际的知识点,创设直观形象的可见实物、教仪教具和教师的手势动作肢体语言等进行情境教学,让初中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语言,把抽象的英语语言形象化,使静态英语文字变成动态的交际活动,让他们在创设情境环境中运用英语语言;二要充分利用校园、超市作为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英语交际练习,例如在学习7(下)Unit 3 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单元中,学生学习完阅读课France is calling后,教师就可以借此阅读课为学生创设旅游情境,让他们担当导游,介绍当地名胜、名人或美食等情境。由于贴近学生生活,降低了交际难度,学生有话可说,可以促进英语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三要课外之余组织英语游戏、英文歌曲演唱会,为学生延伸英语课堂学习空间,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四要鼓励学生在课内课外的师生交往中,尽可能使用英语,让兴致更强烈,体验更真切,获得的感性认识更深刻。

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只要坚持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原则,善于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学生就容易被情境所吸引,就能积极参与到情境中去,通过对教学情境的观察与研究来分析英语知识,更加直观地将英语词汇、句型、语法等之间联系起来,主动地学习和认真地探究,从而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等有关要求,助力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2.坚持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创设新颖有趣、陶冶美好情操的教学情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基础。”思维品质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应当具备的一种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品质。因此,在初中英语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直观、形象、生动的图文声色并茂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有趣情感漫画,使传统的静态变成动态化的教学内容,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营造出活泼的学习兴趣氛围。例如,笔者下载了《西游记》动漫英文版 Journey to the West给学生观赏。在播放前,给学生布置小任务。在播放Chapter 73 Two Wukongs时,罗列出几个常考点:shocked/surprised,stop,the other,提醒学生在观看动漫的同时要留意含有这些单词的句子,播放结束后,再结合动漫学习其用法。这样,学生既能在愉悦观赏动漫的同时,又能进行英语语法学习,化枯燥为有趣,把被动变主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二可以通过组织英语故事讲述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挑战自我,讲述擅长的故事,以培养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和听力能力。三可以组织各种英语趣味表演活动,让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去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表演“假如我是课文中的××”,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去进入角色参与表演。

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只要坚持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善于创设新颖有趣、陶冶美好情操的教学情境,学生就能通过各种学习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陶冶中学生的美好情操,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等。

3.坚持学生自主性原则,创设思维活跃、拓宽语言运用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教师可以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提高英语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为此,教师既可以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可以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型的教学情境,采用“创设情境、明确问题——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全班汇报、汇总归纳”等四个教学步骤,让初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交流协作和自主调适学习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只要坚持学生自主性原则,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型教学情境,把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学以致用的英语学习的乐园,就能拓宽语言运用和开发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英语基础与应用能力,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和发展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勇于、巧于和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就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克服知识学习与运用脱节现象,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新时代下初中英语教学水平,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勇于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新人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国伟.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罗力,彭碧芬.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浅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6).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应用探索情境教学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索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移动互联网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对接应用探索
微课在高职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Midas数值模拟在《建筑结构》课程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