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科研对历史教师成长的作用
2016-09-21龚恩园
龚恩园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对历史教师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教育科研不但可以提升教师的职称待遇,更可以促进历史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使历史教师成为教研一体的优秀历史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 教育科研 历史教师 成长作用
一、提高研究能力
首先,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整个教育科研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重新更正与完善。重庆市巫山县高级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李德藻老师发表了一篇名为《读伴终身开拓创新》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调教育科研对于一位历史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文章中李德藻老师自述了自己通过不断阅读、研究,在历史专业杂志上发表了80多篇文章,从中发现了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但最后李老师通过分析研究论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决。从李德藻老师的事例可以看出,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次,提高收集和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信息都可以从网上获得,但是对于庞大的信息量,怎样正确筛选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是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的。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对资料的整理不但可以获取知识而且可以提升对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如: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历史教研员夏辉辉老师,从1993年入职一个小镇的历史教师,到最后进入教育局当教研员,她的成功源于从始至终对于历史教育领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从刚开始将订阅的《中学历史参考》装订成册并分类,并将历史教学论坛上的问题逐一收集资料并解决[1]。重庆黔江中学历史教师庞有海老师,自从教历史学科以来,一直秉持多读书、多总结、勤反思的好习惯,在读书中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体,终于从一个语文教师成功转型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再次,提高归纳和概括研究资料的能力。历史学科是一门知识非常丰富的学科,在浩瀚的历史知识里要给学生讲清、讲透,这非常考验教师的功力。在教育科研过程中,教师在阅读大量的历史读物时,不断地在头脑中对知识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归纳处理后的知识开始研究,最后通过研究整理,得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育科研能够使历史教师讲述历史从小处着眼,通过延伸了解整个历史,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二、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第一,积淀史学知识,提高授课艺术。教育科研在教师的成长中是漫长的工作,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阅读相关文章书籍,研究相关教学问题都是对自身知识的积淀。最终回归课堂,根据自身实际、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地方实际等实际,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育科研对于提高教师课堂效率,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的案例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广东省东莞市教研局教研员夏辉辉老师通过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方式形成独具一格情景式教学模式,尤其是雅典农民“帕帕迪”,这一形象在几年的课改过程中,被广大历史教师运用[2]。
第二,不断更新知识,获取教学新理念。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知识、获取新理念的过程。教育科研除了理论性研究外还有实践性研究,实践研究主要是指参加历史相关的论坛、会议、培训、交流、考察、置换等。在诸多的教师成长过程中,很多都提到教师教育培训交流对他们专业成长的影响。如青岛市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中历史教师、教研员李付堂老师,他在文章《走出应试的沼泽地》一文中就表达曾经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他通过参加培训,获得新课改的精神理念[3]。重庆市黔江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教研员庞友海老师在他的《超越自我,乐在其中》[4]一文中阐释他的教育科研对他的影响,自1990年以来庞友海老师接触历史学科以来,一直秉持着教研一体的原则,2000年重庆市教科院组织专家专门聆听他的一堂课,并就课堂上的优缺点进行讨论,这种交流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对于庞友海老师的成长之路有莫大的鼓励作用。
