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2016-12-05崔小斌
崔小斌
摘 要:教师专业成长贯穿于教师职前教育培养和职后进修的全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强调教师专业性和教育性两方面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利于其专业成长。当前,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领导都应建立良好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科研选题的指导,加强培养其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以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科研,促进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以促进其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育科研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科研意识
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教师素质,而教育科研能力则是这种现代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四条要求:“教师要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这说明时代发展在呼唤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因此,中小学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参与教育科研对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一、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即研究者,因此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研究与改进。教师的成长包括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三个阶段。教师专业成长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的全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不断提高教育从业人员素质和社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教师要有研究意识与能力,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二是教师能专业自主(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可以自主选择特定的行动。这两项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是专业自主的前提条件,专业自主又可以促进教师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涉及教育性和专业性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所教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把握,教师具有越来越高的学历水平和知识水平正是这方面要求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教育理论、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把握,以及教育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并能把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中。[2]
二、参与教育科研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1.促使中小学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活动,并提高对教学的控制能力。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有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也有利于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通过参与科研活动,他们能将自己所领悟到的教育思想理念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从中学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养成对教育教学活动经常性反思的习惯,提高教育教学的调控能力。
2.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提升工作积极性。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中小学教师能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感受学生细微的进步与变化,使教师职业成就感得到提升,对教育工作的兴趣也得以提高。
3.完善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中小学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所教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动态,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也促使他们专业知识水平提高。
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创办特色学校,必须优化学校资源,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学校的特色体现在教师身上,学校如果拥有一支科研意识强、科研能力高的教师队伍,由此带动学校全体教师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就能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也意味着学校内部潜力能得到充分挖掘,从而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识不强。
我国师范教育历来重视学科专业课程,轻视教育学类课程,使中小学教师严重缺乏教育科研的理论基础。传统的中小学工作是粗放型经营,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他们提高工作水平主要是靠经脸、靠加班加点、靠苦干达成,而不是靠科研来获取。许多中小学教师对参与教育科研的重要件认识不足,他们认为中小学的科研可有可无。至今,这种观念在一些校长与教师的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同时,由于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莺,工作条件差,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缺乏足够的时间、资料等原因,制约了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发展。此外,由于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仍把学生分数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成绩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许多中小学教师拘泥于日常的教学和琐碎的事务中,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
2.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缺乏有效的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校把教育科研作为噱头,作为创名气的招牌与摆设。教师为配合研究而研究,在教育研究中扮演的常常是配合者、实施者、执行者的角色。这种科研课题通常由别人牵头,教师没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创造的卒间,他们在别人设计好的研究方案中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对课题的意义和价值不明确,只是被动参与,因此,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3.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不高。
许多中小学教师缺乏教育研究的能力,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研究,不会选题,不会利用数据库查找论文资料,不会积累资料与分析资料,不会做问卷设计,不会撰写论文,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他们参与教育科研积极性的丧失。部分教师对科学的研究方法缺乏了解。同时,许多教师进行的研究由于缺乏对资料的分析研究过程,使其研究成果较狭窄,研究的经验性较强,缺乏理论的深度。
四、促进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对策
1.中小学应建立良好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需要孵化器,需要有专门的经费及课题管理。通常中小学校没有教育科研经费预算,校外的教育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缺乏专门针对中小学科研的经费支持,这些都不利于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因此,中小学应建立良好的科研管理体制,这不仅能保证教师的科研得到经费支持,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避免教师被动参与他人课题的无奈,增加参与课题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2.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科研选题的指导。教育部门及校方可以有意识地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这项工作也可以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结合起来。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规划性和针对性,指导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进行选题,以解决教学问题、改进教学实践为目的。有了长远的科学的选题思路,教师才能够在工作中持续地进行研究,学习思考教育理论,教师才有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性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2(1).
[2]周国平,尹丽娟,王升,等.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教师和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