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连香教授运用胞宫藏泻理论治疗崩漏经验

2022-04-07史宇思黄欲晓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胞宫化瘀益气

史宇思,黄欲晓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蔡连香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学术带头人,是第二、三、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近六十余载,学验俱丰。笔者有幸随蔡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蔡老运用胞宫藏泻理论治疗崩漏的经验介绍如下,与诸同道分享。

1 “胞宫藏泻”理论

胞宫,即子宫,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其周期性的“藏” (增厚、蓄积) “泻”(剥脱、排泄)交替,各依其时,维持女性正常的生理功能。在非经期、妊娠期,胞宫发挥藏的功能,逐渐蓄积收藏阴精、血气等精微物质,即“ 藏精气而不泻”,故表现在内膜逐渐增厚、致密;如未受孕,则去旧生新,血海由满而溢成为月经。行经期、分娩时,胞宫则发挥泻的功能,表现为子宫内膜的剥脱,月经来潮。藏泻有别,阴阳转化,伺机而动,共同规律完成藏泻功能[1-4]。

胞宫的“藏”与“泻”受到脏腑、气血、天癸、冲任的调节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一旦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引起阴阳转化失常,均可导致胞宫藏泻失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流产等病理状态。如经期不能“泻而不藏”,则出现闭经或月经后期;如非经期不能“藏而不泻”,则出现月经先期或崩漏。

2 治疗经验

崩漏[5]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因崩与漏病因病机基本相同,且二者常相互转化,交替出现,所以概称为崩漏,是妇科常见难治疾病。

蔡老认为崩漏本在肾,病位在冲任,变化在气血,表现为子宫藏泻无度。临床治疗时,当出现急症之崩中危症,要迅速补气摄血止崩、恢复胞宫的收藏功能。当出现漏下之证时,则要仔细辨别胞宫状态,顺应胞宫的正常生理,分辨出胞宫正处于或藏、或泻、或由泻转为藏、或由藏转为泻的具体状态。在胞宫处于“藏”时运用补法固冲止血,当胞宫处于“泻”时应采取祛瘀法使瘀血去,新血归经。蔡老临床常结合现代医学B超检查来判断胞宫的藏泻状态,治疗上以顺应胞宫的正常生理状态为原则,合理使用各种治法,取得较好疗效。临床辨证时,不可单纯认为崩漏仅是胞宫收藏失司。例如,当患者漏下之初,表现为阴道少量出血,淋漓不尽,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1.2 cm),此时若误认为胞宫该藏不藏,一味应用收涩补益之品反而适得其反,加重漏下。仔细辨之,患者内膜增厚,体质未虚,正是胞宫疏泻之时,冲任气血相对壅滞,应采用活血化瘀、祛瘀之法以利子宫内膜剥脱,取得止血的目的,灵活体现了“通因通用”治法。

2.1 分病情缓急和阶段治疗崩漏

蔡老在崩漏的治疗中,对于疾病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胞宫藏泻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必要时采取诊断性刮宫术等手段,西为中用,疗效显著。

2.1.1 治崩

蔡老认为暴下失血过多,属胞宫封藏使失司,疏泻过度所致,治疗上应迅速恢复胞宫收藏功能,以止血固崩为基本原则。《景岳全书》云“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治疗以益气为主。蔡老常选用红参3~6 g益气止崩,或应用生脉饮补气滋阴,可4~6 h多次频服提高疗效。对于崩中急症,蔡老也会积极运用西医治疗方法刮除内膜紧急止血,以防延误病情。

2.1.2 治漏

当崩中出血之势缓解,转为漏下不止时,或者患者自始至终阴道少量出血、淋漓不尽,蔡老多结合B超及辨别患者虚实状态来选择治疗方案。

当患者B超提示子宫内膜较薄(厚度≤0.6 cm)时,应属胞宫空虚状态,应以“藏”为原则,治以养阴益气、固摄止血为法,临证常用方有:左归丸、归肾丸、归脾汤等,酌加血肉有情之品阿胶、鹿角胶、紫河车等滋养冲任,并适当加入固涩止血之品。若患者体质较弱,应加大益气扶正之品;若体质较强,正气尚足者,上药酌减即可。

