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基于儿童立场的法治学本课堂的构建

2021-08-19丁为群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道德与法治

丁为群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回归儿童生活,为儿童的成长服务。教师要基于儿童立场,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找准法治教育与儿童的共情之处;依据儿童特点,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开展贴近学生的课堂活动,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教学;儿童立场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有意将六年级上册确定为法治教育专册。其中,“我们是场外‘代表”是法治教育专册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三框的框标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参政议政是每个公民的权力和责任,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然而,该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其中涉及的一些语言表述也较为晦涩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法治教育需要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法治学本课堂,使课程学习回归儿童生活,为儿童的道德成长服务。因此,教师要基于儿童立场,遵循教材的编写立意、内容逻辑、活动脉络,准确解构和重构教材,用好用活教材。具体而言,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核心,开展情境式、体验式、探究式、实践式、童趣式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法治认知,厘清法治概念,强化法治思维,提高法律素养。

一、基于儿童立场,用好、用活教材

法治教育专册注重“接上童气”,力图“模仿儿童生活”,努力连通教材与儿童的生活。基于此,教师应用活、用好教材,使课堂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遵循教材逻辑顺序,对接学生生活需求

法治教育专冊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其教学内容大多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育主题,其编排方式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适合学生。因此,教育活动的设计也应遵循教材逻辑,以此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

“我们是场外‘代表”分三个页面进行呈现,内容分别是公民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内容和途径,民营企业家提建议的案例和建言献策的方式,小学生提建议相关部门也会积极回应,旨在鼓励学生关注社会,亲身参与体验,在提问题、建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教师研读教材,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板块。

课前:播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视频片段,与学生聊一聊人大代表的职责等。

活动一:观点大碰撞

1.看记者街头采访,梳理观点。

2.结合视频,交流自己的看法。

3.补充新闻数据,初步认识“我们都是场外‘代表”。

活动二:网站大探究

1.根据探究任务,小组自主探究。

2.集体交流,明晰建言献策内容广、方式多。

3.补充资料包,了解更多建言献策的方式。

活动三:案例大剖析

1.《两会有啥事,我们帮你问》案例观看剖析。

2.探究学校为保护视力有哪些整改措施。

3.小结:建言献策是权利,也是责任。

活动四:我来提建议

1.《开讲啦》——“台州小学生建言献策小达人”访谈。

2.阅读角——南京小朋友提出立法建议。

3.我是建言小达人——围绕你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希望或建议。

“观点大碰撞”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我们都是场外“代表”;“网站大探究”旨在让学生明晰建言献策内容广、方式多;“案例大剖析”旨在让学生懂得建言献策是权利,也是责任;“我来提建议”旨在让学生明白未成年人也要积极参政议政。这样的板块设计条理清晰,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学生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人民代表,用儿童的思维去揣摩“场外代表”,结合生活情境,在童言童语的碰撞中提升对法治的认知。

(二)仔细剖析教材正文,引导学生递进学习

统编教材的正文严谨而规范,多数正文有着复合型功能。仔细剖析正文,可以准确把握重难点,使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我们是场外‘代表”有三段正文,第一段正文进入“网站大探究”的学习,让学生明晰建言献策的内容和方式,第二段正文则在“案例大剖析”后进行观点的总结归纳,第三段正文进入“我来提建议”的学习。三段正文是三个项目学习的教学推进。

以第一段正文为例,“关心国家大事,不仅仅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具有引入学习情境的功能。教师在课前谈话时可以播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的视频,和学生聊一聊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的职责,以此复习旧知,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之后,教师提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我们老百姓有关吗?看记者的街头采访,你认同他们的说法吗?之后补充阅读“报道”,让学生从相关数据中初步懂得关心国家大事不仅仅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其他公民也可以积极建言,参政议政”。之后可导入下一个活动,借助学习机,登录人民网推出的《我有问题问总理》,引导学生了解建言献策的内容是丰富而广泛的,要积极参与其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到社会责任。“这既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也是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是本话题的核心观点。课堂教学旨在让学生明白关心国家大事、参政议政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责任。

(三)创新使用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

教材中呈现的只是范例,教师要根据本地区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选择有针对性的、典型的资源作为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在此过程中,教师须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内容的鲜活,坚持落细、落实,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

