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科研选题的困境及其突破要点
2022-03-25费岭峰 陈微
费岭峰 陈微
【摘 要】科研选题是课题研究的开始,起着重要的定向作用。一线教师的科研选题面临视野过窄、切口过大、视点过多、思考过浅等困境,造成选题新意不足、聚焦不够、重点不明、深度不足等现象,教师需要借助文献来拓宽思路,把握关键来缩小范围,聚焦一点来明晰重点,深度思考来厘清主线。
【关键词】教育科研 科研选题 选题困境 突破要点
选题是课题研究的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题研究的价值与质量”。因此,对于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来说,选题在课题研究中起着重要的定向作用,“它不仅决定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学研究发展的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选题无外乎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实践中碰到了问题需要解决,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课题,这也是一线教师常用的选题方法;二是基于某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应用,将探索理论应用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课题,这也应该成为一线教师做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选题来源。
一、一线教师教育科研选题的困境
当然,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选择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主题,也是不容易的。由于有些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面过窄,实践经验上存在的差异也比较大,同样会在选题上遭遇一些困境。从本区小学数学教师近几年申报的课题来看,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视野过窄,致使选题新意不足
教师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视野是指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知范围。教师的工作需要通过实践去落实,但仅仅埋头实践,缺少学习与思考,同样也是无法提升工作质量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更是如此。
笔者曾随机向区内113位教师进行过一次围绕教育科研的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课题研究选题的主要来源是 ”。选择“日常教学”的有10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92.04%;选择“教研活动”的有8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0.8%。这排在前两位的选题来源与教学实践息息相关,可见一线教师的选题来源大部分源自实践。这当然与一线教师特别关注实践问题、努力想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有关。但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选题起点仅仅局限于实践层面,视野还是过窄了。这一来表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过窄,学习与思考不够深入;二来也容易造成研究课题立意不高,创新空间不大,易做重复性研究。
比如:G老师发现二年级学生在初学笔算时问题比较多,便想以“学习兴趣”为研究点,确立了“提高二年级学生初学笔算加减法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这样一个课题。这个课题从解决实践问题上来说,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但从教育科研的角度来看,则显得缺乏新意,较难有突破了。我们在“知网”输入“学习兴趣”作为关键词,可搜到一百多万篇相关研究的文章,以“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为关键词,可搜到两万多篇相关研究的文章。可见关于“学习兴趣”的研究,应该有很多的成果可以借鉴,教师更需要考虑如何应用这些研究成果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切口过大,致使选题聚焦不够
与视野过窄一样,课题选题中的“切口过大”同样是一线教师教育科研选题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一般表现为“喊句口号,套个帽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由于聚焦不够,研究过程不能切合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展开,造成研究质量无法保证,成果缺少深度。
如刚参加工作不久的S老师,没有区级以上立项课题研究经验的他,首次申报的课题为“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思维游戏实践研究”。从课题题目来看,“核心素养”是该课题研究的理念,研究的范围与内容是“小学数学思维游戏”。笔者看了他的研究方案后,发现他拟从算术类、几何类、组合类、推理类、创造类、观察类、想象类、文字类等多种形式进行设计研究。我们先不考虑以上游戏分类的标准是否统一,单就这么多类的数学思维游戏的开发与应用,对于一位年轻且未有多少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来说,显然研究切入口过大了,后续研究的难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很难想象,一位年轻教师能在一年时间(微型课题的研究周期规定为一年)内有质量地按时完成这项研究任务。
(三)视点过多,致使选题重点不明
在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中,能够关注时代发展,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平台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应该成为一线教师教育科研选题的重要方式。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追求新奇的东西,以为科研课题中的创新就是多用一些“时髦”“热点”的词,才能显出研究课题的前瞻性。这显然是对教育科研创新的误解。
比如:在2020年度的“微型课题”申报中,区内一位数学教师申报的课题是“面向深度学习:PBL在后‘疫’境下小学数学O2O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中,涉及的关键词有“深度学习”“PBL”“O2O”等,由于新词过多,显然会让此课题的研究重点变得模糊,研究过程也难以扎实,很难取得良好的研究质量。
(四)思考过浅,致使选题深度不够
行动研究一直以来是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时比较推崇的“教育科研方法”。同时,也因为许多一线教师对行动研究的本质缺乏真正的了解,以为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在行动中研究,便不太重视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在研究过程中的设计工作。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的选题时,更多关注研究内容的确定,较少深入思考研究策略与研究路径,显然不利于课题后续研究的深入与扎实。
