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原则与策略

2021-09-22邓奎伟

关键词:教学效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从广东培正学院思政课建设现状及学生思政课学习实际出发,提出民办应用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坚持四方面原则:坚持能力导向,贯彻学生主体地位,坚持正面导向,坚持开放包容;通过加强师资培养,联系学生实际,主动融入社会,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式,提升教学效益。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学效益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凝练教学特色,提升教学效益。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现状

目前,全国高校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学时、学分规定是一致的。民办应用型、研究型学校思政课教学要求和过程是有所区别的。教学改革要建立在对教学对象学习特征的客观分析基础之上。民办本科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能力相对较好的家庭,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对学习思政课有天然的抵触情绪。但他们有一定的责任担当,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动手能力较强,乐群性和参与性强,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民办应用型本科学生学习思政课有如下特点。

(一)理论学习兴趣淡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各种社会思潮正严重干扰和冲击我们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经济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使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大部分民办本科学生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即使在中学期间学过,也仅仅是为了高考,尤其是理科、艺术类和体育类考生,政治理論几乎一片空白,更谈不上思考和应用。他们往往热衷于身边的碎片化信息和微观知识,对宏大的纯理论和抽象的思想说教毫无兴趣。

(二)理论学习层次性较低

思政课的知识内容含量大,理论性和逻辑性系统性很强。对于那些政治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就比较困难。民办本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往往不求甚解,停留在简单的识记、肤浅的认知层面,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形成过程、内涵的深层把握。从教学目标来看,这种浅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识记和简单领会的层次,而对应用、分析、评价、创新等深层素养未有涉及。这种浅层学习方式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理论素质的提高。

(三)学习动机功利性明显

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办应用型本科学生对学习思政课抱有一种极强实用主义的态度。学生们往往把职业准备,找到一份好工作视为读大学的唯一目标。由于学习动机的功利性,他们仅仅关注与其“有用”(如考试、就业等)的理论知识,而不关注政治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每当一门新课开课时,学生最关心的是难不难学,担心的是会不会挂科。实际上,很多看似与学生升学就业无关的理论,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往往从根本上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作用更大、影响更深远。又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当代中国人治国理政的实用理论,与每位青年学生切身利益与长远利密切相关。

(四)学习方式参与性较强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具有乐群性和参与性强的特点。大部分00后大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张扬个性,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自我选择,关注自我发展,力求通过自身体验获得自我实现和满足。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具备了一定的主体能力,他们自认为成熟了,已经具有成年人的思想和行为能力,但在某些问题上,他们又显得经验、能力的不足,渴望得到师长的理论指导、朋辈的经验交流。因此,虽然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不浓,但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都能比较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特别是校内外实践教学对他们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非常高。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原则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一)贯彻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人文关怀

教育旨在培养学术、德性、信仰。从哲学意义上讲,“无论人们怎样定义‘教育’,教育有其不言自明的意义,教育要使人成为人,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 。这一界定虽然笼统,但却点明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不仅仅是技术和能力上的完整,更重要的是人格和精神上的完善。教育应该教会人如何生活,不仅是某种具体的谋生技能,而应是一种生活能力和态度,教育应使人生活得更幸福。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以人为本,把人当成真正的人,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弘扬人的意义和个性,丰富人的生命和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过度的专才教育模式会导致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底蕴缺失。如何防止过窄的专业教育束缚学生的学科视野,过重的工具价值导向削弱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归宿就是以人为本。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必然要承担起传递人文价值、唤醒人性关怀,丰富校园人文氛围乃至构建大学文化的重任。所以,无论是理论课程或者实践教学,都要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是对学生学习权利的尊重,对培养学生具有平等意识的公民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民办本科学生由于在高考竞争中处于劣势,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平等参与、渴望交往的愿望,充分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情怀,培育学生自尊自信、平和理性、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思政课教师必然要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导师,要以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关怀,疏解青年学子躁动不安的心情和困惑彷徨的心境。

(二)坚持正面导向,力求启明心智

民办应用型本科学生除了具备高层次的技能外,还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积极、乐观、坚强的意志品质,饱含创新创造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更是一种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带着特定立场和观点的。思政课不是一门简单的理论或品德课程,它更是一门具有强烈政治性和导向性的学科,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教学对其他学科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民办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的现实需要。思政课教师要坚守原则,立足国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诠释好中国方案,为大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教育的目的在于启明学生的心智,大学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达成某个具体的目标,而是为了让学生与自己、与社会、与整个世界和谐相处,这就需要学生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健全的心智,丰富的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善良的品格。对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批判性思维、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乃至对自身和世界的正确认知。通过思政课,引导学生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涵养道德品质,升华道德情感,引导道德实践;培养职业精神和创业创造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学会客观、全面、理性地看待历史、现实与未来。

(三)坚持能力导向,突出应用特色

能力与态度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理解力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學生职业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加强批判理解、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思政课教学要向新时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聚焦,紧紧围绕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重点、日常表现、个人学业等现实问题,用适合00后大学生接受的方式、用学生熟悉的话语,来讲好他们关注的故事,把抽象的道理讲生动、讲具体。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回应学生的困惑,将教育教学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相融合,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好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一线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学校“应用型”特色做文章,突出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不是虚的,而是实的。思政课教学是一个让学生领悟、接受、信服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认识的过程,它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体现在学生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观念、精神的进步和提升。思政课教学目标不仅要解决学生对理论知识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还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必须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四)坚持开放包容,实现教书育人

