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2016-12-21戴斌

考试周刊 2016年95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主阵地数学课堂

戴斌

摘 要: 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呼声颇高,同时质疑不断:理念新颖,经验丰富,为什么课堂仍旧出现偏差?原因之一是教学没有立足儿童立场,缺乏数学教学心理学的支撑,凭主观感觉进行教学,仅有理念指导或仅凭经验而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育民主,弱化教学效果,消解学生和教师的幸福感。本文试着结合教学实践,从立足儿童立场入手,探索抓住学生的需求指导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儿童立场 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数学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上课程序严谨,往往教学效果却不理想,是学生上课不认真吗?不,恰恰反映了数学教育现状:数学教学不合“人心”,不符“学情”,教师教学没有立足儿童的立场。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如果都站在儿童的认知水平上进行,教师的教学意图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孩子们学习才会感到很快乐。

一、从儿童立场反思“教”与“学”

1.教师的预设是学生的需要吗

有位数学老师在教学例题“两个数比多比少问题”时出示题目:红花有10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黄花有几朵?老师读完题目,立刻有9个孩子高高地举起小手,老师没有立即让这些孩子回答,而是先问了一句:“这题是谁与谁比?谁多谁少?”话刚说完,这9个孩子的手立刻收回去,课堂上一下子没人举手,一时间冷场了……

教师的预设与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之间发生冲突时就出现了冷场的现象,如果老师不问事先设计好的那个问题,而是先“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再给予解题思路的引导,冷场是可以避免的。

我不禁想到教学的目的:教育是为了谁,是依靠谁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因为这是教育立场应有的三条基准线。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角度出发,站在儿童立场上,案例中教师的预设脱离学生的需要,从而造成学生的无所适从。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与了解学生“已知道什么”同样重要。不了解学生是否已经了解或部分了解知识而硬把学生看做“白纸”,不了解学生是否喜欢开展的活动从而让学生成为“角色”,不了解学生是否需要合作式学习而硬给学生拉来“伙伴”……教师的教学热情恐怕只是自作多情,教师的良苦用心难以转化成学生有效发展。

2.教师能立足儿童立场处理好“舍”与“得”吗

教学“乘法和加法的对比”,教师让学生练习题组:①学校花圃里有2行菊花,每行有6棵,共多少棵?②学校花圃里有2行菊花,一行有6棵,一行有5棵,共多少棵?结果,全班正确率为98%。随后引导学生对这两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并一一板书:“前一题每行都是6棵,要求总数,实际上就是求2个6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后一题两行棵数不一样,要求总数是多少,就是把两行棵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题中的‘2行是多余条件。”这种大统一的教学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在随后的平行训练中,全班正确率降为91%。

儿童是依靠经验思维的。当老师这种理性化的、模式化的对比,摧毁了他们赖以成功的学习方式时,其思维界面必然会出现一片“盲区”,致使学习行为无所适从。

教育教学原本已经属于“简单的复杂”,学生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内容的不同甚至教师的不同,种种“不同”是教育教学复杂的最大变量。然而糟糕的是,除了这种教育本身的“复杂”之外,教育教学的复杂更多地来自外加的形式,例如:本可以用板书与动手演示就能轻松解决的偏偏使用多媒体教学,以示现代化手段;本可以用思考或想象就能清楚理解教学内容的偏偏使用操作或游戏,以示活动化过程……种种附加的外在形式,人为地让教育教学更复杂,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如果我们为教学的精彩而拼命“添砖加瓦”,有效教学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有效教学往往很简单,就是必需的一点不少,没用的一点不多。教学的“肥胖症”不是难在教师不知道,而是难在教师舍不得。所以,教师的舍得需要教学的勇气和教育的自觉。

二、立足儿童立场,课堂让给学生

1.“圆满”与“空白”

一位著名企业家做报告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圈。“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同样,在教育教学中,有时“圆满”的教学反而会让学生“无所事事”,因为学生对知识天生好奇,他们的需要就是想探索知识的奥秘。在他们能够自主解决的时候,教师要坚决放手。留个空白给学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通常会事先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帮学生或让学生画一条高,然后通过“剪、移、拼”的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固然容易让学生摸准操作的入口,节省教学时间,但这是以减小学生思考与探索的力度为代价的。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不给学生画高的提示或暗示,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自寻出路。

实际上,留下的这一“缺口”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愿望,而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为什么要沿着高剪”的道理。这一教学“缺口”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挑战性大大增强,使教学更具活力。

2.“死结”与“活水”

美国沃克尔礼品公司的连锁店有个硬性规章:除机制包装外,客人接到礼品发现捆扎的绳带打的是死结,只要投诉,相关员工就要下岗,原因是给顾客增添了麻烦。

打个活结,为客人留下了方便。同样,我们在教学中能为学生打个“活结”吗?数学知识是相对确定的,但教学的过程是灵活的。学生不需要“死板”的知识,那种一成不变的教学,容易压抑学生创造的冲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进“活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例如,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练习留有余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解题空间,让学生体验思考的乐趣。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一般按教材编排,给学生提供两张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让学生通过拼成一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想到是不是有的学生不需要这样的方法,他们仍然像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法那样,将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进而推导出面积公式?于是,老师没有满足于教材提供的材料——两张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而是同时让学生探究“如果只有一张三角形纸,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活结”。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更开阔。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主阵地数学课堂
坚守普法主阵地 五年耕耘结硕果
注重速度深度温度,做强新媒体主阵地——奉化日报社成功运营奉化发布要述
打造学“习”主阵地大平台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走进“童画世界”:触摸美术教育的风景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议区域广电如何把握舆论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