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护理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2022-04-13徐颖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颅脑损伤

徐颖

摘  要:目的  观察重症护理联合间隙性充气加压预防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临沂市中医医院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实施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重症护理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下肢周径及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研究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下肢周径更小、血流速度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护理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用于预防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中,能对深静脉血栓患者起积极促进作用,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护理;间歇性充气加压;颅脑损伤;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7-0-04

颅脑损伤是瞬间形成的外力导致的損伤,主要是暴力原因所致。轻度的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可能会出现昏迷、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一般在重症监护室开展,护理人员实施严密监护的重症护理,并运用各类医疗器械对患者实施密集式加强治疗及护理,同时使用科学的医疗技术来实现对患者基础生命的救治[1]。但在患者接受重症护理期间,多为卧床休养,缺乏人体正常锻炼活动,长时间的血液循环不畅,极易造成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DVT),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常规护理措施多为对症的护理,在症状出现之后才给予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不甚明显,需要进一步给予患者更加有效的护理干预。本文主要探究重症护理联合间隙性充气加压预防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2020年3月~2021年3月临沂市中医医院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5~65岁;受伤时间1~3 h。对照组患者年龄33~67岁;受伤时间1~3 h。。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经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过脑部CT检查以及专科医师的明确的外伤病史确诊为颅脑损伤[2];②患者法定监护人至少一人具有正常以上的认知与读写能力。

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患者;②精神障碍者;③其他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对于需要实施重症护理的颅脑损伤患者,在ICU期间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重症护理要求,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因患者需要24 h不间断式吸氧,在护理中必须严格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维持患者吸氧状态下正常的血氧饱和度,一般为95%以上。日常护理中也要注意卧床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情况,及时辅助患者进行日常功能锻炼,防止出现深静脉血栓。在患者情况好转后可以进食普通饮食后,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多食优质蛋白质、新鲜水果蔬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出现便秘的症状,防止患者出现二次颅脑损伤。

研究组:实施重症护理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的护理干预措施。①重症护理措施:利用心电监护仪24 h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证患者的氧气吸入,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100%,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患者床边常备吸痰仪器,以确保在患者出现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能进行积极有效的救治[3]。②康复护理措施:重症护理的患者大部分时间家属无法陪同,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充当患者家属的角色,帮助卧床患者进行患者的日常肢体功能锻炼。在患者卧床期间进行积极主动的被动下体功能锻炼能有效地预防压力性损伤、肌肉萎缩以及关节部位的并发症等继发性损伤,并且能通过肢体记忆功能诱导患者进行主动肢体活动,以此达到锻炼肢体的目的。髋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的被动功能锻炼间隔时间4 h/次,锻炼强度达到关节的最大活动度。通过对四肢关节的活动功能锻炼,避免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4]。③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护理措施:为患者进行重症护理的过程中,遵医嘱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的方式,3次/d,30 min/次,按时为患者实施充气加压治疗,充气加压治疗的参数设置依据患者的下肢循环情况及医生的专业判断及时设置或调整,加压治疗过程中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患者自觉加压部位疼痛,要及时根据患者的感受调整,防止加压压力过大,患者出现下肢缺血,造成患者下肢神经损伤[5]。同时需要注意,在患者进行充气加压治疗措施后,可以对患者下肢进行适当的按摩活动,以缓解患者下肢间歇加压的紧张感。④心理护理措施:颅脑损伤患者患病初期由于肢体限制必须卧床休养,极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消极心理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关注到患者的情绪变化,积极寻找患者感兴趣的、平缓的娱乐活动,帮助患者排解焦急的心理情绪,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在患者卧床休养期间,可以每日固定时间段安排患者家属陪伴患者,给予患者亲情的安慰和支持,通过家人的陪伴树立积极治愈疾病的信心,以更高的配合度完成后续各项诊察和治疗[6]。⑤出院健康指导:轻度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在居家休养过程中,患者家属在饮食方面可辅助患者进食半流质、易消化、健康清淡的软食,指导患者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引起便秘症状,如果便秘症状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使用通便药物,切勿私自用药,以免引发颅脑损伤的二次伤害[7];居家休养的患者,在自觉身体状态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进行外省活动,晒太阳、舒展身心等活动,以便尽快恢复患者身体活力,更快地脱离疾病状态。保持患者血压在正常范围,医护人员嘱咐患者及患者家属戒烟、戒酒,同时,嘱咐患者家属要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情况,患者出现消极情绪时,及时陪同患者转移注意力,尽量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对于患者疾病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告知医生近期休养情况,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患者的下一步治疗计划。

