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小儿湿热泻的疗效观察

2022-04-13侯庆芸李建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7期

侯庆芸 李建

摘  要:目的  观察电脑中频治疗仪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章丘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小儿湿热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1组和干预2组,每组30例。干预1组选择中药灌肠法进行治疗,干预2组使用中药灌肠法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临床应用效果的差异。结果  干预2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干预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组中医证候积分高于干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干预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组患儿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干预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脑中频治疗仪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小儿湿热泻,可有效改善疾病相关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有效性,缩短患儿住院治疗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电脑中频治疗仪;中药灌肠;小儿湿热泻;中医证候积分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2)-7-0009-04

中医学将小儿腹泻称为小儿泄泻,是婴幼儿阶段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疾病诱发因素及致病原因较多,发病后,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异常增加,粪质稀薄或呈水样状,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两季发生率相对较高。泄泻发生季节不同,会呈现出不同证候表现。湿热泻在临床最为常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水样大便(或蛋花状),泻下急迫、量大且频次高、味臭、还伴有口渴及小便短赤、舌苔红且苔红腻、脉滑数或指纹发紫。泄泻发生后,会影响儿童健康,长此以往甚至会引发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异常。小儿因为脏腑娇嫩、脾胃虚弱、行气未充,极易受到外邪侵袭及影响,极易发病。临床传统治疗方法为药物止泻、补液及调节肠道菌群,疾病严重时需要静脉补液及给药,儿童年龄小且依从性较差,常伴有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情况,口服药物难度大,治疗效果不佳。基于此,本研究以章丘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湿热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中药灌肠的治疗效果,为该疾病临床治疗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参考。现将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章丘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小儿湿热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1组和干预2组,每组30例。干预1组患儿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年龄(2.32±0.35)岁;轻症25例,重症5例;病程3~11 d,平均病程(5.15±0.23)d。干预2组患儿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0个月~5岁,平均年龄(2.45±0.41)岁;病程3~10 d,平均病程(5.12±0.20)d;

轻症26例,重症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家长详细了解研究流程和治疗方案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章丘区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小儿腹泻临床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現为大便性状发生变化,并伴有腹痛、腹泻、脱水、呕吐等临床表现:其中轻型发病患儿腹泻时间<7 d,大便含水量相对较低,患儿未发生脱水或是仅表现为轻度脱水;重型发病患儿腹泻持续时间>7 d,排便含水量较多,患儿发生中度或是重度脱水。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实用中医儿科学》[3]中相关中医诊断标准,辨证为湿热泻:主症为水样或是蛋花状大便,排便次数异常,泻下急迫或是伴有黏液,次症为腹痛、肠鸣、呕吐、口渴、萎靡、小便短赤,舌诊和脉诊情况异常,小儿指纹紫达气关及风关。临床中确认存在主症,合并高于2项以上次症。③患儿年龄8个月~5岁。

排除标准:①无法耐受治疗患儿。②伴严重合并症、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反应者。③其他证型泄泻者。④严重脱水需要急救者。⑤精神状态或是意识异常者。⑥过敏体质者。⑦家长配合度较差无法完成研究者。

1.3  方法

干预1组接受中药灌肠法治疗:中药方剂选择葛根芩连汤加减,组方成分:葛根10 g,茯苓10 g,甘草6 g,藿香6 g,厚朴6 g,黄芩6 g,苍术6 g,陈皮6 g,车前子6 g,地锦草6 g,乌梅3 g,黄连3 g,生石膏3 g。上述药物加水浸泡后煎制,浓缩为50 mL药液,置入无菌注射器中,将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中,根据患儿年龄和身体情况确定插入长度,约6~10 cm即可,患儿臀部微微抬高后,注入药液,行保留灌肠治疗,2次/d,午睡及晚睡前各1次。治疗前需要详细告知患儿家长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说明治疗优势和目的,要求家长配合,能够引导患儿配合治疗,避免其过度哭闹影响治疗或是引发医疗纠纷。

干预2组在干预1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电脑中频治疗仪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分为:将麝香、木香、苍术、黄连、丁香、炒白术研为细末,并利用香油将药末调和为糊状,取1~2 g均匀涂抹于电极贴片上,一片贴放于神阙穴,另一片则贴放于大肠穴,完成后安置电极,并利用松紧带进行固定避免防止脱落而不能准确作用于穴位上。选择药物导入治疗模式,综合考虑患儿情况和治疗耐受情况对治疗参数进行合理调整,2次/d,单次治疗时间控制在20~30 min。治疗时室内温度需要恒定保持22~24℃,湿度45%~55%,避免患儿着凉或是过热导致烦躁,影响治疗依从性。治疗时需要松解衣物彻底暴露穴位,电极贴片放置后,及时覆盖衣物,以免受凉。治疗时需要进行必要说明,告知家长如何配合完成治疗,并利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和其进行感情交流和沟通,鼓励其配合完成治疗,可以利用小礼物对其进行奖励。