当患者B超提示子宫内膜较厚(厚度≥1.2 cm)时,应属胞宫充盈状态,运用胞宫藏泻理论,治疗以“泻”为原则。若此时患者正气尚足,治以化瘀通经,常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失笑散加减,方中常加用益母草、贯众、马齿苋等以利于子宫收缩,促使子宫内膜尽快剥脱干净;若患者正气已虚,可选用手术方式快速剥脱内膜,以防再次崩中导致亡阴亡阳危及生命,治疗时应首选诊刮术或宫腔镜检查刮除内膜。

2.1.3 调周期

蔡老认为,阴道出血停止后,尽快恢复患者的正常月经周期至关重要。蔡老重视脾肾在月经生成中的作用,肾为先天之源,肾气的强弱,决定月经的盈亏及畅通与否,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先天促后天,后天养先天,才能使经源盛而经血流畅。因此,调经治疗中,蔡老以健脾补肾为基本治法,同时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和生理特点分而治之。青春期患者,机体肾气未盛, 封藏功能不健,治疗重在滋阴补肾,对于月经先期者运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月经后期者运用左归丸加减治疗,对于无阴虚表现或偏于阳虚的患者采用养血补肾汤进行治疗。育龄期患者,是肾气充盛,天癸成熟之期,要根据月经周期的胞宫藏泻理论进行调理,蔡老认为月经期是胞宫疏泄阶段,以通利为主,常用方剂为得生丹、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等。月经后期为胞宫收藏阶段,治以补肾养血为主,其中滋补肾阴为主,稍佐补阳之品。临证选用左归丸、养血补肾汤、调经助孕汤等进行治疗。排卵期时,蔡老在补肾活血基础上佐以通络,促使卵子排出。排卵后以补肾养血、健脾疏肝为主。对于围绝经期妇女,此时机体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脉虚,生殖功能减退,蔡老常采用补脾肾为主,佐以疏肝宁心治疗,重点不在调周,而在于降低崩漏的发生及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常选用方剂六味地黄汤、归肾丸、归脾汤、逍遥丸加减治疗。

2.2 蔡老自拟益气化瘀固冲汤治疗崩漏

无论崩中或漏下,日久均可导致气随血脱,气虚不固,血行不畅,血溢脉外等,蔡老自拟益气化瘀固冲汤,组成为党参15 g,黄芪30 g,三七6 g,大黄炭6 g,茜草15 g,仙鹤草10 g,白术12 g,马齿苋10 g,重楼12 g,乌贼骨10 g,酸枣仁12 g,陈皮10 g,枳壳10 g,益母草15 g。全方益气固摄,化瘀止血。气为血帅,气虚不能统摄则血无所主而血妄行。正如《济阴纲目》[6]所言:“血犹水也,气犹堤也,堤坚则水不横决,气固则血不妄行”,故本方以黄芪、党参为君药,使气旺能摄血。王清任[7]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瘀血占据血室,新血不得归经。故以三七、大黄炭、茜草根、仙鹤草为臣药,再加白术、马齿苋、重楼、乌贼骨佐助,加强君、臣两药益气化瘀、固摄止血作用,使瘀血去,新血得以归经而止血。心主血,出血过多,则心失所宁,以酸枣仁宁心安神,陈皮、枳壳调和气血为使药。全方以补气固摄、化瘀止血立法,既防补摄留瘀为患,又防化瘀失血而伤正,是治疗上述诸症较为理想之剂。气虚伴阳虚,加鹿角胶(或鹿角霜)、补骨脂;血虚明显,加阿胶、煅龙骨、煅牡蛎;食欲差,加焦山楂炭、鸡内金腹痛血瘀不下,加没药、玄胡索延胡索;瘀血排出后,可减去化瘀药物,加五倍子、棕榈炭收涩止血。此方可在崩漏疾患不同阶段加减使用,崩中时此方要加大患者补气药物剂量,漏下时根据内膜的薄厚酌情加入补肾养血或化瘀通经之品。用药时需权衡患者病情,谨防崩中再次发生。

