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体教学之实践课教学探究

2021-02-18谢朝华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践课单元整体教学小学高年级

【摘要】本文从“实践课”的定义界定、操作原则及实施的策略进行阐述,依据单元目标、总结读写方法,明确了实践课的重点;落实语文要素、注重读写过程,突破实践课的难点;进行仿写培养读写能力,达成实践课教学目标,有效探索出一条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单元整体教学 实践课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038-02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以单篇教学为主,教师依据教材排列的顺序逐一进行教学,耗时费力,教学效果差,不一定能完成单元教学目标。而一个单元的教学通常包括几个课题的教学,但不等于几个孤立课题教学的简单相加。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根据统编语文教材设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整体统筹安排单元教学内容,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有序地开展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成效。可见,单元教学的实质是统筹进行单元内各个课题的教学设计,使各篇课文之间形成关联、相互补充、协调一致,从而确保单元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方法的互补化与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特级教师张丽霞根据宾阳县学情,在吸取各地区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提出四种课型:预备课、阅读课、实践课、总结课。其中实践课是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它以读写为抓手,着重引导学生在预备课、阅读课学习语文知识,进行语文实践,从而将单元教学目标落实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

一、依托单元目标,总结读写方法,明确实践课的重点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佳范本,是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最好的资源,现行的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每个单元都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语文要素的训练。教师在预备课及阅读课上,要及时梳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通俗易懂的语文总结方法,在实践课上授之以渔、教之以法,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从而达成单元教学的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它的内容安排有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单元习作五部分。这几部分内容都有内在的联系,互为依托,其目的都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课的内容包括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的方法指导,这是学生在预备课和精读课的基础上进行。由于学生对单元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特别是在阅读课上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以及在“交流平台”对相关内容学习,他们能够梳理总结出“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写作方法,即立意为宗、选择不同方面或事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这些写作方法就是实践课中进行读写训练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落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实践课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把前面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实践运用的效果,学生只有明确了相关的读写方法,才能在写作实践中游刃有余。

二、落实语文要素,注重读写过程,突破实践课的难点

“读”和“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统编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有导语,这确定了本单元重点训练的语文要素。学生通过预备课、阅读课的教学,有了读写知识的储备,实践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深化认识围绕中心意思进行选材,它与习作联系紧密,为学生完成习作提供了学习“支架”,为后续的写作做好准备。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两项练习。第一项练习是:让学生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选出“适合的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辨析材料,了解材料要与中心意思相“匹配”;第二项练习要求在第一项练习的基础上有所提升,难度加大,这对学生来说更具挑战性,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材料。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围绕题目的中心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选材、交流汇报,遵循了文学创作源于生活的原则,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根据确立的中心思想,选择与中心意思相关的突出主题思想的素材。这一环节侧重培养学生的构思选材能力,促使学生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思考、交流、讨论。在全班齐读阅读题目环节,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目的中心词:好斗、淘气、闲不住、忙碌、欢声笑语、温暖,然后把这些中心词分别浓缩成一个字:勇、悔、忙、乐、暖。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作为题目,围绕题目的中心意思,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或哪些事例来写。针对学生说的事例,如课间在楼梯追逐打闹,结果撞倒同学受伤了;故意把弟弟心爱的玩具藏起来,弟弟哭闹不止,结果被妈妈批评;有一次,自己故意躲起来,结果爸爸妈妈以为“我”不见了,发动全村人去找;把刚栽下的树苗折断;故意把同学的眼镜框弄坏;趁爸爸不在家,把家里的电视机拆了等。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将所说的事例围绕中心意思进行。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确立的中心思想,选择与中心意思有关的突出主題思想的素材,让学生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依托这一教学环节侧重培养学生的构思选材能力,促使学生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思考、交流、讨论,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做铺垫。

三、进行仿写练习,培养读写能力,达成实践课的教学目标

实践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的文章,从中汲取知识并借助作批注,可以为学习写作提供一些范例、材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置了板块三“习作例文印证写作方法”,让学生快速阅读两篇例文,关注文本的旁批,思考每一处旁批对应写作方法的哪一点,并标上相应的序号。如《爸爸的计划》这篇文章是按照“以立意为宗,选择不同方面或事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这样的方法来写,突出了“爸爸爱订计划、擅长订计划”这一中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小站》围绕“小”字展开,首先写了小站的“小”,接着写小站设施简陋,工作人员精心布置,最后写小站给旅客带来温暖的春意。将“小站”的题目浓缩成一个字——“小”,让学生进一步领会中国汉字的文化内涵,最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出示两篇文章的结构图,有效展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

四、小组合作评议,美文共享,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授完一篇课文后,再开展单元作文教学,传授写作方法,待学生完成作文,教师逐一批改、点评。这样教学,往往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割裂开来。然而,小组合作评议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使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学生如果掌握了实践课上教师教授的读写方法,用这些方法评议同龄人的作文,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实践检阅。在实践课的第二节课时,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依据一定的评分标准给组内同学的作文打分,写上评语,然后挑选其中的美文佳作向全班分享。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的作品得到同学的肯定,从而更有成就感,同龄人的美文激起了同学思维的火花,小组评议的过程也会让学生产生思想的碰撞,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课架起了一座阅读和写作的桥梁,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多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祖国语言之美,在写作实践中提升对汉语学习的热爱之情,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视阈下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C6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朝华(1978— ),男,汉族,广西宾阳人,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宾阳县宾州镇第二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中小衔接。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实践课单元整体教学小学高年级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创新教学的思考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Android软件开发实践课设置探讨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妇产科护理实践课教学改革与实践