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戏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

2022-02-19苏杰辉姚绮琳

文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戏剧教育

苏杰辉 姚绮琳

内容摘要:广东省的文化产业振兴政策带动了戏剧艺术行业的发展,省内多所高校也随之积极发展校园戏剧,陆续在非表演专业开展戏剧教育课程。戏剧教育可令学生以全身心参与的方式体验传统文化、领略时代精神、感受民族魄力,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广东财经大学通过原创戏剧《桃花涧》的排练和演出活动,将戏剧表演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和艺术实践、参与文化产业振兴事业,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文化产业振兴 校园戏剧 戏剧教育 学生全面发展 《桃花涧》

广东省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戏剧表演行业开拓出畅通而稳健的发展道路。2010年出台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强调“推动文学、戏剧、舞蹈、曲艺、杂技、书法等跻身国内先进行列”[1],201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而将演艺娱乐业确立为重点发展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之一,目标年均增长值为20%,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国内演艺娱乐业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2]。这些政策的出台使戏剧艺术行业得到重视与保护,而校园正是挖掘该行业新一代人才的宝库,因此,戏剧走进校园,以戏剧为手段对学生群体开展教学活动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省内多所高校积极推行校园戏剧,着力发展戏剧教育。就广东财经大学而言,外国语学院已成功举办十三届英语戏剧大赛,于2018年正式开设《英语戏剧与表演》课程,并由师生原创多部戏剧,在戏剧教学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桃花涧》是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在祖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推出的原创中文话剧,供外国语学院学生表演工作室完成排练与表演。该剧以发生在广东连南瑶山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渗透广东自民主革命至解放战争的历史,歌颂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并宣扬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教育理念,是进行戏剧教学的优质材料,为广东财经大学校园戏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研究以《桃花涧》的排练与表演实践为基础,讨论在当前文化产业振兴的背景下,怎样把戏剧表演作为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参与到文化产业振兴的宏伟事业中。同时,本研究可对本校文学、戏剧与表演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培育外国语学院以及其它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科优势与学科特色。

一.校园戏剧的意义

校园戏剧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者张琦强调,通过创设“艺术育人”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建设校园文化,使校园成为“塑造师生灵魂、提高人才素质的精神阵地”[3],戏剧作为一种集文学、美术、音乐等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文化艺术,对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无疑是极其奏效的手段。在广东财经大学校园戏剧的推广中,学生剧组工作室的建设、学生戏剧节的举办、师生在戏剧教育与戏剧大会的出席与互动,为师生提供充足的精神粮食,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审美交流与心灵沟通,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而在此类活动中,同学情谊与师生感情得到升温,营造温馨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校园气氛。而师生作为校园的成员,通过参与校园戏剧的建设,形成学校的凝聚力与集体主义精神。

校园戏剧对全人教育具有深远意义,满足文化产业振兴战略的精神。《规划》的基本原则强调“通过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而《纲要》亦提出“加强对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开设专门课程,开展文艺活动,加强文化艺术熏陶”[1]。而校园戏剧能有效落实全人教育,与战略精神高度契合。戏剧教育冲破了传统教育中纯知识教学的藩篱,抛弃过度灌输、忽视实践的陈旧模式,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考能力。特别是《桃花涧》的排练与演出,更是让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体悟瑶族文化、陶冶高尚情操,促进了德育与美育,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学生在进行排练与演出的同时,实际上也成为了文化产业振兴事业中的一份子,时刻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作出贡献。

校园戏剧能培养文化产业需要的人才。因文化产业振兴政策的落实,戏剧表演艺术获得充分发展,目前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学校作为硕大的人才资源库,校园戏剧的孕育与推广使学生对文化、艺术、戏剧表演行业有充分的了解,习得足量的专业知识,形成一定的行业经验,成为相关产业的预备人才。如此一来,校园戏剧担当了媒介的角色,既为学生拓宽就业空间,又能为文化产业输送人才,为文化产业振兴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二.排练过程:落实学生全面发展

在推动广东财经大学校园戏剧建设的道路上,原创戏剧《桃花涧》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桃花涧》的排练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台词训练、形体训练以及服装道具感受三大类型的教学,使学生受到瑶族文化的浸润与主题思想的触动,同时也获得身体的锻炼与审美的滋养,真正做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落实学生全面发展。