第三,不断开拓创新,提高职认能力。教育科研在历史教师的成长道路上起着开疆拓土的作用,不但可以激发历史教师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历史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从职业倦怠中走出来成为历史教师的有很多人,山东邹平一中高级历史教师、教研员刘庆亮老师在《不断反思与突破——我专业成长的节点》一文中讲述当时从事教师行业的无奈,用刘庆亮老师的一句话说就是:“只能是社会选择我,而我却不能选择社会”[5]。刘庆亮老师指出,特别是开始自己教学没有成效的时候,对教师行业更是不喜欢的。但是刘老师最后静下心不断地钻研学习,通过自己研究与教学相结合最后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反思自我、展示自我、优化自我
首先,养成反思的习惯和意识,引领教师走向卓越。课题研究中会让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行为中的症结所在,在自我省察中,对自己的教学问题、教学观念进行纠正。江苏省特级历史教师、教研员陈伟国老师指出,教育科研得而过程是不断反思的过程,面对高中历史新课程中涉及的“盲区”,近年来他在听课的过程中收集关于教学中“盲区”的问题,并采用教学“札记”的形式为教师教学出谋划策[6],相关“教学札记”在《中学历史参考》上连载,陈老师认为这不仅解决了一部分老师的问题,而且是对他教研工作的感悟、对历史教学的认识。
其次,表达教育思想、分享教学经验。教育是群体的事业,教学是一门需要交流、切磋的艺术,切忌闭门造车,而各种培训讲座等交流活动是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途径。原湖北黄冈中学教师,现北京市教育研究院石景山分院教师研修中心高中历史教研员成学江老师,其策划、组织、指导的教研活动有声有色,比如“全国历史教学课堂有效性研讨会”[7],在当地和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这些无疑不是对他20多年教学经验与成果的总结。特级教师孙双武老师由于坚持教育研究工作,使他不但成为优秀的历史老师,更使他成为优秀的历史研究员,从教20余年,获得荣誉无数,并先后应邀赴浙江、海南、江西、贵州、陕西等省市中学讲学。教育科研,不但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更可以让教师体会到教育的思想精髓。
再次,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虽然课改要求学生为主体,课堂要灵活,但是由于教师本身的成长比较缓慢,使得课堂教学不甚理想,有的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方法简单,过程乏味,效果低微。而优秀的教师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员积极参与探究,究其根源除了教师对课本的研究之外,还在于平时对历史教学前沿问题的研究,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分析类似的课堂教学案例,并结合自己所在课堂的问题及自身的教学问题,进一步提出修改建议,对于解决课堂问题,提升课堂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提升职称待遇,促进教师转型
第一,提升职称待遇,激发教研动力。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改革率先试行的省份是厦门、福州、三明市,打破了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评选的限制。就目前中国职称基本决定教师工资待遇,而科研不但可以提升职称,而且可以通过撰写相关教学研究文章获得稿费,以及外出讲座获得一定的酬劳,这些无疑能激发教师的教研动力。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历史教师陈伟国老师在《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一文中提到教育科研一直伴随着他的教师生涯,1989年第一次拿到了1100的稿费,以后陆续发表的教学研究成果,2004年承担了江苏省的十一五重点课题,2006年自己长达40万字的书出版[8],陈伟国老师从一个普通的历史教师通过科研与不断努力,成为现如今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在课教研过程中陈伟国老师虽然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改善了生活收获了满满的赞誉与荣耀。
第二,突破职业瓶颈,促进教师转型。教师成长过程会遇到职业瓶颈,教育科研对教师职业发展具有助推作用。被誉为广东省“草根历史教师”毛经文老师从普通的历史教师成为一名著名的教研员,他给自己制订八个五年计划[9],其中第三个五年计划“凸显科研意识,打造讲台骨干”,在第三个年计划中,毛经文老师叙述到,这是他教书生涯的一个大转折、大分化的拐点时期,在这个阶段毛老师指出,能不能成为骨干教师或教师,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科研意识。并且能否如质完成三大任务:一是顺利实现新知识的腾笼换鸟,更新知识;二是从教而不研走向“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三是顺利评上高级。
虽然教育科研对教师的成长作用非常大,但是走教育科研这条路也是艰难万分的。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用毛经文老师的一句话来说:“用体力拼时间拼经验榨取绝对剩余价值,通过教育科研更新知识、更新方法,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走向哲学化和宗教情怀阶段,向榨取剩余价值转型。”
参考文献:
[1][2]夏辉辉.成长,蝴蝶的故事[J].中学历史参考,2009(10).
[3]李付堂.走出应试的沼泽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6).
[4]庞友海.超越自我,乐在其中[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1).
[5]刘庆亮.不断反思与突破—我专业成长的节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8).
[6][8]陈伟国.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11).
[7]成学江.杏坛漫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910).
[9]曹军辉.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实其实——听特级教师毛经文侃他的八个五年计划与教学追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