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生护理职业防护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2021-07-31庄丽娟朱卫波张树芳崔德花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护理职业五年制护生

庄丽娟,朱卫波,张树芳,崔德花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曲靖 655000)

多项研究[1-2]表明,护士是最容易受到职业伤害的人群。8个月的临床实习是护生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生成为合格护理人员的必经之路,更是护士从业的必备条件之一[3]。但由于技术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不强,护生的职业暴露风险较护士更高[4],这会严重影响护生的实习和个人安全[5],甚至降低其职业热情并使其偏离职业规划[6],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事件[7]。有研究表明[8],护生在实习前若能具备对各种职业有害因素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就能减少职业伤害,保护自身安全。因此,使护生在临床实习前就掌握一定的职业防护知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应该受到护理教育者的重视。本研究对某校221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高职护生的职业防护现状,为制订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实习前职业防护补偿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某校221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三年制护生117名,五年制护生104名;男生15人,女生206人。221名护生在知情的基础上自愿同意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1.2.1 设计调查问卷 课题组成员自行设计“护生护理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护生的学制、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带教教师职业防护意识、实习医院职业防护教育情况、实习时发生各类职业暴露情况、护生对职业防护教育的需求程度等。(2)实习期间护理职业防护意识:对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答案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总是”计4分、“经常”计3分、“有时”计2分、“从不”计1分,分数越低表明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越差。(3)护生职业防护知识认知情况:包括对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职业危害的认知情况,答案采用Likert 3级计分法,“明确知道”计3分、“知道一点”计2分、“不知道”计1分,分数越低表明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越差。随机抽取12名护生进行预调查,问卷重测信度为0.96,经专家小组评定,问卷内容效度为0.91。

1.2.2 调查方法 护生结束临床实习返校后,由研究者统一发放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问卷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研究对象独立、匿名填写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发放调查问卷221份,回收有效问卷221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和SPSS 19.0录入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生基本情况

221名护生中,219名(99.10%)觉得很有必要开展职业防护教育,2名(0.90%)对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持无所谓态度。对于标准预防,仅有14名(6.33%)护生完全知道,完全不知道的护生有144名(65.16%)。124名(56.11%)护生确切知道自己有乙肝抗体,97名(43.89%)不确定自己体内是否有乙肝抗体的护生中,仅有8名在实习前进行过“乙肝两对半”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了相应措施。有189名(85.52%)护生所在的实习医院开展了岗前职业防护培训,但只有45名(20.36%)护生的实习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向护生传授过职业防护技能。

2.2 护生实习期间职业暴露发生率

实习期间,五年制和三年制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五年制和三年制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

2.3 护生排名前3位的职业暴露种类(见表2)

表2 护生排名前3位的职业暴露种类

2.4 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职业防护知识认知情况得分比较

五年制、三年制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得分及职业防护知识认知情况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得分、职业防护知识认知情况得分比较(±s,分)

表3 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得分、职业防护知识认知情况得分比较(±s,分)

项目 五年制67.19±2.920 59.75±1.794 t P职业防护意识得分职业防护知识认知情况得分三年制67.75±3.466 59.47±2.045 1.303-1.084>0.05>0.05

3 讨论

3.1 开展实习前职业防护补偿教育,促成护生安全有效的职业防护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88.24%的护生明确知道“七步洗手法”的正确操作方法,这与刘欢等[9]的调查结果(83.7%)一致。86.43%的护生明确知道乙肝、艾滋病等的传播途径,76.02%的护生明确知道如何避免掰开玻璃安瓿时的手划伤,58.82%的护生明确知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需佩戴手套,手部有伤口时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需佩戴双层手套,73.76%的护生明确知道回套针帽时应如何操作,67.42%的护生明确知道预防锐器伤的方法。但有79.19%的护生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时从不戴手套,甚至手部有伤口时,依然有80.09%的护生从不戴手套,更别说戴双层手套。61.09%的护生总是将患者用过的针头回套,必须回套针帽时,只有19.46%的护生总是能做到单手回套或借助专门的装置,且23.08%的护生从来做不到单手回套。还有60.63%的护生总是直接用手分离注射器和针头,57.01%的护生掰安瓿时从不用消毒纱布包住安瓿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护生虽然已掌握了一定的护理职业防护知识,但在实习期间,未能将已掌握的职业防护知识转化为安全、有效的职业防护行为[10],导致较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且锐器伤与针刺伤高发。另外,关于标准预防,只有6.33%的护生完全知道,完全不知道的高达65.16%。对医院内会对护士造成危害的物理性(56.11%)、化学性(41.63%)、生物性(38.46%)因素的知晓率也相对较低,说明护生护理职业防护知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何旗群等[11]提出,护生发生针刺伤与操作行为不规范有关,86.99%的护理人员认为最容易引起针刺伤的错误动作是“针帽回套”[12]。袁震飞等[13]的研究则表明,针帽回套频率越高,针刺伤发生率就越高。何伯红[14]提出,高职护生职业防护态度及知识对其职业防护行为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很有必要开展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补偿教育。而本研究中,三年制和五年制护生实习期职业暴露发生率、职业防护知识认知情况得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不同学制的护生可采用相同的职业防护补偿教育方案,在强化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的同时提高护生对职业风险的认识[15],更要使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防护态度。而正确的职业防护态度又能促进护生学习职业防护知识,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增强护生职业防护的依从性和适应性[6],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防护习惯[14],促成安全、有效的职业防护行为。

3.2 开展院校联合,促进护生持续提升职业防护意识

据相关文献[16]报道,乙肝疫苗接种后人群的保护率为87.8%,本研究中,43.89%的护生在实习前还不能确定自己体内是否有乙肝抗体,且仅有8名护生主动进行了相关检测。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58.82%的护生实习期间会将工作服、帽子、口罩等带回宿舍且用自己的生活用盆进行清洗。不得不接触X射线时,69.23%的护生总是直接暴露在X射线下,只有13.57%的护生在使用紫外线灯时,总是能戴防护用品。仅有31.67%的护生接触化学性有害物质后总是会洗手,接触化学性有害物质时总是戴手套、口罩的护生仅占33.94%。以上结果均提示,护生的护理职业防护意识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赵宝玉等[17]的研究显示,临床带教教师的职业安全防护技术和意识可对护生产生引导、暗示作用。本研究显示,仅有20.36%的护生接受过带教教师传授的职业防护技能。因此,医院应加强带教教师的选拔与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以便通过带教教师对护生的职业安全防护技术和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史妍萍等[18]的研究提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应具有持续性,不能期望仅通过一次教育就达到永久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99.1%的护生觉得很有必要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学习意愿较强。有189名(85.52%)护生所在的实习医院开展了岗前职业防护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护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除了开展实习前职业防护补偿教育外,还应与实习医院密切合作,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融入实习前岗位培训,同时在实习期间不断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帮助护生牢固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和职业安全理念[12],促进护生持续改善职业防护行为,有效、合理地运用职业防护技能、知识,减少或避免职业伤害[12],维护身心健康[19]。

高职护生的护理职业防护现状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应加强实习前护生职业防护补偿教育,以促进护生牢固掌握职业防护知识,并将护理职业防护知识转化为合理有效的职业防护行为,同时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促进职业防护行为持续改善,提高护生职业防护能力,降低职业伤害。

猜你喜欢

护理职业五年制护生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运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幸福感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护理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职业特色教学改革探讨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五年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