1.台词训练

在排练活动中,台词训练起到预热的作用,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排练状态。《桃花涧》的台词接续性强、内容丰富、感情饱满,而台词训练在提升学生台词表演技能的同时,着重让学生感受渗透在台词中的瑶族文化与爱国精神。

台词训练不应单纯为了培养学生的台词功底,亦需注重学生受到台词内容中文化情怀的熏染。如今,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的戏剧表演教学,台词训练皆存在一个问题,即过度强调技能化,将台词教学视为纯粹、机械的发声与听觉训练。学者王群一明确地指出这一通病,“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台词课教学都是围绕怎样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技巧展开,即使是对语言艺术的关注也主要停留在台词表达效果层面,而不是以文化视角去审视台词课教学的作用与价值。”[4]可见,将台词工具化的教学行为虽然可使学生练成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掌握一套常规的台词技巧,但此仅为在技能上的习得,它容易导致学生不重视、甚至不屑于对台词内容进行感知与欣赏,不利于学生在德育与美育上取得进步。针对传统台词训练的弊端,《桃花涧》的排练依据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精神内核,把“文化”之魂注入台词训练中,即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使其感受臺词中的文化内涵,提升其人文素养,陶冶其高尚情操。在此过程中,台词教学紧抓《规划》中强调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1]的要领,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角色的文化语境,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以符合角色的口吻与神态去演绎台词。例如,教师指导学生,瑶族的文化习俗是怎样影响瑶族人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念的,瑶族人对某些事情的理解、表现出的语气有何特点,并从学生的练习中加以引导修正,让其既能提升台词能力,又能感悟独特的瑶族文化。

另外,在台词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瑶族的人文环境及语言现状进行了解,能使学生对瑶族产生更多情感,孕育出维护其文化及语言的动力,从中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及责任感。为了使该剧更贴合瑶族的文化特色与实情实景,项目主持人跟随指导老师到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连水村探访瑶族人家,了解并记录他们的居住环境与生活习惯,另请其把《桃花涧》里的台词及插曲歌词口译为瑶族语言,将其录音,把考察成果带回学校进行整合以指导学生。《纲要》在其制定目的中提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1]为此,以此次考察的内容及所得作为台词训练课的拓展教学,告知学生由于生活所需、观念转变等原因,越来越多的瑶族人习惯于讲客家话与普通话,而慢慢放弃了瑶族话,很多年轻一代的瑶族人甚至不会说、听不懂,瑶族语言实质上渐被淡忘。作为语言类专业的学生,深知语言对于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获知这一情况后,他们维护瑶族语言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正与《纲要》的建设目标步调一致。经观察发现,此后他们在排练时的注意力显然变得更为集中,态度也变得更为勤恳,并积极学习涉及瑶族话的台词。通过访问学生的台词训练感想,他们均认为有必要使自己的台词演绎更具当地特色、更具感染力,旨在维护瑶族语言与文化,提醒新一代的瑶族人民乃至更多国人将其发展传承。

某些台词内容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纲要》在培育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的宏图中提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而此剧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便是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台词训练中学生也大受感触。例如,在第二幕第七场中,思晴与曾二郎发生争执,道出:“你心里只有家,没有国。你不懂,你真的不懂。没有了国,哪能有家?你要走的是一条黑暗的路,要走你自己走!”学生通过多次的台词训练,说出此话时语气高昂而壮烈,因为她从台词中领悟到祖國之于人民、之于家庭的重大意义,从中迸发出自己的爱国之情。又如,在第二幕尾声中,思宇对于国内就业还是出国深造犹豫不决,龙叔公便鼓励她说:“你年纪轻轻,应该出去看看。喝了人家的水,吃了人家的饭,你才会知道咱们的国家有多好。你把国家装在心里,你就还会回来的。”龙叔公不仅帮助思宇解开难题,而且这番教诲体现了他把上一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国家使命传承在年轻人思宇的身上。龙叔公以及思宇的扮演者都会深切地受到台词的触动,形成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信念。

2.形体训练

在戏剧教学中,形体训练是集体育与美育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具有健身、健美、健心的功能。《桃花涧》的形体训练除了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之外,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配合动作以提升思考与表达能力。此外,将形体活动与角色特点、人文环境结合,还能让他们深入体悟主题思想,并再一次获得文化的熏染。