3 经典医案

刘某,女,35岁,已婚。初诊:2017-11-30。患者月经紊乱8月余,阴道不规则出血2月余。患者从2017年初开始,时有非经期少量阴道出血,一直未予重视。末次月经:2017-09-04,量色正常,无痛经。自9月中旬无诱因出现阴道出血,开始1周量少,后出血量多于月经量,至今未净,无腹痛,伴乏力,头晕。曾门诊以云南白药口服止血,蔗糖铁纠正贫血治疗。经治疗后出血量减少,但仍淋漓不尽。现患者头晕头痛,以后头部为主,乏力,阴道出血量少,无腹痛,纳差,眠可,二便调。全身皮肤、黏膜苍白,爪甲色淡,舌淡暗,体胖,苔薄白,脉细滑。西医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辨证:气血亏虚 冲任不固。治则:益气化瘀止血,兼以健脾补肾。处方:党参15 g,生黄芪30 g,白术12 g,生蒲黄10 g,炒蒲黄10 g,大黄炭6 g,仙鹤草15 g,花蕊石(先煎)20 g,重楼15 g,益母草15 g,阿胶珠12 g,砂仁6 g,焦山楂10 g,天麻12 g。5剂,1剂/d,水煎200 mL,分早晚温服,配合生脉Ⅱ号口服液益气养阴。

二诊:2017-12-07。患者于2017-12-05阴道出血止,B超:内膜0.5 cm,余无异常。刻下头晕,乏力,食纳欠佳,恶心欲呕,二便调。舌淡红,体胖,苔薄白,脉细数。辩证:气血亏虚,肝胃不和。治则:补益气血,兼疏肝和胃。处方:党参15 g,黄芪30 g,茯苓20 g,山药20 g,川芎10 g,当归10 g,熟地黄12 g,白芍15 g,柴胡10 g,黄芩10 g,益母草12 g,天麻12 g,葛根20 g,蒲公英15 g,焦山楂10 g。 7剂,1剂/d,水煎200 mL,分早晚温服,配合生脉Ⅱ号口服液益气养阴。

按语:李东垣认为:“妇人崩漏,多因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经。”脾气虚弱,则统摄无能,故血液妄行,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尽。《竹林女科证治》曰:“阴虚阳搏成崩,病的根源在肾,而肾水阴虚不能济心涵木”,可见脾肾不足是妇女崩漏的一个基本因素。该患者阴道出血量持续2月余,量多如崩,量少时淋漓不净,属中医“崩漏”范畴。就诊时见阴道出血量有所减少,头晕头痛,乏力,纳差,全身皮肤、黏膜苍白,爪甲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滑。辨证为气血亏虚,冲任不固兼有血瘀之象。治法当以“益气化瘀止血,兼以健脾补肾”,方选用生黄芪、党参、炒白术健脾补气,阿胶补肾养血止血,焦山楂、炒蒲黄、大黄炭、花蕊石祛瘀收敛止血,益母草、仙鹤草祛瘀止血,重楼缩宫止血,兼有抗感染功效,患者血虚头痛酌加天麻疏风通络止痛,纳差选用枳壳、砂仁促进肠胃运化功能。全方使气充血沛,冲脉得顾,瘀血得化,血崩自止。二诊患者阴道出血止,但诉头晕,食纳欠佳,恶心欲呕,《内经》云:“上气不足”则头晕,《傅青主主科》曰“血崩气脱而晕”,而《金匮要略》谓“血虚而厥,厥者必冒”,患者失血过多血不上荣,又兼阴阳失调,亢阳上扰,故患者头晕不止,兼见胃气失和,其本皆在于精血失藏而肝失柔和,故改拟补益气血以治其本,疏肝解郁和胃以解其标,以小柴胡汤和圣愈汤加减用之,方以黄芪、党参益气,四物以养血,柴胡、黄芩以清降肝气,白芍兼以柔肝木,天麻、葛根以祛风止眩晕,稍佐益母草、蒲公英以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所谓“血之源头在乎脾”,故方中再加茯苓、山药以健脾运脾,焦山楂消食和胃防药滞腻,于法方备,以达澄源复旧的治疗目的。

4 结语

崩漏是女性常见疾病,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西医对此多采用激素、手术治疗[8],后世医家多从脏腑经络角度去认识治疗此病[9-11]。蔡连香教授运用“胞宫藏泻”理论,辨证施治、自创药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大大降低了临床中激素的使用率及副作用。本文对蔡老的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众同道以此为基础,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创新,更进一步,造福大众。

猜你喜欢

胞宫化瘀益气
Huoxue Jiedu Huayu recipe (活血解毒化瘀方) alleviates contralateral renal fibrosis in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to myofibroblast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胞宫胞脉胞络理论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关系探析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从肾论治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探讨❋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楝胡四物散热熨治疗胞宫虚寒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