1.4  观察指标[8]

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判断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标准是医生触诊后患者大腿根部压痛、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测深静脉明确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

②护理满意度:满意度利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百分制,满意度方面包括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护理服务态度、检查、治疗安排情况、科室环境设置等。满意度调查分标准:60分以下不满意、60~75分比较满意、76~90分满意、91分以上非常满意,满意度=(比较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③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周径与静脉血流速度。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 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下肢周径与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研究组下肢周径缩小,静脉血流速度加快,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由于头部受到猛烈外力冲击作用导致颅脑损伤疾病,轻度的颅脑损伤会造成患者的意识短暂丧失、头痛、呕吐,重度的颅脑损伤会造成患者的意识障碍[9-10]。颅脑损伤患者在临床治疗与重症护理的过程中,全身各重要脏器得到严密的医疗仪器的监护,从而保证患者的身体机能得以有效运转和维持。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期间以卧床为主,易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形成深静脉血栓。多数情况下,深静脉血栓不能自行消融,若不能及时做出相应处理,血栓残留于深静脉中,会导致患者不同部位的血栓后遗症,其中,最危险的是肺栓塞[11]。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在实施重症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尽量促进患者深静脉血液流通,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这和权晨红等[12]在《压力抗栓泵聯合循证护理预防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中的论断基本相同。将间歇性充气加压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中,利用充气加压泵对患者的下肢形成周期性的加压作用,可模拟患肢的被动锻炼过程。

本研究将重症护理与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联合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中,通过重症护理确保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的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水平,专业救治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规避患者在术后危险期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风险,以尽可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康复护理措施是在实施充气治疗前,对患者的肢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刺激,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进行肢体活动锻炼的有效护理措施;联合间歇性加压充气治疗帮助患者锻炼腿部肌肉,疏通患者下肢血液,有效降低了患者深静脉血栓出现的概率;心理护理措施能够联合患者家属,一同关注患者内心变化情况,在患者自觉出现焦虑等消极情绪时能够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安慰,帮助患者渡过难关;最后再通过健康指导措施对患者的居家休养提供正确的护理指导,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恢复。这5项治疗护理手段通过对患者术后实施全程跟踪照护,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本研究充分显示出重症护理联合间歇性加压充气治疗预防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具体数据对比得出结果,显示研究组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文研究的相关论断与黄琳凤[13]、赵红梅[14]、刘如萍等[15]的研究阐述论断一致,表明可以作为临床应用参考标准。

综上所述,重症护理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可以帮助减少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了临床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同时采取心理和健康指导措施提升了患者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玉,陈亚丽.预见性护理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对ICU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3):514-515.

[2]刘伟国,赵奇煌.颅脑损伤外科治疗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1):29.

[3]杜蓓华.ICU重症患者应用早期护理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9):132-134.

[4]杨红,刘微.分级监控管理联合精细化护理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5):883-884.

[5]镇坷,童孜蓉.认知行为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应激障碍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10):2033-2035.

[6]李巍,王亮,秦延京.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12):1444-1446.

[7]丁秀梅,张晓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6):4862-4864.

[8]李飞,南方,党芸,等.充气加压治疗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伤口愈合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6):929-934.

[9]王鹤鹤.预见性护理在ICU重症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预防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5):31-33.

[10]王亮.预见性风险管理的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清创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6):471-472.

[11]贾姗,薛婷.间歇性充气加压用于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6):1043-1044.

[12]权晨红,白婷.压力抗栓泵联合循证护理预防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6):1063-1064.

[13]黄琳凤.预防护理干预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对老年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22):132-133.

[14]赵红梅,杨秋菊,李红霞,等.护理专案联合常规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2, 28(5):850-851.

[15]刘如萍,周雅玲,曹美丽.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的应用效果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0):1272-1273.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颅脑损伤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
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