形体训练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并有助于使学生释放压力。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久坐或坐姿不当容易导致脊椎与骨骼的疾病,而形体训练让学生活动关节、强化骨骼,可有效防止类似疾病的发生。形体训练也能锻炼肌肉,提高学生肢体的柔韧性与灵活性,增强其身体的平衡性。同时,形体训练能让学生调整呼吸,充分出汗,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加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在此基础上,学生能达到运动的效果,“可以调节神经紧张、脑力疲乏、情绪不佳的状态”[5]。他们的压力能在这一过程得到释放,心态也变得更为乐观,精神得到恢复,以更积极的状态应对学习与生活。

此外,《桃花涧》的形体训练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此剧的形体训练分为分散训练和集体训练,如此分类的目的是把形体基础相异的学生分离,避免某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不能完成动作或其动作与基础较好的学生相差甚远而感到自卑,从而导致其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分散训练中,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开始比较腼腆,不敢做动作,但经过鼓励与引导后,开始愿意进行某些简单的动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难度,使学生渐渐能够挑战较为复杂的动作。在成功完成某些动作后,学生能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并对形体训练更感兴趣。而且,经观察发现,这类学生与此前相比,无论在排练演出还是在日常生活,明显变得更自信主动、更积极乐观、更敢于表达自我。而集体训练主要对《桃花涧》各场的扮演者进行集中练习,此过程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只是在一旁观察,必要时才进行指导。该练习可使学生发现自身与他人的优缺点,学生也因自己与对方是同伴关系,减少了在师生关系中不敢过多表达、交流的现象,敢于提出对方哪些动作需要改善、双方对戏时动作需要如何配合等属于自己的见解,形成互相审视、互相纠正之势,在演技上取得进步之余,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也获得极大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集体练习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其在形体上的配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形体训练能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桃花涧》主题思想以及瑶族文化的熏陶。老耿叔与小龙自如的赤脚行走能让扮演他们的学生体悟到土生土长的瑶族人与自己的土地亲密接触、与自己的家园融为一体的状态,感受瑶族人对大山家园的浓烈感情。思晴因为负伤,身躯变得羸弱,但面临对国家不利之事时仍能傲气地挺直腰板,与曾二郎进行顽强抗争,这些形体动作把角色不屈于邪恶力量的决心以及坚定维护国家的毅力传递给扮演者。龙叔公即使行动不便,依然成年累月地看守桃花林,亲力亲为地修剪桃花枝,可让扮演的学生体认龙叔公对思晴灵魂及精神的坚韧守护。

3.服饰与道具感受

服饰与道具是舞美的元素,无疑是促进美育的优质材料。对道具与服饰的感受能拓展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

经观察发现,当穿上服饰进行排练时,学生进入状态较快,失误也变得较少。此现象与学生身为演员时的服装心理有关,“服装就是自我的一种表现。它在自我意识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轻盈飘逸的薄纱美化了舞蹈演员的舞姿,穿着铁质的盔甲更显出骑士们的威严。有时,戴上一顶大盖帽,似乎会产生‘高人一头’的感觉。”[6]因此,当穿上服饰时,学生的自我意识易于与角色融合为一。思晴是民主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的知识分子,一身白皙清净的裙装,与她知书达礼的气质相符。学生穿上服饰后,结合温文儒雅的动作与富含真情的台词,可感受她以知识感化人民的纯净理想以及不受邪恶力量支配、坚定拥护祖国的赤诚之心。多年后,思宇的服装与思晴相似,则让学生顿悟,这正是思晴的优良品质与崇高理想在思宇身上的传承。小龙、龙叔公、翠姨娘、梅婶等角色的身份是瑶族人,当扮演者穿上瑶族服饰后自然而然地产生代入心理,配合台词与形体动作,切身感受角色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与情感态度,同时亦能以当地人的身份体悟瑶族文化,可促进学生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的形成,由此上升为对国家的自信与拥戴。