“我们是场外‘代表”通过一个民营企业家提建议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提建议的方式,懂得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责任。但是,这个企业家的例子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鉴于此,教师选用了另一个案例:201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和家长反映了学生的视力问题,得到了人大代表的重视,从而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该案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有时代感、新鲜感,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依据儿童特点,开展深度学习

法治教学要立足儿童立场,创设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情境性学习,促进法治认知

法治教育专册中概念和知识点较多,容易上成知识灌输课。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直接面对法律事实,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课前,教师带领学生轻声齐唱国歌,创设了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观点大碰撞”呈现的是街头采访老年人、年轻人和小学生等的报道,带领学生进入了现实的生活情境。不同人群的不同观点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大事,也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越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在生动的情境中,学生积极学习,认真领会。

(二)体验性学习,强化法治思维

法治教育应当采取将真实案例、法治事件以及常见的道德法治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创新,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培育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在学生懂得了建言献策内容广、方式多后,教师设计了“案例大剖析”活动:2019年两会期间,CCTV-13推出了“两会有啥事,我们帮你问”的栏目,让人们参与讨论。一对父子就学生的近视问题进行建言献策。这一问题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教师请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变化,寻找学校为保护视力所做的整改措施。学生由此了解到这一建言献策惠及全国中小学生,从而产生了共鸣。可见,贴近学生生活的實例剖析,更能让学生近距离体验“法治生活”,学会维护自身的权益,用法治思维处理生活事件。这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性知识,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更好地生活。

(三)探究性学习,提高法律素养

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在现实中深受学生喜爱。在“网站大探究”活动中,学生浏览网站,关注数据、文字、图标等,依据任务单(如图1)进行合作学习。充分的交流引发了学生的感慨:各行各业,不论男女、年龄,全民参与;讨论的话题事关民生民计。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了2019年的热点话题,让学生快速浏览,选择最感兴趣的话题与同伴交流,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建言献策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网站大探究”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发展的空间,真正做到了一步步带着学生学习、发现、感悟。

(四)实践性学习,亲历法治生活

法治知识的习得与法治理念的践行须统一。因此,法治教学应创设多样化的生活情境,借助生活化的事例指导行为,从而引领学生提升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

“我来提建议”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先设计了访谈节目《开讲啦》——台州小学生“建言献策小达人”访谈。接着,教师利用身边的事件——椒江区小学生林近伟写了一封直指家乡治水问题的信件,引起了人大代表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让学生意识到,小学生也应树立建言献策的公民意识,行使自己的公民权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我当场外代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认真的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基于问题进一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建议或希望,形成报告,并提交给当地相关部门,真正行使公民建言献策的权利。

(五)拓展性学习,提升课堂成效

法治专册的教学内容相对枯燥,设计“模拟法庭”“案例分析会”“我是小小法官”等趣味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升法治课堂的成效。值得一提的是,图文并茂的板书富有情趣,具有独特的价值,能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距离,值得教师使用。

例如《我们是场外“代表”》一课的板书(如图2),随着教学板块的展开,逐渐呈现出一个“言”字的样子,蕴含着建言献策的意思。

课题“我们是场外‘代表”上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群体像,有高有低,形成了 “言”字的一点一横;经过“观点大碰撞”环节,学生明白“全民参与”,积极“建言献策”的重要性;“网站大探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建言献策的内容之广、方式之多;“案例大剖析”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了建言献策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责任。板书与教学环节相吻合,与学生的活动紧密结合。文字、线条、图形的和谐互动,形象直观地反映了学习主题。这样的板书内涵丰富,知识要点突出,趣味性十足,课堂成效得以提升。

法治教学专册内容多,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此,教师应基于儿童立场,用好、用活教材,尊重并激活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走入课堂,而后回到生活现场,由此切实提高法治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章乐,唐燕.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吴晨媚.培养知法守法用法的小公民:六年级法治专册教学初探[J].中小学德育,2019(8).

[3]徐睿.让儿童“在场”的小组探究学习策略研究:高年段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9(7).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育教学发展中心   318000)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道德与法治
数学规定:儿童视角下数学文化的关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走进“童画世界”:触摸美术教育的风景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