古语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种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必须从其他学科吸取养分,才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正确政治导向、价值引领和科学方法论指引的作用。对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思政课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其他课程中的适用性或者共通性。探索思政课与经、管、文、法、艺术等其他学科的交叉,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发挥思政课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开放包容发展,是民办应用型本科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思政课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各专业学生在思维特点、兴趣点、关注问题的重点上有所侧重。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不仅要联系一般的社会实际,更要注意联系不同专业发展的实际,做到“德业融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把思政课教学与学生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联系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方向,使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职业和人生发展的指导作用,使思政课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三、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

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及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

(一)加强师资培养,建设应用型团队

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教师流动性大,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弱化虚化的现象。要解决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问题,关键在于处理好“引进来”、“留下来”和“走出去”的关系问题。“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信、真懂、真做”,而后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信、真用”。民办应用型本科思政课建设,需要一批师德修养好、理论素养高、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简单“知识传递”型的师资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本科教育的要求,在打造“学术型”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同时,还要更注重“应用型”、“实践型”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培养,实现思政课教师由“知识理论传递型”向实践与研究并重型的转变。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整体实力。学校要采取经费支持、政治培养和生活关心等措施,引导教师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目前,思政课教师在“授业”的同时,更应该在“传道”和“解惑”,讲出理论魅力,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下功夫;思政课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每门课程及每一专题的教学中,都要力求体现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觉悟等三维培养目标;同时,教学三维目标要融入到教学大纲、教材、讲义之中,体现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二)联系学生实际,增强教育效果

结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成立由思政课教师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定期对学生的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研,从而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使教师也深入到具体的学生工作当中,拉近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迫切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更要充分凸显思政教育的“无用之大用”。

对于民办本科学生思想上的许多困惑和迷茫,思政课教师要更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困惑、迷茫的原因,为他们排忧解难,努力帮助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注重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如在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时,结合相关道德和法律的学习,在课堂举行“如何在道德与法治的框架下发展网络技术”的讨论;在会计、财务管理专业讲授“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时,突出“不做假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廉洁从业”的教育,并运用一些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引导学生确立良好的职业操守。

(三)主动融入社会,校内外协同育人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加强化职业发展和就业导向,重视实践教学。思政课教学要建立大学生的人生经验、课堂体验和社会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广东培正学院立足区位特点,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新路子。校外实践采取实地参观体验、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三下乡”等形式。把课堂教学搬出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走基层、到企业、去农村,进机关”等社会实践教学,让青年学子亲身体验“四个全面”的火热现场,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意识。近年来,学校建立了花都宝桑园、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广东花都监狱、新华街道社区、花都汽车城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开展现场教学、志愿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教学要“上好上活”,需要以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基础。思政课科研要“接地气”,也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撑。思政课要获得自信和社会尊重,更需要主动服务社会。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建设不仅要立足学校,更需要走出学校,走入社区,走上社会,增强服务社会意识,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思政课教学团队应该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地方的决策咨询等;积极为党政部门、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讲座及志愿服务等活动。

(四)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应用型课堂

民办应用型本科思政课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索,强调突出培养能力与提升素养的理念。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做到教学方法和形式因事而化,与时俱进,因势而新,不断探寻研究型互动式、轮流式专题、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谈话(访谈)、读书指导等教学方法;构建“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对话课堂”、“演讲课堂”、“书写课堂”等丰富多彩的课堂,形成系列魅力思政课堂。

在注重理论育人的同时,还要十分重视活动育人。为了使大学生在校园内了解和接触“社会”,让“社会”走进校园,把实践教学搬进课堂。如举行学生时政演讲、情景模拟、短剧表演,主题朗诵和PPT制作汇报活动等;广泛运用“学习强国”和“粤易班”平台,融合微信、微博、教学APP等,推动传统讲授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通过举行才艺表演、知识竞赛、讲演故事、环保参与、社会调研、视频访谈等活动,使思政课堂“动”起来;精心挑选优秀的文学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赏析中潜移默化感知中国精神,从而保证理论知识通过思想感染的传播方式入心入脑。

(五)创新评价方式,推进应用型考核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轻视思政课考核,通常的做法是仅仅让学生期末交一篇作业完事。现代学习观认为,考试是一个学习过程,有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考核不是简单的成绩评定,其目标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应用型思政课教學如何丰富多彩,学生实践活动如何积极活跃,最后都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考试。如果只是授课方式改变了,而考核方式还维持原状的话,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思政课应用型考核把考试当作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改变“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

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运用包括口试、日常表现、实践成果、开卷、闭卷等多种方式综合考评学生成绩,侧重过程评价,注重以多维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状况。运用口试、面试等考试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判断理解、分析、表达问题的能力;加大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察,减少出现“思想是巨人,行动是矮子”的现象;试点将思政课考试与学生专业有机结合,学生可以采用调研报告、课程论文、绘画雕塑、广告设计等作品形式表述考试内容,诠释思政课程学习的内涵与理解。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等形式结合起来,既注重强化学习过程,也重视学习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国臣.浅谈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J].现代教育科学,2010,(12):172-173.

[2][3][4]侯保龙.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94-96.

[5]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4):1-6+65.

[6][7]顾钰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49,58.

[8][9]胡大伟.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型发展论[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4,(9):94-96.

[10]赵越.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536-537.

责任编辑  牛志鹏

*作者简介:邓奎伟,广东培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教学效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妙用音乐渗透,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