对道具的熟悉则令学生在排练时如临其境,通过理解道具的内涵,感受剧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大山石头的道具取景于三排镇连水村的旧瑶寨,营造出瑶族风光的真实感,加之依山绽放的桃花、流水岸边的绿草,让演员顺利又迅速地入戏。翠姨娘和梅婶在水中洗衣、思晴在石头后梳洗、思宇与清水嬉戏,道具模拟出的真实场景对于学生酝酿情感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同时,在教师讲述道具所代表的周围环境对于瑶族人的影响时,学生可了解到瑶族人以山为家的生活气息,他们对山的眷恋与对家的爱护是相互并存的。另外,纵使年代变迁,桃花林依旧如初,代表着阿龙从小龙到龙叔公对思晴亡灵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护,体现了他对思晴永存的国家信念与教育理想的珍视,而思宇通过龙叔公讲述的故事后所受的感触与启发即是对思晴精神的传承。学生通过理解桃花道具的内涵,可感受并学习剧中人物的优良品质与伟大理想,这些都是给学生在德育上的提升。

三.表演实践:强化与升华

戏剧活动与比赛为《桃花涧》的表演实践提供平台,而戏剧表演实践不仅停留在舞台上,评委的点评、戏剧的宣传推广、学生的自我总结亦能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舞台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舞台上的学生往往处于态度最为认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状态,剧中的主题思想、人物情感无一不通过各种舞台元素与表演实况深深打动学生。而表演实践使学生高度沉浸在戏剧中,激发其对戏剧艺术的热情,形成献身于文化产业振兴事业的动力。

《桃花涧》在祖国成立70周年之际完成首演,能为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强化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剧于2019年7月26日晚在广州市二沙岛星海文藝空间完成首演,成为星海文艺空间推出的首部大学生戏剧作品。其讲述的是民主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在广东连南瑶山发生的故事,表达了在国家动荡阶段革命先烈们的豪情壮志。此剧悲壮的主题思想与里程碑式的首演时间相互迎合,颇具纪念意义,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经过询问学生的感受,虽各有不同,但大家均强调自己十分荣幸能够在祖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参与《桃花涧》的首演,并一致希望通过竭尽全力的表演,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宣扬革命英雄的优秀品质。

舞台的各种元素与表演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形均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在表演实践中,学生的“服装心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而道具、灯光、声音的组合能让学生更为全神贯注,充分展现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感性上得到最大提升。此外,表演过程会发生各种情形,例如由于紧张容易造成忘词、动作变形等问题,学生对此作出应对与补救,调整自己的状态,能锻炼其应变能力,提升其思维敏捷性,亦可增强其心理素质。同时,由于真实观众的存在,学生会比排练时更注重加强表演的感染力,设法将人物情感与戏剧主题向观众传递以实现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而观众的鼓掌与喝彩能成为学生完成表演的动力,使学生的表演意识得到强化,从而更希望与观众互动,更自信地表现自己。

表演实践能激发学生对于戏剧艺术的热情,让学生更有动力地投入到文化产业振兴事业中。表演实践的体验能使学生从故事中找寻真正自我、从表演中抒发真情实感,让其完全沉浸在戏剧世界里,深切地体会到表演带来的快感。经访问与观察,经历过表演实践的学生,对戏剧的热爱会大大提升,此后也更积极地参加戏剧排练表演、戏剧推广的活动,更乐于献身于戏剧表演事业。可见,得益于文化产业振兴政策,戏剧行业得以升温,校园戏剧得以发展,而戏剧的独特魅力使作为参与者的学生充满动力,踊跃为戏剧艺术贡献自身力量,又推动了文化产业振兴事业的前进,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2.评委点评

《桃花涧》每次历经表演实践,皆有评委提出意见、献出良策,促使学生在表演活动后反思自身,并不断完善、不断进取。

表演结束后,评委的评语可使学生更清晰地审视自己,进而更努力地改进。赞扬的声音能鼓舞学生,成为学生继续表演的动力;而批评的声音则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使学生学会反思,也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根据评委的建议,总结自己以及团队的优缺点,并参与到戏剧的修改调整中,改善个人的表演技巧与提升团队的协调能力,力求让之后的表演更优秀,学生的上进心与意志力从中得到了提升。

在首演之后,该剧于2019年9月29日晚在“广东财经大学原创戏剧赏析交流会”进行第二次演出,并于同年11月5日参加“第十四届广州大学生戏剧节”。在这几次的表演实践历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评委的评语以及交流活动继续进行各方面的改善。可发现,在一次次的表演实践中,学生的精神状态愈显充沛,表演技巧亦日臻成熟,演出效果也逐步提升。学生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演出经验,并在心智上不断取得成长与进步。