比如:F是一位经常执教低年级数学的教师,她想做一个提高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提出的课题名称为“小学数学低段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看其方案,她想解决的问题是:低段数学课上,教师“一对一”的对话过多,群体静下来进行作业练习的时间过少,造成热闹有余、静思不足,关注个体有余、全面了解不足的现象。显然,以上选题指向无法清楚明确地体现该问题解决的策略路径,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思考,调整相应的选题。
二、一线教师突破科研选题困境的要点思考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践问题,但科研选题的路径却也应该是多维度的。笔者就以上科研选题的问题谈几点解决的策略要点。
(一)借助文献,拓宽选题思路
一线教师的课题选题,可发端于实践,但并不只是实践。有时在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结合一定量的文献进行思考提炼,会使选题研究更具意义和深度。
思路一:“实践+文献”,即基于实践问题的思考,借助文献深度发掘与提炼的选题思路。比如,X老师对于小学生简算计算能力较弱的问题,通过阅读多篇相关论文后,拟从“立足定律,拓宽学习时空”进行实践研究。他从拓宽认知过程、拓宽技能应用过程、拓宽简算思维三个方面深入思考,最后确立了课题“三度拓宽:数学运算律学习设计与教学研究”。这样的选题过程,典型地体现了“基于实践问题思考,借助文献深度提炼”的课题选题思路。
思路二:“文献+实践”,即在阅读文献过程中,受到一些观点、思想或做法的启发而生成研究课题的选题思路。比如Z老师的“靶向导学:小学数学题组设计与导学研究”这个课题,是她在阅读一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靶向导学”的文章后想到的,“靶向导学”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抓手,是否适合小学数学学科呢?与实际教学中哪个点链接会更有效呢?在做了深度思考后,Z老师决定将“靶向导学”与曾经研究的小学数学题组设计结合起来,于是生成了此课题。应该说,这个选题一来贴合练习的功能,二来也颇具新意。此课题的生成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源于文献学习的选题思路。
(二)把握关键,缩小选题范围
实践表明,教育科研的课题研究点不宜过大。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研究点越小越容易把握,越易于聚焦做深入研究,探索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办法,形成有质量的研究成果。
比如:前文谈到的S老师的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思维游戏实践研究”,我们其实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一是从普遍性的角度思考,即基于素养导向的數学思维游戏的一般特质,研究数学思维游戏的基本开发路径,可确立如“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思维游戏的开发路径研究”这样的课题;二是从单一性的角度思考,即研究某类数学思维游戏的开发与应用,可确立类似于“数学推理类小游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这样的课题。
两个维度均在缩小研究范围,聚焦研究点。从普遍性上思考生成的选题,着眼于数学思维游戏的开发路径研究,重点落在游戏的“开发路径”上。从单一性角度思考生成的课题,着眼于某类小游戏的设计与应用,重点在于“一类游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更适合年轻教师去研究。这样的选题思考方式,也是教育科研选题过程中常用的。
(三)聚焦一点,明晰研究重点
现如今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中的热点内容,如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学为中心等无不引领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入,也应该成为一线教师教育科研选题的源头活水。将热点研究引入一线教育教学中,是教育科研所倡导的。但在选题时,要敢于舍弃,聚焦一个点,明确研究的重点。这也是一线教师做课题时的基本特点。现我们结合课题“面向深度学习:PBL在后‘疫’境下小学数学O2O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如何处理热点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选取既有价值,又适合一线教师研究的课题,谈两点做法:
做法一,减少关键词,突出实践创新点。以上选题中,“深度学习”只是课题研究的理念,可作为背景。研究的重点则是采用“线上线下学习”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实践,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点。题目可表述为“基于线上线下互动的小学数学PBL实践研究”。
做法二,明确核心点,剔除非本质要素。在以上选题中,核心理念是深度学习,核心内容是PBL项目学习。因此,题目可表述为“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PBL实践研究”,将“O2O”“后疫情”等非本质内容去掉,让选题视角变得清晰起来。
(四)深度思考,厘清研究主线
教育科研选题一是要想清楚研究的内容,二是要厘清课题研究的主线。呈现在课题名称中时,能反映一个课题的创新点与操作技术的要义。这需要研究者对课题选题做深度的思辨。
如前文谈到的F老师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低段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从其方案中已经了解到该教师想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如何避免课堂上师生“一对一”对话过多,更好地保证全体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笔者在与该教师讨论交流之后,提出了课题“一课三练: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即在小学低段数学课上,设计三次让全体学生动笔、动脑、动口的练习活动,以引导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显然,此题中的“一课三练”,既是本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创新点,同时也是课题研究过程落地的主线。有了“一课三练”作为抓手,研究者既可以按此特定内容完善实践研究过程,又能够探索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特色。
当然,选题时,对课题研究创新点或研究主线进行表述时,不易过度粉饰,以能突出特色与学科本质特点为佳。如“一课三练”,一般较符合数学课的特点,即数学课的导入阶段的尝试练、新知初学阶段的巩固练、思维拓展阶段的提升练。抓好这三个阶段的群体练习,也就基本可以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