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2021-07-04胡金成钟景良罗雪仪毛志强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东莞523000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耳石规管侧卧位

胡金成,傅 明,钟景良,罗雪仪,毛志强(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东莞 5230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临床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体位改变时多伴有眩晕、眼震,临床发病率较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应积极采取干预手段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平衡能力,恢复正常生活[2‑3]。笔者应用手法复位对BPPV 患者进行治疗,旨在了解其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2015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BPPV患者160 例,均符合以下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伴有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且持续时间约为60 s,合并呕吐恶心、长时间漂浮感及头重脚轻;生命体征稳定;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小脑、脑干梗死或肿瘤,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精神或意识障碍,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1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中,男42 例,女38 例;年龄27~80 岁,平均(59.2±9.7)岁;病程1个月~2 a,平均(1.0±0.4)a;眩晕Ⅲ级24 例,Ⅳ级25 例,V级31 例;后半规BPPV64例,水平半规管BPPV15 例,上半规管BPPV1 例。观察组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8~81岁,平均(58.3±9.8)岁;病程2 个月~2 a,平均(1.1±0.4)a;眩晕Ⅲ级23 例,Ⅳ级26 例,V级31 例;后半规管BPPV65 例,水平半规管BPPV14例,上半规管BPPV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眩晕分级等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干预,包括止晕、镇静、改善微循环、抗组胺等治疗,口服倍他司汀片,12 mg/次,3次/d。治疗时间为2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手法复位治疗。(1)后半规管BPPV 采用Epley 法:①协助患者取仰卧头悬位,保证头部超出床沿并下垂30 º,然后向患侧扭转45 º,使管石沉至后半规管中部;②逐渐将头部转正,向健侧偏转45 º;③身体及头部整体向健侧翻转90º,保证头部偏离仰卧135º;④调整至坐位,头部向前倾斜20º,使管石回归椭圆囊。每个体位均在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 min。(2)水平半规管BPPV 采用Gufoni+Barbecue 法,Gufoni 法:①患者取端坐正前位,并快速转向患侧卧位,眩晕消失后保持1 min;②坐起使眩晕消失;③快速转向健侧卧位,眩晕消失后保持1 min;④调整至坐位,然后重复上述运动。Bar‑becue法:①患者正坐并迅速平卧,转向患侧卧位等待眩晕、眼震消失;②头部及身体同时翻转180º至健侧卧位;③向健侧翻转90 º为俯卧位;④再向健侧方向翻转90 º为患侧卧位,每个体位变化均在0.5 s 内完成,并保持120 s。(3)上半规管BPPV 采用Yacovino法:①患者取坐位,头部为正位,后仰为平卧位;②头部继续后仰>30º,维持2~3 min;③抬高头位,向前屈曲,颏部与胸骨贴近,并呈含胸姿势,维持2~3 min;④坐起向前平视。治疗时间为2周。

1.2.3 观察指标(1)疗效:眩晕、眼震等症状消失,Dix‑Hallpika 试验结果阴性为显效;头位改变时仍有短暂眩晕、不平衡感,Dix‑Hallpika试验结果有诱发性眼震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2)眩晕分级:眩晕症状完全消失为0 级,有眩晕但较轻微为I级,症状消失后可恢复自理能力为Ⅱ级,影响部分日常生活但可独立完成简单项目为Ⅲ级,大部分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为Ⅳ级,需借助外界力量完成日常生活为V级。(3)治疗2周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前庭症状指数(VSI 评分)评估,包括眩晕、头晕、视觉敏感等,总分0~10 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 评分)评估平衡能力,总分0~56分,分数越高,平衡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Ridit 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显效41 例,有效36 例,无效3 例;对照组显效37 例,有效31 例,无效12 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3%(77/80),高于对照组的85.0%(68/80),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9,P<0.05)。

2.2 眩晕分级

治疗2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眩晕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眩晕分级的比较 (例)

两组比较:u=5.715,P<0.01

2.3 VSI、BBS评分

治疗前两组VSI、BB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VSI 评分低于对照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VSI、BBS评分的比较 (,分)

表2 两组VSI、BBS评分的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aP<0.01

3 讨论

BPPV 是由于椭圆囊中耳石黏附于壶腹嵴或脱落至半规管,并随着体位改变在半规管内移动,身体平衡被破坏,引发耳源性眩晕,属于自限性周围性前庭疾病类型[4]。临床主要治疗原则是复位耳石,缓解眩晕症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手法复位是恢复耳石位置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由于解剖结构不同,半规管受累情况有所差异,其中后半规管位于前庭器官的后下位置,碎片易于落入基底,因而后半规管BPPV 的发生率最高;而上半规管的后壁直接与前庭相连,开口均向下,其中耳石碎片可坠入前庭并自行排出,所以上半规管BPPV 的发生率较低;水平半规管卧位时翻身会导致耳石返回椭圆囊,因而水平半规管BPPV 的发病率居中[5]。本文对观察组病例采用多种手法复位,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2 周后观察组眩晕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我们对于后半规管BPPV病例采用Epley法手法复位,通过按照一定顺序改变体位与头位,从而保证半规管耳石重新回到前庭,进入椭圆囊,改善病情,具有动作轻柔、操作简单的特点,且即使角度有一定偏差,对耳石复位效果影响较小[6]。对于水平半规管BPPV 采用Gufoni+Barbecue法手法复位,其中Gufoni法是不断旋转头部,同时结合Barbecue法利用耳石受到的重力作用,自侧卧位开始向健侧旋转360º,大角度广范围旋转,从而使耳石离开半规管[7]。对于上半规管BPPV 采用Yacovino 法,患者平卧后深度后仰时耳石背离壶腹进行移动,越过前后壁交接点,然后患者抬起头部并含胸时耳石自前壁移动至总脚方向,再坐起后耳石会坠入椭圆囊。本文结果显示,治疗2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VSI评分低于对照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提示手法复位能利用体位的变化,使耳石重新回到椭圆囊,其位置得到恢复,从而迅速缓解眩晕症状,恢复机体平衡[8]。

猜你喜欢

耳石规管侧卧位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分析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