3.场外宣传与个人总结

场外宣传与个人总结是学生思想以文字形式的输出,场外宣传寄托了学生对于戏剧的独特理解,从中培养了学生的洞察力与个性,而个人总结既是学生对于戏剧表演的真情流露,也是关于个人理想与信念的慷慨宣言。

除了舞台上的表演,学生设计海报、撰写推文对《桃花涧》进行宣传、演出预告、演出总结,实质上是学生对此剧的内化过程,涉及到他们个人对戏剧的理解与感悟,大大提高其洞察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也能学习剧中传达的精神品质。在“广财外院情报局”公众号上,由学生撰写的《观后感|矢志不渝跟共产党走》分析了剧中的人物形象及此剧的教育意义,表达了人民需追随党的步伐,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平等的真挚感情,表明学生已深刻地理解了此剧所歌颂的共产党强大的领导能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更加坚定地相信党、拥护党,形成为国家与党作出贡献的觉悟。又如在“广东财经大学原创戏剧赏析会”的宣传文章《活动预告|戏如人生,演绎百味》中,学生发现了此剧从桃花中赏出情感、从故事中找寻自我的独特魅力,文章笔下含情、引人入胜,达到宣传效果之余,也是学生在人文素养、艺术审美上取得收获的佐证。

学生的演后总结不单是回顾归纳,也是对于梦想的炽热心声的流露,甚至能成为他们自己的人生信条。扮演思宇的学生写道“不管是故事,还是故事里的人,这一段时间都凝聚了大家太多的心血,只要心在,不说再见,来日方长。热情是最好的敲门砖,老师和大家都辛苦了,希望每个热爱戏剧的人都能带着这样的美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扮演曾二郎的学生表示“这里是舞台梦开始的地方,一次很深刻的对于戏剧和生活的体验。非常敬佩老师对戏剧艺术的纯粹追求和对戏剧梦想的执着追求。谢谢老师,让我们能够拥有如此多的收获。”学生的字句不仅是对自我的总结,而更多是大学生热血方刚、心怀梦想的体现。舞台为他们实现了表演的梦想,而由表演带动的热情也能在他们的人生中发挥延伸作用,使他们对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遇到挫折时拥有坚定的毅力,达到了戏剧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目的。也正是出于这份热情,他们为校园戏剧乃至整个戏剧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立下了功劳。他们成为了明亮的火把,使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的事业持续燃烧。

广东省的文化产业振兴战略为校园戏剧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与动力,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戏剧教学活动中。在战略精神的指导与启发下,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了原创戏剧《桃花涧》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排练、并带领学生参加演出与比赛。该项目以此剧从排练至演出的全过程为基础,观察、调研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身心状态变化,发现通过台词训练、形体训练、服饰与道具感受、舞台表演、评委点评、场外宣传以及个人总结,校园戏剧可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其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而归功于《桃花涧》的主题思想,亦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其高尚情操,从而充分落实及强化其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经过校园戏剧的浸染,从中汲取了充足的养分,成为文化产业振兴事业的新生力量,径直走上了将文化产业振兴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的道路。此外,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相关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可为本校文学、戏剧与表演的教学提供有益的教学案例与材料,有助于培育本校相关专业的学科优势、学科特色以及影响力,使更多相关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到文化产业振兴事业中。

参考文献

[1]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9-6-26].http://www.gd.gov.cn/zwgk/wjk/zcfgk/content/post_2523270.html

[2]廣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2012-8-14].http://www.gd.gov.cn/gkmlpt/content/0/140/post_140994.html#7

[3]张琦.艺术:点亮梦想“艺术育人”学校文化续构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21.

[4]王群一.基于传统文化创新下的台词课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20(23):25-28.

[5]李玉春.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103.

[6]杨治良.服装心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166.

此论文为广东财经大学2019-2020学年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双百工程”社科类(项目号:2019XSYB407)的结项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戏剧教育
论戏剧教育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基于校园戏剧丰富中小学教育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探究
戏剧教育实现多领域融合探究
当幼儿园遇上戏剧
台湾地区幼儿园开展戏剧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述略
从美国非营利戏剧组织看观众培养
浅谈如何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戏剧教育
中小学校园戏剧探索
刍议中职语文课堂戏剧教育的重要价值及必要性
校园戏剧丰富中小学教育提升学生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