两组均连续治疗5 d后评价治疗效果。

1.4  指标观察

①两组治疗5 d后,依据《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4](1998版本)中急性腹泻综合治疗标准作为依据,制订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5 d后大便性状明显好转、大便次数比治疗前减少2/3以上;精神及发热、呕吐、腹胀症状明显改善;尿量无明显减少;大便常规复查基本接近正常;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95%≥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5 d后大便性状好转、大便次数比治疗前减少一半以上;精神及发热、呕吐、腹胀症状改善;尿量减少好转;大便常规复查好转;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70%>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5 d后大便性状及次数、全身症状体征均无好转甚至恶化;大便常规无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版》[5](2002版本)评价治疗前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主要症状为大便性质和排便次数,次要症状腹泻、腹痛、呕吐、肠鸣、饮食、脉象、小便短赤、发热等,各症状积分总和为证候积分,总计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③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具体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大便性状。

④汇总两组患儿住院治疗时间,计算平均值并进行组间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干预2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干预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干预2组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高于干预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干预2组患儿大便形状、腹痛、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干预1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住院治疗时间比较

干预1组住院时间为(7.53±1.25)d,干预2组住院时间为(5.78±1.14)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66,P=0.000)。

3  讨论

小儿腹泻致病原因多样且复杂,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小儿消化系统并未发育成熟,更加容易发生腹泻,机体免疫能力较差,如果受到外界刺激或是机体功能失衡时极易发病,会影响小儿消化系统,引发腹泻。疾病诱发机制主要两种:一为感染性腹泻,包括病毒、真菌和细菌感染;二为非感染性腹泻,主要为饮食不当、气候、过敏等原因导致[6]。临床针对小儿腹泻,通常会根据诱发原因和疾病情况选择对症治疗,具体包括饮食调节、补液、抗病毒药物使用、肠道菌群调整、抗生素药物等[7]。考虑低龄儿童大部分治疗耐受度不佳,为此,临床积极探究更为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学将腹泻纳入“飨泄”“滑泄”等范畴,多因饮食不洁(节)、喂养失调、喂养次数过多、食用肥腻生冷食物等,会导致脾胃受损,导致不运不化,引发泄泻,其主要原因为脾胃失调。虽然泄泻临床症状极为复杂,但是致病因素不外乎湿和滞[8]。小儿为纯阳之体,易感热性病证,因此小儿泄泻主要证型为湿热证。本研究选择葛根芩连汤,黄芩可抗炎并抑制大肠杆菌,可治疗肠胃炎症;葛根能够生津止泻,黄连能够解毒泻火[9];黄连中的小檗碱可缓解腹泻程度;甘草能解毒清热、益气调节;苍术具有良好抗菌作用,提升机体免疫力,散寒祛风;藿香能止泻止吐,缓解呕吐症状;陈皮能行气健脾、恢复肠胃功能;地锦草可清热解毒,利湿;车前子能利湿止泻;生石灰可收敛解毒[10]。全方对小儿泄泻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由于小儿口服汤剂依从性较差,选择灌肠治疗,药液直接作用于肠道,可加强吸收效果,实现治疗目的。

现阶段,随着物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理疗成为临床应用率较高的辅助治疗模式。电脑中频治疗仪就是利用中频电流将载药贴片的中药离子导入相应的穴位,透过皮肤和组织作用于病变部位,能够实现气血调和、疏通经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11]。另外,本治疗方案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同时避免引发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降解破坏作用,能够确保病灶区域内有充足的药物浓度,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电极贴置于神阙和大肠穴,利用产生的温度,发挥热疗效果,从而提升机体微循环能力,促进药物吸收,同时还能发挥针灸作用,获得理想治疗效果。本治疗方案应用于小儿较为适应,给药便利,治疗安全性理想,获得广泛好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组治疗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较高,中医证候积分较低,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干预1组,说明在选择中药灌肠治疗基础上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可提升治疗有效性,能够确保疾病相关临床症状得到迅速改善,尽快康复后出院回归家庭。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前需要对家长进行宣教,详细告知治疗流程、目的及效果,提升家长依从性,能够配合护理人员确保治疗顺利完成,同时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和其进行交流,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电脑中频治疗仪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小儿湿热泻,药物作用于肠道和腧穴,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升治疗总体效果,确保大便性状变化、腹泻腹痛、嘔吐等症状迅速缓解,提升患儿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方鹤松,魏承毓.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2]梁文杰,方朝义,沈莉,等.实验诊断学在现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26(2):47-48.

[3]刘含,王洪琦.浅议《黄帝内经》对中医儿科学的认识和贡献[J].国医论坛,2013,28(2):51-52.

[4]吴景霞,华翠环,吕志芳.小儿腹泻病新疗法的健康指导[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5,8(4):76-76.

[5]梁茂新,高天舒.《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脏腑诸证考察与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5):330-331,342.

[6]朱慧.推拿疗法联合王氏保赤丸敷脐治疗小儿秋季湿热泻的临床疗效[J].上海医药,2020,41(3):29-30+55.

[7]刘晓兰,鞠海潮,李炯伟,等.行气化湿推拿手法配合化湿汤治疗湿热型小儿泄泻临床疗效观察[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5):37-38.

[8]王雅丽,秦凤华,马庆华.醋调葛根黄芩黄连粉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11):2234-2235.

[9]王建玲.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10):30-32.

[10]武育菁,吴宏伟,李振光.健脾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3):516-518.

[11]王佳佳,原晓风,刘彦晶,等.国医大师王烈教授应用二白饮论治小儿湿热泻经验[J].吉林中医药,2021,41(2):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