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孕妇妊娠结局与妊娠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2021-05-12白月婷
白月婷
【关键词】高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
当前,我国开放与落实二胎政策,高龄二胎产妇数量不断增多。高龄产妇是指年龄为35岁以上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概率高,受到年龄、身体状态等因素影响,分娩难度增加,伴随多种不良妊娠结局,如产后出血等,严重者威胁新生儿、产妇生命安全[1]。本文将以100例孕妇为对象,探究高龄孕妇妊娠结局与妊娠并发症的临床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详细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50例高龄产妇为研究组,研究开始时间是2019年12月,结束时间是2020年12月;并选取同期适龄孕妇50例对照组。
纳入标准:研究组女性为35岁以上,对照组年龄低于35岁;资料齐全;认知正常;定期入院体检;熟知本研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未按时产检;依从性差。
1.2 方法
详细统计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并记录分娩情况,包括妊娠并发症、胎儿情况、妊娠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并发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盘早剥、剖宫产率、新生儿畸形、新生儿出生体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Fisher χ2检验,用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年龄为23~31(27.97±2.68)岁;孕周为37~42(39.18±3.26)周;其中23例初产妇,27例经产妇。研究组年龄为36~43(39.68±3.75)岁;孕周为38~41(39.27±3.19)周;其中20例初产妇,30例经产妇。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妊娠并发症发生23例,其中早产4例,高血压疾病12例,胎盘前置7例;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发生3例,其中无早产情况发生,高血压疾病2例,胎盘前置1例。研究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研究组产后出血26例,胎儿窘迫13例,胎盘早剥17例;对照组产后出血8例,胎儿窘迫4例,胎盘早剥5例。研究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盘早剥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研究组剖宫产34例,自然分娩1例;对照组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40例。研究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畸形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高龄产妇表示为35岁及以上产妇。当前我国开放了二胎政策,高龄产妇数量不断增多。研究指出[2],女性年龄低于35岁为最佳生育年龄,35岁以上不是妊娠好时期,女性年龄增长,内分泌功能、生殖系统出现退化现象,降低妊娠发生率,若发生妊娠,也无法保障妊娠质量,妊娠过程中出现多种并发症。由此可见,高龄产妇因产妇健康状况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胎儿智力发育,同时增加分娩难度,多数产妇需实施剖宫产,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
研究指出[3],高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发生概率较高。本文针对高龄产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盘早剥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产妇受到人工流产、孕史影响,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发生率增加。胎盘早剥为高龄产妇常见并发症,为晚期出血的一个主要原因,可引起胎儿在娩出胎盘时不能自主剥离,严重者引起弥散性血管、膀胱破裂、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对母婴安全产生威胁。另外,本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畸形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年龄不断增长,子宫肌层动脉硬化,出现胎盘供血不足,若产妇血管内皮出现严重损害,血管内皮源性舒张因子水平降低,极易引起高血压。另外,产妇胶原纤维将平滑肌纤维取代,子宫血管动脉出现严重硬化,限制血流供应,造成胎盘缺陷,诱发胎盘前置等多种妊娠并发症。高龄产妇的体力水平降低,分娩时极易出现子宫收缩降低、疲劳等现象,延长产程,增加胎盘早剥、新生儿畸形、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概率,阴道分娩率降低[4]。
针对高龄产妇实施助产护理,在该护理中,分别从病情监护、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实施护理,具有整体性与针对性,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强调整体化与临床指导的个性化,针对影响产妇自然分娩的因素实施干预,有效促進顺利分娩[5-8]。详细护理措施如下。(1)成立管理小组。包括组长、助产护士、护理人员,加强小组成员培训学习,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组长监督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助产护士实施护理干预。(2)给予产妇产前保健。护理人员与产妇一对一健康教育,拉近彼此距离,建立良好沟通与信任;向产妇发放知识手册,内容包括接生技术、分娩体位等,强调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利弊;产区使用布帘隔离,避免胎儿与强光突然接触,在室内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并控制室温为28℃;产妇分娩过程中,助产士需与产妇聊天,对于紧张情绪及时疏导;按摩产妇的腰腹部,保持放松状态,并指导产妇拉玛泽呼吸减痛法。(3)加强产妇的待产护理。密切关注产程变化,阴道检查次数尽可能减少;指导产妇选择舒适体位,包括以下体位:其一,行走,在助产士的辅助下,产妇可在室内走动;其二,站位,将床尾栏作为支撑扶手,产妇手扶支撑扶手,左右摇摆臀部;其三,坐位,产妇双手趴在椅背上,在低塌软垫坐着,两只手扶座椅两侧的扶手,在坐便架上坐着;其四,跪位,双腿分开,在矮床软垫上跪着;其五,蹲位,双手扒床或者扶椅,分开两腿,在地面上蹲。保持以上体位,直到宫口全开位置。(4)给予产妇分娩护理。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在露出3~4 cm时,由助产士对胎头娩出进行控制,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进行接产。在胎儿即将娩出时,将产房中灯光调暗。(5)加强产后护理。胎儿在娩出以后,在产妇裸露的皮肤上放置,由产妇给予新生儿抚摸,在脐带搏动消失以后,剪断脐带;向产妇讲述母乳喂养;给予产妇生活指导,包括饮食、产后活动等,密切关注产妇的情绪,及时疏导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高龄产妇极易出现妊娠并发症,造成不良妊娠结局,需加强护理干预,有效缩短产程,改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